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們選擇了文學—讀郭強生《作家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2002年出版《在文學徬徨的年代》距今近二十年,郭強生又推出了另一本「另類的回憶錄」。鄭博元觀察,《在文學徬徨的年代》的英文書名為「Shifting Value: Cultural, Literature, Criticism」,試圖在政治經濟變動的年代,以文學為自己與讀者找到安身立命之處。那麼《作家命》呢?儘管延續前書「非傳統自傳式編年書寫」的安排,但其中對閱讀文本的回應面向,則更加聚焦於自我的生命經驗。可以這麼說,在這類文學/文化批評的非虛構書寫中,郭強生再一次成功地兼顧文字風格與個人情懷。

作家的「宿命」與「使命」

以《作家命》回顧郭強生文學生涯的片段,可以依據書中的分輯概略分為四部份:寫作路途生命經歷的「作家命」、關於愛情種種的「當我們討論愛情」、對於閱讀有深刻感懷的「命運的想像」,以及意如輯名的「那些生命中我們不善於面對的」。

「直面自我的寫作」是郭強生省思出的中心思想,他以他的書寫見證這些人、這些事,見證這些手藝的高度、這些生命中的必要之重。對於長篇散文《何不認真來悲傷》,郭強生自認是一個重新「出發」的起點──憑藉著「愛」的能力,他更深層地體會責任與孤獨。畢竟,愛從來都不是平等的。

好的讀者有時候比優秀的作家更重要。

因為對於文學的愛,所以郭強生深知「擁有讀者」對一位寫作者來說,是一件多麼值得快樂的事,而這或許也是他投身教育體制、和曾珍珍與李永平成為東華創英所「鐵三角」的契機。「我們曾經這麼真實地做過一場夢,只有我們自己知道。」郭強生所謂的「作家命」不只是身分上的志業,同時也是一種精神層次的共振──無關乎他人,只在於我以及我所珍視的這些人事物之間──這該是多麼值得感慨,同時值得欣慰的事。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子

談及愛情,便不得不提到張愛玲。被許多評論者以「張派傳人」稱呼的郭強生,在《作家命》中反倒以「蚤子」來形容過去的自己。曾經的「天才夢」在時間的淬煉過程裡並沒有消失,甚至在他對張愛玲的觀看、召喚、隱藏、錯置之間,更顯得「夢」的真實,同時彰顯「記憶」的不可信。

藉由和瓊瑤的對照,郭強生直指了愛情的核心:「愛情就是愛情,管你是工廠女工還是校園才女,被甩了的時候同樣難堪,越是在乎就輸得越慘。」怎麼會這個樣子呢?在愛情裡,「在乎」成為了一種詛咒,這該是多麼危險的事,危險到讓所有的人趨之若鶩。除了對於寫作的「命」,郭強生觸及的「愛情」母題同樣龐大,而他也同樣極其精確地道出了癥結點:「愛戀癡纏本就是俗事,除非不沾」。

想要追求脫俗,只有在紙上,不存在活生生的兩句肉身之軀間。

郭強生寫道,那些自以為可以談出一場與眾不同戀愛的人,以為憑了智慧就可以洞澈情愛,殊不知「情愛與智慧本是背道而馳的兩樣東西」。曖昧和愚昧有著相同的字尾,在「烏托邦」與「現實人生」中折返的郭強生終於感到疲憊──亦或許是一種清醒,讓他終於勇敢地自這群精神革命的人群中脫隊。

書寫的時差,我們的時代

無論是探析獲得布克獎的小說家朱利安.拔恩斯(Julian Barnes)的後現代文風、福樓拜(Gustave Flaubert)的寫作習慣,或是王爾德(Oscar Wilde)的謊言與真實,郭強生皆以富有愛意的眼光與抒情的筆法,延伸、拓展了這些文本原有的面向。

以王爾德為例,作品中的他以天才的形象現身,但卻讓自己的真實生活如同夜鶯與快樂王子般,成為一場實實在在的童話悲劇。是對於愛情的執著?或者是作品具象的生命演繹?王爾德說「樂觀的基礎是恐懼」,郭強生遙相回應:「永遠要戒慎恐懼。除非,你已經認識了真愛。」一切實在是太過困難,誰會知道這份愛是不是真的?我們只知道所有恐懼都是真的。

告別的時候請不要忘了微笑。這是我最深的祝福。

郭強生寫文學場域的媒介轉變,也寫與其他寫作者的交流,這些對他來說是再平凡不過的事,在他筆下都顯得極為深刻而難得;而正因為如此,才更顯示出「不是我們選擇了文學,而是文學選擇了我們」。郭強生以《作家命》回顧他過去的文學之路,這份誠實而真摯的禮物,不只是送給他的讀者或其他寫作者,更是送給從來沒有放棄這條路的他自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林宇軒
82會員
112內容數
從「文學小屋」、「雙週詩集出版導覽」到「風格與天氣」,轉載林宇軒在各處已公開發表的非文學創作類文章,歡迎自由討論。
林宇軒的其他內容
2025/04/11
閱讀《詩緒》,如果是創作的初心者可以擁有對「詩」的基本觀念;如果是研究者則能夠從中窺見羅智成的心思。書中不只以傳統印象式批評的方式指出「詩是害羞的文體」,更透過長篇幅的散論之後,勇敢地為詩下定義:「詩是一種以創新語言為手段,依循特定節奏經營形式,試圖建立與讀者理想關係的文類。」
Thumbnail
2025/04/11
閱讀《詩緒》,如果是創作的初心者可以擁有對「詩」的基本觀念;如果是研究者則能夠從中窺見羅智成的心思。書中不只以傳統印象式批評的方式指出「詩是害羞的文體」,更透過長篇幅的散論之後,勇敢地為詩下定義:「詩是一種以創新語言為手段,依循特定節奏經營形式,試圖建立與讀者理想關係的文類。」
Thumbnail
2025/03/13
湖南蟲在第一本詩集《一起移動》的專訪表示自己喜歡「不刻意用太多隱晦艱澀的字句」的詩作,如此偏好也延續至第二本詩集的風格,以直白抒情口吻寫成的《最靠近黑洞的星星》。睽違六年,湖南蟲以獨立出版的方式推出了他的第三本詩集《奶油事變》,當中收錄了22首詩作,當中有眾多藝術文本的轉譯和對話。
Thumbnail
2025/03/13
湖南蟲在第一本詩集《一起移動》的專訪表示自己喜歡「不刻意用太多隱晦艱澀的字句」的詩作,如此偏好也延續至第二本詩集的風格,以直白抒情口吻寫成的《最靠近黑洞的星星》。睽違六年,湖南蟲以獨立出版的方式推出了他的第三本詩集《奶油事變》,當中收錄了22首詩作,當中有眾多藝術文本的轉譯和對話。
Thumbnail
2025/02/12
曹疏影問道:「時代的深刻裂變確定無疑發生之後,再提起筆來的時刻,是變得艱難,抑或容易了呢?」作為被留下的人,也許只有繼續書寫才能不再離開,才能超越「能否書寫」的大哉問,同時解決更深一層「如何書寫」的論題。對於這些精神層次的撞擊,曹疏影發揮其擅長的技藝,用這本語言上具有挑釁意味的詩集來回答。
Thumbnail
2025/02/12
曹疏影問道:「時代的深刻裂變確定無疑發生之後,再提起筆來的時刻,是變得艱難,抑或容易了呢?」作為被留下的人,也許只有繼續書寫才能不再離開,才能超越「能否書寫」的大哉問,同時解決更深一層「如何書寫」的論題。對於這些精神層次的撞擊,曹疏影發揮其擅長的技藝,用這本語言上具有挑釁意味的詩集來回答。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作者郭強生說:「寫這本書的時候,我都會問書中那個「他」,後來的你,有沒有成為自己想成為的那個人呢?」 這本散文以第三人稱「他」為視角營造出空間感,帶讀者回到過去那些曾經存在卻已不復存在的歲月軌跡,很像一部老電影重現舊時代的歷史與興衰,也像一場目不暇給的台北城魔術秀,即便我趕不及參與過去那場華麗的盛宴
Thumbnail
作者郭強生說:「寫這本書的時候,我都會問書中那個「他」,後來的你,有沒有成為自己想成為的那個人呢?」 這本散文以第三人稱「他」為視角營造出空間感,帶讀者回到過去那些曾經存在卻已不復存在的歲月軌跡,很像一部老電影重現舊時代的歷史與興衰,也像一場目不暇給的台北城魔術秀,即便我趕不及參與過去那場華麗的盛宴
Thumbnail
迷霧之中,抓住那一條可見的線 愈來愈難看見,課堂座位裡所能散發出來的專注與懇切。 當主責教育制度的單位試圖拆掉過去那些束縛創意與思考的框架,如今在教室所能看見的畫面,卻是群魔亂舞和茫然無措,多於人們所期待的適性揚材與獨立自主。 對於新課綱的理念,我其實是
Thumbnail
迷霧之中,抓住那一條可見的線 愈來愈難看見,課堂座位裡所能散發出來的專注與懇切。 當主責教育制度的單位試圖拆掉過去那些束縛創意與思考的框架,如今在教室所能看見的畫面,卻是群魔亂舞和茫然無措,多於人們所期待的適性揚材與獨立自主。 對於新課綱的理念,我其實是
Thumbnail
從《何不認真來悲傷》開始,認識了郭強生,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第一次感覺到透過作品,能與一位作家的內心這麼近,而文學對於作者而言,是賴以倖存的工具。除了自述生命歷程外,也描繪出家族過往的軌跡。每一篇,作者都當成是遺書在寫。是非常令人動容的一本書,也藉此成為了我開讀書帳的契機。
Thumbnail
從《何不認真來悲傷》開始,認識了郭強生,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第一次感覺到透過作品,能與一位作家的內心這麼近,而文學對於作者而言,是賴以倖存的工具。除了自述生命歷程外,也描繪出家族過往的軌跡。每一篇,作者都當成是遺書在寫。是非常令人動容的一本書,也藉此成為了我開讀書帳的契機。
Thumbnail
周國平常常自詡為自己寫作,可是在他的所有作品中,能夠完全無愧於這一宗旨的,當推這一本書。
Thumbnail
周國平常常自詡為自己寫作,可是在他的所有作品中,能夠完全無愧於這一宗旨的,當推這一本書。
Thumbnail
語言與文字影像,如何能真實呈現生活。所謂的記憶,又真的可靠嗎?於是我們不斷地書寫,企圖抓住那些轉瞬消散的時間。 此書為郭強生應爾雅出版社之邀,「作家日記叢書」的第二棒。(每年邀請一位作家,以一年的時間,來書寫日記。)不可不謂一種嘗試。又像是反璞歸真般,好好地耗費時間來寫一本書,也是對出版的尊重。
Thumbnail
語言與文字影像,如何能真實呈現生活。所謂的記憶,又真的可靠嗎?於是我們不斷地書寫,企圖抓住那些轉瞬消散的時間。 此書為郭強生應爾雅出版社之邀,「作家日記叢書」的第二棒。(每年邀請一位作家,以一年的時間,來書寫日記。)不可不謂一種嘗試。又像是反璞歸真般,好好地耗費時間來寫一本書,也是對出版的尊重。
Thumbnail
📝「書寫最大的快樂,是來自於過程中不斷被激發出來的全新想法,總會大膽嘗試不同的觀點,如果創作過程中不能爆發出意想不到的突破,我覺得無法跟自己交差。」
Thumbnail
📝「書寫最大的快樂,是來自於過程中不斷被激發出來的全新想法,總會大膽嘗試不同的觀點,如果創作過程中不能爆發出意想不到的突破,我覺得無法跟自己交差。」
Thumbnail
這本書是郭強生最新的散文力作,講述的是自己與古今中外作家在寫作道路上的三觀,也分析了許多偉大作家的人生與文學作品,儼然就是一場文學饗宴,對文學有興趣的朋友們都能在本書找到許多經典文學的閱讀清單。
Thumbnail
這本書是郭強生最新的散文力作,講述的是自己與古今中外作家在寫作道路上的三觀,也分析了許多偉大作家的人生與文學作品,儼然就是一場文學饗宴,對文學有興趣的朋友們都能在本書找到許多經典文學的閱讀清單。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