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來了怎麼辦:生存技巧與應對策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地震,是大自然的一種無情驚悚的力量,它隨時隨地都可能降臨,給人類帶來巨大的威脅和災害。當地震來臨時,我們應該怎麼辦?以下是一些生存技巧和應對策略,希望能夠幫助您在地震中保護自己和您的家人。


首先,當您感受到地震時,應該立即保持冷靜。不要驚慌,因為驚慌只會讓情況變得更糟。儘快找到一個安全的地方,避免靠近窗戶、玻璃、牆壁或其他可能會倒塌的物體。


如果您在室內,應該立即躲到桌子、床下或其他堅固的家具下面。這些物品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保護,減少被倒塌的建築物或物品砸傷的機會。同時,要盡量遠離懸掛在牆上的物品,以免它們掉落造成傷害。


如果您在戶外,應該盡量遠離建築物、樹木、電線和其他可能會倒塌的物體。找到一個開闊的空地,保持頭部和身體的保護,盡量避免被掉落的物體砸傷。


當地震停止後,應該盡快檢查自己和周圍的人是否受傷。如果有人受傷,應該儘快提供急救,並盡快尋求醫療幫助。同時,要小心可能存在的火災、漏氣和其他潛在的危險,儘量避免再次受傷。


在地震發生後,通常會伴隨著餘震。餘震可能比主震更加弱勢,但同樣具有造成傷害的潛力。因此,在地震後應該保持警惕,並在可能的情況下待在安全的地方,直到情況穩定下來。


此外,在地震發生前應該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這包括制定應急計劃、準備緊急物資、定期進行應急演練等。只有在平時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才能在地震來臨時保護好自己和您的家人。


總之,地震是一種無法預測的自然災害,但我們可以通過提前準備和正確應對來減少其對我們的傷害。希望這些生存技巧和應對策略能夠幫助您在地震中保護好自己和您的家人,渡過難關。

最後願大家一切平安🫶🏻

Sainz.

avatar-img
2會員
3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ainz.’s 🌏 的其他內容
人生是一場成長的旅程,從無知到懂事,從純真到成熟,每一步都是轉變和收穫。這篇文章探討了成長的過程,以及那些塑造了我們的挑戰和經歷,以及學會珍惜和感恩的重要性。
TikTok作為一個全球性的短視頻平臺,對人們的社交、心理和文化產生了多方面的影響。本文將從社交、心理和文化等方面分析TikTok對人們的影響。
在小鎮上,暗戀情感開始萌芽,但當暴風雨來襲時,這份暗戀遭到了無情的摧毀。這是一則關於愛情和遺憾的故事。
人生是一場成長的旅程,從無知到懂事,從純真到成熟,每一步都是轉變和收穫。這篇文章探討了成長的過程,以及那些塑造了我們的挑戰和經歷,以及學會珍惜和感恩的重要性。
TikTok作為一個全球性的短視頻平臺,對人們的社交、心理和文化產生了多方面的影響。本文將從社交、心理和文化等方面分析TikTok對人們的影響。
在小鎮上,暗戀情感開始萌芽,但當暴風雨來襲時,這份暗戀遭到了無情的摧毀。這是一則關於愛情和遺憾的故事。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昨晚又地震了…… 雖然我居住的東京不是震央,離震央的距離有4、500公里吧。搖晃的時間太久,耳裡的半規管也失去平衡,比搭乘遊樂園的海盜船暈的更厲害。 關於日本的抗震基準可以參考以前的文章👉日本中長期住房問題的解決辦法-房屋狀態(小標題) 2022/03/17 posted.
創傷是一個共同的經歷,甚至不必親歷其境,只要想到受災地的淒慘面目,僥倖或者藏在心底,但更多的是強烈的衝擊與不安。這是因為受限於地域的災禍背後,有着超越國界的共性和意義。
我在方格子的第一篇地熱發電文章【讓核電消失的基載再生能源-AGS/CLG地熱發電-初探】曾經提到AGS/CLG地熱發電不會引起誘導地震(Induced Earthquake),這是一個相對安全的地熱發電技術。本文來談談為何地熱發電發展幾十年了,其聲勢不如離岸風電、太陽光電、陸上風電的真正原因,那就是
台灣和日本一樣因為地理因素,是屬於地震活動和颱風十分頻繁的區域。想起22年前的921大地震造成上萬人傷亡,以及數萬間房屋倒塌;近年梅雨季與夏季颱風來臨時,臺灣各地總是下著傾盆大雨,使得低窪地區易造成水災。有想過這些災害發生在自己居住的地區該怎麼辦嗎?萬一周遭沒有大人怎麼辦?該採取哪些行動? 這系列
311東日本大震災十年過去了。對於災後重建的情況,日本的東北復興究竟已履及何處?從硬體的防災設施打造,到災後的心理支持,東北三縣的災後復興又有些哪些未竟之處?讓我們暫時撇開那些紛擾,直面地看待東北復興之路上,那些已解的課題與待解的難題。
首先,我要鄭重的再次強調:台灣人好日子過太久,實在太沒有憂患意識了!最近一次遭遇全國性的大型天災,或許就是921震災。但是坦白說,那樣的強度與傷害性,離大型災難還有一段距離。至於人禍就更遙遠了,曾經親身經歷二次大戰的台灣人已經寥寥可數。 再看看五月中第一次宣布「三級警戒」時,有多少人像無頭蒼蠅般
昨晚又地震了…… 雖然我居住的東京不是震央,離震央的距離有4、500公里吧。搖晃的時間太久,耳裡的半規管也失去平衡,比搭乘遊樂園的海盜船暈的更厲害。 關於日本的抗震基準可以參考以前的文章👉日本中長期住房問題的解決辦法-房屋狀態(小標題) 2022/03/17 posted.
創傷是一個共同的經歷,甚至不必親歷其境,只要想到受災地的淒慘面目,僥倖或者藏在心底,但更多的是強烈的衝擊與不安。這是因為受限於地域的災禍背後,有着超越國界的共性和意義。
我在方格子的第一篇地熱發電文章【讓核電消失的基載再生能源-AGS/CLG地熱發電-初探】曾經提到AGS/CLG地熱發電不會引起誘導地震(Induced Earthquake),這是一個相對安全的地熱發電技術。本文來談談為何地熱發電發展幾十年了,其聲勢不如離岸風電、太陽光電、陸上風電的真正原因,那就是
台灣和日本一樣因為地理因素,是屬於地震活動和颱風十分頻繁的區域。想起22年前的921大地震造成上萬人傷亡,以及數萬間房屋倒塌;近年梅雨季與夏季颱風來臨時,臺灣各地總是下著傾盆大雨,使得低窪地區易造成水災。有想過這些災害發生在自己居住的地區該怎麼辦嗎?萬一周遭沒有大人怎麼辦?該採取哪些行動? 這系列
311東日本大震災十年過去了。對於災後重建的情況,日本的東北復興究竟已履及何處?從硬體的防災設施打造,到災後的心理支持,東北三縣的災後復興又有些哪些未竟之處?讓我們暫時撇開那些紛擾,直面地看待東北復興之路上,那些已解的課題與待解的難題。
首先,我要鄭重的再次強調:台灣人好日子過太久,實在太沒有憂患意識了!最近一次遭遇全國性的大型天災,或許就是921震災。但是坦白說,那樣的強度與傷害性,離大型災難還有一段距離。至於人禍就更遙遠了,曾經親身經歷二次大戰的台灣人已經寥寥可數。 再看看五月中第一次宣布「三級警戒」時,有多少人像無頭蒼蠅般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半夜被國家地震警報驚醒,面對連續地震的焦慮,作者靜下心來,試著深呼吸幾次,感受這份情緒,陪伴這份焦慮。運用陳志恆諮商心理師工作坊教的方法,讓自己的情緒鬆動轉化,安頓好自己,進而也可以陪伴家人與孩子的焦慮。
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的天然災難,為什麼? 這些災難的存在先是設想它們都是考驗,都是一場一場的考試,我們要怎麼去應對? 如果不要屈服於災難,那必然我們就必須做一些什麼事情來保護所有的生命。 通過對自然災害發生機制的深入研究,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這些災難的本質,並開發更有效的預測和監測方法。這包括地震
Thumbnail
趴下 (Drop):雙手抱頭、雙膝跪地,這個姿勢可以降低跌倒的風險,必要時仍可移動。 掩護 (Cover):尋找穩固的遮蔽物、躲在相對堅固的柱旁、低矮的家具或牆壁角落。用手保護頭頸部,朝牆角靠攏,再趴下保護頭頸部。 穩住 (Hold on):抓住遮蔽物如桌子;若沒遮蔽物則抱著您的頭頸,直到地震停止。
Thumbnail
每一次的地震都會讓我恐慌萬分。自從經歷了311東日本大地震後,輕微的震動都會讓我繃緊神經,小題大作。以為經驗會讓我成長,更冷靜沈著應對,但反而相反,所有地震當下該要有的應對,我都做不到。我會慌張地不斷地晃動,走動,直到震完為止。為何我會不停地走動,晃動?因為我不想感受那震度。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提供了臺灣大地震後的心理支持與調適方法,包括減少資訊的汲取、同理自己跟身邊人的情緒、注意呼吸、調整呼吸、接觸讓你感到安全的人事物、練習身體掃描和5-4-3-2-1 安定心神練習。同時還附上臺灣的災後心理資源。希望這篇文章對你們有幫助。
Thumbnail
地震後,傷痛往往隱藏於無意識深處。氣味與負離子的療癒力量不容忽視,可用來改善身心靈狀態,芳療師媽媽媽建議居家準備有機精油與負離子健康衣物,來保護與安撫靈體❤️除此之外,漫步自然環境中更能有助於平衡心靈狀態。平靜擁有覺知、篩選訊息且享受心靈安定。當內在狀態悦良好,外在大環境也會悦穩定❤️
Thumbnail
地震來的措不及防,偶爾的小震盪會讓人失去戒心,等真正的大地震來的時候,都會措手不及, 例如:九二一,還有今天,四月三日,愚人節過後。 逃命都來不及了,怎麼還有機會拿東西? 所以,你必須在平常就把這些東西收好,並且「放在能立刻拿著就跑的位置。」 是「立刻」、「顯眼」。
Thumbnail
買房子也有「耐震標章」!地震發生保命3步驟:「趴下、掩護、穩住」,電梯裡遇到地震怎麼辦?出國旅遊「旅外國人緊急服務專線」要知道;爬山露營遇地震!緊急避難包如何準備?台灣也曾遇過大海嘯?各縣市簡易疏散避難地圖,更多防災資訊提供給您!
Thumbnail
地震時如何保護自己及家人 家中防微處治震。透過準備緊急背包和改善家中環境來阻止地震發生時的傷害,描述花蓮市發生地震的情況以及個人在地震中的經驗。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半夜被國家地震警報驚醒,面對連續地震的焦慮,作者靜下心來,試著深呼吸幾次,感受這份情緒,陪伴這份焦慮。運用陳志恆諮商心理師工作坊教的方法,讓自己的情緒鬆動轉化,安頓好自己,進而也可以陪伴家人與孩子的焦慮。
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的天然災難,為什麼? 這些災難的存在先是設想它們都是考驗,都是一場一場的考試,我們要怎麼去應對? 如果不要屈服於災難,那必然我們就必須做一些什麼事情來保護所有的生命。 通過對自然災害發生機制的深入研究,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這些災難的本質,並開發更有效的預測和監測方法。這包括地震
Thumbnail
趴下 (Drop):雙手抱頭、雙膝跪地,這個姿勢可以降低跌倒的風險,必要時仍可移動。 掩護 (Cover):尋找穩固的遮蔽物、躲在相對堅固的柱旁、低矮的家具或牆壁角落。用手保護頭頸部,朝牆角靠攏,再趴下保護頭頸部。 穩住 (Hold on):抓住遮蔽物如桌子;若沒遮蔽物則抱著您的頭頸,直到地震停止。
Thumbnail
每一次的地震都會讓我恐慌萬分。自從經歷了311東日本大地震後,輕微的震動都會讓我繃緊神經,小題大作。以為經驗會讓我成長,更冷靜沈著應對,但反而相反,所有地震當下該要有的應對,我都做不到。我會慌張地不斷地晃動,走動,直到震完為止。為何我會不停地走動,晃動?因為我不想感受那震度。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提供了臺灣大地震後的心理支持與調適方法,包括減少資訊的汲取、同理自己跟身邊人的情緒、注意呼吸、調整呼吸、接觸讓你感到安全的人事物、練習身體掃描和5-4-3-2-1 安定心神練習。同時還附上臺灣的災後心理資源。希望這篇文章對你們有幫助。
Thumbnail
地震後,傷痛往往隱藏於無意識深處。氣味與負離子的療癒力量不容忽視,可用來改善身心靈狀態,芳療師媽媽媽建議居家準備有機精油與負離子健康衣物,來保護與安撫靈體❤️除此之外,漫步自然環境中更能有助於平衡心靈狀態。平靜擁有覺知、篩選訊息且享受心靈安定。當內在狀態悦良好,外在大環境也會悦穩定❤️
Thumbnail
地震來的措不及防,偶爾的小震盪會讓人失去戒心,等真正的大地震來的時候,都會措手不及, 例如:九二一,還有今天,四月三日,愚人節過後。 逃命都來不及了,怎麼還有機會拿東西? 所以,你必須在平常就把這些東西收好,並且「放在能立刻拿著就跑的位置。」 是「立刻」、「顯眼」。
Thumbnail
買房子也有「耐震標章」!地震發生保命3步驟:「趴下、掩護、穩住」,電梯裡遇到地震怎麼辦?出國旅遊「旅外國人緊急服務專線」要知道;爬山露營遇地震!緊急避難包如何準備?台灣也曾遇過大海嘯?各縣市簡易疏散避難地圖,更多防災資訊提供給您!
Thumbnail
地震時如何保護自己及家人 家中防微處治震。透過準備緊急背包和改善家中環境來阻止地震發生時的傷害,描述花蓮市發生地震的情況以及個人在地震中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