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記11/9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看似無關又好像有什麼關聯的兩個觀察:
1. 今天去北美館看了張徐展的「複眼叢林」,也把館內幾個展看一看。其中曾慶強個展的入口有一個窺孔,小排了一下隊,因而注意到前方有個人先把手機鏡頭抵到洞前,然後再用眼睛去看。
也就是說,這已經不是在複製留存「我感到有意思(或我推測別人看了我的分享會感到有意思)」的影像,而是「我完全未知的影像」。
2. 網路上看到的一段感想,大意是:「起爭執的雙方我都沒聽過,但只要看到有人出醜,我就好爽。」
恨的進化。
avatar-img
8會員
183內容數
存字用:短篇小說集介紹試讀、日記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的其他內容
一旦(至少在想像層次中)摘除他人的視線,寫任何東西的慾望都會直線下墜。 前陣子看到宮谷一彥追悼文的剪報,他似乎曾說「創作表現是對神的侍奉」,回應的問題是「為何畫面要刻到這麼細」。我現在還能自然寫出介紹作品的文章,可能也是基於類似的出發點。先有作品在我腦海中壓印出美好的形狀,我於是去描述那形狀,作為一
做生意真的蠻無聊的,人生這麼短,還是建議跟自己的生活圈好好相處,多看幾眼世界上的好東西就夠了。不順勢仍為之,只是強求。 離開衛星,回Mangasick找幾句台詞翻譯,發出晚上的介紹文後,繼續翻譯花輪和一,然後配重發的裸身集會《77' Live》,很棒,不過十年前可能會感受到的不可思議和感慨振奮都蕩然
到東園街吃午餐,回來洗衣服,老B等印務聯絡,我想久違地把小說寫下去,這種時候紙筆太遲緩,索性還是在家裡寫。老B沒等到試印好的聯絡,直接去找印務,得知明天大概才會上機。我寫了大概兩百多字,在一個情緒上坡準備到第一個高潮、前半部即將結尾處,不敢貿然飆到最關鍵的部份。這樣到底是謹慎還在毀壞理想的呼吸? 晚
翻了三分之一本《貧困旅行記》的心得: 哇寫成文字對我來說意外有點過濃了。該怎麼說呢,稍早看到有人稱讚宮崎夏次系是把你討厭看到的那種推特文昇華成好看的漫畫,而義春這個確實在刻度上好像更偏向有點惹人厭的推特文,但不是真的難看,還是有奇妙的幽默,只是會更加體認到用漫畫表現的合度和美。
想到接下來要為《漫漶》寫的文章、做的聯絡之多,實在提不太起勁處理自己的東西。我也不確定比較外圍的人是不是已經完成象徵性的消費,對這些作品的不再有好奇心激起的需求,導致銷量不如預期。 十年前的自己一定很難想像自己完成這個計畫時如此心如止水。但沒辦法,偽裝成祝福的詛咒太多了。我受夠了。
我先試著練習回答:回頭寫東西之後,書寫虛構作品之於我到底是什麼。 小時候非常喜歡超任的《がんばれ ゴエモン》系列,用電腦模擬器玩了非常多次。其中,《がんばれ ゴエモン きらきら道中》的最終決戰是切腹丸把他的整顆人工星球扔向地球⋯
一旦(至少在想像層次中)摘除他人的視線,寫任何東西的慾望都會直線下墜。 前陣子看到宮谷一彥追悼文的剪報,他似乎曾說「創作表現是對神的侍奉」,回應的問題是「為何畫面要刻到這麼細」。我現在還能自然寫出介紹作品的文章,可能也是基於類似的出發點。先有作品在我腦海中壓印出美好的形狀,我於是去描述那形狀,作為一
做生意真的蠻無聊的,人生這麼短,還是建議跟自己的生活圈好好相處,多看幾眼世界上的好東西就夠了。不順勢仍為之,只是強求。 離開衛星,回Mangasick找幾句台詞翻譯,發出晚上的介紹文後,繼續翻譯花輪和一,然後配重發的裸身集會《77' Live》,很棒,不過十年前可能會感受到的不可思議和感慨振奮都蕩然
到東園街吃午餐,回來洗衣服,老B等印務聯絡,我想久違地把小說寫下去,這種時候紙筆太遲緩,索性還是在家裡寫。老B沒等到試印好的聯絡,直接去找印務,得知明天大概才會上機。我寫了大概兩百多字,在一個情緒上坡準備到第一個高潮、前半部即將結尾處,不敢貿然飆到最關鍵的部份。這樣到底是謹慎還在毀壞理想的呼吸? 晚
翻了三分之一本《貧困旅行記》的心得: 哇寫成文字對我來說意外有點過濃了。該怎麼說呢,稍早看到有人稱讚宮崎夏次系是把你討厭看到的那種推特文昇華成好看的漫畫,而義春這個確實在刻度上好像更偏向有點惹人厭的推特文,但不是真的難看,還是有奇妙的幽默,只是會更加體認到用漫畫表現的合度和美。
想到接下來要為《漫漶》寫的文章、做的聯絡之多,實在提不太起勁處理自己的東西。我也不確定比較外圍的人是不是已經完成象徵性的消費,對這些作品的不再有好奇心激起的需求,導致銷量不如預期。 十年前的自己一定很難想像自己完成這個計畫時如此心如止水。但沒辦法,偽裝成祝福的詛咒太多了。我受夠了。
我先試著練習回答:回頭寫東西之後,書寫虛構作品之於我到底是什麼。 小時候非常喜歡超任的《がんばれ ゴエモン》系列,用電腦模擬器玩了非常多次。其中,《がんばれ ゴエモン きらきら道中》的最終決戰是切腹丸把他的整顆人工星球扔向地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這只是一個大學生的無趣主觀心得。 大多是關於展覽的描述,想自己體驗的人建議先不要看。 就像看電影不喜歡看預告,去北美館之前我也並沒有特別研究當期展覽。 三樓共有四個展覽,我沒有多想就進了左手邊的展場。映入眼簾的是一面黑牆,中間下方有一塊玻璃窗,展示著畸形的銅色塊狀物,我往黑牆的右手邊走,看
Thumbnail
在挑高的空間看畫,是敞徉式的自在好像在偌大的鳥籠裡飛翔。55件20世紀的佳作,資訊量爆炸多,感覺也流竄說它今天很自大🫠
Thumbnail
攝影師江國團在最近的攝影展中展示了將壓克力顏料與攝影作品結合的創作,引起了觀眾的廣泛關注和討論。這種創作方式增強了作品的視覺效果,展現出更自然的質感和獨特的筆觸。將手繪與照片完美結合,將本身最愛的兩件事情-繪畫和攝影,結合在一個作品當中。
Thumbnail
猜測和想像是件可怕的事,我們只顧著自己的想法,忘記去看別人是友善的,我們心裡充滿忌妒,是因為我們很羨慕,別人過的比我們好,所以讓我們露出了,人性的黑暗面。
Thumbnail
【反身顯影:多重鏡像中的自我身影】 當藝術家透過自我與他者的對話、開展多元議題反思,觀者該如何理解? 不得不說,藝術家鏡像中的自我身影,某些作品令人感到詭異、毛骨悚然,有種超現實感。 再加上還有18禁作品,與其說是攝影展,反倒像是行為藝術展。 滿滿迷濛詭異氣息的展覽……
Thumbnail
在博物館,隨意瀏覽著眼前所見的作品。我有個壞習慣,比起欣賞展品的精妙,我似乎更好奇人們的視線和聚集點都在何處。
Thumbnail
🎨有人去看了奇美博物館的特展嗎? 記得當初早鳥票的時候, 可是引起一陣搶票炫風, 我心想這年頭博物館的票和張學友的票一樣難搶, 到底發生什麼事情了? 講是這樣講, 我也去搶了(那你還敢講!) 但說實話,我對於這些畫家其實不熟, 說不熟是客氣,應該說不認識, 在時報的綾翊介
Thumbnail
臺南藝術展覽提供了精緻的美術作品,讓人深刻體會到畫作、畫框各有各的美,與自己的認真與定位,成長的認知。
Thumbnail
軌跡之上,是一場年輕藝術家的發問,探究什麼是模仿?我們是故意的?還是追尋所謂的「令人嚮往」的路途上的必經之途?以及其反抗的是否是真的反抗?還是只是我們太小看自己的創意而成的意外?
Thumbnail
對於「分門別類」這件事情,可以說是又愛又恨的。 把所有事物好好的放在一格獨具意義的分類之間,是快樂的。 有種在雜亂無章的思緒之間,找到歸處那種感覺。 有種在紛紛擾擾的世界,找到棲身之處的滿足。 這種快樂要怎麼說? 不曉得有沒有誰體驗過。 從十幾年前寫文章時候,就開始這麼覺得,這種喜,在生命的深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這只是一個大學生的無趣主觀心得。 大多是關於展覽的描述,想自己體驗的人建議先不要看。 就像看電影不喜歡看預告,去北美館之前我也並沒有特別研究當期展覽。 三樓共有四個展覽,我沒有多想就進了左手邊的展場。映入眼簾的是一面黑牆,中間下方有一塊玻璃窗,展示著畸形的銅色塊狀物,我往黑牆的右手邊走,看
Thumbnail
在挑高的空間看畫,是敞徉式的自在好像在偌大的鳥籠裡飛翔。55件20世紀的佳作,資訊量爆炸多,感覺也流竄說它今天很自大🫠
Thumbnail
攝影師江國團在最近的攝影展中展示了將壓克力顏料與攝影作品結合的創作,引起了觀眾的廣泛關注和討論。這種創作方式增強了作品的視覺效果,展現出更自然的質感和獨特的筆觸。將手繪與照片完美結合,將本身最愛的兩件事情-繪畫和攝影,結合在一個作品當中。
Thumbnail
猜測和想像是件可怕的事,我們只顧著自己的想法,忘記去看別人是友善的,我們心裡充滿忌妒,是因為我們很羨慕,別人過的比我們好,所以讓我們露出了,人性的黑暗面。
Thumbnail
【反身顯影:多重鏡像中的自我身影】 當藝術家透過自我與他者的對話、開展多元議題反思,觀者該如何理解? 不得不說,藝術家鏡像中的自我身影,某些作品令人感到詭異、毛骨悚然,有種超現實感。 再加上還有18禁作品,與其說是攝影展,反倒像是行為藝術展。 滿滿迷濛詭異氣息的展覽……
Thumbnail
在博物館,隨意瀏覽著眼前所見的作品。我有個壞習慣,比起欣賞展品的精妙,我似乎更好奇人們的視線和聚集點都在何處。
Thumbnail
🎨有人去看了奇美博物館的特展嗎? 記得當初早鳥票的時候, 可是引起一陣搶票炫風, 我心想這年頭博物館的票和張學友的票一樣難搶, 到底發生什麼事情了? 講是這樣講, 我也去搶了(那你還敢講!) 但說實話,我對於這些畫家其實不熟, 說不熟是客氣,應該說不認識, 在時報的綾翊介
Thumbnail
臺南藝術展覽提供了精緻的美術作品,讓人深刻體會到畫作、畫框各有各的美,與自己的認真與定位,成長的認知。
Thumbnail
軌跡之上,是一場年輕藝術家的發問,探究什麼是模仿?我們是故意的?還是追尋所謂的「令人嚮往」的路途上的必經之途?以及其反抗的是否是真的反抗?還是只是我們太小看自己的創意而成的意外?
Thumbnail
對於「分門別類」這件事情,可以說是又愛又恨的。 把所有事物好好的放在一格獨具意義的分類之間,是快樂的。 有種在雜亂無章的思緒之間,找到歸處那種感覺。 有種在紛紛擾擾的世界,找到棲身之處的滿足。 這種快樂要怎麼說? 不曉得有沒有誰體驗過。 從十幾年前寫文章時候,就開始這麼覺得,這種喜,在生命的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