妓院男孩算是我印象最深刻,亦最感觸良多的前世,前前後後寫了5篇來紀錄他的故事。其實他的故事在他去世後沒有結束,他曾在妓院遺趾附近徘徊了100多年。100年後他願意回去靈界,背後原來有一段感動的小故事。
***
男孩去世後,因為過於悲傷,亦尋不到存在價值,成為遊蕩在妓院遺趾的孤魂野鬼。其實在大火後,教會已經把火場屍體埋葬在公墓裏。和小男孩一同去世的人,早就在20年間離開了傷心地。在那遺趾裏,只剩下小男孩一人(鬼?)了。
與其他厲鬼不同,小男孩沒有加害生者,只是靜靜地看著世事變遷。隨著時代變遷,遺趾附近越來越多工廠及民居。他很喜歡靠近溫暖的民居,就像趴在商品玻璃櫃前的孩子一樣,他靜靜地在民居窗外,看著那些擁有家庭溫暖的孩子,和父母相依⋯⋯就是這種「美景依舊,但我無福享受」的悲傷,阻礙他感受到來自靈界的召喚。另一方面,因為情緒受制於「我不被世間所愛,我不被神所愛」的悲傷,因此自我封閉起來,不願意接受任何來自上層的愛,只能抓著源自自身小小的愛。
到了19世紀中葉,有個活人小女孩,不知怎的和父母走失了,去了一個比較偏僻的地方。那個地方就是妓院遺址,可能因為小男孩的存在,商人不願意在遺址重建工廠吧。男孩好奇地接近女孩,想探究為什麼一名小女孩會在這個偏僻地帶遊蕩。想不到,女孩不但看得見小男孩,更不會被嚇倒。小男孩因此很高興,他想幫助小女孩尋回家人。於是,小男孩和小女孩在遺址附近玩耍,遺址旁邊就是一條河,他們主要玩抓迷藏等遊戲。其實小男孩是籍著玩抓迷藏遊戲,一步一步帶領女孩離開遺址,回去父母身邊。
玩累了的時候,小女孩和小男孩躺在草坪上,小女孩向男孩分享她的所見所聞。因為時代不同,而英國18世紀後便是殖民及科技大國,小女孩看過許多男孩未曾聽聞的新鮮事物,小男孩聽得很入迷。小女孩還和男孩分享她的家庭故事,聊著聊著,小女孩突然問男孩:「那你的家人呢?可以分享一下嗎?」這個問題就像當頭棒喝了小男孩,擊中他心坎裡的刺。
「我⋯⋯沒有。沒有家人,沒有家。」小男孩靜思片刻後,傷心地說。於是,小女孩擁抱傷心的小男孩,安慰他。
最後,小男孩成功引導女孩,回去家人身邊。離開前,小女孩跟小男孩說:「希望你能夠回家。」然後他們倆就分道揚鑣了。「回家⋯⋯嗎?」因為這句話,讓深陷哀傷中的男孩,終於走出一點點哀傷,感受到靈界溫柔的召喚。小男孩願意接受靈界的召喚,回去靈界,讓靈魂大神初步回收小男孩的靈魂碎片。
***
小女孩由始至終,都不知道自己和一隻鬼玩耍。不過,比起那些作法辦事的通靈王,和同齡人正常相處,才能化解小男孩的哀怨吧。因為小男孩不是什麼厲鬼,只是溫柔卻悲傷的鬼,作法驅魔更本就驅不了不是魔的鬼。
這回我沒有小男孩那麼溫柔,溫柔到忘記自身的存在。必要時,我們需要用比較強硬的態度,爭取自己想要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