客問.試答-3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客問.試答-3(象山慶2022.9.26)

問1:若想往生極樂,是否須「憶佛、拜佛」、練定力,較有把握?

簡答:淨土法門很單純,就是「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廣度十方眾生」,重點在相信接受、發願往生,然後誠心的唸「南無阿彌陀佛」,一句接一句,隨時隨處想到就念,或每天排固定的時間唸,十聲、百聲、千聲……都可以,就這樣唸成習慣,甚至成了生活的重心,就有基礎的穩定。每次唸佛之後,唸迴向文「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剛開始念佛,要喜歡、喜悅,唸多唸少看情況,不給自己壓力,才能持久成習。此外,就繼續正常的生活,用功念書,找工作,談戀愛,結婚生子,與家人和樂………。初步的重點在安定、相續的「唸佛」,不須另外以「憶佛、拜佛」的方式練定力----這是為了「參話頭,求開悟」,而無關乎往生極樂。

問2:現在與一位朋友約定每天早、晚各念1000聲「阿彌陀佛」,同生極樂;若要「上品上生」,是否應先斷「我見」,甚至「開悟」?

簡答:1,最好是唸「南無阿彌陀佛」六字,語意較完整;

2,與好友一起唸佛,相約往生,很好;既可互相提醒,必要時也可彼此「助念」;

3,念佛越簡化、越單純,就越專一、持久,先別管「O品O生」的高低,也無須刻意「斷我見」,不要被這些想法(名相)搞複雜、或唱高調,以免「陳義過高」、「心力分散」,把自己逼太嚴而緊張,或做不到而氣餒……,就先以你現在的程度及本來的樣子,在日常的行住坐臥中,平淡安詳的唸佛,不多想、不貪求的一句一句唸下去,唸久了,習慣了,或許漸有滋味與定性,身心自然轉變,成為純情穩重的唸佛人。

至於「品位」與「開悟」,是未來(往生後)的事,目前不必預想、掛慮,重點在唸佛的「現世」安樂及「命終」往生。

願您們先安分老實的唸下去,不要多思雜想,瞻前顧後,耽誤了正(定)業(唸佛)。南無阿彌陀佛

結語:瞭解若能經常沈浸在佛號中,心裡也很清靜歡喜,能享受這種平靜的感覺。

avatar-img
象山慶(淨慶,張火慶: 博士/教授) 的沙龍
12會員
315內容數
21世紀的淨土宗--回歸"善導"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重陽」念佛:避邪、求壽、敬老(象山慶2022.9.10) 重陽節是漢文化傳統節日[1]。依《易經》六陰九陽之說,又稱「登高節」。戰國已形成,魏晉多吟詠,唐代定為民間節日。 一、重陽節之由來與習俗 (一).緣起: (二).傳說與習俗 傳說有二: 與傳說相應的習俗如下: 5.拜祖先與地基主[3]。
叢林以無事為興盛,修行以念佛為穩當,精進以持戒為第一……。
悲救三圖:立撮、回首、鉤召 (象山慶2022.8.31) 1.住立空中5.影臨東域 3.本願成就12.舉足救迷13.立撮即行23.臨終來迎24.放光讚慰44.悲心招喚 28.救度逆謗29.苦機為先 2.指方立相 4.西方淨土 45.光壽無量46.諸佛稱揚47.諸佛之王48.最尊第一 一、立撮即行
有人說:老調重彈,彈的不是過去的旋律,是現在的你:老調重彈,練的不是「彈什麼」,而是「怎麼彈」。有人從背景鋪陳,有人從結尾倒敘,有人刻畫角色性格,有人經營情境氛圍,所有「再安排」的細節,都是再一次創作。
汝事務繁忙,不能盡學布施波羅蜜多,乃至般若波羅蜜多,當於一切行住坐臥威儀中,隨喜十方三世五類眾生之善,持此善業,供養諸佛菩薩,悉皆回向無上菩提之因,則一念頃,亦定獲得所求人天王位,最終得成無上佛果。
漢族四個全家團聚的傳統節日:春節、清明、端午、中秋。或說是:元旦(春節)、端午(夏節)、中秋(秋節)[1]、冬至(冬節)。 二、佛教之相關記載 《佛說法滅盡經》亦云:
「重陽」念佛:避邪、求壽、敬老(象山慶2022.9.10) 重陽節是漢文化傳統節日[1]。依《易經》六陰九陽之說,又稱「登高節」。戰國已形成,魏晉多吟詠,唐代定為民間節日。 一、重陽節之由來與習俗 (一).緣起: (二).傳說與習俗 傳說有二: 與傳說相應的習俗如下: 5.拜祖先與地基主[3]。
叢林以無事為興盛,修行以念佛為穩當,精進以持戒為第一……。
悲救三圖:立撮、回首、鉤召 (象山慶2022.8.31) 1.住立空中5.影臨東域 3.本願成就12.舉足救迷13.立撮即行23.臨終來迎24.放光讚慰44.悲心招喚 28.救度逆謗29.苦機為先 2.指方立相 4.西方淨土 45.光壽無量46.諸佛稱揚47.諸佛之王48.最尊第一 一、立撮即行
有人說:老調重彈,彈的不是過去的旋律,是現在的你:老調重彈,練的不是「彈什麼」,而是「怎麼彈」。有人從背景鋪陳,有人從結尾倒敘,有人刻畫角色性格,有人經營情境氛圍,所有「再安排」的細節,都是再一次創作。
汝事務繁忙,不能盡學布施波羅蜜多,乃至般若波羅蜜多,當於一切行住坐臥威儀中,隨喜十方三世五類眾生之善,持此善業,供養諸佛菩薩,悉皆回向無上菩提之因,則一念頃,亦定獲得所求人天王位,最終得成無上佛果。
漢族四個全家團聚的傳統節日:春節、清明、端午、中秋。或說是:元旦(春節)、端午(夏節)、中秋(秋節)[1]、冬至(冬節)。 二、佛教之相關記載 《佛說法滅盡經》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