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講座】出書

2022/10/18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出書,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動詞,想把好的事物以一種形式留,也許在某一家書店的書架上,或是身分多了一個slash,變成了“某某某/作家”。       這是一篇講座的後記與心得。

死亡與自救

講者分享,寫作之於自己是自己唯一能做的事,如果不再做點什麼就會死掉的感覺,寫作是自救的方式,不被外在的因素推或拉,而是只剩下寫了,別無選擇。關於筆者我想說的是,關於死的感覺,可以感受到的是瀕臨死亡、或是一瞬間的死,可以分別屬於生理上或是心理上,以前從來沒有想過死亡一詞還可以分類,說一個最接近講題的感受:什麼都做不了,想做得不想做得都沒有力氣去做,被自己歸類在逐漸滅亡的感覺,意識到我都不再被自己所需要,是不屬於肉體形式上的;相對的另一種,懷疑是不是想要從窗戶翻下去的墜落,當然,這些只屬於筆者自己的定義。

成為作家可以養活自己嗎?

以前對於出書能不能賺錢維生,一直是很沒有概念的,但在這邊兩位講者(作家),給出了「寫作要賺錢就像是多舀了一匙關東煮湯」這樣的形容,作家幾乎不能夠單靠寫作(寫字的人)維生的。具體一點,舉例來說:賣出定價300元的一本書,作者只能拿到一成。那麼也就是說,工作內容還必須包含一些其他什麼。

寫作的人

接下來講回寫字本身的那個人,講者提到,一個悲傷的人是沒有辦法寫作的,要寫作是需要強大跟堅強的一個人,這是自己第一次聽到關於作家、作者或是稱呼為創作者一群,這樣身分的人一種貼切穩重的解釋。不過筆者也好奇,這些形容詞該來自自己還是以外的人?或許當我們處在能夠寫的狀態下,都是能自認為強大的人吧!
寫字的人透過題材、形式或內容,傳達來自寫作者本人所看到或感受到的「亮」與「暗」,當自身開始寫了,直視那些東西,才能夠跟自己相處繼續往下走,如果不這樣做,那它就會一直在,是不是會影響日常生活的節奏(講者:在很忙碌的工作狀態就會是很大的干擾),是否是一種自我發出的訊號,只有寫才能得到緩解。面對這樣的處境,我們回應呼聲。

問答QA

出書是否可以將其作為一個人生的目標或是里程碑嗎?
喜歡文學的人,對書都還是有一個執迷,是一種讓人有安全感的載體,就像瓶中信,不在乎具體的樣子,是對這個事情的期待,再加上共時性或是機緣巧合,隱隱約約的暗示,是持有這種承載的意義,就像平安符你相信它就會有用,把美麗、期望與黑暗的凝視,或是某個自己所珍惜重視的狀態,用一個物品的方式存在在這個世界。

尾聲

“聽說印地安人的祈雨舞十分靈驗,每次跳都一定會下雨。          因為他們會一直跳,跳到下雨為止。”
其實重要的是那個「相信」,你必須相信,否則很可能就無法撐到雨來。相信自己會得到好的對待,你必須先要想寫,寫了才會有後續。
我是Vivian 謝謝你看到最後,下次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作為體驗大學生活的人,一直嘗試新事物保持規劃與自主學習,方法與故事集散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