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影的貓|《未來・未來》:生而為人不必抱歉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這部A24出品的心靈電影,講述著身為記者的強尼,因為一次的採訪工作而周遊於美國各個城市間,聽取青少年對於未來世界的想像與內心深處的迷惘和困惑。
一日,因為妹妹的臨時受託,他當起了外甥傑西的保姆。平時他收集聲音、聽著孩子們對於未來的想像與期許,同時他也成為了傑西的朋友以及說話對象。傑西給出的情緒與話語,那些對於家庭的困惑與世界的感知,都反過來成為強尼逐漸和自己拉近距離的契機以及和自我和解的出口。
強尼的疏離和傑西的敏感、大人與小孩的認知差異,所有的誤會與彼此的擔憂,都成了治癒你我生命的溫柔絮語。
我們總是在學著與自己對話和共處。
太多人會以太宰治「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來將自己的人生一言以蔽之(有時更像是濫用了)。但《未來‧未來》有辦法反過來說服你:生而為人永遠不用感到抱歉。你可以憤怒、可以失望,可以在受挫的時候大吼大哭;可以的話,請你用盡全力去實現夢想、去想像、去看見生命所有的可能性。你會有很多挫折,很多困惑的時刻,更多的是失眠的夜晚,當一個地球人很難,但永遠不要為了自己的人生感到抱歉。
但我們之所以感到抱歉,是不是在成長的過程裡,我們佚失了什麼?
小時候總會幻想自己成為真正的大人、以為成為大人後,一切就會「幸福」了:我會擁有很多東西,很多充其量會使我快樂的事物。但當我們終成為大人後,為什麼卻發現大人並不會真正快樂;我們確實擁有了很多東西,但為什麼比起童年的我們,會對於自己的一切感到更悵然若失、未來的不可預期讓自己對於生命的一切都很迷惘?為什麼會寂寞?世界永遠都很廣袤,我們年紀會在時間裡變大、我們會因此看得到更多東西,會懂得追求與放棄、會學會失去。但這樣的偌大,我們卻常常迷路,常常走了好遠好遠,才發現早就將「自己」遺忘在世界裡的某個角落;常常忘記了原來在照顧「生活」的同時,也需要照顧「自己」。所有的難過悲傷憤怒無奈悲愴憤慨畏懼——像一包一包的垃圾被丟棄在內心最不被打掃的角落。事情真的過了就過了嗎?我們始終認為我們向著陽光生存,但終究不會注意到原來不被關注的影子才是我們內心的本質。
《未來‧未來》在各方面都是一部好電影:他沒有議題性、沒有太過龐大的世界觀、目光也不遠,甚至摒棄電影色彩——電影非常單純,單純得始終如一、單純得非常美麗,甚至更因為這樣的單純,而使這部電影有著深厚的哲學意義,以及這樣的單純性也成為他之所以難以被簡單論述的原因。表面上看似是敘述著一段男主角強尼帶著姪子傑西四處工作,透過兩人的相處,逐漸和家庭、自我和好的故事。而電影實際上除了和解外,更是聚焦著「自我共處」:放大寂寞,給出現代人所最缺乏的自我直視的勇氣。
瓦昆菲尼克斯飾演的傑西和伍迪諾曼詮釋的強尼可以被視為同一個人, 而那一個人正是每一個自己:我們的理性與感性、現在和過去。當我們重新走出生命的隧道,正視並擁抱自己的每一個模樣、和過去的自己對話、和原生家庭和解,我們才能明白,儘管人的本質是孤獨,我們依然能好好的和他人建立關係、活在當下,並想像未來。但這樣的過程會是一場又一場的掙扎,情緒會被放大,自我感受更加尖銳,雙向的痛苦與理解不再是短暫的一瞬,而是生為人類必須要自我理解的過程。
關於未來:未來會是什麼模樣,我們能夠「規劃未來」嗎?
電影中,強尼因為某次的企劃,在城市間訪問青少年關於他們對於未來的想像,以及自己原生地的告白。這些訪談像是開啟另一種想像的門,迎接一場「未來」對話,看看在孩子身上不一樣的景象:那些非物質、非自我的美好願景。
「未來」,是一個大家都在追逐著的東西,但實際上沒有人知道自己在追著什麼跑。我們會「規劃」未來,將這樣的不可預見納入我們的生命版圖,在這樣碩大的空間裡囊括進很多的可能性:也許我們會成功站上某個了不得的職位,我們會環遊世界——我們會有所「夢想」,但很多時候,我們規劃的總是不會發生,而是一場又一場的意外構成了我們的未來。對於那些「意外」,我們只能硬著頭皮迎接:來吧來吧,來吧來吧……( C’mon C’mon, C’mon, C’mon...)。最後,故事告訴我們,我們無法活在未來裡,那種虛幻的詞彙,反過來成為我們必須以「當下」來築構每一個下一步。
世界太過紛擾,某些時刻我們都只需要活在當下,享受最單純又最單純的自我展露
我非常喜歡這部電影的「單純」。它反映出身為城市裡庸庸碌碌的一份子,我們在生活裡接收到的聲音真的太多,許多事物混成一氣被我們囫圇吞棗著嚥下肚子,很少時刻會真正注意到我們吞進內心的東西是什麼、情緒又是什麼,在這其中我們會真正得到什麼。電影中強尼是一名廣播記者,平常收集聲音:飛鳥飛過的振翅聲、滑板順行過瀝青的聲音、孩子在沙灘拾起碎沙的聲音、訪談時受訪者的聲音——聲音開始被分門別類、被一次一次的單獨收集,而強尼認為做這項工作最享受的,便是能在聆聽聲音的過程中,短暫的遺忘自己的存在。
「自己的存在」是何其強烈的詞,我們每一天都會「意識到」自己的存在,以獨立的意識形態去完成生命裡的所有事,但在社會的進步下,人人耽溺於那些科技與資本主義,確實常使我們儘管意識到自己是存在的,卻忘記自我根本。這裡藏著沙特的存在主義(以人為本),暗暗訴說著儘管我們會注意到這部電影是描寫孤寂、衝突、情緒,講述著我們會遺忘、會恐懼,會有各種情緒化的時刻,但你是自由的、生命的基調永遠都會是光明的,你可以在任何時刻重新意識到自己是自己,可以重新像收集聲音一樣,過濾掉很多生命裡的雜質,去擁抱最純粹的事物:那可以是一陣春風、一場夏日的雷陣雨、一次秋日的收耕、一陣嚴冬的暴風雪。透過「感受」來像孩子一般的體驗世界,把很多的美好重新將自己的生命灌溉、重新活在當下,藉由當下的時刻重新和自我共處。
很喜歡電影裡強尼朗誦著一本書籍裡的一段話:其實每個人都是來地球體驗生命的孩子,一開始你會想回去你原本的星球,你會厭煩、討厭地球上的一切,但當你最後需要回去的時候,你會開始愛賞你所有碰觸過、好奇過、體驗過的所有歷程,你會愛上這樣的地方,你會捨不得回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