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動物當家?在洞穴裡看動畫?|北美館展覽「複眼叢林—張徐展個展」觀展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讓人起雞皮疙瘩的看展經驗,推薦你去!

臨時起意想去北美館走走,沒有事先了解近期展出,卻讓我和「複眼叢林—張徐展個展」相遇。

整體而言,有點像是去了迷你版主題樂園,風格很獨特的那種,跟你分享心得,推坑你去看這場展覽,相信你也會喜歡!

北美館展覽「複眼叢林—張徐展個展」觀展心得

raw-image

在大廳看到白牆上的展覽主視覺,「複眼叢林」這個名字吸引了我,複眼會怎麼呈現?英文名 Jungle Jungle 有種獨特的幽默,而海報呼應「複眼」,還營造某種神秘氛圍,神秘氛圍的背後究竟是?

抱著這樣的心情,我走進了複眼叢林的 3A 展間。

展間門口的光影

展間門口的光影

展間門口裝置就引人注目,透過燈光和地面的玻璃碎片(我不確定材質)折射出的光影,有一種樹木的意向,像是要進入某個非現實、只存在於光影折射之間的秘境叢林的前導。

沿著動線往右走,整面白牆只裝置了一隻神獸(?),給人種好像真有這種生物、但又好像沒有的感覺。

就是他~~~

就是他~~~

乍看有點可愛,細細感受後卻有恐怖感跟神秘感,明明參觀的人很多都在拍照,但我一開始真的「不敢」拍,莫名害怕手機相簿有這種我 handle 不住的存有XD

水泥建築中的異色叢林

📷 來源:臺北市立美術館

📷 來源:臺北市立美術館

看完神獸,往後一轉,瀰漫異樣色彩的大片森林創作呈現在你眼前,森林的每一角都有不同場景擺設、多種生物角色🐊🐢🦀🐃🦌🪰🐰🐭🦊🐸,好似很多情節在叢林裡同時上演。

很酷的是,活靈活現的神獸是用紙紮創作而成,超厲害的藝術家創作者群。

在洞穴裡看動畫?

存在感極強的紙膚空間裝置

存在感極強的紙膚空間裝置

繼續往前走,穿過「紙膚空間裝置」,不誇張我走進去時,身體因受到刺激而起雞皮疙瘩、小發麻了一下,就像進入洞穴一樣,覺得好恐怖但又好讚。

📷 來源:臺北市立美術館

📷 來源:臺北市立美術館

其中一處播放本此展覽的主題:《熱帶複眼》動物故事系列 單頻道錄像動畫,以下為影片簡介:

鼠鹿為渡河智取兇猛鱷魚,簡單情節卻因鼠鹿形象不時幻化,轉喻為一面反射身分的鏡子。受紙紮文化及民俗藝陣表演的靈感啟發,改編東南亞民間故事〈鼠鹿過河〉,引導觀者從蒼蠅的複眼視角,探索台灣在地文化與世界寓意經驗連結。——文字來源:金馬影展 (沒錯,《熱帶複眼》入圍金馬獎動畫短片!)

16 分鐘的影片體感只有 3 分鐘,非常精彩,我看了兩次,觀眾或站或坐在椅子上和地上,所有人目不轉睛的看著影片,沒有人提前離開

好懂的故事線、抓耳的音效、繽紛的畫面,角色充滿動感、充滿張力,音效搭配得超好,我的心跟著節拍,撲通撲通的同步著。

📷 來源:臺北市立美術館

📷 來源:臺北市立美術館

感受完熱帶複眼影片的震撼後,出來再看神獸和神秘森林裝置,能感到一絲可愛且不再害怕,理解這些裝置的用意,少了緊張感,多了有趣感。

整場展覽看下來,最大感悟是除了作品,燈光與聲音大大烘托出整體氛圍。第一次切身體驗與深刻感受到,音效、燈光和作品都同等重要,以前總覺得音效燈光是配角,但這次看展打破我這個迷思!

接著,想到《熱帶複眼》是逐格拍攝,從紙偶到場景都是手工精心製作,工程浩大的拍攝過程,創作出這樣吸引人心得動畫電影,真的要跪了。

最後分享影片節錄,務必戴耳機、聲音調稍大一點、設定最高畫質。

大推你親自去北美館,感受被紙膚空間有壓迫感的圍繞、觀看整面牆大的 4K 超高畫質影片、聆聽數個喇叭播放的聲音、觀看各有特色的動物紙偶、體驗現場的獨特魅力。

可能會是你今年最難忘的觀展體驗!

北美館展覽「複眼叢林—張徐展個展」|展覽資訊


  • 展覽製作人 | 陳湘汶
  • 美術統籌 | 詹昱筑
  • 展覽製作團隊 |
    陳湘汶、詹昱筑、劉靜怡、陳亮潔、鄧靳琦、楊芷菱、謝孟哲、林政佑、黃瑄、張宛瑩、蕭雅庭、吳紫莖、王學淵、馮志銘、馬維元、李亦凡、賴信宇、葛大乘、黃點點、落差草原 WWWW、馮琪鈞、曾睿琁
  • 展覽贊助|
    RC文化藝術基金會、天美藝術基金會、John先生、國家文藝基金會、435藝術家聚落、就在藝術空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𓆜𓆝 大芳 𓆞𓆟的沙龍
8會員
21內容數
這裡
2023/09/12
「自認為心態開放的人,往往容易堅持自己最初的理解,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沒有天然的偏見,所以看不到壓制這種偏見的需要。」 在《卡片盒筆記:最高效思考筆記術》中看到了這段話,讓我不禁感到大中槍,因為曾自認為我是一個心胸開放的人!但在某些契機下,我發現我並沒有像我所想的那樣心胸開放。 仔細想想,如果真的心
Thumbnail
2023/09/12
「自認為心態開放的人,往往容易堅持自己最初的理解,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沒有天然的偏見,所以看不到壓制這種偏見的需要。」 在《卡片盒筆記:最高效思考筆記術》中看到了這段話,讓我不禁感到大中槍,因為曾自認為我是一個心胸開放的人!但在某些契機下,我發現我並沒有像我所想的那樣心胸開放。 仔細想想,如果真的心
Thumbnail
2023/06/10
用標籤去看待任何人事物,很危險也很可惜的。 就像「男人就是愛說謊」、「女人就是愛錢」、「台灣人就是健忘」、「國民黨就AAA」、「民進黨就是BBB」、「年輕人就是爛草莓」、「老年人就是愛說教」…..這樣一句話,抹殺了同個分
Thumbnail
2023/06/10
用標籤去看待任何人事物,很危險也很可惜的。 就像「男人就是愛說謊」、「女人就是愛錢」、「台灣人就是健忘」、「國民黨就AAA」、「民進黨就是BBB」、「年輕人就是爛草莓」、「老年人就是愛說教」…..這樣一句話,抹殺了同個分
Thumbnail
2023/05/08
從感覺「有心要寫」,到能夠完整的、穩定的寫出一篇短文,我花了兩年。 我寫不出來的卡點,並不在於書寫本身,而是生活其他層面的凍結。
Thumbnail
2023/05/08
從感覺「有心要寫」,到能夠完整的、穩定的寫出一篇短文,我花了兩年。 我寫不出來的卡點,並不在於書寫本身,而是生活其他層面的凍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到底有多少人是和我一樣,為了目睹大嘴鳥的「芳姿」,而特地在此地久待? 抑或是在這裡一一細看各種蜥蜴、樹蛙、烏龜,以及熟悉的魚群,而在這裡久待?  這一區的生物,因為與台灣的氣候比較相近,所以很多都是台灣水族館也看得到的魚類,但令我驚豔的是,原來這些小型魚的體積,是可以長得這麼大。 而同樣身為有
Thumbnail
到底有多少人是和我一樣,為了目睹大嘴鳥的「芳姿」,而特地在此地久待? 抑或是在這裡一一細看各種蜥蜴、樹蛙、烏龜,以及熟悉的魚群,而在這裡久待?  這一區的生物,因為與台灣的氣候比較相近,所以很多都是台灣水族館也看得到的魚類,但令我驚豔的是,原來這些小型魚的體積,是可以長得這麼大。 而同樣身為有
Thumbnail
「山佳街彩繪巷」就在「山佳車站」與「鐵道地景公園」旁邊,沿著公園邊階梯而下來到山佳街,每經過一道牆面,就如同穿越到不同時區空間裡。
Thumbnail
「山佳街彩繪巷」就在「山佳車站」與「鐵道地景公園」旁邊,沿著公園邊階梯而下來到山佳街,每經過一道牆面,就如同穿越到不同時區空間裡。
Thumbnail
一年四季不論寒暑酷愛溫泉的我,這趟宜蘭行難得挑選入住客房無湯可泡的旅宿《綠舞》。不少遊客衝著日式主題園區而來,體驗穿著浴衣遊園的興味。
Thumbnail
一年四季不論寒暑酷愛溫泉的我,這趟宜蘭行難得挑選入住客房無湯可泡的旅宿《綠舞》。不少遊客衝著日式主題園區而來,體驗穿著浴衣遊園的興味。
Thumbnail
歡迎來到頑皮世界!我是部落格格主小洋蔥,一個熱愛冒險和探索的旅行者。在頑皮世界裡,我將帶領你們一同探索這個充滿驚喜和歡樂的地方。 頑皮世界是一個獨特的園區。這裡有喜歡盪鞦韆的「長鬍子猴」,它們總是在樹枝上表演出令人驚艷的動作。還有敏捷優雅的「跳躍小鹿」,它們展現出優美的舞步和輕盈的奔跑。
Thumbnail
歡迎來到頑皮世界!我是部落格格主小洋蔥,一個熱愛冒險和探索的旅行者。在頑皮世界裡,我將帶領你們一同探索這個充滿驚喜和歡樂的地方。 頑皮世界是一個獨特的園區。這裡有喜歡盪鞦韆的「長鬍子猴」,它們總是在樹枝上表演出令人驚艷的動作。還有敏捷優雅的「跳躍小鹿」,它們展現出優美的舞步和輕盈的奔跑。
Thumbnail
還記得上次去動物園的時候,好像是大班或是小一的時候吧?反正就是很久沒去了。因為弟弟還沒去過動物園,所以我們又要跟動物園重逢! 雖然現在疫情嚴重,但是真的好久沒有全家出遊了,難得這次去動物園,讓我們終於可以透透氣。 終於來到了動物園,過了5、6年之後,再次來到了這個地方!
Thumbnail
還記得上次去動物園的時候,好像是大班或是小一的時候吧?反正就是很久沒去了。因為弟弟還沒去過動物園,所以我們又要跟動物園重逢! 雖然現在疫情嚴重,但是真的好久沒有全家出遊了,難得這次去動物園,讓我們終於可以透透氣。 終於來到了動物園,過了5、6年之後,再次來到了這個地方!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