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郭強生《如果文學很簡單,我們也不用這麼辛苦》

2022/10/07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從《何不認真來悲傷》開始,認識了郭強生,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第一次感覺到透過作品,能與一位作家的內心這麼近,而文學對於作者而言,是賴以倖存的工具。除了自述生命歷程外,也描繪出家族過往的軌跡。每一篇,作者都當成是遺書在寫。是非常令人動容的一本書,也藉此成為了我開讀書帳的契機。
郭強生從1986年出版第一部作品《作伴》至今三十餘年了,依然弦歌不輟,成績也依舊亮眼,舊作更是不斷再版。而本書《如果文學很簡單,我們也不用這麼辛苦》是作者對於文學,十幾年來想法的總整理。包含了創作觀,以及對於閱讀,對於文學獎的觀察。翻閱的同時,讓人興奮,讓人折服,讓人會心一笑,不只是讀一本書,更像是受到感召般。

「文學」的形象變得深刻了,不再只是「事出於沉思,義歸乎翰藻」的陳調解釋,而是加深了神聖性與穿透力,也試圖把大眾都捲進來這個共同體內。

✒️「我們不僅需要好的作家,更需要優秀的編輯與翻譯家、編劇與製作人、出版人、書店經營者與作家經紀人……」
✒️「文學──不管創作、閱讀或評論──就是信者恆信的一種神祕儀式啊! 」

像是進入了無罣礙,一下子就讀畢了書1/3的內容,裏頭許多話皆能奉為箴言,使讀者的眼睛閃閃發亮。廢話不多說,直接摘錄如下:

📝「在教創作研究所的十年間,我最常對學生耳提面命的一句話就是: 『你的精神層次有多高,下筆就有多高。』換言之,模仿了某人的技法與文字,你其實就限制了自己看世事的方法,你已被植入了別人的價值觀生命觀感情觀的晶片。」

📝 「我個人所認為的關鍵,是在於創作者能否反庸俗。反抗庸俗的道德觀,庸俗的集體催眠,以及庸俗的品味。」

📝「我,沒有寫作風格,只有真實的感受。」

📝「我從文學中學會的另外重要一課,就是人生中『值得』的事還真不多。」

📝 「作家這個身分太狹隘了,他們是『文學的冒險家。』」

📝「人的腦中一瞬間閃過多少念頭,有多少是廢料,又有多少連自己也不懂究竟在傳達些什麼。姑且稱之為意識的那個東西,無形無狀,卻神祕地形成了我們的人格,主導著我們的欲望,甚至改變了人類命運的走向。有文字可使用的人。究竟能否學會與這個意識對話,這是我在文學中看見最迷人、也最令人驚心動魄的一件事。」

📝「同樣是說著人話,怎麼有些人的語言就多出了這麼多靈性,開啟了眾人對世界的觸角、對生命的探索?反觀有些人,則連自己到底想要說什麼都表達不清,給他語言與文字真是暴殄天物。」

📝「讓我折服的作家,他們的一支筆都是具有這種穿梭於抽象與實物間的魔法。」

📝「愈是簡短,愈是需要準確。」

📝「這個社會上沒有一個位子叫作家,都是因為寫出了什麼,才得到這個位子。」

📝「文學就是一種遭遇,遭遇之不可預期,就是一直讓我閱讀與創作的原因。一個打動我的作品,總是因為它讓我遇見了我睽違的自己。」

而書後面的內容,集結了作者對於其他作家、電影、劇作、影集的相關評論。有提及張愛玲、馬奎斯、吳爾芙、賴香吟、朱少麟、瓊瑤電影、白先勇劇作等等,共十八篇。

這部分我自己是採跳躍式閱讀,畢竟不是所有談論的主題都有看過。最愛的是有關張愛玲的兩篇評論。〈張愛玲的英文小說之謎〉、〈張愛玲與夏志清〉,都蠻跳脫以往對張愛玲的文本討論,注意的是張愛玲在美國的創作狀況與信件往來。

總之,這是我讀過談文學最好的一本書了。
裝幀上也十分有質感。

個人IG 塵世迷走書僮
instagram.com/soulbook2021

目前持續補綴寫過的讀書心得,希望串聯成有意義的系列主題。時常覺得寫的東西好像沒什麼人看,或是流量的觸擊變低了,雖然是如此,還是一直持續寫下去吧。至少女友也說寫得還不錯(⁠◍⁠•⁠ᴗ⁠•⁠◍⁠),書寫原本是孤獨的事,但每次被稱讚又會是一種動力,何況寫作本來就是不斷打磨發光的一種過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讀書是最簡單廉價的娛樂方式,透過書籍我們能感知到不同地域、時間的人的所思所想,是各種思緒的淬鍊,書有千千萬萬,但時間是有限的。這裡將精選我讀過,並特別喜歡的來做分享。主要以文學、藝術、歷史、自然人文為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