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隔三年又重返2019最愛的展,這次忘了在哪個展區的時候,腦迴路又被拉回某段記憶,大抵是第一次看完《2019小花計畫─查無此人》的那天搭公車回家,戴著耳機低頭在手機記事本打下彭湃的那些,於是坐過站了,不肯重新花錢又懶得等待如我,就這樣繼續打字,一邊步行回家,記憶裡那天是熱的,流著狼狽的汗,卻仍顧不得一切想記下那場展覽。
後來發現很多記憶都是以這個型態儲存,如同每個展區的呈現,一首歌與當時深刻的畫面,就這樣過去的一幀便成了永遠。



也可能是電影看太多了,或是以前辦過的那些活動,有一種角色,大多也會被賦予一個名字,可是與遊戲內容無關,他只是站在那,或跑來跑去的,玩家丟什麼關鍵字都無法從此得到答案。他看似無用,卻其實操控著全局,誰太快誰太慢,誰發現bug誰笨得可以,都將被偷偷地從中改變命運,他像是鬼,或是神。
而於我而言,「音樂」或者「記憶」就如同這個角色,操控著我的腦袋,運轉方式有時候由不得自己,它操控的同時也正毀滅,操控不了什麼的同時,也無法再毀滅更多,視覺聽覺心覺都一併錯置。聽見某首歌,又抑或腦袋裡無來由地被置入某個記憶畫面,就憂鬱得不能自已,明知道莫名其妙,可是莫名所以,其妙在於我愛我的感知,自以為是鬼或者神賦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