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伯特先生死後肉體消失了,但那個人留下來的感動至今還未消失。我想,感動大概會比壽命的長度還要重要吧——所以,這個時候,即使要以我的性命交換,我也想把這份感動保留下來。」
「⋯⋯你不正常。熱衷於那種莫名其妙的事物,還不惜犧牲生命。你不覺得這種狀態正所謂的『發瘋』嗎?」
「的確。可是,這樣的東西,或許也能稱之為『愛』吧」
等了好久終於盼到《地。-關於地球的運動-》台版,一次出兩冊單行本,飽滿震撼的序章讓人很期待接下來後續發展。嚴格來說,這樣的期待並不是建立於劇情發展上,更多的是對大量台詞中思想價值觀的碰撞與火花。選擇地動說為題材,有點偏向重述或者是詮釋作者對這段歷史的想像,以及刻畫其所留下的傷痕,人類對於真理的韌性和信念之美,誕生於此的作品魅力,或者是書名裡「チ」,大地的「地」、血液的「血」和知識的「知」三者交織而燃起的熱血。
熱血感流淌在各種有大量台詞的交談中,《地。-關於地球的運動-》是一部一直在說話的作品(至少就我看完的兩冊來說),卻絲毫不會感到枯燥乏味,台詞設計中總是以真誠出發,配合一幕幕無聲寂靜卻震撼敲打心靈的分鏡,讓人讀到拉斐爾撲滅燃燒資料的火時,怒吼出的那句「燃燒的理性」。
直覺,有時就像是燃燒的理性。
很喜歡這樣形容直覺與衝動,有些矛盾,卻也暗示著其實兩者是一體的,就像無名的占星術師所言「自身的絕望,都得以轉化為希望」一樣,作品總是在強調這兩個相反的概念其實是可以同時存在的,而那一瞬間便是「『美』將與『真理』交會」,便是宇宙無論何時看總是美麗的原因。
「就像你說的,這個世界充滿了失落感。而且人終將一死,遲早會離開這個世界。可是,即使我死了,這個世界還是會繼續運轉。既然如此,那就有辦法繼續託付世界。那就是從這個充滿失落感的世界誕生出來的某種⋯⋯希望。」
「要一輩子活在舒適的自我否定中,還是捨棄一切賭上自我肯定⋯⋯要如何選擇也是你們的自由。」
關鍵在於你是否去轉動看世界的角度,拉斐爾在獄中那一小方塊的窗口望見整個宇宙,奧克茲在體認到地球也可能是天國時,抬頭看見的是那崇高又莊嚴、偉大又遼闊的星空,在那些轉動看世界的角度的時刻,漫畫總是特寫他們的眼睛,一大格分鏡,沒有任何文字,只有那裝進整片浩瀚宇宙的眼眸,閃爍著光芒,就像是一顆星球一樣。
就像一顆星球一樣,閃爍著比壽命的長度還要重要的,感動的光芒。
在看《地。-關於地球的運動-》總是讓我想起《懲役339年》,雖然說細微區分的話,後者更專注在一個信念,敘事的方式與主角更著重在一個人身上(名為哈洛的人們),但兩者都在講述一場革命,一種傳承,一種堅持,一種人性的不屈韌性。對世界抱有期待的感動,如一簇歷經磨難與光陰勁吹卻從不熄滅的火苗,點燃拉斐爾、占星術師、奧克茲、巴德尼的內心,一代一代聚攏,化為天空繁星。
「對這個世界抱有期待,然後總有一天,要再用那雙眼睛,看看天空」
仰望那片,被託付的燃燒的血液和知識轉動大地(歷史),才看得見的天空,總是耀眼美好,比什麼天國都還要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