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捍衛戰士2:獨行俠》空戰英雄心中最軟的那一塊

2022/10/0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睽違36年推出續作,阿湯哥與方基墨再度攜手。劇情圍繞在阿湯哥飾演的天才飛官,在職涯終點前的最後一搏。他要如何在短短兩到三週內,帶年輕後進完成訓練,達成不可能的轟炸任務?好夥伴在懷中慘死的陳年傷口,仍在汩汩滴血,他又該如何克服心魔?

36年,足以改變很多事。摸得到、看得見的實體生活,可以驟變為人手一機的網路時代,一座威權統治的島國,可以躍身為亞洲民主和人權的燈塔,讓一個小屁孩長成囉唆的中年人(笑),讓再懂得保養的好萊塢帥氣金童,終究掩蓋不了臉龐上的歲月刻痕、身形尤其是下盤的無情擴張。所以人們囤物件、畫肖像、拍照拍影像,就為了喚醒往日的甜美,重新遊歷已逝的璀璨年華,再年輕一遍。
同樣地,經典作品推出續集的目的,不單是讓影癡們與成長後的角色重逢、敘舊、更新近況,更是為了用盡各種經典元素,替泛黃且模糊的銀幕英雄與儷人,補妝、上粉,重新修復他們深植人心的形象,激起那遺忘已久的熱血與感動。所以你說,36年後的《捍衛戰士2:獨行俠》,怎能沒有美女、重機、超跑和最重要的戰鬥機?又怎麼少得了,那位身著海軍飛行夾克、頭戴雷朋太陽眼鏡,傲骨又重情的湯姆克魯斯呢?
阿湯哥今昔對照。圖片來源:TatlerAsia
《捍衛戰士2》的時空背景,設定在原作30年後。「獨行俠」彼得‧米契爾仍在美國海軍服役,以駕駛為天職的他,拒絕任何晉升的機會,繼續從事著新機試飛的工作。但在某次違反軍令造成實驗機失事後,他被迫接下海軍戰鬥機學校(Top Gun)教官一職,專責培訓年輕的菁英飛行員們,好成功執行一項秘密而艱難的轟炸任務。但他所面對的問題不只外患,還有內憂。除了得想辦法達成任務,還得處理直屬長官對自己的質疑,更讓他糾結的是,多年前身亡搭檔「呆頭鵝」尼克‧布雷德蕭的兒子「公雞」布雷德利,居然也在隊員之列,而對方對於自己暗中抽掉申請表、耽誤其飛官職涯之舉,仍懷恨在心...。

|給創傷一個溫柔的擁抱

彼得的心理創傷,今日看來稀鬆平常,卻與美國傳統硬漢精神有所牴觸。
舊作中,彼得在長官開導下,看似因那番「身為飛官只能鼓起勇氣繼續戰鬥」的談話,而擺脫了同僚尼克身亡的陰霾,拾回自信重返天際。看到這一幕,相信每個人都暗自叫好:好一個空中英雄啊。但冷靜想想,如果你是彼得、覺得自己是地表最罩飛行員的彼得,在被迫彈跳落海後,卻眼見戰友漂在水上動也不動,不管自己多死命地喚著他的名字、晃搖他癱軟的軀體,都只能坐視生命如流沙般,在懷中一點一滴流逝...。這樣的傷痕,豈是一句「硬起來」便能夠徹底根治的呢?
劇情主要的張力,來自獨行俠和已逝戰友的兒子「公雞」,兩人之間的糾葛。圖片來源:ScreenRant
相對來說,續集的安排更貼近人性和現實。要不是痛苦從未痊癒,傷口仍兀自地隱隱作痛,彼得怎會在尼克的妻子請託之下,毫不猶豫地動了手腳,阻止友人之子步上飛官之路?又怎麼會在卅年後,依然唯恐他在任務中身亡,步上父親後塵,而拒絕相信其出色的能力,也忘了要尊重他的自由選擇?有研究指出:
恐懼,只能持續30分鐘,但悲傷,卻能蔓延整整120個小時。
彼得的恐懼底下,終是一抹濃到化不開的傷痛,在暗中作祟。

|真實感百分百的空戰場面

在這節奏緊湊的空戰動作片裡,真實之光,俯拾皆是。戰鬥機擋風玻璃上的反光、污漬、刮痕,就連阿湯哥飛離航空母艦的顛簸下墜、飛行員們在戰機內的演出,都十分逼真。
且慢!那些加速攀升時承受G力的扭曲表情,其實是如假包換的實況轉播呢!身兼製片的阿湯哥和製作團隊,為了讓觀眾產生臨場感,堅持盡可能以實況拍攝來取代電腦合成,如實呈現飛行時的人體變化。不只阿湯哥要親自駕駛戰鬥機,所有飛行員角色也都參與了他親手設計的3個月飛行訓練。在拍攝過程中,演員必須在艙內身兼自己的補妝師、燈控、音控和攝影,一旦畫面不夠,就得再次上機飛入蒼穹。
演員親自上陣、畫面非常逼真。圖片來源:TatlerAsia

|放手是門最難的藝術

方基墨飾演的「冰人」湯姆卡贊斯基,對彼得說(正確地說,是在螢幕上打出這句話):
是時候該放手了。
冰人身為現任太平洋艦隊司令官,在前作中已是彼得的老戰友,深知他心中的糾結之處。一句短語,也點穿了全片欲傳達的關鍵訊息:放下。對彼得來說,必須化解掉倖存者獨活的罪惡感,實踐自己口中「別猶豫,放手去做」的思想,放手讓布雷德利實現飛行之夢;這似乎也暗示終有一天,他必須接受無人機取代真人駕駛的未來,在人生後半場拉開新頁。那句話,又何嘗不像是冰人對自己所說,準備以最輕巧的姿態,面對生命的最後一刻?
延伸到銀幕之外,阿湯哥年屆六十、方基墨深受喉癌之苦,將來顯是重重迷霧(雖然,阿湯哥必須一如往常地:無敵)。但唯有把握機會仍熠熠生光時,獻上一部誠意之作,才是給影迷、給自己最棒的一份大禮吧。

*本文原發表於:中華電信mod粉絲專頁
*本專題也讓你跟著走心了嗎?歡迎「留言」「分享」「追蹤」!
41會員
71內容數
身為非藝術背景、卻三天兩頭跑展覽的「美術館路人」,除了仰賴直覺定錨眼前作品,更愛問問自己是感覺激動、寧靜、或泫然?還要自虐地,連結當下的人生處境連結,才甘願返回紛擾的現世。於是決心用書寫,實踐艾倫狄波頓《藝術的慰藉》的唯心觀點,捨棄高冷論述、直探藝術所誘發的感觸。請準備好,跟著藝術一起「走心」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