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密與公眾,閱讀作家一年份的日記】──《2003/郭強生》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前言

語言與文字影像,如何能真實呈現生活。所謂的記憶,又真的可靠嗎?於是我們不斷地書寫,企圖抓住那些轉瞬消散的時間。



raw-image

正文



此書為郭強生應爾雅出版社之邀,「作家日記叢書」的第二棒。(每年邀請一位作家,以一年的時間,來書寫日記。)不可不謂一種嘗試。又像是反璞歸真般,好好地耗費時間來寫一本書,也是對出版的尊重。


記憶變成了未來。在有限的歲月裡。一趟是遺忘,一趟是記憶。

每次書寫,其實都為了隔離自己與記憶。


日記體,是一種真。能真實觀看到作者的所思所想及生活軌跡,比正式文件少了遮掩與修飾,可以放膽地「說話」。但付梓出版又代表著「公眾於世」,如何坦露,如何拿捏,又成為了一種權衡。要寫出對讀者來說有意義的,更絕對是功力的考驗。

李維菁:「誰不是一個人,誰不是寂寞的?」。

郭強生:「注定要成為孤獨的孩子,寫作似乎成何我最重要的事情。」

讀郭強生的同時,腦袋卻也浮現了維菁的身影。同樣是感到疏離,同樣是溫柔及聰慧,同樣深刻地一針見血。大概是一種同類相吸的法則吧。


張國榮的墜樓、SARS的疫下紛亂、沒有母親的母親節、以為朋友都是永恆的,但事實是這樣嗎?永恆只是個被爛用的詞彙吧,那些人生的百味,都在此釋放。而除了是作為自身記憶的延展外,也有著劇場生態、藝術生態、出版生態等,各種的觀察與體悟,像是種歷史記錄,收羅一代人的記憶。作為作家的日記,就不會只是生活的流水帳,藉由貼近作家的所思所想,好像作者就在眼前,也理解到其對於新聞事件、文學作品、電影的評論。不因人情而掩蓋好惡,不因好惡而偏頗立場。


書中談到了許多文學觀念,如:

閱讀經驗是不可取代的;要避免人云亦云;作品應對社會產生信念,不要涉取過多的資訊;寫作沒有速成,沒有簡單的答案。這些文學/閱讀觀念,也都是作者日後不停在貫徹始終的。這部分筆者暫且略過,可直接去找 「郭強生的文學修行三部曲」來看。(2002年《在文學徬徨的年代》、2014年《如果文學很簡單,我們也不用這麼辛苦》,2021年《作家命》。郭強生說:「每一本都是經過了八到十年的慢火熬煮。」

而寂寞時是否該寫下,關於私領域朋友們的情感狀況、人生遭遇。是否能公開,還是要有所知會呢?這部份不太清楚作者的想法。就是在那種公開與半公開之間的事吧,很多的幕後。

又如同讀書記錄,最重要的是自己咀嚼的過程。留下的軌跡,都可供後來的日子再回過頭看。同時,日記也是放下,是取捨,企圖想留住所有,只能是徒勞。你發現很多事都是似曾相似的,事件的發生都只是一種演化,你以為的突如其來,其實是你反覆經歷的課題。

回顧的本身就很值得。

最後,

「連托爾斯泰的日記都被湯瑪斯曼嫌棄,你只希望這本日記有人讀過後,還能發現一句令他同感的話,也就值得了。」──2003.12.28 郭強生

「有時你甚至盼望,縱使這只是你的記載,但是你也無形之間為你的朋友們保存下來了一點什麼。甚至還有許多未來你可能有的讀者,或許也能在某一頁看見自己生活的影子。也許行業不同、性別不同、年齡不同,但是你們都需要重新學習面對,生活裡的大我與小我,主觀與客觀。」──2003.11.3 郭強生


文學是一場遭遇,隔了18年,用日記與郭強生持續相遇,真的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


※摘要喜歡的句子:



◎你自己都不能拿生命去下注的藝術,怎麼能要求別人相信它的價值? 藝術是沒有僥倖的,是不可以偷工減料的,同時它卻也是極度殘酷的,一流和二流之間相距何止千里,登不上高峰的絕對只有認命,沒有藉口。

◎人性最終的歸屬感不是來自集會與口號,卻極可能在共同相信某一本文學作品中實現。

◎師生是緣分。你更提醒自己,也許在他們的人生路上,你不過是某站的路標。知道自己付出過就好,不能依戀。

◎夜晚來臨,森林裡魅影幢幢,怪聲啾啾,一夜驚懼,終於見到了晨光,感覺到從未有過的希望與溫暖。

◎說實在的,你並不介意長途飛行。有人怕墜機意外,但是你覺得幾秒鐘之內就結束一切並不算太壞。長途飛行換來難得的清靜,所有該做的,還沒做的,想起來忘了做的事,這時候都做不了,飛行於兩萬哩高空中,它們都甚至失去了意義。空白的時間裡只剩自己,如果永遠不用降落,也就沒有生活中的期待與失望。這個時候最適合閱讀。

◎記憶是件奇妙的東西,讀到一篇文章中說,回憶往事,歷歷在目的說法是不正確的。我們在回憶時以爲重回原景,彷彿刻骨銘心的印象是如同照相般,有底片紀錄了現場,存放在腦中。事實上所謂的歷歷在目已經是新的組構。回憶不是視覺,而由語言把關才是正確。當要回憶童年,某一個夏日的午後,語言系統便叫出了相關元素符號:太陽出現了,,後的影子也出現了,還有嗡嗡的蜂蝶,懶懶的牽牛花·····我們總是在改寫自己的記憶。

◎名人一個個凋零,...他們的逝世無疑代表著你的過去也正一點點被橡皮擦磨拭了。你必須記下來,而且從現在開始有機會就要談談他們。抓住對他們的記憶也許讓你覺得自己的生命沒有白過。

◎送書當禮物的風氣在國內實在不成氣候。而我指的送書不是圖書禮券或是隨便從排行榜上抽下的書籍,而是自己讀完後深受感動,即使不逢年過節也自掏腰包購買,要讓好友分享的口碑書。這些書不必是赫赫名家之作,也未必需要書評肯定,最重要的理由是傳布一顆讀者的心,寫書、出書、買書還不足以提升閱讀,送書的風氣才是一個國家出版業的根本。

◎有點懷念起曾經不爲什麼,悠哉讀寫的那一段生活。不爲了發表,不趕著截稿,用著一種新的語言在摸索自己的感情。

◎從事文學藝術工作不能沒有忠於自己的勇氣,即使一開始,你就知道那會極度吃力不討好。寫成了文章就好像許下了一個承諾。當實際的機會來臨時,你發現自己已經把整件事想清楚了。

◎有點像過了三十五歲再讀張愛玲時,發現你有你自己的人生觀與風格,除了讚賞張愛玲文字的華麗眩目,她所謂的荒涼你總覺得想去戳破它。








延伸閱讀



1.中研院有所謂「台灣日記知識庫」,提供一種不同角度的史料,「因為屬於私人記錄性質,比正式的文件少了遮掩與修飾,也無意中記下許多正式文件所沒有的紀錄角度與軼事。」


2.編輯小姐「這個,我不推」節目

S3EP10-速成文案,我不推!15分鐘高效寫一篇沒人看的文 。

與其追求高成效寫爆紅文,不如單純養成讀書與思考的習慣。由真正的作家/編輯/插畫家 YuRi與姚姚,告訴你文案寫作的養成。




最後致謝:

raw-image



感謝會長/女友 Peiwen K

借我這本《2003/郭強生》,我們彷彿一起經歷了作家的人生,還有一起去新書發表會&國際書展,以及作者經常往返的花蓮。

日記看完後也過了三個月,終於提筆寫下這篇。能跟妳有所共鳴的感覺,真的很棒。



raw-image




https://www.instagram.com/soulbook2021/

歡迎追蹤IG~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玉塵 (塵世迷走書僮)的沙龍
31會員
42內容數
讀書是最簡單廉價的娛樂方式,透過書籍我們能感知到不同地域、時間的人的所思所想,是各種思緒的淬鍊,書有千千萬萬,但時間是有限的。這裡將精選我讀過,並特別喜歡的來做分享。主要以文學、藝術、歷史、自然人文為主。
2025/02/18
書寫,不是要為了成為作家,不是為了出一本書。而是透過書寫的過程,去寫出那些你已知,或是尚未知曉的事物。書寫的過程是一種緩慢的咀嚼以及整理,你把當下的靈光、記憶都捕捉起來,時間因此有了厚度,你可以不斷回味、品嘗這段經歷,穿越時間的限制。
Thumbnail
2025/02/18
書寫,不是要為了成為作家,不是為了出一本書。而是透過書寫的過程,去寫出那些你已知,或是尚未知曉的事物。書寫的過程是一種緩慢的咀嚼以及整理,你把當下的靈光、記憶都捕捉起來,時間因此有了厚度,你可以不斷回味、品嘗這段經歷,穿越時間的限制。
Thumbnail
2025/01/22
圖博,這片亡國之地。 記憶被竄改,信仰被驅逐,過往的生活正在漸漸消逝,而一旦語言也忘卻後,藏人就真真正正滅絕了。 一直以來,都對西藏感到興趣,可能從國中地理的「世界屋脊」開始;可能從林冠吟《救贖》開始,可能是從別人描述的高原鐵道之旅開始,或可能是從在故宮服役時,接觸藏傳佛教開始,親眼看到...
Thumbnail
2025/01/22
圖博,這片亡國之地。 記憶被竄改,信仰被驅逐,過往的生活正在漸漸消逝,而一旦語言也忘卻後,藏人就真真正正滅絕了。 一直以來,都對西藏感到興趣,可能從國中地理的「世界屋脊」開始;可能從林冠吟《救贖》開始,可能是從別人描述的高原鐵道之旅開始,或可能是從在故宮服役時,接觸藏傳佛教開始,親眼看到...
Thumbnail
2025/01/14
• 我盲目地接受這樣的描述:我很有生產力,永遠停不下來。我和其他人一樣,完全忽略一項重要事實:到了某個臨界點,我對自己的要求會超出合理界限。關於生產力議題我知道得很多,但還有很多我不知道。重點是,我對於該如何將生產力融入整體的人生藍圖,沒有適切的想法。或許,只是或許,我實際承受的壓力比自己以為的還要
2025/01/14
• 我盲目地接受這樣的描述:我很有生產力,永遠停不下來。我和其他人一樣,完全忽略一項重要事實:到了某個臨界點,我對自己的要求會超出合理界限。關於生產力議題我知道得很多,但還有很多我不知道。重點是,我對於該如何將生產力融入整體的人生藍圖,沒有適切的想法。或許,只是或許,我實際承受的壓力比自己以為的還要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作者郭強生說:「寫這本書的時候,我都會問書中那個「他」,後來的你,有沒有成為自己想成為的那個人呢?」 這本散文以第三人稱「他」為視角營造出空間感,帶讀者回到過去那些曾經存在卻已不復存在的歲月軌跡,很像一部老電影重現舊時代的歷史與興衰,也像一場目不暇給的台北城魔術秀,即便我趕不及參與過去那場華麗的盛宴
Thumbnail
作者郭強生說:「寫這本書的時候,我都會問書中那個「他」,後來的你,有沒有成為自己想成為的那個人呢?」 這本散文以第三人稱「他」為視角營造出空間感,帶讀者回到過去那些曾經存在卻已不復存在的歲月軌跡,很像一部老電影重現舊時代的歷史與興衰,也像一場目不暇給的台北城魔術秀,即便我趕不及參與過去那場華麗的盛宴
Thumbnail
迷霧之中,抓住那一條可見的線 愈來愈難看見,課堂座位裡所能散發出來的專注與懇切。 當主責教育制度的單位試圖拆掉過去那些束縛創意與思考的框架,如今在教室所能看見的畫面,卻是群魔亂舞和茫然無措,多於人們所期待的適性揚材與獨立自主。 對於新課綱的理念,我其實是
Thumbnail
迷霧之中,抓住那一條可見的線 愈來愈難看見,課堂座位裡所能散發出來的專注與懇切。 當主責教育制度的單位試圖拆掉過去那些束縛創意與思考的框架,如今在教室所能看見的畫面,卻是群魔亂舞和茫然無措,多於人們所期待的適性揚材與獨立自主。 對於新課綱的理念,我其實是
Thumbnail
可能的話,每個人都該嘗試留給身邊親愛的人一張親手製作的地圖,上便標記出這一生行進的方向,並非倉皇混亂而是清楚堅定的路線。這樣的離去,是否會讓思念的人因此得到撫慰與平靜?
Thumbnail
可能的話,每個人都該嘗試留給身邊親愛的人一張親手製作的地圖,上便標記出這一生行進的方向,並非倉皇混亂而是清楚堅定的路線。這樣的離去,是否會讓思念的人因此得到撫慰與平靜?
Thumbnail
從《何不認真來悲傷》開始,認識了郭強生,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第一次感覺到透過作品,能與一位作家的內心這麼近,而文學對於作者而言,是賴以倖存的工具。除了自述生命歷程外,也描繪出家族過往的軌跡。每一篇,作者都當成是遺書在寫。是非常令人動容的一本書,也藉此成為了我開讀書帳的契機。
Thumbnail
從《何不認真來悲傷》開始,認識了郭強生,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第一次感覺到透過作品,能與一位作家的內心這麼近,而文學對於作者而言,是賴以倖存的工具。除了自述生命歷程外,也描繪出家族過往的軌跡。每一篇,作者都當成是遺書在寫。是非常令人動容的一本書,也藉此成為了我開讀書帳的契機。
Thumbnail
語言與文字影像,如何能真實呈現生活。所謂的記憶,又真的可靠嗎?於是我們不斷地書寫,企圖抓住那些轉瞬消散的時間。 此書為郭強生應爾雅出版社之邀,「作家日記叢書」的第二棒。(每年邀請一位作家,以一年的時間,來書寫日記。)不可不謂一種嘗試。又像是反璞歸真般,好好地耗費時間來寫一本書,也是對出版的尊重。
Thumbnail
語言與文字影像,如何能真實呈現生活。所謂的記憶,又真的可靠嗎?於是我們不斷地書寫,企圖抓住那些轉瞬消散的時間。 此書為郭強生應爾雅出版社之邀,「作家日記叢書」的第二棒。(每年邀請一位作家,以一年的時間,來書寫日記。)不可不謂一種嘗試。又像是反璞歸真般,好好地耗費時間來寫一本書,也是對出版的尊重。
Thumbnail
📝「書寫最大的快樂,是來自於過程中不斷被激發出來的全新想法,總會大膽嘗試不同的觀點,如果創作過程中不能爆發出意想不到的突破,我覺得無法跟自己交差。」
Thumbnail
📝「書寫最大的快樂,是來自於過程中不斷被激發出來的全新想法,總會大膽嘗試不同的觀點,如果創作過程中不能爆發出意想不到的突破,我覺得無法跟自己交差。」
Thumbnail
這本書是郭強生最新的散文力作,講述的是自己與古今中外作家在寫作道路上的三觀,也分析了許多偉大作家的人生與文學作品,儼然就是一場文學饗宴,對文學有興趣的朋友們都能在本書找到許多經典文學的閱讀清單。
Thumbnail
這本書是郭強生最新的散文力作,講述的是自己與古今中外作家在寫作道路上的三觀,也分析了許多偉大作家的人生與文學作品,儼然就是一場文學饗宴,對文學有興趣的朋友們都能在本書找到許多經典文學的閱讀清單。
Thumbnail
以王爾德為例,作品中的他以天才的形象現身,但卻讓自己的真實生活如同夜鶯與快樂王子般,成為一場實實在在的童話悲劇。是對於愛情的執著?或者是作品具象的生命演繹?王爾德說「樂觀的基礎是恐懼」,郭強生遙相回應:「永遠要戒慎恐懼。除非,你已經認識了真愛。」一切實在是太過困難,誰會知道這份愛是不是真的?我們只
Thumbnail
以王爾德為例,作品中的他以天才的形象現身,但卻讓自己的真實生活如同夜鶯與快樂王子般,成為一場實實在在的童話悲劇。是對於愛情的執著?或者是作品具象的生命演繹?王爾德說「樂觀的基礎是恐懼」,郭強生遙相回應:「永遠要戒慎恐懼。除非,你已經認識了真愛。」一切實在是太過困難,誰會知道這份愛是不是真的?我們只
Thumbnail
 從《何不認真來悲傷》到《尋琴者》,郭強生以一概清冷又富情蘊的意象,勾勒現世與一幅幅寂涼人世的眾生相。雖然獲得本屆聯合報大獎,但《作家命》一書卻卸下獎項光環,細數書寫與自身的血輪脈絡,而他又如何為世代牽繫起寫作命脈,其義無反顧的孤絕感,大抵構成「作家命」的基調。
Thumbnail
 從《何不認真來悲傷》到《尋琴者》,郭強生以一概清冷又富情蘊的意象,勾勒現世與一幅幅寂涼人世的眾生相。雖然獲得本屆聯合報大獎,但《作家命》一書卻卸下獎項光環,細數書寫與自身的血輪脈絡,而他又如何為世代牽繫起寫作命脈,其義無反顧的孤絕感,大抵構成「作家命」的基調。
Thumbnail
作家郭強生在「就是捨不得」裡寫:「生命難免瑣碎零星,我們僅能做的就是模仿釀酒人,一路上撿拾起落地的無名果,按嗅味分類,將它們放進瓶中,並猜測發酵後會有怎樣的酸甜濃淡。」  小說家福克納也這麼認為:「過去永遠不死,甚至不會過去。」這些在潛意識底層的記憶,會在有形無形中影響著現在與未來。  與其讓這些零
Thumbnail
作家郭強生在「就是捨不得」裡寫:「生命難免瑣碎零星,我們僅能做的就是模仿釀酒人,一路上撿拾起落地的無名果,按嗅味分類,將它們放進瓶中,並猜測發酵後會有怎樣的酸甜濃淡。」  小說家福克納也這麼認為:「過去永遠不死,甚至不會過去。」這些在潛意識底層的記憶,會在有形無形中影響著現在與未來。  與其讓這些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