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投資」專欄每月分享至少 4 篇「潛力股」分析。非訂閱戶可以閱讀公司、產業或產品介紹,訂閱戶可以閱讀個股分析、投資邏輯等更深入的價值內容。訂閱費用每月僅 88 元,能夠幫助作者持續發掘有潛力的投資機會,歡迎訂閱支持!為避免錯過最新文章,請按下「追蹤」按鈕,並加入邏輯投資臉書按讚,作者將分享最新資訊與市場解讀!(專欄介紹及文章試閱請點這裡)
因美國通膨維持黏性,聯準會對外展現堅定的鷹派立場,導致市場避險需求上升,帶動美元強勁走勢,並促發股市、債市、大宗商品、能源、新興市場等所有版塊全面重挫;投資人從討論「該不該買台積電」,現在已變成「該不該做美元定存」,顯示市場主題已全面轉向。
先前因夏季供電危機、強化電網韌性十年計畫等題材走多的「重電族群」,近期也難逃回檔。
到底該怎麼看待「電網」題材與「重電族群」呢?「邏輯投資」認為台電強化電網韌性的題材確實是長多題材,如果相關個股股價有明顯拉回,投資人可以考慮逢低布局,參與長期增長的行列。
認識強化電網韌性建設計畫
什麼是「電網韌性」?
指的是除了供電的穩定性外,還包括能在短時間內因應事故並恢復穩定運轉的能力,簡單說電網要更分散、更抗壓、更綿密,更能即時調度及因應事故。
建設計畫三大主軸
- 電網分散工程(4,379億元)
- 電網強固工程(1,250億元)
- 電網系統防衛工程(16.9億元)
上述主軸可再細分為十項具體工作(如上圖),總經費規模達到 5,645億元,規劃於 10 年內完成。其中已規劃執行的部份約 3,761億元(佔66%),另1884億元(佔34%)將另以專案計畫方式編列預算執行。
電網分散工程
從金額佔比來看,「電網分散工程」佔 78% ,扮演最重要的角色,內容包括:
- 電廠直供園區:減少跨區供電,避免出現事故造成科學或產業園區停擺。
- 綠能分散供電:促進再生能源併網及在地就近供電,提升綠能佔比。
- 樞紐節點分群:分散3大樞紐變電所,降低集中供電風險。
- 增加配送節點:增建關鍵變電所,將電力送近都會區,紓解都會地區供電瓶頸。
- 精進區域調度:建立局部區域電力調度能力,分散調控風險。
其中,新增變電所部分,台電規劃於 10 年內將新設大安、萬隆等 28 座變電所,以及 24 座變電所「屋內化」改建,合計共52座。2 年內預計新建之變電所為七股、將軍、高樹、福和、義和變電所。
電網強固工程
「電網強固工程」經費佔 22%,重點在於提升設備穩定程度,其中涵蓋三項具體措施:
- 電網擴充更新:加速老舊設備更新升級以及擴充容量。
- 廣增儲能設備:搭配綠能發展,增設儲能設備,提升電力系統穩定性。
- 變電所屋內化:防止外力及極端氣候干擾影響變電所。
電網防衛工程
「電網防衛工程」經費佔比不到 1%,這個部分比較偏向軟體面的保護設定或監控,包括「強化防衛縱深」、「即時動態防衛」兩項措施,我們略去不談。
遠見批評與台電回應
在台電計畫公布後,遠見於 9 月 27 日刊出「
台灣真有錢?政府花5645億強化電網、隻字不提電力來源」一文大力批判,文章作者為彭杏珠,是遠見雜誌資深總主筆,內容很單純,就是質疑「電力來源」,強調台灣電力的核心問題在於是否能維持充足的電力供給,單靠電網改善與調度,並不足以解決電力不足的困境。
而台電的回應也很簡單暴力,台電表示新電源的開發,會在能源局年度電力規劃報告對外說明,並諷刺地說這種質疑就像:「批評遠見新聞網站中看不到Netflix戲劇一樣」,認為媒體在誤導大眾。
- 透過高電價達到「以價制量」,抑制用電大戶的用電量持續成長。
- 增加業者「能源轉型」誘因,讓業者更有意願去建置綠能設備(如風力發電、太陽光電、天然氣電廠等設施)、儲能設施,或是購買綠電,降低供電端壓力。
- 讓台電有「更多資金」進行電網改善、綠電發展、增設饋線等計畫。
文章中我們還提到過,政府要擴大再生能源供給,就必須建置饋線,因此需要建置變電所、輸配線路來串聯再生能源及儲能設施,所以「電網」與「電力」是密不可分的主題。
另一方面,因中國人力成本快速上漲,政府開始打擊高汙染、高排碳產業,以及多次發生缺電停工、疫情封控等事件影響,台商跟外商開始「鮭魚返鄉」,積極遷廠回台或尋求台灣設廠,除了導致工業區地價急速攀升外,對於能源的需求也不斷提升,因此「增加電力供給」是政府絕對無法迴避的問題,而要增加電力供給,要將電力穩定輸送至各地工業及產業園區,「電網」題材就注定是一個「長多」題材,這個大趨勢已不可逆。
相關族群營收增溫
另外要檢視一個題材是不是真的,就要去看月營收是否成長。
很幸運的是因近年台灣多次出現大停電,所以台電早就啟動電網改善計畫,例如「強化電網千億預算計畫」就預估總經費規模為三千億元,其中兩年短期計畫規劃871億元,並再加碼前瞻400億元,預計用於增設可快速恢復事故停電的併網節點,以及新電廠穩定供電所需新線路。
既然相關計畫已在執行,我們只要追蹤重電族群個股營收是否有成長,就可以判斷台電最新的「強化電網韌性建設計畫」,到底是玩真的還是假的。
上圖顯示「重電四君子」(亞力、士電、中興電、華城)3個月、6個月、12個月的累計月營收年增率,可以看到亞力(1514)、士電(1503)今年營收都有明顯成長,而中興電(1513)也有小幅成長,只有華城(1519)比較特別,營收仍較去年衰退,或許跟工程或標案尚未完成驗收有關。
若把時間軸拉長,也可以看到除了華城營收變動比較劇烈外,另外三家公司的營收趨勢都呈現長期成長,顯示市場(電網)整體需求的增加,是業者獲利成長的溫床。
重電業者動作頻頻
另外要看利多資訊是否為真,也可以從業者的動向做觀察,以下我們舉幾個例子給讀者參考。
士電評估擴廠
士電(1503)表示,旗下重電事業因受惠市場汰舊換新,以及近年台商回流擴廠所需電力變壓器的需求,導致產能滿載,加上台電10年「強化電網韌性建設計畫」訂單龐大,集團內部已在積極評估擴廠或擴產需求,預計今年底前將做出決定。
國賓加碼士電
國賓(2704)於 9 月 16 日公告,看好同集團士電的長期布局發展規劃,自 7 月29 日到 9 月 16 日,共買進士電 8,500 張,每單位價格 62.55 元(小聲說,代表你現在進場比國賓成本還要低很多),交易總金額5.31億元;截至目前為止,國賓持有士電的餘額為 5.27 萬張、持股比例 10.13 %。
中興電取得廠房
中興電(1513)於 8 月 25 日公告取得桃園科技工業園區廠房及土地,交易金額 3.8 億元,目的是「電機能源業務擴展長期營運使用」。
電網需求增加趨勢不可逆,重電扮演關鍵角色
既然確認台電計畫或電網需求,與重電業者的營收有密切關聯,那接下來我們要看的就是未來趨勢是否真的長期向上。
再生能源供給端持續增加
前面提到過,再生能源若要併聯進入台電電網,就需要增設饋線,並帶動重電工程需求。上圖是經濟部106年就提出的「風力發電四年計畫」,其實可以看到當時就規畫要在2025年(114年)達到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翻倍的目標,並以太陽光電、離岸風電為大宗,隨著這些再生能源發電設施逐步到位,可以預期電網工程的需求將逐步增加。
下圖則可以看到各年度預計新增的各種能源機組,包括2024年會有大量機組納入併聯,而2025年之後也沒有閒著,仍將持續有大量再生能源機組投入供電。
資料來源:110年度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經濟部能源局
電力需求持續上升
資料來源:110年度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經濟部能源局
從台電的電力供需報告中,也可以看到未來台灣用電量,特別是尖峰用電仍將持續成長,除了變電站、電網、饋線、電纜的需求持續上升外,對於電網的品質、容量與負載能力也構成考驗,而這也是台電勢必推動「強化電網韌性建設計畫」的主因,而這都是重電族群穩定增長的基礎。
儲能設施需求預期成長
根據調研機構 InfoLink 預估,2030年台灣儲能市場與經濟規模上看20GWh與2000億,這是因為再生能源需要結合儲能設施,才有可能成為基載電力的一部份,因此儲能市場也被預期將持續成長,這也需要電網工程的投入。
綜合以上資訊,「邏輯投資」再次梳理一下脈絡:
- ESG、減碳、降低傳統能源依賴、電動車等發展趨勢,勢必促進政府擴大投資再生能源,並增加再生能源使用比例
- 「鮭魚返鄉」、半導體產業發展與需求成長,帶動在台灣設廠與擴廠之需要,並將持續增加能源需求
- 再生能源的擴大應用,將增加儲能設施的需求,也同時帶動更多電網建置與改善之需求。
- 台電增加輸電樞紐節點及變電所,重電概念股為主要受益族群。
- 電網新建及改善的需求逐漸成長,為重電族群的長期增長貢獻養分。
結語
因美國激進升息,讓強勢美元開始肆虐全球,造成各國貨幣不斷貶值,甚至明年度可能引發全球性的經濟衰退,因此市場資金會避開「消費端」的相關產業,例如消費電子、非必需品等族群,轉而尋找專做「企業端」或「政府端」生意的公司。
而專做政府生意且能夠長期增長的重電概念股,包括亞力、士電(1503)、中興電(1513)、華城(1519)等,因產業增長前景看好,需求穩定成長,將有機會受到市場資金青睞,而成為資金的避風港。
近期股市大跌,漲多個股明顯拉回,建議讀者可以逢低布局,參與這項題材與產業長期增長的機會。
延伸閱讀
「邏輯投資」文章內容係運用來自公開網路、新聞、財報及聯繫公司所獲資訊歸納之個人心得,目的是分享投資觀念,內容僅供讀者參考,無任何股票投資勸誘之意圖。投資有風險,文章內容不建議作為投資行為之最終依據,投資前請審慎評估並自負盈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