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的「非技術性」 ≠ 「無難度」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兩張照片,都是世界第七高峰道拉吉里,一個是技術路線,一個是非技術路線,你看得出差別嗎?

除了左邊充滿岩石,右邊有很多雪可以走以外,最重要的是,兩個都有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機會,都有風險與心理上的難度。

在攀登的世界裡,所謂「技術性路線」,指的是需要繩索、岩楔來確保攀登的地形,翻譯成台灣人對登山的認知,就是「攀岩」。

而「非技術性路線」,就是不需要攀岩技巧,只需走路的地形。翻譯成台灣人對登山的認知,就是「爬山」、「登山」、「健行」,從你家隔壁小山一直到百岳高峰,幾乎全都是「非技術性」地形,沒錯,全部。

除非你跑去龍洞、玉山東峰北壁、北稜角西壁、南湖南風一帶甚至針山大岩壁,或者看哪片大岩壁不爽一言不合開繩幹上去,那才會遇到台灣山區路線少有的「技術性路段」。

「non-technique」指的是「非技術性」,而不是「無難度」。從這個用詞,就可以看出報導元植南針峰北壁山難的媒體,還有沒有專業和良心了。

對這起山難,無論是我們親友,又或是法國媒體,唯一的資訊來源都是他的導師兼隊友張星雯。但人家都還在忙後事,只有餘裕給出這樣的資訊:「法國當地時間6月27日元植在霞慕尼Plan de Aiguille 區域攀登Frendo Spur 難度D+, 4 (等同北美 YDS 5.9-, AI3, M4)的冰、雪、岩混和攀路線,約早晨7點左右發生了墜落事故,很不幸的離開了大家。」

法國媒體文中寫的,元植在「non-technique」路段墜落,指的就是像右手邊那張照片那類的陡峭雪坡地形,就此而已,不代表沒有危險性和難度。

法國的媒體報導開第一槍之後,台灣的媒體也開始有了動作,大部分是直接翻譯外電,再加上各自對張元植、阿爾卑斯山的認識,中規中矩。但有少數媒體,甚至還有到現在都還沒把報導改過來的,就直接在標題或內文寫上「「無難度地段」墜250公尺亡」。

這是還要不要臉?

如果非技術性=無難度,那全台灣的山難幾乎都是發生在「無難度」的地方了,我呸。

身為一個媒體,對山不懂、對攀登不懂,都沒有關係,直接翻譯外電一點問題都沒有。但自己加料,惡意把「non-technique」翻譯成「無難度地段」,你的英文老師哭暈在廁所,報導寫作老師也火冒三丈,這種爛咖到底怎麼畢業的?讓這種惡劣學生走出校門的學校要不要自己檢討檢討?根本不配稱自己為媒體。

媒體的職責是陳述多個角度的事實還原事件全貌,大忌正是自己加料不懂的東西。

很感謝絕大部分的媒體報導此事的角度都是中性的,感謝你們的認真看待,也希望台灣的登山與媒體文化可以越來越好。




以前啊... 像這種牽涉到攀岩、牽涉到冰雪的登山知識,我寫完都會和你一起討論,甚至直接引述你的評論。謝謝你一直帶著我在廣袤的山岳領域裡成長,也把眼界與想像開拓到世界無盡無窮的高峰之上。

現在,我只能被迫長大了...我只能更戰戰兢兢繼續我們一直在做的事,不然寫錯的話,大概隨時會被你笑爛吧!

1.6K會員
212內容數
跟著雪羊的腳步,悠遊山林隨影隨筆,在《共享視界》裡,一起看見山的萬千樣貌,加入以影像與文字探索世界的行列。在文影交流間結識同樣熱愛大自然的同好,輕鬆分享彼此的影像記憶與山林故事,建立山與人最深刻的連結。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致所有媒體朋友: 同樣是新聞背景,我了解大家很想做好昨天阿爾卑斯山區的報導,畢竟元植不只是我們的好朋友,也是台灣技術攀登文化的重要領導角色。 但十分遺憾,不僅他的隊友還在忙著處理後事而沒有太多事件細節回傳台灣,加上這次我也算親屬之一,真的沒有心情好好受訪。感謝所有人對元植的關心。
恭喜山岳才子崔祖錫的山岳探險出版中級山重量級鉅作! 6/27開始79折預購唷! 這本書不只記錄了崔祖錫30年來縱橫台灣中級山的見聞,也為長年以來不受主流文化知曉、始終蒙著一層神秘面紗,且蘊含著最豐沛內涵的廣袤中級山,刻劃出清晰的脈絡與輪廓,讓更多人能更方便地認識這座島嶼上最特別的山岳寶藏。
7/6(六),是我出國前往塔吉克攀登七千米前,倒數第二場公開活動。將來到熟悉的中山醫學大學,和嚮往山林的朋友們,分享從生態視角欣賞、行走於台灣的美麗山林,將會是一件多麼有趣與幸福的事。 詳細報名資訊如下,台中的朋友們,咱下個月見囉😉
「山那麼多,為什麼台灣人對山林如此陌生?」 其實不止志祺的標題,這個問題一直以來困惑著許多愛山的人們。 台灣走入世界舞台剛好滿四百年,而多山之島的台灣,島民對山的陌生,起點各異,卻完整訴說了一段段開拓與衝突的歷史。直到千禧年後,台灣才真正迎來自由的全民之山。
禮拜一參加就總統職大典回來,感謝蔡政府開始重視山岳之餘,大力批判她在任時腐敗到極致、大開民主倒車的交通與原住民傳統領域政策,就被無腦的綠色支持者罵我藍白。於是禮拜一我被綠的變成藍白帆布。昨晚我嚴厲批判國六東延花蓮惡法,以及沈默的民眾黨,結果又被小草抹成綠色。 台灣政治的無腦二分法,真是叫人作嘔與無奈
「國道六號東延花蓮建設特別條例草案」,到底是發大財的美夢?還是癡人說夢?又或是花蓮人心心念念的「回家路」? 這個早在1986年就已被評估多次的計畫,只要重啟評估,那幾十幾億的調查費用,都會是提案者最肥美多汁的油水。讓我們簡單地從幾個面向,來看清楚國道六號東延花蓮的提案,究竟有多麽荒謬、不切實際。
致所有媒體朋友: 同樣是新聞背景,我了解大家很想做好昨天阿爾卑斯山區的報導,畢竟元植不只是我們的好朋友,也是台灣技術攀登文化的重要領導角色。 但十分遺憾,不僅他的隊友還在忙著處理後事而沒有太多事件細節回傳台灣,加上這次我也算親屬之一,真的沒有心情好好受訪。感謝所有人對元植的關心。
恭喜山岳才子崔祖錫的山岳探險出版中級山重量級鉅作! 6/27開始79折預購唷! 這本書不只記錄了崔祖錫30年來縱橫台灣中級山的見聞,也為長年以來不受主流文化知曉、始終蒙著一層神秘面紗,且蘊含著最豐沛內涵的廣袤中級山,刻劃出清晰的脈絡與輪廓,讓更多人能更方便地認識這座島嶼上最特別的山岳寶藏。
7/6(六),是我出國前往塔吉克攀登七千米前,倒數第二場公開活動。將來到熟悉的中山醫學大學,和嚮往山林的朋友們,分享從生態視角欣賞、行走於台灣的美麗山林,將會是一件多麼有趣與幸福的事。 詳細報名資訊如下,台中的朋友們,咱下個月見囉😉
「山那麼多,為什麼台灣人對山林如此陌生?」 其實不止志祺的標題,這個問題一直以來困惑著許多愛山的人們。 台灣走入世界舞台剛好滿四百年,而多山之島的台灣,島民對山的陌生,起點各異,卻完整訴說了一段段開拓與衝突的歷史。直到千禧年後,台灣才真正迎來自由的全民之山。
禮拜一參加就總統職大典回來,感謝蔡政府開始重視山岳之餘,大力批判她在任時腐敗到極致、大開民主倒車的交通與原住民傳統領域政策,就被無腦的綠色支持者罵我藍白。於是禮拜一我被綠的變成藍白帆布。昨晚我嚴厲批判國六東延花蓮惡法,以及沈默的民眾黨,結果又被小草抹成綠色。 台灣政治的無腦二分法,真是叫人作嘔與無奈
「國道六號東延花蓮建設特別條例草案」,到底是發大財的美夢?還是癡人說夢?又或是花蓮人心心念念的「回家路」? 這個早在1986年就已被評估多次的計畫,只要重啟評估,那幾十幾億的調查費用,都會是提案者最肥美多汁的油水。讓我們簡單地從幾個面向,來看清楚國道六號東延花蓮的提案,究竟有多麽荒謬、不切實際。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設計不僅僅是外觀和感覺。設計是其運作的方式。」 — Steve Jobs 身為一個獨立文案,許多人會以為我們的生活只需要面對電腦,從無到有,用精巧的文字填滿空白的螢幕,呈現心目中獨具風格的作品。 ——有的時候可以如此,但其實這是我們夢寐以求的偶發日常。 更多的時候,白天的工作時間總被各種繁雜
Thumbnail
台股、美股近期明顯回檔,市場敘事發生改變,壞消息一樁接一樁出現,下一步該怎麼走呢?本文將探討近期的宏觀經濟事件,並分享個人的操作思考。
Thumbnail
一趟五月的瑞士遊,收穫了讓人驚艷的多座世界有名的高峰美景,這次對策馬特的「馬特洪峰」特別有印象,因為為了去瑞士旅遊,同學特地選了一篇關於策馬特的英文文章來一起導讀,順便讓我練習英文單字,所以在出發之前就有點瞭解這高峰背後充滿著攀登者挑戰,既感傷又鼓舞人心的故事! Ulrich Inderb
Thumbnail
攀巖新北ㄧ山,登高觀景!在石碇的皇帝殿O型縱走,舒適東峰西峰全攻略,攀巖遠足石頭屋。深坑老街豆腐名產,在新北健行遊!
Thumbnail
「小關難纏、雲水無水、卑南不死、藤枝必亡」,選擇了自海諾南山走到小關山便從神池下山的路線,作為山社最後的畢業攀登行程,雖沒能體會到無水的雲水與要死不活的卑南、藤枝,小關山的難纏倒還是狠狠體驗了一把。走在風雨交加的稜線上,大學時光的種種湧上心頭,這是屬於我們的畢業攀登,卻絕不是攀登生涯的畢業作。
01/03/2017 山海中的島與峰—攀登島峰   點亮了頭燈,背起了背包,我們由基地營出發。 基地營的位置在島峰的南側,我們先向東走,走到島峰的東側後。 就向上直接切入島峰的山頂。   一點鐘出發,五點多走到冰爪地。 前兩天的大雪,讓這段變得較不好走。 這段路是我們這次行程惟一一
Thumbnail
在春暖花開的日子裡,攀登沙巴神山是一場超凡入聖的旅程。攀登者在山徑上感受到細胞與祖先的記憶,親身體驗與神靈獸對話的奇妙。這是一場充滿奇蹟的春之旅。
Thumbnail
「山中藏有無數祕密,在我和它之間暗自湧動。空間與心靈能彼此滲透,直到雙方的性質皆因而改變。我無法言傳這樣的交會,只能一再重返。」 《山之生》作為英國自然寫作的經典,寫於二戰末期,但因當時被出版社委婉拒絕,遂雪藏了三十多年,到1977年才終於出版。 作者雪柏德一生中攀登了無數次故鄉的凱恩戈姆山脈
Thumbnail
第一座─石門山 一個登山新手,如果對百岳很有興趣。石門山很適合作為百岳出發點的第一站,可以順便看看自己是否有高山症。 第二座─合歡主峰 合歡主峰是百岳之一,周圍沒有阻擋視野的山巒,視野寬闊無比。站在山頂上環顧四周,可以看到合歡群峰、奇萊連峰、能高山、南湖大山、中央尖山等山峰的美景。 但這次並沒有這麼
Thumbnail
「作為登山家,梅魯峰是我生涯中的巔峰」—Conrad Anker。位於喜馬拉雅山脈的梅魯峰,坐擁高達450米的垂直岩壁,高懸於近6千米的高空,是攀登者們望而生畏的目標,也是人類攀登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藉由梅魯的攀登,我們跟隨紀錄片走過三位偉大登山者的一生,也見證了攀登的燈火,如何永生不息的傳遞下去。
Thumbnail
閱讀之所以具備有反脆弱性的功能,是因為閱讀提供我們換位思考的能力,更加懂得自我反省,對他人有同情同理心。
Thumbnail
「這本小書不一定能讓你變得更博學、更聰慧、更掌握山, 但它確實試著讓讀者的靈魂──變大一點。」 山,如何成為登山者生命意義的來源? 社會觀察家、資深登山史研究者詹偉雄 親自選文導讀 精選歐洲山岳文學史發軔期十七篇重要經典選文,描摹人類登山行為背後的哲學原點 試圖回答一個亙古難題──我們為何冒險?
Thumbnail
「設計不僅僅是外觀和感覺。設計是其運作的方式。」 — Steve Jobs 身為一個獨立文案,許多人會以為我們的生活只需要面對電腦,從無到有,用精巧的文字填滿空白的螢幕,呈現心目中獨具風格的作品。 ——有的時候可以如此,但其實這是我們夢寐以求的偶發日常。 更多的時候,白天的工作時間總被各種繁雜
Thumbnail
台股、美股近期明顯回檔,市場敘事發生改變,壞消息一樁接一樁出現,下一步該怎麼走呢?本文將探討近期的宏觀經濟事件,並分享個人的操作思考。
Thumbnail
一趟五月的瑞士遊,收穫了讓人驚艷的多座世界有名的高峰美景,這次對策馬特的「馬特洪峰」特別有印象,因為為了去瑞士旅遊,同學特地選了一篇關於策馬特的英文文章來一起導讀,順便讓我練習英文單字,所以在出發之前就有點瞭解這高峰背後充滿著攀登者挑戰,既感傷又鼓舞人心的故事! Ulrich Inderb
Thumbnail
攀巖新北ㄧ山,登高觀景!在石碇的皇帝殿O型縱走,舒適東峰西峰全攻略,攀巖遠足石頭屋。深坑老街豆腐名產,在新北健行遊!
Thumbnail
「小關難纏、雲水無水、卑南不死、藤枝必亡」,選擇了自海諾南山走到小關山便從神池下山的路線,作為山社最後的畢業攀登行程,雖沒能體會到無水的雲水與要死不活的卑南、藤枝,小關山的難纏倒還是狠狠體驗了一把。走在風雨交加的稜線上,大學時光的種種湧上心頭,這是屬於我們的畢業攀登,卻絕不是攀登生涯的畢業作。
01/03/2017 山海中的島與峰—攀登島峰   點亮了頭燈,背起了背包,我們由基地營出發。 基地營的位置在島峰的南側,我們先向東走,走到島峰的東側後。 就向上直接切入島峰的山頂。   一點鐘出發,五點多走到冰爪地。 前兩天的大雪,讓這段變得較不好走。 這段路是我們這次行程惟一一
Thumbnail
在春暖花開的日子裡,攀登沙巴神山是一場超凡入聖的旅程。攀登者在山徑上感受到細胞與祖先的記憶,親身體驗與神靈獸對話的奇妙。這是一場充滿奇蹟的春之旅。
Thumbnail
「山中藏有無數祕密,在我和它之間暗自湧動。空間與心靈能彼此滲透,直到雙方的性質皆因而改變。我無法言傳這樣的交會,只能一再重返。」 《山之生》作為英國自然寫作的經典,寫於二戰末期,但因當時被出版社委婉拒絕,遂雪藏了三十多年,到1977年才終於出版。 作者雪柏德一生中攀登了無數次故鄉的凱恩戈姆山脈
Thumbnail
第一座─石門山 一個登山新手,如果對百岳很有興趣。石門山很適合作為百岳出發點的第一站,可以順便看看自己是否有高山症。 第二座─合歡主峰 合歡主峰是百岳之一,周圍沒有阻擋視野的山巒,視野寬闊無比。站在山頂上環顧四周,可以看到合歡群峰、奇萊連峰、能高山、南湖大山、中央尖山等山峰的美景。 但這次並沒有這麼
Thumbnail
「作為登山家,梅魯峰是我生涯中的巔峰」—Conrad Anker。位於喜馬拉雅山脈的梅魯峰,坐擁高達450米的垂直岩壁,高懸於近6千米的高空,是攀登者們望而生畏的目標,也是人類攀登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藉由梅魯的攀登,我們跟隨紀錄片走過三位偉大登山者的一生,也見證了攀登的燈火,如何永生不息的傳遞下去。
Thumbnail
閱讀之所以具備有反脆弱性的功能,是因為閱讀提供我們換位思考的能力,更加懂得自我反省,對他人有同情同理心。
Thumbnail
「這本小書不一定能讓你變得更博學、更聰慧、更掌握山, 但它確實試著讓讀者的靈魂──變大一點。」 山,如何成為登山者生命意義的來源? 社會觀察家、資深登山史研究者詹偉雄 親自選文導讀 精選歐洲山岳文學史發軔期十七篇重要經典選文,描摹人類登山行為背後的哲學原點 試圖回答一個亙古難題──我們為何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