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名飆風騎士與後勤人員總年齡逾1000歲,進行10天機車環島來到了石梯坪。
2022年11月26日,是台灣很重要的九合一選舉。不過,每年11月25日,是聯合國訂定的「國際終止婦女受暴日」。對我來說,女性自主已經比30幾年前我還是個孩子時要來得好多了:台灣選出了第一位女總統,也有出色的LGBT+政務委員。社會氛圍帶動性別平權意識,但是在市井小民的生活中,政治,有時候是很遙遠的,現實生活中,女人對於「幸福感」有增加嗎?
穿著螢光綠色風衣的12名平均年齡65歲的騎士們,騎著歐兜邁整齊地排成一列經過東海岸,有重機車隊經過對她們比「讚」,遇到和自己一樣熱血的環島自行車隊,大家彼此加油打氣。她們在台東遇見了媽媽帶著女兒共騎一台機車環島,在花蓮遇到了才剛騎機車環島一圈返回家鄉的女青年,還特別在停等紅綠燈時為大家加油打氣。我想,這12名原本只在小孩、丈夫、公婆周圍打轉的騎士們,沒有想過這份從天而降的禮物。
我年過四十,是一名中年男子;這12名騎士中有兩對夫妻檔,也就是有10名歐巴桑和2名歐吉桑,年紀都足以當我爸媽。這群以女性為主的「飆風女騎士」,乘載著少女時代的夢想,直到熟女時代才真正得以圓夢。
《1000歲歐巴桑的10年機車環島夢》,是我在2020年底認識了高雄的NPO(Nonprofit Organization,非營利組織)高雄市彩色頁女性願景協會總監王介言老師之後,她交付給我出書的任務。我花了整整一年的時間,整理了20多名歐巴桑在2011年起的10年之間,每一年透過分期付款的方式,完成了這輩子從沒想過自己可以做到的「機車環島夢」。
一個女人,本身就是一個故事。夢想就像泛黃的日記本,在佈滿灰塵的儲藏室最邊邊的角落裡,被壓在某個箱子的最底下。某一天搬家時,不得不把它整理出來,有些人可能連看都不看一眼就當垃圾丟掉;有些人拍拍箱子上的灰塵,才驚覺裡面藏著早就忘光的記憶。當你翻起這些陳年往事時,可能內心還充滿許多問號:「我以前有做過這種夢嗎?」
12名飆風騎士中有2對夫妻檔,謝碧修(右)和蘇江泉是其中一對。
王介言老師在十多年前開設「女人生命故事」的課程,讓出生於戰後嬰兒潮的這一代女人,經歷成長環境面臨許多「女人不需要學」的限制,透過回顧自己的人生,重新描繪自己的圖像;她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也許曾經有過「為什麼我不可以做?」的念頭,但仍舊依循父母安排好的、社會規範下的框框裡過生活。
隨著人生步入中年,再坎坷也都挺過來了;兒女成才、生活平穩,好像什麼都不缺,偶爾卻有著難以言喻的淡淡哀傷。王介言老師透過課程中,讓女人好好看自己,那些以為自己「不值得擁有」、「不需要有夢」的理所當然,慢慢覺察自己「好像可以」、「好像渴望」,卻又不那麼確定。
一個人做,可能有疑慮;一群人集思廣益,就可以凝聚行動力。她們彼此透過自我摸索的過程,從否定自己、提出問題到解決問題之後,長出了力量,而做出行動的決定。於是有了歐巴桑騎機車凸台灣的「夢想行動」計畫。
這本書裡,我訪問過一個很會做生意、很會賺錢的女人,她形容社會的隱形框架從小就根深蒂固埋在她的思想裡:「如果說思緒是一條很細很細的棉線,就算妳再怎麼細心又整齊地梳理它,纏成像童軍繩一樣粗的繩子,那一條細如髮線般的鐵絲,妳永遠都找不到、挑不出來。直到某一天,因為某個事件觸動它,妳就像觸電了一樣完全被控制,無法擺脫。」
這樣的形容讓我想起了我曾問過我媽媽的一句話:「阿母,妳有沒有什麼以前曾經想過的夢,到現在還沒有實現的?」
我媽媽73歲,灰白色的髮絲又直又亮,兩眼炯炯有神卻又充滿疑惑地看著我說:「你這是什麼問題?我都幾歲了還有什麼資格談夢想?」
她老是說,看著我和姊姊都長大工作,都不用她操心了,爸爸身體好好的就好,又有自己的房子,又不缺錢,這樣就很好啦!
媽媽口中的夢想,永遠沒有屬於「自己」的那個部分,就像那一本被塵封的日記被丟在一旁,就算翻來看還是一樣陌生。
起初我並不了解一個「夢想」究竟和女性自覺有什麼關聯,直到我訪問了書裡的另一個主角才明白。她在國小六年級時因為罹患骨癌,爸媽帶她四處求診,還是沒能保住她的一條腿,她在球場踢球的嗜好就這麼被命運剝奪了。之後,她透過閱讀、透過書本裡的故事讓夢想奔馳。
「比別人少一隻腿,妳還能成就什麼大事?」她記得媽媽的這句話裡,有一部分來自於自責,是不是自己上輩子造了孽,,報應在女兒身上;另一部分是心疼女兒,這輩子都得承受他人異樣的眼光。於是她告訴自己,出社會以後一定要做個不讓爸媽蒙羞的人。
雖然在那個年代,身障者在求職的過程不免遭逢歧視而困難重重,然而靠著自己的努力與貴人相助,讓她可以進入金融業,一邊工作、一邊進修,一邊做社工服務。她考了機車駕照,買了機車,直到參加彩色頁的歐巴桑機車環島夢想行動,透過女人之間的互助,她發現自己就算少了一隻腳,一樣可以和一般人完成機車環島。
每一次的歐巴桑機車行,她總是當領隊,就像回到小時候在球場上奔跑的自由,她的夢可以擴展到更遠的地方。她突破身體的框架,突破媽媽心中對於宿命的框架,甚至將這份勇於突破的精神,感染了每一個有夢想卻遲遲沒有勇氣行動的歐巴桑,帶著她們看見自己「原來我可以做得到」!
寫書畢竟是記錄歐巴桑的經驗分享。2022年10月25日,我跟隨飆風女騎士,從高雄市政府出發,展開10天的機車環島。我只是搭保母車隨行紀錄,一整團是紮紮實實的「千歲團」,穿過了落山風與九降風,她們大部分的人這輩子都沒騎機車通過蘇花公路,這次卻面臨豪雨的惡劣氣候,穿著雨衣,騎在蜿蜒的路上,我心疼自問:「為什麼她們要這樣為難自己?為了一個夢想有必要嗎?」
但是,這些歐巴桑沒有埋怨,反而是感受這難得可貴的經驗;這一路上,大家的心都是綁在一起的。
如果你現在要機車環島,你是一個人去?還是找三五好友?還是只能千拜託萬拜託家人親友陪你去?這一群歐巴桑,有那麼一個團體把大家聚在一起,從一開始的策劃、訂房、訂席,不斷開會溝通、討論,到最後成行出發。這裡頭沒有媽媽的角色、沒有太太的角色、沒有媳婦的角色。在這裡,她們做回自己,做自己一直以來不敢做,卻有一群人聚在一起可以相互扶持、集思廣益,一起計劃、一起完成的夢。
這時候,我漸漸可以理解,那一條找不到、拔不掉的鐵絲是什麼。離開學校之後,女人有什麼機會可以全然地為了自己做些什麼?更別說步入家庭之後,女人還能保留多少「自己」給自己?
也許現在正在步入中年的女人,可能已經可以意識到要保留一點「自己」給自己,然而整個社會氛圍、大環境下,是不是每個站在不同社會角色的人,都可以達成這樣的共識,理解這個社會裡的每一個人,都有權利、有資格保留那個「自己」給自己。
支持每一個有夢的女人,支持女人勇敢為自己行夢,這是歐巴桑騎機車凸台灣,騎機車環島到台灣各地,分享給每一位女人的核心價值。
由時報出版的《1000歲歐巴桑的10年機車環島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