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商業考量來看,這些「精彩」的部分往往成為票房毒藥。
今年的秋天,如果沒有下雨的話,大致上還稱得上是秋高氣爽。要襯得上金色的斜陽,和涼涼的微風,大概只有馬友友的這張「探戈靈魂」可以拿出來了。
Soul Of The Tango, Yo-Yo Ma, Sony Music, 1997
看到這專輯封面,竟然還是中文製作封套,就知道年代有多久遠,絕對不是什麼重製版,更不是再發行的低價版。那個年代,國內代理的古典與爵士專輯都會找專人或專文介紹,每個人都能從專輯外裝、側標,或是購買後裡面插入的中文說明,來了解專輯與音樂的來龍去脈。
那真是個良善醇美的時代,讓許多新樂迷也能慢慢摸索不同的曲風,也養成了一批忠實的音樂饕客。
曾幾何時,這樣設想體貼的作法,隨著實體唱片式微,也不復見。
這張馬友友的「探戈靈魂」,可說是掀起了「跨界」風潮,它是一張早期古典音樂家「跨」到非古典樂種最成功的專輯之一,取得了商業與藝術上的成就。這樣的專輯,連帶也使得其他古典音樂家紛紛開始錄製皮耶左拉的探戈作品。
說來慚愧,大三時我買了這張「探戈靈魂」,但真正聽熟的樂曲只有開頭幾首;有天社團學姐說專輯中的某一首旋律非常優美,問我知不知道怎麼拉,我竟然毫無印象,這才再回過來把整張專輯好好地「啃」了一番。
但那時已經大四,這才發現專輯的編曲真是不簡單;而馬友友大提琴的互動,在優異的編曲之下展現出強烈個性。
這使得我重新對「探戈」產生興趣,不過接下來是對正統的阿根廷探戈展開研究。越聽越覺得,馬友友的這張「探戈靈魂」離阿根廷探戈太遠,應該是說,皮耶左拉的作品偏離了正統阿根廷探戈太遠。
當然研究過程也聽了更多皮耶左拉的其他作品錄音,我發現馬友友的「探戈靈魂」,在編曲上把皮耶左拉音樂中「歇斯底里」的特質削弱了許多,讓人聽起來感受更多皮耶左拉的「憂鬱」、「惆悵」,同時也更容易入耳。
總體來說,「探戈靈魂」朝向溫和雅致的方向發展,傳統探戈則簡單粗曠;皮耶左拉則兼富兩者,將其昇華至藝術境界。
畢業後某一年,我在某場合上演奏皮耶左拉的「Le Grand Tango」,這首應大提琴家羅斯托波維奇所作的作品。練習時參考了不同錄音版本,發現有些人的拉奏更加「生猛有勁」,把皮耶左拉的神經質發揮得淋漓盡致。
而前幾年,和朋友們在台上演奏「Fugata」,也是參考了皮耶左拉自己的錄音版本,整體速度更快、更強調重音,以及不和諧的聲響。
這些演奏經驗,都讓我重新看待馬友友的「探戈靈魂」。如果說這是皮耶左拉或探戈音樂,我通常會打上問號;這些編曲是為了馬友友量身訂做的,犧牲掉了太多精彩的部分。
不過我也很清楚,以商業考量來看,這些「精彩」的部分往往成為票房毒藥。我們現在聽到的「探戈靈魂」,就是如此慵懶、優雅,讓更多人先喜歡皮耶左拉、再去對探戈音樂產生興趣,或許就是這張專輯最大的貢獻。
說來有趣,在接觸阿根廷傳統探戈時,由於太過迷戀酒館的現場錄音,竟然就在當時常喝的卡布其諾咖啡裡加了幾滴威士忌,就這樣兌著音樂聆聽,一聽就是一整晚。
在社團裡,在逐漸寒冷的深秋,大家常常窩在音響前面聽著這張專輯。昏黃的燈下,人們來來去去,而我始終捧上一杯熱熱的卡布奇諾,憑著幾滴威士忌,就這樣醉醉醒醒到天明。
專輯裡的「Mumuki」,就是一首讓人想這樣一直聽下去的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