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世界的四十四天: 生於不義·江山獨坐我獨行-槍·代價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7 分鐘

政權·真理·槍

1918年3月3日,蘇維埃政府在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與同盟國,包括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保加利亞王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簽訂《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Treaty of Brest-Litovsk,俄語:Брестский мир,德語:Friedensvertrag von Brest-Litowsk;常被簡稱為布列斯特條約或布列斯特和約)
條約包括下列文件:
  1. 蘇維埃政權和德國、奧匈帝國、保加利亞、奧斯曼土耳其的和約及附件
  2. 蘇維埃政權和德國的法律政治條約
  3. 蘇維埃政權和奧匈帝國的法律政治條約
  4. 蘇維埃政權和保加利亞的法律政治條約
  5. 蘇維埃政權和奧斯曼土耳其的法律政治條約
  6. 蘇維埃政權和德國關於若幹政治問題的附加條約#蘇維埃政權和德國的財政協定
  7. 蘇維埃政權和德國的私法協定
上述條約(一)至(五)項於1918年3月3日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簽訂,蘇方簽署人為格里戈里·雅科夫列維奇·索科利尼科夫。3月29日在柏林互換批準書之後生效。(六)至(八)項於1918年8月27日在柏林簽訂,9月6日在柏林互換批準書生效。
上述條約(一)至(五)項於1918年3月3日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簽訂,蘇方簽署人為格里戈里·雅科夫列維奇·索科利尼科夫。3月29日在柏林互換批準書之後生效。(六)至(八)項於1918年8月27日在柏林簽訂,9月6日在柏林互換批準書生效。
條約主要內容如下:
蘇維埃政權終止與德國、奧匈帝國、保加利亞和奧斯曼土耳其的戰爭狀態;
蘇維埃政權軍隊全面複員,海軍軍艦駛回海港並解除武裝;
蘇維埃政權承認芬蘭王國、烏克蘭人民共和國、白俄羅斯人民共和國之獨立,並有義務同烏克蘭人民共和國立即締結和約;
蘇維埃政權將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庫爾蘭(今拉脫維亞西部)、俄屬波蘭等地割與德意志帝國與奧匈帝國,上述各地今後之政治狀態,僅德奧二國有權決定;
蘇維埃政權將沙皇俄國於1877–1878年俄土戰爭中占領的阿達罕、卡爾斯、巴統等地區歸還給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蘇維埃政權拆除阿蘭群島上所有防禦工事,其未來地位由德奧瑞芬四國共同決定。
此外,在8月27日時於柏林所簽訂之補充條款中尚規定蘇維埃政權需給付德國60億馬克賠款,分五期償還,但最後付款日期不得超過1918年底。
德皇威廉二世德投資獲得了巨大德回報。從历史上看,德國的獲益大概只有俄羅斯通過一些列不平等條約從大清獲得的收益相比。
條約給俄羅斯帶來的損失如下:
國土:共126萬7千平方公里,相當於5.7%的國土。
人口:共6200萬人,相當於全國34%的人口。產業:
農產損失33%
工業損失54%
制糖業損失80%
鐵礦損失73%
煤礦損失75%
財政收入:共損失約27%
可以和這一條約相比的,是蘇聯和在1945年8月8日至1946年5月3日的《雅爾塔協定》及根據該協定和中國政府簽署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獲取中國126萬平方公里土地。
另一個是1900年10月3日至1905年9月5日和大清簽署的《交收東三省條約》、《樸次茅斯和約》《中日會議東三省事宜條約》,獲取中國126萬平方公里土地。
排名在這三個條約之下,就是1850年至1858年5月28日俄羅斯和大清簽訂的《璦琿條約》,該條約在其後的《中俄北京條約》得到確認,俄羅斯獲取中國60萬平方公里土地。
當然還有一個涉及125萬平方公里土地的條約未公開。(也有資料說涉及160平方公里)
現在很多历史學家認為,《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簽訂後,俄羅斯喪失了大片國土,此舉又激怒了國內的民族主義者們,俄國內戰局勢已無法避免。 — — 這實在是因果倒置。事實上,一月劇變之後,蘇維埃僅僅控制了俄羅斯西部的關鍵城市。它要真正成為俄羅斯的主人,就必須通過戰爭,在全俄羅斯建立可以有效控制的蘇維埃地方政府,當然也繼續國際上的承認。
因此,《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不是內戰之因,而是內戰之果。其目標就是迅速建立內戰中的優勢地位,通過該條約既報答了德皇支持,又可以繼續獲取同盟國的支持,並且可以迅速把戰爭前線的軍隊抽掉出來,從而構造在內戰中的軍事優勢。
俄羅斯內戰

戰時共產主義

獲取內戰勝利的關鍵核心就兩條:軍隊,支持軍隊的資源。 — — 列寧不僅僅對此有深入的洞見,而且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布爾什維克黨內,可以輕易的推行 — — 任何自由主義,甚至是沙皇都不敢做的事情 — — 戰時共產主義。
1918年6月,最高國民經濟會議(Supreme Economic Council, 俄語:Высший Совет Народного Хозяйства)發布了戰時共產主義(War communism, 俄語:Военный коммунизм)政策,該政策包括:
所有的大中型工業企業實施國有化,小工業企業則實行監督;
國家控制所有對外貿易
對工人採取嚴格的管理制度,罷工者即行槍決;
全國實施成年人勞動義務制,貫徹”不勞動者不得食”的原則,非勞動階層要參加義務勞動(”勞動軍事化”,包括早期的古拉格監獄)
頒布餘糧收集制(Prodrazvyorstka)法令,強制徵收農民除維持生存量之外的所有糧食;
對食品和大多數商品進行配給,在城市中心集中分配
私營企業非法
對鐵路的軍事化控制
Clergy on Forced Labor, by Ivan Vladimirov
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掠奪性,連布爾什維克內部很多人也認為,該政策實施的唯一目的就是為了贏得戰爭。
the confiscation of surpluses from the peasants was a measure with which we were saddled by the imperative conditions of war-time.沒收農民的盈餘是我們在戰時的必要條件下所採取的措施。
— — 列寧,Lenin, V. I. (1965). Collected Works. Vol. 32. Moscow: Progress Publishers. p. 187.
正是靠著這種掠奪性,布爾什維克迅速集中了所有資源,支持自己的軍隊獲得了自1917年11月-1922年10月三內內戰的勝利。
Clockwise from top: Soldiers of the Don Army in 1919; a White Russian infantry division in March 1920; soldiers of the 1st Cavalry Army; Leon Trotsky in 1918; hanging of workers in Yekaterinoslav by Austro-Hungarian troops, April 1918.從上起順時針,1919年的頓河軍、1920年的一支白軍步兵部隊、紅軍第一騎兵軍、1918年的托洛茨基、1918年在葉卡捷琳諾斯拉夫被奧匈軍絞死的農民
1917年10月 — — 十月政變,克倫斯基和他的支持者逃出彼得格勒。
1918年1月5日 — — 一月劇變。
1918年1月28日 — — 紅軍建立。
1918年3月 — — 布爾什維克為了安全和更好的通信從彼得格勒遷都莫斯科。1918年8月11日,協約國開始協約國武裝幹涉俄國內戰(俄語:Интервенция союзников в Россию)。
在1918年到1920年期間,英國、法國、加拿大、美國、日本、中國和其他一些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協約國,對俄國內戰進行的武裝幹涉。該行動是一次有限軍事行動,目標是為了使俄國臨時政府能夠完成其繼續同德意志帝國戰爭的保證,同時保護各國僑民。在反對蘇維埃政權的目標上,意見並不統一。法國主張堅決支持恢複臨時政府,推翻蘇維埃政權,必要時完全占領俄羅斯恢複秩序。但是英國、美國反對這個過於龐大的目標。
美國幹預部隊在海參崴
中國軍隊進駐海參崴,受到華僑的熱情歡迎
段祺瑞領導的北洋政府派遣的2,300名部隊和“海容號”裝甲巡洋艦控制住了從住海參崴一直到新西伯利亞的撤僑通道,在1918年到1919年的一年中,中國軍隊就從蘇俄內戰最為激烈的西伯利亞的伊爾庫茨克一線,搶救出了20萬多名被困的華工。
北洋軍閥的海軍軍艦“海容號”
有限軍事行動未能對反蘇維埃力量形成重大支持,反而被蘇維埃利用,作為敵對勢力勾結外國勢力的“證據”。有效地用於愛國宣傳,影嚮了俄國人民,最終贏得了內戰的勝利。
1919年10月14日 — — 鄧尼金的軍隊逼近距莫斯科300公里的奧廖爾。
1919年10月22日 — — 白軍逼近彼得格勒郊區,托洛茨基組織反擊。
1919年11月初 — — 西方盟國為白軍提供支援。
1920年2月7日 — — 高爾察克在被捷克軍團移交後被布爾什維克逮捕。
1920年4月 — — 波蘭人被布爾什維克趕回波蘭。
1921年 — — 一些人繼續戰鬥,但白軍被擊潰。
1918年克里米亞紅色恐怖犧牲者

列寧得到了政權,俄羅斯人成為代價

蘇聯人著名的口統計學家鮑利斯·採紮列維奇·烏爾拉尼斯(俄語:Борис Це заревич УрДанис,1906年8月28日-1981年7月14日)估計內戰和波蘇戰爭總共造成300,000人(紅軍125,000人,白軍和波蘭人175,500人)被殺,雙方死於疾病的軍事人員總共有450,000人。
紅色恐怖期間,契卡就地處決了“階級敵人”至少250,000次,據估計死者有一百萬人以上。
在去哥薩克化運動中, 300,000–500,000哥薩克被殺,人數超過三百萬或被驅逐。
在烏克蘭和南部俄羅斯的滅猶運動中,據估計100,000名猶太人被殺,許多人死於紅軍之手。1918年5月至1919年1月間頓河哥薩克的刑罰機構處死了25,000人。
1921年俄國大饑荒的受難者
1920至1921年的幹旱以及1921年的饑荒使災難更為嚴重。疾病流行,造成1920年約3,000,000人死於斑疹傷寒。
工業產值降至1913年的七分之一,農業產值降至三分之一。棉花產量下降到5%,鋼鐵下降到戰前水平的2%。
戰時共產主義造成俄國經濟停滯不前。農民對強力徵收糧食的回應就是拒絕耕種土地。1921年,耕地規糢降至戰前的62%,而且收獲量僅有正常時期的37%。馬匹的數量從1916年的3500萬降至1920年的2400萬,牲畜從5800萬降到3700萬。美元匯率從1914年2盧布降到1920年1,200盧布。
1918年至1920年,彼得格勒失去了75%的人口,莫斯科減少了50%。7年的戰爭加之嚴重的幹旱造成了巨大的災荒,全俄約300萬人至1000萬人餓死。
1922年,全俄羅斯至少有7,000,000流浪兒。
Famine, by Ivan Vladimirov
俄國內戰時期的流浪兒童
历史上常有可怕的錯誤,但真理總有一天會恢複的。
──尼古拉·伊萬諾維奇·布哈林(Nikolai Ivanovich Bukharin,俄語:Николай Иванович Бухарин,1888年10月9日-1938年3月15日)
但是布哈林沒有想到,這場人類史上最大的罪惡,持續了七十四年。
尼古拉·伊萬諾維奇·布哈林
Никола́й Ива́нович Буха́рин
被列寧稱為蘇聯共產黨中少有的一位理論家的布哈林本人,在列寧死後,與托洛茨基、斯大林、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李可夫一起成為蘇共的主要領導人。布哈林更是斯大林執政初期重要的盟友,幫助協助斯大林將托洛茨基開除出黨,後來又在1926年協助打倒了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不過風水輪流轉,助惡者必被惡滅。1929年,布哈林被逐出中央政治局。1937年被捕,被斯大林冠以“人民公敵、匪幫、法西斯走狗、外國間諜、謀刺列寧的殺人犯”的罪名,同李可夫一起被判處死刑並立即槍決。
1938年3月15日,布哈林同李可夫等人在托木斯克被秘密槍決。斯大林的私人秘書波斯克列貝舍夫曾向斯大林情婦薇拉·達維多娃透露,布哈林和李可夫在被處決前滿口咒罵著斯大林。而且他們是站著死去的,倒下去之後沒有在地上爬,也沒有求饒過。
布哈林死後,妻子被流放至阿斯特拉罕等地,最終被投入古拉格勞教營,兒子被送入孤兒院。直到1956年妻子出獄,布哈林的兒子也第一次從母子相聚中得知自己的父親真實身份。
這些“萬能的機構”能把任何中央委員、黨員變為叛徒、恐怖分子、暗殺分子、間諜。如果斯大林對自己產生懷疑的話,那麼這些機構也會立即找出證據來。
烏雲籠罩在黨的頭上。我的毫無罪惡的頭,將會株連幾千名無辜的人,因為要制造一個組織 — — 布哈林的組織。而這個組織不但在今天,在我和黨七年來沒有任何分歧的情況下根本不存在,就是在右傾反對派時代,也從未有過。關於柳京和烏格拉諾夫的秘密組織,我一點也不知道。我和李可夫、托姆斯基一起,公開地說出了我們的觀點。
我從18歲起就在黨內,我生活的目的,始終是為了工人階級的利益和社會主義的勝利而鬥爭,以一個神聖的名字命名的報紙《真理報》,這幾天卻刊登了卑鄙無恥的謊言,說什麼我尼古拉.布哈林,企圖消滅十月革命的成果,複辟資本主義。這是聞所未聞的無恥謊言。這個謊言按其卑鄙程度,按其對人民不負責的程度,只能和下面這樣的謊言劃等號,就是:現在發現,尼古拉.羅曼諾夫(沙皇尼古拉二世)一輩子都反對資本主義、君主制度,為實現無產階級革命而鬥爭。
如果說在建設社會主義的方法上,我不止一次犯過錯誤,我希望後代對我的批評不要嚴於弗拉基米爾.伊里奇(列寧)。我們是第一次走向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在人們未曾走過的道路上。那個時代不一樣,風尚也不同。那時《真理報》上辟有辯論專欄,大家在爭論,尋找途徑,爭論後有和好,繼續共同前進。
我向未來一代黨的領導者們呼籲!历史賦予你們的使命,是把駭人聽聞的各種罪行的一團亂麻解開,在這些可怕的日子里,這團亂麻越來越擴大,像火燄一樣越燃燒越厲害,勒得我們黨喘不過氣來。
我向所有的黨員呼籲!在這些可能是我生命中的最後幾天里,我堅信,經過历史的過濾器,早晚不可避免地將會把我頭上的污穢沖掉。我從來沒有當過叛徒,如果是為了列寧的生命,我會毫不動搖地獻出自己的生命。我熱愛基洛夫,沒有做過什麼反對斯大林的事情。我請求新的、年輕的和誠實的一代黨的領導人,在黨的全會上宣讀我的這封信,宣布我無罪和恢複我的黨籍。
同志們,你們要知道,在你們向共產主義進軍勝利進軍的高舉的旗幟上,也灑有我的一滴鮮血。
— — 布哈林,致未來一代黨的領導人的一封信,該信是在布哈林預感到自己即將被捕時所寫,他要求妻子安娜·拉林娜(Anna Mikhailovna Larina, 俄語:А́нна Миха́йловна Ла́рина;1914年1月27日-1996年2月24日)背誦下來,然後把信燒掉。
布哈林和很多蘇聯的先驅們,甚至是卓越的理論家一樣,至死都沒有看清列寧在開往聖彼得堡列車上,攜帶的潘多拉魔盒里裝的是什麼。不論他們如何著作等身,如何名聲遠揚,都不及一個年僅24歲的年輕中國人(參見:《肉艷的巴黎》老司機的道場)
他們相信天堂是有的,可以實現的,但在現世界與那天堂的中間隔著一座海,一座血污海。人類泅得過這血海,才能登彼岸,他們決定先實現那血海。
— —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浙江海寧-1931年11月19日,濟南開山),歐游漫錄,1921年
旭,2022年8月,9月13日修改

改變世界的四十四天: 一場事先張揚的戰爭
改變世界的四十四天:生於不義·開往聖彼得堡的列車
改變世界的四十四天:生於不義·潘多拉的盒子
改變世界的四十四天:生於不義·無知者無畏
改變世界的四十四天:生於不義·二貨雙出
改變世界的四十四天:生於不義·假作真時真亦假
改變世界的四十四天:生於不義·道德,我們說這是欺騙
改變世界的四十四天:生於不義·俄羅斯輪盤賭-二月革命
改變世界的四十四天:生於不義·江山獨坐我獨行-槍·代價
改變世界的四十四天:生於不義·潘多拉的盒子II-無知無恥
改變世界的四十四天:生於不義·潘多拉的盒子II-葵花寶典

改變世界的四十四天: 死於無恥
改變世界的四十四天: 天可汗之路
改變世界的四十四天: 格魯吉亞的玫瑰


關註我,和我一起看朝陽;分享我,我們就是世界;贊賞我,我們一起榮燿天地— — 旭,日在九天

韭菜為什麽贊美鐮刀|底層民眾的認知,就是精英階層利益的來源
avatar-img
26會員
125內容數
曆史中的閃耀時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日在九天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列寧對生活中所有的事物 — — 國內事物也好,國際事務也好 — — 只用一種觀點去看待,即這一事物能使他接近政權呢,還是使他遠離政權。無論是饑荒,還是經濟罷工,無論是各國之間的戰爭,還是自然災害,甚至象水災、地震這樣一些自然災害,列寧都是從政權這一角度去看待的。 ——阿卜杜拉赫曼·阿夫托爾漢諾
拯救祖國的最後一張牌已經被打掉了,生命不再有價值。 — — 克里莫夫
作為反政府的暴力組織,資金始終是決定組織生死的關鍵。對於一個不擇手段的集權政黨,資金的籌集同樣是不擇手段,甚至是豪無人性的。
历史的的舞台上充滿了做作的巨人們,而背後的真相不過是一個個侏儒 — — 旭 十月政變 列寧在一個小房間里不斷地走來走去,像是一頭籠中的獅子。他需要的就是無論如何也要把冬宮,這個通向政權之路上的最後一個卡子奪取到手······伊里奇在罵人,在吼叫,說是要把我們這些人都斃了。 — — 尼古拉·伊里奇·波
算是革命的需要吧,列寧的身世本身就充滿了“塑造”。
1917年之後不再有沙皇統治俄羅斯,但俄羅斯的每一位統治者,都借用、改造羅曼諾夫皇朝的威望,並將其與自己所處時代的精神相融合。
列寧對生活中所有的事物 — — 國內事物也好,國際事務也好 — — 只用一種觀點去看待,即這一事物能使他接近政權呢,還是使他遠離政權。無論是饑荒,還是經濟罷工,無論是各國之間的戰爭,還是自然災害,甚至象水災、地震這樣一些自然災害,列寧都是從政權這一角度去看待的。 ——阿卜杜拉赫曼·阿夫托爾漢諾
拯救祖國的最後一張牌已經被打掉了,生命不再有價值。 — — 克里莫夫
作為反政府的暴力組織,資金始終是決定組織生死的關鍵。對於一個不擇手段的集權政黨,資金的籌集同樣是不擇手段,甚至是豪無人性的。
历史的的舞台上充滿了做作的巨人們,而背後的真相不過是一個個侏儒 — — 旭 十月政變 列寧在一個小房間里不斷地走來走去,像是一頭籠中的獅子。他需要的就是無論如何也要把冬宮,這個通向政權之路上的最後一個卡子奪取到手······伊里奇在罵人,在吼叫,說是要把我們這些人都斃了。 — — 尼古拉·伊里奇·波
算是革命的需要吧,列寧的身世本身就充滿了“塑造”。
1917年之後不再有沙皇統治俄羅斯,但俄羅斯的每一位統治者,都借用、改造羅曼諾夫皇朝的威望,並將其與自己所處時代的精神相融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政治就是資源分配的權力,所以政治的邏輯,終究是資源分配的邏輯。
Thumbnail
現在想到歷史上的波蘭,可能會想到的是被普魯士、奧地利和俄羅斯三次瓜分的弱小國家。實際上,在十四世紀末到十七世紀中葉,波蘭與立陶宛組成了共主邦聯(不同的國家,但君主為同一人),是東歐不得了的超級強權。 波蘭—立陶宛聯邦的實力有多可怕?在領土最廣袤之時,今日的烏克蘭、白俄羅斯、波羅的海沿岸,都是它們的
Thumbnail
大家可能知道,在一次大戰前,歐洲已經分為兩大陣營在對抗。由英法俄組成的三國協約,以及德奧義組成的三國同盟。但在大戰爆發後,相對於全數參戰的三大協約國,同盟國中的義大利卻先是嚴守中立,再來倒戈加入協約國。 不過,義大利倒戈雖然不太道義,實際上沒有破壞任何條約協定。原因是,「三國同盟」的真正意義是
Thumbnail
公元532年,在四年的血戰後,兩大世界霸權,東羅馬帝國和波斯的薩珊王朝,決定握手言和,結束爭奪今日高加索山脈南部的「伊比利雅戰爭」。 戰爭結束的原因很多。比如說東羅馬最著名的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決定把重心放在恢復羅馬帝國的舊土義大利和北非。以及波斯皇帝霍斯老一世對國內政局不穩的擔憂。總之既然不分
Thumbnail
在十七世紀,歐亞兩大帝國大清與俄國於西伯利亞相爭,最後簽訂「尼布楚條約」,劃定東西伯利亞的勢力範圍。從此相安無事百餘年。但到此,我想有些人可能自然產生了一個困惑: 「清朝方沒人懂俄語和當時俄國的宮廷、教會語言「教會斯拉夫語」。反過來說,俄國也沒人懂滿語或北京/南京官話。這談判怎麼談的?
Thumbnail
近期北韓舉辦電影觀影會,播放了1944年的蘇聯紀錄片《列寧格勒的偉大勝利》,藉以加強北韓和俄羅斯的友誼。這裡指出兩國目前在國際上的孤立,以列寧格勒戰役為例,探討了兩國可能透過相互支援來渡過難關。最後,兩國在經濟、外交、軍事等方面的緊密合作,俄羅斯也可能再次訪問北韓,也強調了北韓對俄羅斯的戰略價值。
Thumbnail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谈一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之前,英国首相内维尔·张伯伦与德国签署的《慕尼黑协定》,之后就放弃了捷克斯洛伐克的政策,是正确的吗?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在1938年,《慕尼黑协定》的出现,直接导致了纳粹对捷克斯洛伐克的征服。而张伯伦的这一举措,也通常被称为
Thumbnail
2024/1/18 柯林頓、雷克等東擴派天真以為推進民主是善意,但乘弱勢的俄國葉爾欽之危的結果,卻是累積莫斯科的反感。2014年烏克蘭「廣場事件」的政變後,莫斯科不得不與發起「一帶一路」旗艦型地緣戰略的中國更加靠近。以米氏的角度回頭看蘇利文提倡的「戰略決策」,當年華府持續壓縮俄國,是重大的決策失誤。
Thumbnail
  朋友们好,我们来谈一谈在列宁格勒保卫战中,苏联红军最终坚持了多久?戴上你的金丝边框眼镜,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当德军的巴巴罗萨行动展开以后,德国军队直奔苏联第二大城市列宁格勒。1941年8月,德军从西部和南部开始逼近,包围了这座城市,使列宁格勒到莫斯科的铁路失去了
Thumbnail
  朋友们好,我们来谈一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入侵苏联以后,在苏联的被占领区都做出过哪些暴力行动?戴上你的金丝边框眼镜,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在德军对苏联发动入侵的次年,1942年1月6日,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莫斯科谴责德国人在苏联被占领区的暴行,仅在乌克兰基辅就有52000人被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政治就是資源分配的權力,所以政治的邏輯,終究是資源分配的邏輯。
Thumbnail
現在想到歷史上的波蘭,可能會想到的是被普魯士、奧地利和俄羅斯三次瓜分的弱小國家。實際上,在十四世紀末到十七世紀中葉,波蘭與立陶宛組成了共主邦聯(不同的國家,但君主為同一人),是東歐不得了的超級強權。 波蘭—立陶宛聯邦的實力有多可怕?在領土最廣袤之時,今日的烏克蘭、白俄羅斯、波羅的海沿岸,都是它們的
Thumbnail
大家可能知道,在一次大戰前,歐洲已經分為兩大陣營在對抗。由英法俄組成的三國協約,以及德奧義組成的三國同盟。但在大戰爆發後,相對於全數參戰的三大協約國,同盟國中的義大利卻先是嚴守中立,再來倒戈加入協約國。 不過,義大利倒戈雖然不太道義,實際上沒有破壞任何條約協定。原因是,「三國同盟」的真正意義是
Thumbnail
公元532年,在四年的血戰後,兩大世界霸權,東羅馬帝國和波斯的薩珊王朝,決定握手言和,結束爭奪今日高加索山脈南部的「伊比利雅戰爭」。 戰爭結束的原因很多。比如說東羅馬最著名的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決定把重心放在恢復羅馬帝國的舊土義大利和北非。以及波斯皇帝霍斯老一世對國內政局不穩的擔憂。總之既然不分
Thumbnail
在十七世紀,歐亞兩大帝國大清與俄國於西伯利亞相爭,最後簽訂「尼布楚條約」,劃定東西伯利亞的勢力範圍。從此相安無事百餘年。但到此,我想有些人可能自然產生了一個困惑: 「清朝方沒人懂俄語和當時俄國的宮廷、教會語言「教會斯拉夫語」。反過來說,俄國也沒人懂滿語或北京/南京官話。這談判怎麼談的?
Thumbnail
近期北韓舉辦電影觀影會,播放了1944年的蘇聯紀錄片《列寧格勒的偉大勝利》,藉以加強北韓和俄羅斯的友誼。這裡指出兩國目前在國際上的孤立,以列寧格勒戰役為例,探討了兩國可能透過相互支援來渡過難關。最後,兩國在經濟、外交、軍事等方面的緊密合作,俄羅斯也可能再次訪問北韓,也強調了北韓對俄羅斯的戰略價值。
Thumbnail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谈一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之前,英国首相内维尔·张伯伦与德国签署的《慕尼黑协定》,之后就放弃了捷克斯洛伐克的政策,是正确的吗?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在1938年,《慕尼黑协定》的出现,直接导致了纳粹对捷克斯洛伐克的征服。而张伯伦的这一举措,也通常被称为
Thumbnail
2024/1/18 柯林頓、雷克等東擴派天真以為推進民主是善意,但乘弱勢的俄國葉爾欽之危的結果,卻是累積莫斯科的反感。2014年烏克蘭「廣場事件」的政變後,莫斯科不得不與發起「一帶一路」旗艦型地緣戰略的中國更加靠近。以米氏的角度回頭看蘇利文提倡的「戰略決策」,當年華府持續壓縮俄國,是重大的決策失誤。
Thumbnail
  朋友们好,我们来谈一谈在列宁格勒保卫战中,苏联红军最终坚持了多久?戴上你的金丝边框眼镜,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当德军的巴巴罗萨行动展开以后,德国军队直奔苏联第二大城市列宁格勒。1941年8月,德军从西部和南部开始逼近,包围了这座城市,使列宁格勒到莫斯科的铁路失去了
Thumbnail
  朋友们好,我们来谈一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入侵苏联以后,在苏联的被占领区都做出过哪些暴力行动?戴上你的金丝边框眼镜,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在德军对苏联发动入侵的次年,1942年1月6日,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莫斯科谴责德国人在苏联被占领区的暴行,仅在乌克兰基辅就有52000人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