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知道如夢一場,還是義無反顧地跳進去
今天又來到了這條小巷弄,望著這間鐵花窗交錯的老房子,即便是重新粉刷、換上新面貌,卻還是能一眼認出。
我:「這間是白日夢工廠吧?」
老師:「那已經不知道轉了幾手了,最早是青春交換所、再來才是白日夢工廠、維修咖啡館、接著是...」
思緒跟著話語輕飄飄地飛了起來,回到去年、第一次來到這裡的情景。。。
同樣是在一個週末的午後,剛成立不久的某咖啡機品牌台灣行銷總部,一行人(不多,含主管也不過5人),約好來這間白日夢工廠用餐兼舉辦吐槽大會,同事中有位曾在視野最窄的街道、擔任某間咖啡店店長;和白日夢工廠的主理人是舊識,兩位都曾參與過街區改造計畫,想藉著聚餐、讓我們這夥人都認識一下老闆、和老闆聊聊,透過老闆成功翻轉社區的案例,激發我們這群被困在重重難關、極力求解的甘苦上班族。
帶著飲料、來到這間白日夢工廠,半戶外的餐廳,店長同事已經和高店長,兩人在廚房裡忙切菜、料理、煎煮炒炸;我們則忙著擺餐具、屋裡不時傳來歌聲、音樂聲,不時搶了耳朵、吸引咱們的注意力,問了問老闆,原來屋裡還有提供給背包客住宿,宿民們同是海外異鄉人,相逢必然同歡樂,讓坐在戶外的我們,也感染到這份快樂;等待的時候,有同事建議到四處走走,畢竟這裡充斥著小巷弄、舊房子,帶著好奇心闖蕩老咕石街,又別有一番趣味。
回到餐廳,餐點已經擺上桌了,全都是家常菜、沒有特別厲害的名稱,有的就只是留在口中的餘香,邊吃、邊和老闆"開槓",從北漂到定居在台南小巷弄、再從台南開了一間最遙遠的書店,如何辦到讓全台聚焦在這個狹窄的巷弄、又如何讓小巷弄成為台南假日的熱門打卡點,心裡滿滿的佩服,開創者就是有獨到的眼光視角、和著無法撼動的意志力和執行力,才能成為社區自造的模範街區、各地區爭相仿效。
回頭再想想,我們這群有緣相聚成同事,有著遠大理想、想著把咖啡機品牌行銷全球、推廣世界,是否光幻想著成功能帶來聲量,而忘了當初成立公司的初衷呢?又或者老闆想的和我們所想的原本就是兩條平行線呢...
還想著這些做什麼呢? 疫情帶來的衝擊,這條創業早已成殘局,同事們各奔東南西北,僅留下一個群組,在國定假日時,來個貼圖、彼此問候,幾個月後又輾轉來到這裡,白日夢也非白日夢,從不後悔那段一起創業的鳥日子,等到年紀漸長、至少還能拿來說嘴,就算不曾天長地久、也曾經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