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梨泰院踩踏事件發生時-你能活下來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韓國梨泰院踩踏事件/圖:路透社
基本上台灣很多人的緊急應變意識大多都不足,當緊急狀況發生時常常會手足無措。
我之前在方格子打了地震文主要也是談論萬一地震來的時候怎麼樣做比較容易保命。
---
但弔詭的是,台灣其實是一個天災極容易發生的地方,人禍的確也會發生。或是兩個一起發生,如:地震發生導致有瑕疵的建築物倒塌、火災發生時才發現防火通道被雜物堵住。
---
梨泰院那個情況真要保命,有點難。目測看起來是龐大的人流在窄巷裡面塞住了,加上斜坡的地形讓只要上面有人跌倒推擠到前方的人,就會如骨牌般的連鎖效應往前撲倒前面的人。再加上恐慌當下無法冷靜的人潮就會四處逃竄加推擠,加大死傷的產生。
---
所以如果真的發生該怎麼辦?
1.如果是當下的話,最好是用雙手或東西幫自己撐開一個空間,想像是很多動物要打鬥的時候會盡量讓自己的體積膨脹以虛張聲勢的感覺。只是你這時候是為了保命而幫自己爭取空間,把自己跟其他人隔開,避免傷害發生。
-
2.大聲疾呼或安撫他人,當推擠發生時不要再推擠造成二次傷害,或是看到別人倒地趕快拉他一把脫離被踩踏的險境。
-
3.判斷人潮的流向,人多的地方盡量不要跟著去,找尋可以避開人潮的地形先躲起來。你想像著玩遊戲的時候,或是瑪莉兄弟之類的,利用地形或凹縫躲在裡面避開岩漿或水流。同理,你利用地勢之利來避開人潮有可能能夠救你一命。
-
4.當人潮湧現時就要意識到可能發生推擠或踩踏之風險,進入一個場合裡先瞭解當意外發生的時候,逃生的動線為何?是否順暢?場所是封閉還是開放?
-
5.當一平方公尺容納超過四人基本上就非常擁擠,可能心裡要做好最壞的心理準備,或是趕快離開現場。
-
6.真的不幸倒地,請別躺著,躺著會增加你被踩踏的表面積,加大你被踩死的機率。盡量趕快試著站起來,真站不起來,請用雙手保護頭頸,保護脆弱部位。往高處或空曠處移動。
-
正是因為意料之外,所以叫意外,當你可以先把一些意識跟觀念建立起來,降低傷害。

p.s.後來又發現了關鍵評論網有比較詳盡的說明,再於結尾補充。


自保姿勢/來源:關鍵評論網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0會員
7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北蘭遇叔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每次聽了都覺得彷彿被吸住一樣,耳朵久久耽溺其中而無法自拔。大量時間就這樣子被無情地一掃而盡。
此篇短評 p.s.短評通常就是我懶得編排了 就直接隨便打打 大家就隨便看看 反正字數也不多 很好消化容易理解
我有點懷念那時候無名小站的時光 懷念那時候中學不為誰而恣意書寫 用泛黃且髒濁的鍵盤敲打出字句 為賦新詞強說愁的青春就那樣流逝 夜暗了 聽首歌吧
欸這篇就是為了虛榮心所以特地把一些入選編輯嚴選或是即時精選 的文章把它整理成獨立一篇 是說我一直搞不太懂這種入選的標準或機制是怎麼運作 不過沒差 可能是方格子自己內部運作的商業機密 編輯嚴選應該是比較後面才出的新功能或是成就系統 我後來發現有幾篇早期的文章也被納入編輯嚴選裡頭 似乎是會溯及
這個是我之前看智慧麵包一段短影片裡面得出來的靈感 道理其實很簡單也沒有很複雜 我已經忘記來源跟出處 我忘記他說的內容到底是什麼了 不過我後來用自身的解讀把它轉譯成符合我的需求的方法 一套時間管理的方式 這套系統我也不確定之前到底有沒有提出來 時間管理方式百百種 什麼番茄鐘或是其他方式都有 百家爭鳴
各位讀者早安。現在是早上八點十三分。 有鑒於最近追蹤人數跟閱覽數有點往上竄的跡象, 許多人追蹤我也是因為不同的理由或原因。 目前有考慮想要把文字變現,出個系列專題。 不過現在還在非常前期的構思大綱階段, 也需要一些時間琢磨出能夠收費的文章水準。 暫時有規劃出幾個不同的系列主題, 希望若有想法的朋友
每次聽了都覺得彷彿被吸住一樣,耳朵久久耽溺其中而無法自拔。大量時間就這樣子被無情地一掃而盡。
此篇短評 p.s.短評通常就是我懶得編排了 就直接隨便打打 大家就隨便看看 反正字數也不多 很好消化容易理解
我有點懷念那時候無名小站的時光 懷念那時候中學不為誰而恣意書寫 用泛黃且髒濁的鍵盤敲打出字句 為賦新詞強說愁的青春就那樣流逝 夜暗了 聽首歌吧
欸這篇就是為了虛榮心所以特地把一些入選編輯嚴選或是即時精選 的文章把它整理成獨立一篇 是說我一直搞不太懂這種入選的標準或機制是怎麼運作 不過沒差 可能是方格子自己內部運作的商業機密 編輯嚴選應該是比較後面才出的新功能或是成就系統 我後來發現有幾篇早期的文章也被納入編輯嚴選裡頭 似乎是會溯及
這個是我之前看智慧麵包一段短影片裡面得出來的靈感 道理其實很簡單也沒有很複雜 我已經忘記來源跟出處 我忘記他說的內容到底是什麼了 不過我後來用自身的解讀把它轉譯成符合我的需求的方法 一套時間管理的方式 這套系統我也不確定之前到底有沒有提出來 時間管理方式百百種 什麼番茄鐘或是其他方式都有 百家爭鳴
各位讀者早安。現在是早上八點十三分。 有鑒於最近追蹤人數跟閱覽數有點往上竄的跡象, 許多人追蹤我也是因為不同的理由或原因。 目前有考慮想要把文字變現,出個系列專題。 不過現在還在非常前期的構思大綱階段, 也需要一些時間琢磨出能夠收費的文章水準。 暫時有規劃出幾個不同的系列主題, 希望若有想法的朋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地震是一種無情驚悚的自然力量,可能隨時發生。本文提供了地震來臨時的生存技巧和應對策略,包括保持冷靜、尋找安全地方、提供急救等各方面的建議。同時強調了在地震發生前的充分準備的重要性。
Thumbnail
地球上所有生物要生存都是不太容易的,隨時隨地要尋找東西吃,也隨時要防備被別人當食物,再加上看不到的細菌病毒的感染,寄生蟲的侵擾……可說是步步危機。 人類隨著科技的進步,早已脫離朝不保夕的恐懼,儼然似乎超越所有物種,成為掌握環境的萬物之靈,直到面對天災、不管是地震、洪水、野火或是山崩土石流……人類才
Thumbnail
位於地震帶上的台灣,與之共存是我們重要的課題,危老重建刻不容緩,唯有做好準備,才能在下一次災難來臨時,以更好的狀態度過危難,祝福台灣!
Thumbnail
趴下 (Drop):雙手抱頭、雙膝跪地,這個姿勢可以降低跌倒的風險,必要時仍可移動。 掩護 (Cover):尋找穩固的遮蔽物、躲在相對堅固的柱旁、低矮的家具或牆壁角落。用手保護頭頸部,朝牆角靠攏,再趴下保護頭頸部。 穩住 (Hold on):抓住遮蔽物如桌子;若沒遮蔽物則抱著您的頭頸,直到地震停止。
Thumbnail
每一次的地震都會讓我恐慌萬分。自從經歷了311東日本大地震後,輕微的震動都會讓我繃緊神經,小題大作。以為經驗會讓我成長,更冷靜沈著應對,但反而相反,所有地震當下該要有的應對,我都做不到。我會慌張地不斷地晃動,走動,直到震完為止。為何我會不停地走動,晃動?因為我不想感受那震度。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提供了臺灣大地震後的心理支持與調適方法,包括減少資訊的汲取、同理自己跟身邊人的情緒、注意呼吸、調整呼吸、接觸讓你感到安全的人事物、練習身體掃描和5-4-3-2-1 安定心神練習。同時還附上臺灣的災後心理資源。希望這篇文章對你們有幫助。
Thumbnail
都說在花東住過的人不怕地震,但今天早上的地震著實很嚇人。那種驚嚇的感覺,我想大概是因為,擔心房子的安危,會造成自身生命財產的損失。 剛從花蓮回到台北的那些年.偶遇地震,都覺得「哎,不怕不怕」。畢竟在花蓮讀書的那些年,早已把地震當日常。不過,在空曠的山水之間、待在僅有一層樓的小小平房,畢竟和高樓都市
Thumbnail
紀念我沒死所以打一篇文章壓壓驚...以下摘要為AI產生。 本文是地震避難經驗分享,作者在文章中講述了自己在地震當下的避難經歷,包括面對地震、海嘯警報時的行動及心情起伏。文章中包含作者的真實感受和反思,並提到政府宣導地震防災的措施及事發當下選擇避難所的困難之處。
Thumbnail
地震是一種無情驚悚的自然力量,可能隨時發生。本文提供了地震來臨時的生存技巧和應對策略,包括保持冷靜、尋找安全地方、提供急救等各方面的建議。同時強調了在地震發生前的充分準備的重要性。
Thumbnail
地球上所有生物要生存都是不太容易的,隨時隨地要尋找東西吃,也隨時要防備被別人當食物,再加上看不到的細菌病毒的感染,寄生蟲的侵擾……可說是步步危機。 人類隨著科技的進步,早已脫離朝不保夕的恐懼,儼然似乎超越所有物種,成為掌握環境的萬物之靈,直到面對天災、不管是地震、洪水、野火或是山崩土石流……人類才
Thumbnail
位於地震帶上的台灣,與之共存是我們重要的課題,危老重建刻不容緩,唯有做好準備,才能在下一次災難來臨時,以更好的狀態度過危難,祝福台灣!
Thumbnail
趴下 (Drop):雙手抱頭、雙膝跪地,這個姿勢可以降低跌倒的風險,必要時仍可移動。 掩護 (Cover):尋找穩固的遮蔽物、躲在相對堅固的柱旁、低矮的家具或牆壁角落。用手保護頭頸部,朝牆角靠攏,再趴下保護頭頸部。 穩住 (Hold on):抓住遮蔽物如桌子;若沒遮蔽物則抱著您的頭頸,直到地震停止。
Thumbnail
每一次的地震都會讓我恐慌萬分。自從經歷了311東日本大地震後,輕微的震動都會讓我繃緊神經,小題大作。以為經驗會讓我成長,更冷靜沈著應對,但反而相反,所有地震當下該要有的應對,我都做不到。我會慌張地不斷地晃動,走動,直到震完為止。為何我會不停地走動,晃動?因為我不想感受那震度。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提供了臺灣大地震後的心理支持與調適方法,包括減少資訊的汲取、同理自己跟身邊人的情緒、注意呼吸、調整呼吸、接觸讓你感到安全的人事物、練習身體掃描和5-4-3-2-1 安定心神練習。同時還附上臺灣的災後心理資源。希望這篇文章對你們有幫助。
Thumbnail
都說在花東住過的人不怕地震,但今天早上的地震著實很嚇人。那種驚嚇的感覺,我想大概是因為,擔心房子的安危,會造成自身生命財產的損失。 剛從花蓮回到台北的那些年.偶遇地震,都覺得「哎,不怕不怕」。畢竟在花蓮讀書的那些年,早已把地震當日常。不過,在空曠的山水之間、待在僅有一層樓的小小平房,畢竟和高樓都市
Thumbnail
紀念我沒死所以打一篇文章壓壓驚...以下摘要為AI產生。 本文是地震避難經驗分享,作者在文章中講述了自己在地震當下的避難經歷,包括面對地震、海嘯警報時的行動及心情起伏。文章中包含作者的真實感受和反思,並提到政府宣導地震防災的措施及事發當下選擇避難所的困難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