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地自畫了一個無人問津的島嶼
在每個寒冬成災後燃火自癒
11/1
決定這個月想來寫一些自己很喜歡的歌,如果有人想介紹歌曲歡迎移步
噗浪。
第一首左思右想,最終還是選擇對我有特殊意義的,李雨的〈島〉。
第一次聽見這首歌是在大二的某一段時間,具體忘記契機,但大概是youtube推薦給我的——大一大二曾有一段時間會聽一些較為小眾的民謠或是獨立音樂,或許是因為這個原因讓我聽見這首歌。
再後來是大二下學期時精神狀況出了問題,住院的一週內不知道為什麼總是想起這首歌,直到出院帶著一個重重的背包前往南投的日月潭,在湖邊行走時仍會不時哼唱,看著這首歌詞總覺得與自己靠得很近很近。
我記得那是伊達邵碼頭,記得我穿著米色毛衣馬甲與黑色連身裙,記得我的頭髮是剛好的長,記得湖光山色映出的美麗,與李雨的歌,記得她輕緩如冬日裡的太陽一般帶著涼意的和煦的聲音:我住在一個自給自足的島嶼/泥土裡藏著不與人說的秘密/月光下灘著似是而非的倦意/海浪拍打起日復一日的朝氣/又悄無聲息……
〈島〉的曲調是柔軟的,乾淨的鼓點像是雨聲,直到後面拍起了高高的浪,在被淹沒以後才有揚起的那一句:坐地自畫了一個無人問津的島嶼……
像是一層又一層的浪拍了起來,又像是哀號,與前面那隔開了距離的溫柔不同,我對這一段總是特別有印象,獨自一人的時候也能直覺地唱出來。
直到最後,聲嘶力竭漸緩以後就是喃喃的:與我自己,形影不離。
忽然想起我過去曾經寫過並被自己反覆在不同作品中引用的一段話,或許正是從這一首歌之中得到的靈感也說不定——
每個人都是孤島。是遺落在世界各個角落的孤島,不能移動,卻幻想自己總有一天能與他人結合為更大的島嶼;但最終,我們只是孤島,渴望與其他島嶼相連只不過是一場巨大的妄想。我們仍然平靜地長成,擁有屬於自己的荒蕪。
聽來很孤獨,但其實習慣這種孤獨以後並沒有甚麼不好。我又想起前段時間與心理師的晤談,提及我最近靠得很近的自由,她說自由的反面是孤獨,是與世界沒有聯繫也不存在關係,在某個學派中甚至是無意義的……
但有時候,可能只是失去建立關係的能力。
其實我想告訴大家的是這首歌之所以對我而言這麼重要,有很大一部份是它承載了我灰頭土臉的十九歲——承載了我在病床上孤獨的以紙筆寫作的短暫生活;我在日月潭邊行走隨時都可能落下的龐大的痛苦與孤獨;或許我也不記得的瑣碎的無能為力的片刻……
這也是音樂之所以對我們如此重要的原因。
在浩瀚世界的幾千萬首音樂,或者更多更多之中,總有那麼幾首,陪著你或我度過某個最孤獨的片刻,於是我們不再是孤獨的了。
我們在島上,聽著另一個人的歌,因而得到了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