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管不插管, 我們都需要勇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朋友的媽媽前幾天往生了, 她躺了十年! 過去致意時, 看到朋友大姊, 滿頭白髮有氣無力的遊魂般, 她也才50幾呀! 這些年對大姊身心靈都是折磨, 只因為過不去的一個瞬間決定! 十年前朋友媽媽因為去市場買菜過馬路時被車撞了, 送到醫院時, 只有大姊一人在, 其他弟妹們都在外地, 一時趕不上, 當醫師問大姊要不要插管, 大姊看著老母親, 無法相信早上還生龍活虎的人竟可能會離開, 在沒人可商量時慌了神, 簽了侵入性急救同意書, 沒想到人是救活了, 但也躺下了! 這十年中大姊把自己孩子交給老公, 在醫院旁租了房子, 同媽媽一起住, 隨時待命在緊張混亂的準備中, 萬一老母親有狀況要住院, 這是怎樣的煎熬呀!

我懂, 我真的懂!

我爸在阿嬤往生的一年後身體有了狀況(或應該說我們"發現"爸爸健康出問題), 一開始是小中風, 住了幾次醫院, 裝了支架, 生活似乎回復正常, 卻又有些不一樣, 有時爸爸會忘記自己去超市要買甚麼, 有時分不清東南西北, 在熟的不能再熟老家附近迷路了!

在某次出門遛狗時, 不慎跌倒, 撞傷了頭, 因為腦部積水不散, 神經外科醫師建議開腦, 在顱內裝了引流, 出了ICU, 似乎找回了我活力四射的老爸, 行動跟說話一切自如, 全家歡喜!

然而卻在一個莫名的午後, 爸爸突然就無法進食, 醫師告知檢查結果, 爸爸的喉嚨是可以吞嚥的, 不知道為何罷工, 可能是腦積水引流後適應的問題, 不如先插上鼻胃管, 等回復正常進食後, 再拔除鼻胃管就好! 於是我簽下開始影響爸爸生活品質跟尊嚴的第一張同意書, 跟之後不得不簽的N張....

急救插管

急救插管

一路從鼻胃管到胃造廔, 醫師仍然找不出爸爸為何無法進食的原因, 而在一次一次想拔掉鼻胃管未果的老爸, 最後放棄掙扎, 也不願再嘗試進食, 而靠餵食營養液, 絕望的活著, 好像空有軀體的活著, 他的眼神訴說著!

幾年前, 爸爸因為引發免疫系統問題而往生了, 在他最後幾年, 沒再吃過一口食物, 而我答應他在他能進食時, 幫他煮一頓豐富的螃蟹大餐, 終究也沒法兌現!

我一直很自責, 是否因為那紙同意書, 開啟剝奪爸爸善終的權利戰?! 一個瞬間讓我無法思考的決定, 就跟我朋友的大姊一樣, 還有很多父母子女在面對插不插管的決策時, 我們都需要很大的勇氣!

也許, 是時候該跟自己和解了, 我們不是聖人, 誰也無法保證自己做的每個決定都是最好最合適的! 該放手, 讓爸爸走了, 而我也該往前走了, 何況我們還有媽媽要照顧! 再見了, 我的老爸!

同時我為自己簽下滿意的同意書

  1. 器官捐贈 https://www.organ.org.tw/Register.aspx
  2. 拒絕心肺復甦術或維生醫療(DNR) https://www.nhi.gov.tw/News_Content.aspx?n=FC05EB85BD57C709&sms=587F1A3D9A03E2AD&s=F22555F84C097D44
  3. 預立醫囑 https://tpech.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A021504A844ECB3D&s=CC20DBFE5F2626D4&sms=33256E00C40857CD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奧荷小姐的修練花園的沙龍
9會員
33內容數
2023/12/31
準備好2024年我們會在哪裡?
Thumbnail
2023/12/31
準備好2024年我們會在哪裡?
Thumbnail
2023/03/14
春季眼睛很莫內,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巴黎奧賽館跟橘園能看到滿滿的莫內畫作!
Thumbnail
2023/03/14
春季眼睛很莫內,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巴黎奧賽館跟橘園能看到滿滿的莫內畫作!
Thumbnail
2023/03/13
今天是白色情人節,一個勇敢向2/14對你訴衷情人的回禮跟回覆的日子!
Thumbnail
2023/03/13
今天是白色情人節,一個勇敢向2/14對你訴衷情人的回禮跟回覆的日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沒想到2023的上半年就這樣匆匆結束,我凌亂的腳步還沒踩穩,已被催促踏往下半年,計畫總趕不上變化,因為母親生病的緣故,我的寫作規劃時程被迫暫緩,一個月沒發文的我竟變成魔法師了!家人的健康即是心安的源頭,父母的老和病讓我認知到如何善終、接受自然死亡是每個人來到這花花世界都得正視的課題,或早或晚而已。
Thumbnail
沒想到2023的上半年就這樣匆匆結束,我凌亂的腳步還沒踩穩,已被催促踏往下半年,計畫總趕不上變化,因為母親生病的緣故,我的寫作規劃時程被迫暫緩,一個月沒發文的我竟變成魔法師了!家人的健康即是心安的源頭,父母的老和病讓我認知到如何善終、接受自然死亡是每個人來到這花花世界都得正視的課題,或早或晚而已。
Thumbnail
今天公司補假上班...好多同仁都沒上班   看了這篇新聞 『機器人奶奶」孤獨躺4年 哪時能解脫 』    好多網友回應. 所以趁此機會將回應的也寫在部落格 我也問過家人(婆婆.老公.爸爸.媽媽)是否在意外或疾病的到來.是否要急救.答案是不要的.甚至連同土葬還是火化都要講清楚~ 以前公公走時都沒問過他
Thumbnail
今天公司補假上班...好多同仁都沒上班   看了這篇新聞 『機器人奶奶」孤獨躺4年 哪時能解脫 』    好多網友回應. 所以趁此機會將回應的也寫在部落格 我也問過家人(婆婆.老公.爸爸.媽媽)是否在意外或疾病的到來.是否要急救.答案是不要的.甚至連同土葬還是火化都要講清楚~ 以前公公走時都沒問過他
Thumbnail
當你面對親人在急救時是否同意插管, 不管決定是甚麼, 都需要很大的勇氣!
Thumbnail
當你面對親人在急救時是否同意插管, 不管決定是甚麼, 都需要很大的勇氣!
Thumbnail
"孤獨"是一種習慣...他們內心情感的堤壩修建得足夠深足夠大,禁得起所有級別的風吹浪打。為此他們必須堅持不懈,緊追著自己的感受和信念...
Thumbnail
"孤獨"是一種習慣...他們內心情感的堤壩修建得足夠深足夠大,禁得起所有級別的風吹浪打。為此他們必須堅持不懈,緊追著自己的感受和信念...
Thumbnail
早上老公又血氧下降,醫院給他改戴強迫吸氣的氧氣罩,因為非常不舒服,他很抵觸,馬上呼吸大亂,連血壓都急降,謢理師群、護理長和住院醫師都趕來急救,主治醫師到了以後,說要氣切,才能將痰順利抽出來,他說到加護病房氣切後,三到五個月(以上)慢慢再將身體養胖就可以了。 醫生:「........」
Thumbnail
早上老公又血氧下降,醫院給他改戴強迫吸氣的氧氣罩,因為非常不舒服,他很抵觸,馬上呼吸大亂,連血壓都急降,謢理師群、護理長和住院醫師都趕來急救,主治醫師到了以後,說要氣切,才能將痰順利抽出來,他說到加護病房氣切後,三到五個月(以上)慢慢再將身體養胖就可以了。 醫生:「........」
Thumbnail
這週終於完成一件大事,為自己完成了預立醫療決定書的申請。 善終這件事情,大概從外婆20年前仍在世時,我就很有感觸。當時外婆因下半身殘廢、眼盲、洗腎,糖尿病,需要人隨身照護,外婆人生下半場的歲月、很多時候是在醫院跟安養中心進出中度過的。 我認為病人有要求醫療的權力,也有拒絕醫療的權利。 --
Thumbnail
這週終於完成一件大事,為自己完成了預立醫療決定書的申請。 善終這件事情,大概從外婆20年前仍在世時,我就很有感觸。當時外婆因下半身殘廢、眼盲、洗腎,糖尿病,需要人隨身照護,外婆人生下半場的歲月、很多時候是在醫院跟安養中心進出中度過的。 我認為病人有要求醫療的權力,也有拒絕醫療的權利。 --
Thumbnail
除了死後的 #生前契約,買一席之地的寶塔,或是為了分配財產的預立遺囑,許多人不知道在遇到生命垂危需要被急救前,要簽署什麼書面文件,才能順從自己的心願及保障身體權,更少人能夠在身心狀態尚可、意識清楚下思考。 比比看大不同 預約未來對醫療照護決定的諮商 慎重預立簽署是落實生命教育 #愛自己不阿雜
Thumbnail
除了死後的 #生前契約,買一席之地的寶塔,或是為了分配財產的預立遺囑,許多人不知道在遇到生命垂危需要被急救前,要簽署什麼書面文件,才能順從自己的心願及保障身體權,更少人能夠在身心狀態尚可、意識清楚下思考。 比比看大不同 預約未來對醫療照護決定的諮商 慎重預立簽署是落實生命教育 #愛自己不阿雜
Thumbnail
在生命面前大家都有自己的一套答案,乳癌病患也需要面對自己家人生命觀念的拉扯。我無法說哪一邊對或錯,每個人都有自己堅持的立場,但我認為「尊重」是我愛的形式。如果媽媽想活下去,那我就幫助她活下去;如果她說夠了,即便再痛我也會放手。 媽媽簽DNR需要兩位成年親屬簽字才能成立,因此她希望爸爸能簽。
Thumbnail
在生命面前大家都有自己的一套答案,乳癌病患也需要面對自己家人生命觀念的拉扯。我無法說哪一邊對或錯,每個人都有自己堅持的立場,但我認為「尊重」是我愛的形式。如果媽媽想活下去,那我就幫助她活下去;如果她說夠了,即便再痛我也會放手。 媽媽簽DNR需要兩位成年親屬簽字才能成立,因此她希望爸爸能簽。
Thumbnail
「好...你在這裡寫,看她xxx這個過世的時間,看對不對。」醫生拿著一張什麼單子,這樣對我爸爸說。我也忘了他是說「過世」還是「斷氣」,可是一定沒有說「死」這個字吧? 「你看對不對。」爸爸對著站在他旁邊的我說,與我哭到紅腫的雙眼對看的我,是爸爸恍惚的眼神。原來,人死的那一刻,竟然是別人決定的。
Thumbnail
「好...你在這裡寫,看她xxx這個過世的時間,看對不對。」醫生拿著一張什麼單子,這樣對我爸爸說。我也忘了他是說「過世」還是「斷氣」,可是一定沒有說「死」這個字吧? 「你看對不對。」爸爸對著站在他旁邊的我說,與我哭到紅腫的雙眼對看的我,是爸爸恍惚的眼神。原來,人死的那一刻,竟然是別人決定的。
Thumbnail
「如果肺栓塞,就不要急救了。」
Thumbnail
「如果肺栓塞,就不要急救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