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L4D2》回顧過去遊戲體驗:淺談玩遊戲的價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L4D2嘉年華關卡,也許不是打得非常好,但從每次的體驗中都可以看到自己在進步。
  很久沒打L4D2,昨天和朋友臨時來了一場,朋友說:「你也衝得太快了吧!」
  「我急著送頭啊。」
  這應該是我第一款射擊遊戲,老實說剛開始玩的時候,玩得並不好,殭屍來的第一反應是:跑!彼時不管是角色死亡或者是殺完屍潮,都需要暫停、緩和一下顫抖的手,擦擦汗。
  有點誇張,可是那時候腎上腺素飆升、熱血沸騰的感覺真的很美好。
  後來玩《Metro:Last light》加上劇情,常常會過度沉迷陷在與怪物鏖戰的情境當中,一個段落大概要死三、四回以上才能夠抓到訣竅應戰通關,但通關後的感覺真的不是日常生活可以給我的。
《死亡擱淺》山姆被開諾爾風暴捲進二戰戰場的遊戲畫面截圖。
  玩得越多、越久,隨著遊戲技術的不斷精進,越來越多的遊戲仿真效果和體驗越來越好。以我玩到一半,讓我沉迷送貨的《死亡擱淺》為例,在因為開諾爾風暴捲進二戰場景後,如果山姆在戰車砲擊時,離戰車太進,遊戲會直接讓玩家體驗到角色耳鳴的感覺,且完全聽不到周遭的環境音,不論是講話的聲音還是敵人的腳步聲、子彈射出的聲音,完全聽不到。在真實戰場狀況下這是有可能的,因為砲擊或爆裂的聲音產生的巨大聲響確實會讓人耳鳴或者喪失聽覺,其他包含揹過重的貨物需要平衡、太累會滑倒等等,相較傳統遊戲無限子彈、填裝彈藥沒有延遲等,更多了一份真實性。
  有人或許會將此類具有射擊性質的遊戲視為暴力,從戴夫・葛司曼教授的《論殺戮》一書也有提及到這種遊戲的作用機制及影響。實際上透過大量的射擊性遊戲達到的是「去敏感」,包含對用「槍射擊人形物(或者人類)」的本能牴觸,以及壓抑應對危險時的逃跑潛能等等,從現實層面上似乎和真實士兵的殺人訓練沒有什麼差異性,以書中的範例,射擊練習使用人形靶位,比起傳統圓形靶更可以增加士兵在遭遇敵人時開槍的速度與意願,而人形敵人恰好就是士兵訓練中的「人形靶」。(書裡有提到相當多的範例以及從真實案例切入的專業觀點,有興趣可以自己去找來看。)
  總地來說,雖然玩這類遊戲看上去確實帶來負面影響,從我觀察自己的行為模式以及心理狀態來看,也符合後來書中所談的狀態,包含對於殺敵人(人形)沒有牴觸、不受劇情影響有罪惡感等。
《Metro:last light》,地表核塵暴後的末世射擊遊戲。因為之前的截圖丟失,只好放張敵人仆街的照片意思意思。
  看到這裡大概會有人覺得,遊戲會使人暴力,好像一點好處都沒有,而且筆者自己也承認了這一點。但實際上,儘管他有這些看上去偏向負面的效益,但我必須得說,以我個人的觀點來看「遊戲是一個可以在極度安全的狀況下,體驗日常以外人生,並累積經驗」的很棒的方式:譬如玩L4D2,必須要熟悉地圖、怪物特性、各種武器的功用以及資源分配(控制子彈數量等),如果和朋友線上同樂,還考驗著隊伍組織及團戰協作能力;《Metro:Last light》雖然是走劇情向,但孤狼行動更考驗的是玩家對於環境道具、敵軍分布、臨機應變,以及有限資源下求生存的能力;《死亡擱淺》體驗一個人在廣大地圖上送貨的能力(誤),其實死亡擱淺比上面兩款遊戲更擬真,所以與其說能培養什麼能力,不如說累積所謂的經驗比較實在一點,包含前面提到的戰場體驗、搶資源體驗(搶驢人們搶來的貨),以及如何在各種地形架設設施的能力,但我在死亡擱淺體驗到最多的比較像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及連結,有一陣子很難過的時候我都會去送貨,送一送收到來自其他時空山姆以及NPC的反饋,覺得好像又可以面對明天的工作了(小島讚)。
《死亡擱淺》山姆騎機車橫跨雪山山頂送貨照。
  小小的總結一下,我還是很喜歡遊戲的原因在於,他給我應對了各種困難的經驗、勇氣和信心,畢竟現實層面,應對的事物多變,不可能總有人願意給你犯錯和嘗試的勇氣。遊戲打不過,頂多就是從來;生活上犯錯,也許就無可挽回。所以當我沒有勇氣或者需要練習的時候,我就會回到遊戲裡去從他人的故事或者體驗裡找答案。
  遊戲不是罪惡之源,相反地我希望有更多人可以從遊戲裡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並都像我一樣擁有一段美好的時光。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會員
90內容數
以復卦為名,取名復齋,象徵週而復始的文字。 如果你也喜歡聽故事,且聽我娓娓道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故事茶館 的其他內容
現在,他在你的骨骼 結出一塊恆久,不平的稜角 往後,都在深根 在你每個碳化的瞬間,赤裸
性是心底生出了什麼 像雪一樣慢慢降落,而後隨著亟欲表現的赤裸 坦承、隱蔽,或者逕流
本篇我將以筆記軟體Obsidian為重點,分享我如何透過Obsidian整理資訊,並撰寫文章,架構自己的資料庫。
  蘇牧是何人?家在何方?他一點概念也沒有,只是看了一會兒,又將那綹頭髮包裹好,收回衣服的內側,重新在榻上躺下。彼時不知過了多久,待他再醒來時,門外已是白肚,一個人影剪在透光的櫺上歪歪曲曲、模模糊糊,不稍半刻便聽到門板規律的響了三聲。
  然而那天以後,迦伊瑪像是變了一個人,不再像以前一樣鎮日為榮耀神而奔走,或者作為神在凡間的使徒歌唱預言。而維拉馬斯家族,在那日以後徹底拋棄了這個曾經被寄予厚望的神子,重新遴選了迦伊瑪的雙胞胎弟弟梅洛斯繼承大司祭的位置。
他於是像個孩子一樣操弄慾望,操弄一切他想操弄的東西,把原本就混濁的水攪的更濁。無論是搬弄、重組那些如同兒戲般充滿漏洞的語言也好,還是將那可笑、多餘的儀式撕成碎片,對他而言都像是呼吸一樣容易。看著那些自視甚高的巫師氣急敗壞的樣子,是他為數不多的樂趣。
現在,他在你的骨骼 結出一塊恆久,不平的稜角 往後,都在深根 在你每個碳化的瞬間,赤裸
性是心底生出了什麼 像雪一樣慢慢降落,而後隨著亟欲表現的赤裸 坦承、隱蔽,或者逕流
本篇我將以筆記軟體Obsidian為重點,分享我如何透過Obsidian整理資訊,並撰寫文章,架構自己的資料庫。
  蘇牧是何人?家在何方?他一點概念也沒有,只是看了一會兒,又將那綹頭髮包裹好,收回衣服的內側,重新在榻上躺下。彼時不知過了多久,待他再醒來時,門外已是白肚,一個人影剪在透光的櫺上歪歪曲曲、模模糊糊,不稍半刻便聽到門板規律的響了三聲。
  然而那天以後,迦伊瑪像是變了一個人,不再像以前一樣鎮日為榮耀神而奔走,或者作為神在凡間的使徒歌唱預言。而維拉馬斯家族,在那日以後徹底拋棄了這個曾經被寄予厚望的神子,重新遴選了迦伊瑪的雙胞胎弟弟梅洛斯繼承大司祭的位置。
他於是像個孩子一樣操弄慾望,操弄一切他想操弄的東西,把原本就混濁的水攪的更濁。無論是搬弄、重組那些如同兒戲般充滿漏洞的語言也好,還是將那可笑、多餘的儀式撕成碎片,對他而言都像是呼吸一樣容易。看著那些自視甚高的巫師氣急敗壞的樣子,是他為數不多的樂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書作者為傑西.謝爾,為美國遊戲設計教授,以下選些書中內容和寫出我的一些想法
Thumbnail
「請放心:這本書不是由一個對科技一無所知,並意圖妖魔化電玩遊戲的外行人寫的。我也不是那種相信科技和電玩遊戲將會拯救全人類的信徒。我想要解釋遊戲化真正的樣貌,它能達到的最好效果為何,以及是如何被用來操縱人心。」 本書乍看之下是一本寫給玩家們看的書,但是本書討論著整個社會長久發展下來的心理操縱機制。
Thumbnail
電影分析與觀後心得分享 野蠻遊戲:瘋狂叢林: 一個讓人身歷其境,刺激又過癮的遊戲。 如果你進入了遊戲世界,並且只有活下去能回到現實,你會怎麼做? 如果我們必須照著遊戲規則走,而身處的世界又是那麼逼真,究竟會如何?
Thumbnail
全球疫情的爆發讓遊戲中描繪的世界深植人心, 劇情與遊戲性堪稱完美的結合, 當代電玩神作。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2024_B5 你玩遊戲?還是遊戲玩你? 首次看到書封與簡介真的吸引了我的眼球,直接告訴你遊戲對人的「掌控」。書中介紹了許多案例,並舉出相關研究結果佐證,愈讀愈讓我對「遊戲」一詞不寒而慄,特別是在教育現場。 |你真的在玩遊戲嗎? 因應玩家的喜好,遊戲的種類也愈來愈多元。從小時候就喜歡格
作者通過《模擬市民》這款遊戲,分享了他對人生的一些觀察和感悟。
作者通過玩《模擬市民》來實現自我,並從中獲得樂趣。然而,她也意識到,過度沉迷於遊戲可能會浪費自己的人生,因此選擇在放長假或需要放鬆時才玩遊戲。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作者在高中時期對於單機遊戲的熱愛,以及在成長過程中,對遊戲玩法的不同領悟。作者分享了自己在不同年齡與人生階段對遊戲的玩法,反映出對生活態度的轉變。
Thumbnail
「正因為人生不能夠如遊戲裡面那樣死了就爽快的重來,所以我們過得小心翼翼以求不崩壞,但到頭來才發現原來不用跟在遊戲裡面一樣無所畏懼的態度來過我們的人生,只會讓大多數時候的我們一再感到後悔及沮喪。」 這是身為一個玩家和讀者的我讀完這本書之後最直接的感受。本書以《馬克白》某個段落的台詞為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書作者為傑西.謝爾,為美國遊戲設計教授,以下選些書中內容和寫出我的一些想法
Thumbnail
「請放心:這本書不是由一個對科技一無所知,並意圖妖魔化電玩遊戲的外行人寫的。我也不是那種相信科技和電玩遊戲將會拯救全人類的信徒。我想要解釋遊戲化真正的樣貌,它能達到的最好效果為何,以及是如何被用來操縱人心。」 本書乍看之下是一本寫給玩家們看的書,但是本書討論著整個社會長久發展下來的心理操縱機制。
Thumbnail
電影分析與觀後心得分享 野蠻遊戲:瘋狂叢林: 一個讓人身歷其境,刺激又過癮的遊戲。 如果你進入了遊戲世界,並且只有活下去能回到現實,你會怎麼做? 如果我們必須照著遊戲規則走,而身處的世界又是那麼逼真,究竟會如何?
Thumbnail
全球疫情的爆發讓遊戲中描繪的世界深植人心, 劇情與遊戲性堪稱完美的結合, 當代電玩神作。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2024_B5 你玩遊戲?還是遊戲玩你? 首次看到書封與簡介真的吸引了我的眼球,直接告訴你遊戲對人的「掌控」。書中介紹了許多案例,並舉出相關研究結果佐證,愈讀愈讓我對「遊戲」一詞不寒而慄,特別是在教育現場。 |你真的在玩遊戲嗎? 因應玩家的喜好,遊戲的種類也愈來愈多元。從小時候就喜歡格
作者通過《模擬市民》這款遊戲,分享了他對人生的一些觀察和感悟。
作者通過玩《模擬市民》來實現自我,並從中獲得樂趣。然而,她也意識到,過度沉迷於遊戲可能會浪費自己的人生,因此選擇在放長假或需要放鬆時才玩遊戲。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作者在高中時期對於單機遊戲的熱愛,以及在成長過程中,對遊戲玩法的不同領悟。作者分享了自己在不同年齡與人生階段對遊戲的玩法,反映出對生活態度的轉變。
Thumbnail
「正因為人生不能夠如遊戲裡面那樣死了就爽快的重來,所以我們過得小心翼翼以求不崩壞,但到頭來才發現原來不用跟在遊戲裡面一樣無所畏懼的態度來過我們的人生,只會讓大多數時候的我們一再感到後悔及沮喪。」 這是身為一個玩家和讀者的我讀完這本書之後最直接的感受。本書以《馬克白》某個段落的台詞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