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米死亡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大夥先畫了個靶:「怎麼可能十三個小時登頂馬納斯魯。看看大咖的時間,妳這個才爬山幾年的,怎麼可能?」然後曾格爾所有的提出的證明都被視為無效,可能做假。
出發前拍一張,登頂後拍一張,再拍了影片,都有時間註記,反對的人會說,假的,時間可以改,更有人懷疑,登頂影片是不是AI換臉,還有為什麼可樂罐還在,怎麼雪跡和幾天前都一樣,登頂影片,假的。山頂的雪怎麼下怎麼融,你有看到嗎?
曾格爾提出軌跡證明,有人研究考據一番,提出諸多疑點,懷疑是人為造假,但沒有人從原廠GARMIN哪裏得到最官方確實的說法,證實為假。她也願意提供機子檢證,但反對的人會說,機子可能不在妳身上。
就算不在她身上,當天就那麼一組人去爬,有照片影片佐證,她就是在團隊裏啊!但反對的人還是會說,照片的時間,是假的,不信。
靶心既是不信,提再多的證據也是枉然,因為一句:「有造假的可能」,就聊不下去了。
如果我們的靶心是相信呢?
照片、影片就是如實在那個時點拍攝的,自然地景就是這樣的如實變化,GARMIN的軌跡導出來就是這樣,真的就是一口氧氣都沒吸,大本營的認證官也如實的記錄著一切(不然可以直接廢了這個官,反正大家都不信),曾格爾的攀登過程,其實是很激勵人心的。
眾多山界的意見領袖瞄著「不信」的靶信,拚命找箭來射,卻少有人願意從「相信」的角度出發,相信她提供的資料的真實性,給予認可。
三年多前突然冒出一個爬八千的台灣女孩,名字是中性的「曾格爾」,大家很陌生,看著感覺不真實的新聞,她爬上了一座座的八千米大山。
有人說,她都是靠雪巴,但山總是要靠自己的手腳爬上去爬下來,不可能靠雪巴拉你上去扛你下來,八千米的冷與噴射氣流,還有多變的氣侯與雪崩,我沒去過,但看過記錄片,曾格爾有勇氣探索自己的極限,面對可能死亡的風險,就值得拍手。
她應該沒有自己的團隊與足夠的資源,不然大可以拍成記錄片,記錄微小的攀登細節與歷程,成為鼓舞人心的影片。
能在短時間內攀爬十一座八千米高山,第十二座馬納斯魯,在完美狀況下,13小時完登,為什麼不可能?
有人說,你看,雪巴有一段影片,雪積得很深,走來很吃力,她怎麼可能這麼快完成?難道,整段路都是這樣嗎?後面沒有好走的硬雪嗎?沒到過現場的你,怎麼判斷呢?
因為這些「不可能」的造假質疑,募資被凍結,各種基於臆測的酸言在網路到處亂竄,心念如不夠堅強,真的很可能被霸凌到想自殺都不意外。酸民留個言就走了,反正就當拉板凳看戲。
曾格爾自己的言語風格其實有時也不正經,不是那種正襟危坐,一板一眼,會和酸民槓上,也不意外。
加上之前未經確證的「小三」事件,更讓酸民見縫插針,想到就變化一下創意文句,酸度爆表。
一個自我挑戰,探索邊界的冒險,就這樣被模糊了焦點,「不信任」的靶心被射滿了箭。
而我相信她所說所提的證據一切為真。
我往「相信」的靶心瞄準,所有的一切也看來合理。
只是信也好,不信也罷,爬山本來就是歡喜甘願,她繼續爬她的八千,你我繼續在鍵盤前,信與不信。
未來還沒來,過去的已過去,當下即永恒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清水斷崖 巨大而寧靜 在蘇花公路遊移 終越大雨的193縣道 來到太平洋邊 雨停了 來杯美式 冰塊在玻璃杯裏 喀啦喀啦敲著 佐以夏天的海風 陽光露出 海開始變藍 太平洋岸邊的晚上 微涼微雨 想起多年前 二十多歲的時侯 一起旅行的妳 而青春已消逝 只剩模糊記憶 不想回憶神傷 來塊西瓜大王 它的瓜 總是如
迷途山裏,別再亂動,待在原地,電話求救。 小小台灣,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有二百六十八座。台灣的高山,尤其是百岳熱門路線,通常被山友踩出明顯的山徑,山徑雖明顯,但仍有錯路之時,遇到不易通過的地形,或是一些岔路口,如果沒有地圖指北針的定位技巧,或熟用手機登山導航軟體,就容易走錯路,或是偏離山徑。 慌亂之
那年四月,與女友第一次到這城市旅行,在柔風吹拂的傍晚,經過一家音樂教室,看到一個老師正在教學生。 「那老師長得好像我之前認識的一個人喔。我讀大學的時侯,暑假在一家音樂教室打工,遇到一個很特別的人。」我說。 「怎麼個特別法?」她問。 「嗯,我覺得肚子有點餓了,不然我們找一家餐廳邊吃邊聊。」女友說。
流浪 不需理由
1890年,在布魯塞爾,梵谷的《紅色的葡萄園》畫作以400法郎售出。 這是他生前唯一賣出的一幅畫。而今,他的畫被典藏在許多博物館,私人收藏的畫作如偶有拍賣,金額更是天價。 被肯定重要嗎? 世人追求的是什麼樣的藝術存在美學? 不為誰而作的畫,不為誰而唱的歌。 存在的本身,就是意義。
一堆留傳下來的金句,讓大家覺得多做一定會多得。但事實上並不然。有人做得很辛苦,但方向不對,方法不對,到頭來白忙一場。得,是要得到什麼呢?財富?聲名?自己真的搞清楚要過什麼樣的人生嗎?還是只是走在他者設定的軌道,向千篇一律的人生終點前進?
清水斷崖 巨大而寧靜 在蘇花公路遊移 終越大雨的193縣道 來到太平洋邊 雨停了 來杯美式 冰塊在玻璃杯裏 喀啦喀啦敲著 佐以夏天的海風 陽光露出 海開始變藍 太平洋岸邊的晚上 微涼微雨 想起多年前 二十多歲的時侯 一起旅行的妳 而青春已消逝 只剩模糊記憶 不想回憶神傷 來塊西瓜大王 它的瓜 總是如
迷途山裏,別再亂動,待在原地,電話求救。 小小台灣,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有二百六十八座。台灣的高山,尤其是百岳熱門路線,通常被山友踩出明顯的山徑,山徑雖明顯,但仍有錯路之時,遇到不易通過的地形,或是一些岔路口,如果沒有地圖指北針的定位技巧,或熟用手機登山導航軟體,就容易走錯路,或是偏離山徑。 慌亂之
那年四月,與女友第一次到這城市旅行,在柔風吹拂的傍晚,經過一家音樂教室,看到一個老師正在教學生。 「那老師長得好像我之前認識的一個人喔。我讀大學的時侯,暑假在一家音樂教室打工,遇到一個很特別的人。」我說。 「怎麼個特別法?」她問。 「嗯,我覺得肚子有點餓了,不然我們找一家餐廳邊吃邊聊。」女友說。
流浪 不需理由
1890年,在布魯塞爾,梵谷的《紅色的葡萄園》畫作以400法郎售出。 這是他生前唯一賣出的一幅畫。而今,他的畫被典藏在許多博物館,私人收藏的畫作如偶有拍賣,金額更是天價。 被肯定重要嗎? 世人追求的是什麼樣的藝術存在美學? 不為誰而作的畫,不為誰而唱的歌。 存在的本身,就是意義。
一堆留傳下來的金句,讓大家覺得多做一定會多得。但事實上並不然。有人做得很辛苦,但方向不對,方法不對,到頭來白忙一場。得,是要得到什麼呢?財富?聲名?自己真的搞清楚要過什麼樣的人生嗎?還是只是走在他者設定的軌道,向千篇一律的人生終點前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這是今晚發佈的霞慕尼攀登事故說明,請關心事件始末的朋友,參照元植隊友撰寫的山難報告。 或許很多人被柯南影響,習慣透過極其有限的線索分析山難原因,早年我也不例外。但在讀了新聞所、接觸越多山難當事人,甚至是自己遇到之後,對山難的分析就越來越保守。因為事實有時候真的就是沒有原因,純意外,就像元植的悲劇。
Thumbnail
這兩張照片,都是世界第七高峰道拉吉里,一個是技術路線,一個是非技術路線,你看得出差別嗎? 除了左邊充滿岩石,右邊有很多雪可以走以外,最重要的是,兩個都有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機會,都有風險與心理上的難度。 對台灣人而言,這是「攀岩」和「爬山」的不同。
Thumbnail
今天下午兩點,阿果帶著元植和我未竟的夢,再次啟程前往道拉吉里了。 第四次的攀登,不僅是台灣第一次有人爬同一座八千這麼多次,更期待他能突破這一條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的界線,終將無氧十四座八千米的大夢,收入囊中。 這真是一個令人再熟悉不過的地方了呀!
09/05/2016 北一段 真實的存在 對於愛山的人來說,其實沒有沒登過的山。 山徑旁的風景只是附加的價值,我們真正在意的是登山的過程。 然而登山的方式有兩種。 一種是用腳真的走過; 一種則是在地圖上神遊過。   應該許多愛山人都有這樣的經驗, 你拿著地圖,手指追著地圖上的山
03/28/2015 太加縱走—縱走   半年沒登山了,這半年來人生又有不同的際遇。 雖不至於奇幻漂流,但也不負自已對人生精采的要求。 我跨出台灣,走向另一個世界。 但易理中明白著表示,有得必有失。 得失之間,是人必需要自我衡量。 並調整態度去面對之。   而山是我所失去的一部份
01/12/2014 這座山離家好遠 距離上次登山有一個月的時間。 聖稜回來後,我停止了登山近一個月的時間。 還補償心理似的,胖了六公斤。   我一直覺得登山總有目的,就算上山前沒想到。 在山上我也會弄清楚。 攀登聖稜的目標清楚,但平安回家後。 我真的認真的去想我是不是不該去登高山
12/28/2012 山,喜瑪拉雅 日期:12/1 地點:台北 高度:65公尺 喜瑪拉雅山是一個普通人,可以到達最不普通的地方。 我,不是登山專家,也稱不上是登山家,甚至於體力上也不是那種Pro級的山友,我只是一個普通愛山的人。 聖母峰,是世界第一高峰,標高8848公尺。 聖母峰
10/24/2007 看到這聳動的標題,登過雪山的人都知道.東峰,那有什麼困難的.不至於到勇闖這麼誇張吧.   勇闖雪山東峰,是我帶著全家大小,開著車,開往有四處崩塌的台 七甲 往武陵農場時想到的.今年去登了十次的百岳行程,除了睿恩跟我去了兩次,其他人都不知道我們爬山是怎麼回事,也沒見過台灣的
Thumbnail
波津加山海拔 1772 公尺,爬升高度 1070 公尺,來回全長約7.2公里。文章描述了作者與朋友們的一次登山之旅,透過文章可以感受到在山中的一系列人文與環境敘述,並傳達作者對大自然的愛與敬畏。
Thumbnail
「為什麼要登山?」     英國著名的登山家馬諾里攀登聖母峰後,記者們問他這個問題。他回答:「因為山在那裡!」     這句傳誦世界的名言,相信台灣大多數家長是不認同的,若是孩子以這個不像答案的答案回答父母的質疑,一定會被罵,認為這是狡辯,是藉口。     除了反對孩子登山,我們也禁止他們接近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這是今晚發佈的霞慕尼攀登事故說明,請關心事件始末的朋友,參照元植隊友撰寫的山難報告。 或許很多人被柯南影響,習慣透過極其有限的線索分析山難原因,早年我也不例外。但在讀了新聞所、接觸越多山難當事人,甚至是自己遇到之後,對山難的分析就越來越保守。因為事實有時候真的就是沒有原因,純意外,就像元植的悲劇。
Thumbnail
這兩張照片,都是世界第七高峰道拉吉里,一個是技術路線,一個是非技術路線,你看得出差別嗎? 除了左邊充滿岩石,右邊有很多雪可以走以外,最重要的是,兩個都有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機會,都有風險與心理上的難度。 對台灣人而言,這是「攀岩」和「爬山」的不同。
Thumbnail
今天下午兩點,阿果帶著元植和我未竟的夢,再次啟程前往道拉吉里了。 第四次的攀登,不僅是台灣第一次有人爬同一座八千這麼多次,更期待他能突破這一條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的界線,終將無氧十四座八千米的大夢,收入囊中。 這真是一個令人再熟悉不過的地方了呀!
09/05/2016 北一段 真實的存在 對於愛山的人來說,其實沒有沒登過的山。 山徑旁的風景只是附加的價值,我們真正在意的是登山的過程。 然而登山的方式有兩種。 一種是用腳真的走過; 一種則是在地圖上神遊過。   應該許多愛山人都有這樣的經驗, 你拿著地圖,手指追著地圖上的山
03/28/2015 太加縱走—縱走   半年沒登山了,這半年來人生又有不同的際遇。 雖不至於奇幻漂流,但也不負自已對人生精采的要求。 我跨出台灣,走向另一個世界。 但易理中明白著表示,有得必有失。 得失之間,是人必需要自我衡量。 並調整態度去面對之。   而山是我所失去的一部份
01/12/2014 這座山離家好遠 距離上次登山有一個月的時間。 聖稜回來後,我停止了登山近一個月的時間。 還補償心理似的,胖了六公斤。   我一直覺得登山總有目的,就算上山前沒想到。 在山上我也會弄清楚。 攀登聖稜的目標清楚,但平安回家後。 我真的認真的去想我是不是不該去登高山
12/28/2012 山,喜瑪拉雅 日期:12/1 地點:台北 高度:65公尺 喜瑪拉雅山是一個普通人,可以到達最不普通的地方。 我,不是登山專家,也稱不上是登山家,甚至於體力上也不是那種Pro級的山友,我只是一個普通愛山的人。 聖母峰,是世界第一高峰,標高8848公尺。 聖母峰
10/24/2007 看到這聳動的標題,登過雪山的人都知道.東峰,那有什麼困難的.不至於到勇闖這麼誇張吧.   勇闖雪山東峰,是我帶著全家大小,開著車,開往有四處崩塌的台 七甲 往武陵農場時想到的.今年去登了十次的百岳行程,除了睿恩跟我去了兩次,其他人都不知道我們爬山是怎麼回事,也沒見過台灣的
Thumbnail
波津加山海拔 1772 公尺,爬升高度 1070 公尺,來回全長約7.2公里。文章描述了作者與朋友們的一次登山之旅,透過文章可以感受到在山中的一系列人文與環境敘述,並傳達作者對大自然的愛與敬畏。
Thumbnail
「為什麼要登山?」     英國著名的登山家馬諾里攀登聖母峰後,記者們問他這個問題。他回答:「因為山在那裡!」     這句傳誦世界的名言,相信台灣大多數家長是不認同的,若是孩子以這個不像答案的答案回答父母的質疑,一定會被罵,認為這是狡辯,是藉口。     除了反對孩子登山,我們也禁止他們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