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臼.味緒》表演家合作社劇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地點:正港小劇場
時間:2022-11-20 14:30
推薦度:★★★

raw-image
《心臼.味緒》源自表演家合作社2020年作品《媳婦的廚房守則》,導演謝淑靖將婆媳於廚房鬥菜橋段重編後,更動劇名強化「客家元素」後二度登臺。

《心臼.味緒》由客語詞彙組成,「味緒」這個辭常常出現於客家電視臺的行腳節目,也比較容易由字面猜出原意--氣味、味道、滋味;至於「心臼」就比較難從字面上推敲了,意指「媳婦」。在媳婦與味道之間加個間隔號,明示了一個家的味道通常是一家之「煮」決定,傳統家庭中,負責掌廚的通常是女主人/媽媽/婆婆,如果婆媳同住,且媳婦也會參與備餐,則媳婦習慣的味道對這個家來說屬於「新增」或「附加」。

《心臼.味緒》源自表演家合作社2020年作品《媳婦的廚房守則》。2022年,導演謝淑靖將《媳婦的廚房守則》中婆媳於廚房鬥菜後合解的橋段加以擴充、重編,並且更名《心臼.味緒》強調這個故事發生於客家家族,重新登臺演出。

raw-image

《心臼.味緒》中,婆婆是嫁入客家莊葉家的臺灣福佬人,丈夫早逝守寡多年,努力延續葉家的客家滋味;媳婦是中國廣東人,大兒子在中國擔任臺幹時相戀領證結婚,企圖將粵菜煲湯文化帶入葉家;小兒子的女友則是飲食習慣美國化的美籍華人,於小兒子留美期間認識,論及婚嫁。3位女性角色對飲食習慣的執著,皆建立於想像及刻版印象之上。

以小兒子的女友為例,就算是ABC,既然父母都是華人,想在美國大城市找到專賣中國各省分的食材的超市根本不是難事,也可網購,父母一定煮過中式菜色,大城市也找得到中式餐廳、港式飲茶與客家小館,ABC女孩對客家食物幾無認識且接受度那麼低,符合臺灣人對歐裔或非裔美人飲食習慣的刻版印象與想像,但完全不符合現實中ABC的飲食經驗。

本劇一開場,婆婆榮獲模範母親受表揚,媳婦為婆婆做了一桌子菜,婆婆卻連上桌都不願意,堅持自己吃不慣粵系菜色,但婆婆其實是福佬人,當初由福佬菜轉客家菜吃得慣,為什麼客家菜轉粵菜吃不慣?這年頭媳婦多的是不會或不願下廚,難得遇到一個願意煮、愛煮且煮得好,婆婆通常樂得享清福。婆媳衝突樣態變化萬千,可以得到一個不要那麼刻版印象,不以為難媳婦、不合作、擺譜刷存在感的婆婆嗎?

raw-image

此外,全劇四分之三情節,都在鋪陳婆婆為了守住客家味道、葉家味道,和廣東媳婦強勢帶來的廣東味道大戰三百回合,經過多次謀合,才終於抓到應對分寸,接納和解。而ABC女友一出現,婆婆和媳婦馬上就放下一切堅持與成見,接納ABC女友的飲食意見與說法,婆媳妯娌三人和樂融融......婆婆和媳婦態度忽然180大轉變所謂何來?

以《心臼.味緒》為劇名,配合這般角色設定,「族群融合」「美中臺大和解」的意圖昭然若揭,讓本劇由心結到衝突白熱化爭吵、到最終握手言,樣板也好,老梗也罷,不問其間轉折是否有原因合邏輯,不意外地最終迎來「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的圓滿大結局。

我以為1983年日本家庭連續劇《阿信/おしん》中,阿信與媳婦的互動,都不如《心臼.味緒》婆媳互動那麼古典與老派。21世紀都過了五分之一,還在演上個世紀的婆媳衝突戲碼。鬥菜是全劇唯一亮點,可惜了多位戲精演員。

----------

製作人:李道弘
編劇、導演:謝淑靖
舞美設計:李婕綺
燈光設計:黃義彬
服裝設計:洪美娟
音樂設計:王品心
演員:洪仙姿、李易璇、羅永昌、鐘秋山、賴永洲、顏資媛

----------

關聯閱讀:
【表演藝術評論臺】
大遷徙時代的家庭生活《媳婦的廚房守則》|許仁豪(駐站評論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justone獨的沙龍
118會員
216內容數
最近看了哪些戲?參觀了哪些展覽?分享你的想法吧!
justone獨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12
推薦度:★★★★熱門的議題,熟悉易懂的劇情與反轉、出人意表的劇情相互交織,拉高觀眾的接受度。
Thumbnail
2025/03/12
推薦度:★★★★熱門的議題,熟悉易懂的劇情與反轉、出人意表的劇情相互交織,拉高觀眾的接受度。
Thumbnail
2024/10/10
推薦度:★★★☆無明確的情節邏輯線,各個橋段沒有關聯性,情緒起伏安排也十分跳躍鬆散,絕不緊湊。透過置物櫃組織數段時空各異的故事是唯一的亮點。
Thumbnail
2024/10/10
推薦度:★★★☆無明確的情節邏輯線,各個橋段沒有關聯性,情緒起伏安排也十分跳躍鬆散,絕不緊湊。透過置物櫃組織數段時空各異的故事是唯一的亮點。
Thumbnail
2024/06/28
推薦度:★★★九分話唬爛,只有在最關鍵的一分資訊摻入個人記憶、內心獨白、家庭故事、私密歷史、自我認同,是不是揭露自我的好方法呢?依複象公場《打人的狗》看來,應該不是。
Thumbnail
2024/06/28
推薦度:★★★九分話唬爛,只有在最關鍵的一分資訊摻入個人記憶、內心獨白、家庭故事、私密歷史、自我認同,是不是揭露自我的好方法呢?依複象公場《打人的狗》看來,應該不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結婚之後,大姐還是在娘家旁邊租房子,每天晚餐和先生都回娘家吃,還帶二個便當當隔天的午餐,小倆口只有早餐自理。 一遇到星期六,夫妻倆就會回位於鄉下的婆家,婆婆不放心媳婦的手藝,還是主導三餐,因為公公務農,連早餐都要煮飯、炒菜,Susan的大姐就在一旁幫忙洗菜和切菜,還有飯後幫忙洗碗。 婆婆是急性子,又
Thumbnail
結婚之後,大姐還是在娘家旁邊租房子,每天晚餐和先生都回娘家吃,還帶二個便當當隔天的午餐,小倆口只有早餐自理。 一遇到星期六,夫妻倆就會回位於鄉下的婆家,婆婆不放心媳婦的手藝,還是主導三餐,因為公公務農,連早餐都要煮飯、炒菜,Susan的大姐就在一旁幫忙洗菜和切菜,還有飯後幫忙洗碗。 婆婆是急性子,又
Thumbnail
推薦度:★★★《心臼.味緒》源自表演家合作社2020年作品《媳婦的廚房守則》,導演謝淑靖將婆媳於廚房鬥菜橋段重編後,更動劇名強化「客家元素」後二度登臺。
Thumbnail
推薦度:★★★《心臼.味緒》源自表演家合作社2020年作品《媳婦的廚房守則》,導演謝淑靖將婆媳於廚房鬥菜橋段重編後,更動劇名強化「客家元素」後二度登臺。
Thumbnail
每道料理,都是記憶,透過「吃」,我們進行了連結感情、重現記憶、療癒身心的儀式,我們從記憶中的味道,找味道中的記憶。 而不論是承母親還是婆婆的拿手菜,「妃妃小食堂」總是能讓人嚐一口,名為「家」的滋味。
Thumbnail
每道料理,都是記憶,透過「吃」,我們進行了連結感情、重現記憶、療癒身心的儀式,我們從記憶中的味道,找味道中的記憶。 而不論是承母親還是婆婆的拿手菜,「妃妃小食堂」總是能讓人嚐一口,名為「家」的滋味。
Thumbnail
家人是最親密也最疏遠的關係,相互關心,有些話卻更難以開口。應該彼此體諒,卻隔著名為「價值觀差異」的高牆。 沒看過原電影,但《飲食男女》這部音樂劇在我的想法裡很像《孤味》,在最緊密相連的親情裡,還隔著相互地不諒解。 關於「飲食男女」|幾段引人入勝的場景
Thumbnail
家人是最親密也最疏遠的關係,相互關心,有些話卻更難以開口。應該彼此體諒,卻隔著名為「價值觀差異」的高牆。 沒看過原電影,但《飲食男女》這部音樂劇在我的想法裡很像《孤味》,在最緊密相連的親情裡,還隔著相互地不諒解。 關於「飲食男女」|幾段引人入勝的場景
Thumbnail
蕃薯澆米是導演葉謙從閩南式建築,宗教,文化,到風俗習慣,再到人的生老病死來看閩南婦女的一生。 電影開場讓人想起李少紅導演曾經執導過的橘子紅了,氛圍是壓抑,人物是不快樂的被圈養在大院裡。歸亞蕾反轉了以往形象,飾演農村寡婦秀妹,說著泉州閩南話,包著花頭巾,穿著藍衫寬褲,能幫著媳婦種田
Thumbnail
蕃薯澆米是導演葉謙從閩南式建築,宗教,文化,到風俗習慣,再到人的生老病死來看閩南婦女的一生。 電影開場讓人想起李少紅導演曾經執導過的橘子紅了,氛圍是壓抑,人物是不快樂的被圈養在大院裡。歸亞蕾反轉了以往形象,飾演農村寡婦秀妹,說著泉州閩南話,包著花頭巾,穿著藍衫寬褲,能幫著媳婦種田
Thumbnail
經歷過槍林彈雨般的過年大闖關,請大家重新回味這三部堪稱經典的好作品,好好的思考一下明年過年要怎麼過才不會去掉半條命
Thumbnail
經歷過槍林彈雨般的過年大闖關,請大家重新回味這三部堪稱經典的好作品,好好的思考一下明年過年要怎麼過才不會去掉半條命
Thumbnail
火鍋本身,帶出人與人圍爐共聚的親密意義。相較於其他餐食,火鍋食用時間較長,一般且共用爐鍋,過程中的談興交流,往往更多。寒天爐火,裊裊炊煙,熱騰騰的食物,飽暖腸胃之餘,亦能溫熱人心。麥曦茵雖對原著多所改動,但顯然沒忘記其中以火鍋扣連情感的表述。小說裏,爸爸角色心目中,火鍋即是家的滋味,永不能磨滅的鄉愁
Thumbnail
火鍋本身,帶出人與人圍爐共聚的親密意義。相較於其他餐食,火鍋食用時間較長,一般且共用爐鍋,過程中的談興交流,往往更多。寒天爐火,裊裊炊煙,熱騰騰的食物,飽暖腸胃之餘,亦能溫熱人心。麥曦茵雖對原著多所改動,但顯然沒忘記其中以火鍋扣連情感的表述。小說裏,爸爸角色心目中,火鍋即是家的滋味,永不能磨滅的鄉愁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