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聖俗二分的神學辯護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種聖俗二分的觀念與我們的信仰相違背,以傳統作為參照基準就可以見得。
傳統的其中一個例子是《西敏信條》(Westminster Confession of Faith)。十七世紀中期,英國內戰爆發,民不聊生,社會、政治、甚至宗教體制岌岌可危。因此,英國國會召開會議,邀請全國重要的神職人員,聚首西敏殿堂,商討重整國人信仰生活的方法。會議最後草擬了六份文件,其中最有分量的是《西敏信條》,勾勒出基督信仰的核心內容、基督徒的信仰實踐、治理教會原則等。
《西敏信條》符合帕利坎所指出傳統的三大部分,即「信仰」(實踐)、「教導」(神學)、「認信」(見證),其中針對上帝治理(Providence)的內容,足以做為參照基準,讓我們理解上文提及的聖俗二分觀念,為何違背我們的信仰:「上帝,萬物偉大的創造主,祂維持、引導、處置、和統治一切受造物,以及活動和事物,從最大的到最小的,無一例外,這都是照著祂至智和神聖的治理,照著祂無誤的預知,和祂旨意所出自主及不變的籌謀,使祂的智慧、權能、公義良善和憐憫的光輝得著稱頌。」上帝的治理遍及一切祂所創造的,包括有形與無形的,在《西敏信條》有關創造的部分這樣描述:「三位一體的上帝,父、子、聖靈,為彰顯祂永恆的權能、智慧與良善的榮耀,樂意在起初,用六日,創造(即從無中生有)世界,和其中一切有形無形的事物。」
《西敏信條》的傳統可以溯源至宗教改革領袖加爾文(Calvin)的思想。加爾文生於一五○九年的法國,父親是座堂議會的法律顧問,母親在他幼年的時候離世。他七歲開始上學,學習拉丁文,與貴族子弟一同受教於頂尖人文學科教師。加爾文在大學修讀哲學,十九歲碩士畢業,之後聽從父親建議修習法律。在念法學院期間,他醉心於希臘文、希伯來文和聖經研究,神學與法律知識都與日俱增。三年後父親離世,加爾文終於擺脫父親的陰影,放棄法律生涯,全心投入神學和人文學科的領域。對聖經內容、聖經原文,以及古希臘羅馬文化深入認識,很可能造就他一套宏大的信仰體系,一個涵蓋天地萬物、有形無形存有的世界觀。根據加爾文的《基督教要義》(Institutes of the Christian Religion)和《加爾文全集》(Calvini Opera),上帝一直擁有世界的主權,直接管理所有受造物,與他們同在;他們的存有和運作更仰賴祂。他更具體描述,一切受造物都是反映上帝榮耀的「舞台」、「鏡子」、「見證」、「外衣」。上帝從無到有創造世界,主要的神學含義是建立秩序,以免世界陷入混亂。儘管因為人類先祖墮落,人類以至整個受造界似乎受邪惡實力轄制,上帝仍然直接介,入維持創造時的秩序;也藉著法律、自然律等約束邪惡勢力,於是合上帝心意的事物沒有被邪惡勢力徹底吞沒,人類不至因自己的罪而自我毀滅。
**KK傳道貼地聖經錄音室**(粵語)Podcast已經上架,收聽可以到以下連結~
Google Podcast版(直接google就有)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社會科學經典原著讀,人類學方法切入,基督教神學對話。用民族誌的手法,討論台灣宗教、社會、人文現象。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九八八年,一位黑人國王在倫敦登基,舉世轟動,他就是衣索匹亞國王安哈(Amha Selassie)。安哈自封為衣索比亞第二百二十六任國王,王室血統可以追溯至三千多年前開國君主馬尼立(Menelik),即舊約聖經人物所羅門王和示巴女王的所謂兒子。
群體除了承載傳統和受傳統塑造之外,也主動修改和認可修改後的傳統,並傳遞給群體後來的成員。宗教改革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認同宗教改革的基督徒,對於教宗作為上帝在地上的代表、僵化的神職人員體制、受異教哲學影響的聖餐觀等,表示懷疑甚至否定。
今天的開放社會保障出版自由和宗教自由,聖經唾手可得,人手一本並不困難;基督教派、異端、異教等,都可以堂堂正正地營運。這樣,「唯獨聖經」和「以上帝之名」這兩句口號,就為基督徒帶來多種似乎是隨意、個人化、無須理由、不分高下的參照基準。
康納曼的研究,對於面對時代挑戰的基督徒而言,有什麼啟發?在今天變化多端的家庭、教會、社會處境,我們都被迫做不同的選擇來回應,而選擇則取決於我們的參照基準。基督徒在日常生活時做決定時,有一個與非信徒不同的參照基準,就是傳統。
現代以色列是一個全民皆兵的國家,嚴謹的軍事訓練更造就傳奇心理學家康納曼(Daniel Kahneman),他是二零零二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是絕少數獲此殊榮的非經濟學家。
庫斯曼認為,藉著消費來填補自我的空洞,除了催生廣告業之外,也助長一種基於自我心理學(self psychology)的心理治療熱潮。自我心理學針對個人經驗、感受、需要進行研究。
一九八八年,一位黑人國王在倫敦登基,舉世轟動,他就是衣索匹亞國王安哈(Amha Selassie)。安哈自封為衣索比亞第二百二十六任國王,王室血統可以追溯至三千多年前開國君主馬尼立(Menelik),即舊約聖經人物所羅門王和示巴女王的所謂兒子。
群體除了承載傳統和受傳統塑造之外,也主動修改和認可修改後的傳統,並傳遞給群體後來的成員。宗教改革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認同宗教改革的基督徒,對於教宗作為上帝在地上的代表、僵化的神職人員體制、受異教哲學影響的聖餐觀等,表示懷疑甚至否定。
今天的開放社會保障出版自由和宗教自由,聖經唾手可得,人手一本並不困難;基督教派、異端、異教等,都可以堂堂正正地營運。這樣,「唯獨聖經」和「以上帝之名」這兩句口號,就為基督徒帶來多種似乎是隨意、個人化、無須理由、不分高下的參照基準。
康納曼的研究,對於面對時代挑戰的基督徒而言,有什麼啟發?在今天變化多端的家庭、教會、社會處境,我們都被迫做不同的選擇來回應,而選擇則取決於我們的參照基準。基督徒在日常生活時做決定時,有一個與非信徒不同的參照基準,就是傳統。
現代以色列是一個全民皆兵的國家,嚴謹的軍事訓練更造就傳奇心理學家康納曼(Daniel Kahneman),他是二零零二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是絕少數獲此殊榮的非經濟學家。
庫斯曼認為,藉著消費來填補自我的空洞,除了催生廣告業之外,也助長一種基於自我心理學(self psychology)的心理治療熱潮。自我心理學針對個人經驗、感受、需要進行研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宗教太有存在感,確實會浪費各種生命,即便是對於知道有神存在的超驗主義者來說,也是浪費。 因為神只經由給予帶來美好與豐碩,祂本身沒有創立宗教。
Thumbnail
基督教合法化之後,神學路線的爭議才正式白熱化,因為以前大家躲起來講,現在公開講之後,發現大家講的都不一樣,那誰講的才對?  是的,這時大家突然發現每個人對神學的認知差異那麼大,雖說大家都有抄寫聖經書卷去讀,但當年流通的除了舊約聖經比較沒問題(大家早抄到爛),新約聖經內容還沒有定案,大家只是到處傳抄
Thumbnail
我的背景知識構成了現在的自我,這一點無從否認,也不該否認,只能尊重。  但是當我們投身某種信念的時候(不限於宗教),我們是用哪種框架去認識「新的信念」的呢?答案當然是我們的「老我」。 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在生活的苦楚當中遇見上帝,若因此得救,所以認定「信耶穌比較靈驗」。 對,這是標準的多神論異教思
Thumbnail
賽斯稱上帝為「萬物」,不是一個有位格的,而是所有意識的總和。最典型不過的泛上帝觀——上帝就是創造的總和。 賽斯又使用了較哲學性的字眼描述: 「因為神在,你在(因為神在,你在。)。因為你在,神在。」 注意:賽斯很少使用「上帝」這個詞,他通常指的是一切萬有或原始能量格式。
我有位曾任全球最大基督教慈善基金會台灣區會長的教授老友, 前兩周, 我們討論宗教文化哲學議題, 他寫到: 歐美有個比例的所謂「天主教」和「基督教」徒,都是把週日的彌撒和主日聚會當成「社交場所」,「教會團體」和政黨與社會團體也相異不大。回首中古世紀歐洲天主教的歷史,也是讓人懷疑誰是「老大」?天父還是
Thumbnail
(三)神聖的自然   人由自然生成,自然由宇宙生成,宇宙由神生成,故人亦由神生成。對宗教徒而言,世界總是呈現超自然意義、顯示神聖的模態。然而,神的神聖性如何通過宇宙(世界)的結構展示出來?甚至被人所理解、模仿?伊利亞德分別以「天」、「水」、「地」說明自然背後的宇宙象徵結構。   
Thumbnail
神學家卡爾巴特說: 「『不順服上帝』指的是:不管我們是否相信上帝,我們將上帝置於一旁,在我們的內心、思想及生活上保留自身為所欲為的權利。或者在內心深處及外在的生活中,認為沒有上帝。」(《當代基督教講道學》,蔡慈倫,p46)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宗教太有存在感,確實會浪費各種生命,即便是對於知道有神存在的超驗主義者來說,也是浪費。 因為神只經由給予帶來美好與豐碩,祂本身沒有創立宗教。
Thumbnail
基督教合法化之後,神學路線的爭議才正式白熱化,因為以前大家躲起來講,現在公開講之後,發現大家講的都不一樣,那誰講的才對?  是的,這時大家突然發現每個人對神學的認知差異那麼大,雖說大家都有抄寫聖經書卷去讀,但當年流通的除了舊約聖經比較沒問題(大家早抄到爛),新約聖經內容還沒有定案,大家只是到處傳抄
Thumbnail
我的背景知識構成了現在的自我,這一點無從否認,也不該否認,只能尊重。  但是當我們投身某種信念的時候(不限於宗教),我們是用哪種框架去認識「新的信念」的呢?答案當然是我們的「老我」。 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在生活的苦楚當中遇見上帝,若因此得救,所以認定「信耶穌比較靈驗」。 對,這是標準的多神論異教思
Thumbnail
賽斯稱上帝為「萬物」,不是一個有位格的,而是所有意識的總和。最典型不過的泛上帝觀——上帝就是創造的總和。 賽斯又使用了較哲學性的字眼描述: 「因為神在,你在(因為神在,你在。)。因為你在,神在。」 注意:賽斯很少使用「上帝」這個詞,他通常指的是一切萬有或原始能量格式。
我有位曾任全球最大基督教慈善基金會台灣區會長的教授老友, 前兩周, 我們討論宗教文化哲學議題, 他寫到: 歐美有個比例的所謂「天主教」和「基督教」徒,都是把週日的彌撒和主日聚會當成「社交場所」,「教會團體」和政黨與社會團體也相異不大。回首中古世紀歐洲天主教的歷史,也是讓人懷疑誰是「老大」?天父還是
Thumbnail
(三)神聖的自然   人由自然生成,自然由宇宙生成,宇宙由神生成,故人亦由神生成。對宗教徒而言,世界總是呈現超自然意義、顯示神聖的模態。然而,神的神聖性如何通過宇宙(世界)的結構展示出來?甚至被人所理解、模仿?伊利亞德分別以「天」、「水」、「地」說明自然背後的宇宙象徵結構。   
Thumbnail
神學家卡爾巴特說: 「『不順服上帝』指的是:不管我們是否相信上帝,我們將上帝置於一旁,在我們的內心、思想及生活上保留自身為所欲為的權利。或者在內心深處及外在的生活中,認為沒有上帝。」(《當代基督教講道學》,蔡慈倫,p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