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舒適的方式寫下|在巴黎的那場誤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寫作者與作品間的真偽是很難釐清的,寫作者很容易營造出一種人物設定,是文字自然給人的印象也可能是作者刻意為之。以我為例,就是傲慢或傲嬌吧?我並不排斥自我嘲諷,甚至經常會在文字中滲入,同時寫下不同系列文章用的是不同人設,就造成一種人格分裂的形象⋯⋯
《在巴黎的那場誤會》的寫作手法很像散文,一開始是以小短篇的創作方式進行,甚至是使用第三人稱敘述,到某個「時間點」才改成第一人稱敘述,其中的情節跟場景都是可能發生但又不是百分之百真實,當我以自己名字的拼音開始在寫作平台創作後就一直在找平衡感,如何拋下個人具體的意識形態來寫作。雖然我本人是小人物,但還是會擔心創作內容很明顯的導向「我」。
確切時間已不記得了,那幾天住在巴黎一個名為「cozy」的時尚小旅店——在下標題的時候其實沒想到這點——cozy旅店的前台是一位英文很好的中年人,遇到會說英文的工作人員,我就直接以英文溝通,順道問他可以去哪裡吃晚餐,對方又一連串介紹附近許多景點,提到他兒子的女朋友這幾天剛好來巴黎拜訪,他也才做過行程規劃,就在地圖上用紅筆圈出了幾個景點,又拿一支螢光筆劃出一條路線,告訴我應該從哪邊開始走。
那間飯店在我之前比較少去的區域。
大約五分鐘的說明,他問:「我的英文還標準吧?你應該聽得懂,不會說太快?」
我回答:「說得太好了!你完全沒有口音,在你這年紀的巴黎人中不常見!」
然後對方露出一個滿意的表情說:「我完全沒口音嗎?那我放心了。」
我還很白癡的表示:「比我好太多了,也比其他前台說得好。」
前台終於忍不住回:「好吧,其實我是伊利諾伊人。」
我很不好意思地確認,還不小心切換成法語:「美國的伊利諾?」
前台大叔開始一連串的「說明」自己的故事:他剛大學畢業時來巴黎旅行,與一位巴黎女生墜入愛河,他回到美國幾個月後又打包行李再度啟程到巴黎,不久就結婚、生子、離婚⋯⋯我在中途插嘴:「你當時一定很愛她才會這麼瘋狂吧?」
他擺出一個無奈的表情說:「當然了,但Parisienne⋯⋯」
「你後悔嗎?為什麼不回美國?」
「為了我的兒子啊,我不能缺席他的童年!我回去過幾年又回來了,畢竟我和巴黎也有了感情並不只是為了某個女人。」
「後來呢?沒有再遇到新的對象?」
「我當然是談過幾次感情,但現在又是單身漢了。」
我就在櫃檯和他聊了半小時,其中又有一對硬要用法文完成check in的義大利情侶,講法文也說得很心虛,大叔中途修正了好幾個字的發音。他們走後,我又說了:「你變得好像法國人,通常美國人應該會說『哇,你們的法文說得真好!』」
他也開玩笑地回應:「他們來巴黎就是要感受巴黎氛圍!我只是在表演一個傲慢的巴黎前台!」
在聊天中得知前台的兒子比我小一歲,他大概也是我父母的年齡層,在巴黎已經生活將近三十年,早就超越了、在家鄉的時間。之後回想那次談話是我該次巴黎行唯一的與人「聊天」,隔天和朋友介紹的一個從沒交過女朋友的單純男生出去散步,朋友介紹是因為我們都想去看一場演唱會,那男生也有一米九、長相並不差但他說著一口我都聽得出來有腔調的法文,雖然是我不排斥的南方腔,只是聽說巴黎女生並不欣賞會嫌他鄉巴佬。
他一直禮貌地和我保持一米以上的距離,或許這樣也比較容易跟我「對話」,我們很難真的聊天,他太過於正經也無法分辨我説玩笑話或者是認真,講了幾句之後我就開始覺得要再解釋自己是開玩笑的也沒意思⋯⋯因此我們從巴士底走到近郊橋連城幾乎都沒說話,中途停留一處酒吧喝了啤酒,對方在酒吧又抱怨說自己外型太土味,服務生不太想來招呼,「但你不應該得到這種待遇」他確實這麼說的。
落暮後天氣轉涼,我原先穿著夏天的小洋裝而他穿著薄長袖,他很客氣的說:「你不介意的話,我背包裡有一件外套可以給你穿。」我並不怕冷且衣著不適合加上一件過大的運動外套,但想到對方可能是鼓起勇氣且出於好意問,我就穿著那件運動服走回cozy旅店,抵達門口才把外套還給他。
在巴黎還是不免俗的在分離前要貼面告辭。
前台剛好看到我們分離的戲碼,以為自己抓到有趣的八卦對著我會心一笑,我也以微笑回應。他才問:「今天怎麼樣?」
我則說:「認識了一個紳士。」

後記:上個月重讀《巴黎的憂鬱》才注意到波特萊爾在前面類似自序提到這散文集是分別獨立又互為頭尾的,而可以從中隨便讀一首都不會突兀,這註明竟然和我一開始設定《在巴黎的那場誤會》的架構是一樣的!在一開始的幾篇中也有強調這點,當時的考量一是我認為沒有人有耐心在網路上追我的連載,二則是我相信生命中經常出現短篇小說般的故事,有些故事線就不會發展,每一點連起來雖然有因果關係卻不一定有邏輯。
應出版商要求🤫 🤫 ,這篇文章是《在巴黎的那場誤會》最後一篇公開文,之後也會逐漸將系列文章鎖回圍爐內,感謝曾表達喜歡他們的讀者!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02會員
231內容數
反意識形態的寫作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hi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她對於此事的發生最先會想到是不是自己哪裏錯了?難道自己給人一種輕浮可以被沒禮貌的感覺?
在路易大帝中學讀書的盧卡
上次我更新此「專題」文章已將近兩個月,總有人以為我人正在巴黎,有些不好意思誤導讀者,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自己能夠拆解那許多小點又將其放大,變成一篇篇的文章,有時明明就是發生在一天的事或是從書上讀到的一個很小的細節,而我將其與巴黎連結起。
喜歡閱讀文字,必須要是一個個字的讀。我會寫信,等待回信。他花了兩週寫成了一封信給我。「第一個週末完成內容,另一週的時間進行校稿」他說。
我首先注意巴黎和台北生活上的差異是進屋後會把外衣掛起來,到別人家作客也是如此。其實是所有開暖氣的地方都這樣做。 女生和男生同時進屋,一個轉身,男生就幫女生脫下大衣掛起來,此時男性的地位就像是餐廳或俱樂部的服務生,我總想:為什麼在台灣的女生沒有這樣待遇?
她對於此事的發生最先會想到是不是自己哪裏錯了?難道自己給人一種輕浮可以被沒禮貌的感覺?
在路易大帝中學讀書的盧卡
上次我更新此「專題」文章已將近兩個月,總有人以為我人正在巴黎,有些不好意思誤導讀者,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自己能夠拆解那許多小點又將其放大,變成一篇篇的文章,有時明明就是發生在一天的事或是從書上讀到的一個很小的細節,而我將其與巴黎連結起。
喜歡閱讀文字,必須要是一個個字的讀。我會寫信,等待回信。他花了兩週寫成了一封信給我。「第一個週末完成內容,另一週的時間進行校稿」他說。
我首先注意巴黎和台北生活上的差異是進屋後會把外衣掛起來,到別人家作客也是如此。其實是所有開暖氣的地方都這樣做。 女生和男生同時進屋,一個轉身,男生就幫女生脫下大衣掛起來,此時男性的地位就像是餐廳或俱樂部的服務生,我總想:為什麼在台灣的女生沒有這樣待遇?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雖然已經過了一陣子(然後預算還算不出來到底刪了多少錢),但過年整理房間時翻到這張,還是廣傳一下金門立委陳玉珍的要飯說好了。她可能看錯了,我們手裡的是聚寶盆。 (明天2/19從斗六北上台北,若有在雲林金門人信任我可以約今天在斗六火車站請我轉交連署至造冊地點,我帶空白的給你寫也可以。)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在影視行銷中,一張海報的力量遠超過想像,它不只是劇集的視覺名片,更是一種敘事策略。《魷魚遊戲2》再次以強烈的「鮮豔童趣 vs 暗黑暴力」對比,將這部全球現象級劇集的獨特美學推向新高度。
一年前,我加入她的首批方格子付費訂閱制,沒想到,一場沒有終點的虛擬實境體驗就此開始。
今晚,就來和訂閱制讀者分享新書楔子的三分之一。原本想要把楔子整個貼上來,卻發現楔子就有六千多字,所以決定還是放三分之一就好。其實現在看這些,都覺得和自己判若兩人,有的地方連自己都不敢看下去——原來高瑞希,過去活得這麼不開心。 前天訂閱制讀者表達課第二期開班,因為感冒無法帶課,所以事先錄製了講解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雖然已經過了一陣子(然後預算還算不出來到底刪了多少錢),但過年整理房間時翻到這張,還是廣傳一下金門立委陳玉珍的要飯說好了。她可能看錯了,我們手裡的是聚寶盆。 (明天2/19從斗六北上台北,若有在雲林金門人信任我可以約今天在斗六火車站請我轉交連署至造冊地點,我帶空白的給你寫也可以。)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在影視行銷中,一張海報的力量遠超過想像,它不只是劇集的視覺名片,更是一種敘事策略。《魷魚遊戲2》再次以強烈的「鮮豔童趣 vs 暗黑暴力」對比,將這部全球現象級劇集的獨特美學推向新高度。
一年前,我加入她的首批方格子付費訂閱制,沒想到,一場沒有終點的虛擬實境體驗就此開始。
今晚,就來和訂閱制讀者分享新書楔子的三分之一。原本想要把楔子整個貼上來,卻發現楔子就有六千多字,所以決定還是放三分之一就好。其實現在看這些,都覺得和自己判若兩人,有的地方連自己都不敢看下去——原來高瑞希,過去活得這麼不開心。 前天訂閱制讀者表達課第二期開班,因為感冒無法帶課,所以事先錄製了講解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柏林和希臘兩地的生活體悟和感受,包含文化差異、生活壓力、環境議題和多元性等內容,是一篇尋找生活平衡的文章。
Thumbnail
一句話就這麼溢出心智的序列,那是一無意識的、關於愛的滿溢。正是因為那是場永遠都在腦海裡的洋流中竄動的情感,所以對於身體外部的公眾領域只能是一種情感能否生存的未知試探。 此次是一次意外的、招致不穩定的未明事件,在短暫而無法確知自己的冒險意圖之前,行動需要被迫使展開,如果說,可以趕在聲音到達前就有機會攔
Thumbnail
從小我就嚮往的歐洲,用電影與自己的想像拼湊出一個完美巴黎,24歲第一次來到巴黎,發現沒有如夢似幻,地鐵髒亂偶爾飄出的尿騷味,巴黎的人類好像隨時都在不耐煩,在巴黎餐館的店員不知在不爽什麼用人生最大的怨氣在甩門,我在巴黎撿拾著碎了一地的美好幻想,唯有馬卡龍與在夜晚中閃爍的鐵塔讓我保有到此一遊的真實感.
Thumbnail
夢見我在一個夜市裡面要吃東西的時候,遇到一個老外男生。我看他想要跟我講話的樣子,又只會很簡單的中文,似乎需要有人協助他點餐。然後我就說「好啦!幫你。」還問他怎麼知道我會講英文。 我記得我穿著前排開釦的無袖長洋裝。他觸摸到我的衣服,說質感很好,摸起來很舒服。本來同桌還有其他客人,他們看到老外坐過來就
Thumbnail
以我過去工作的經驗,若要我回答哪一個國家的人最高傲?我的答案應該會是「法國」,殊不知在我翻開《離開舒適圈之後,抵達成熟之前》的第一篇才知道我誤會大了,原來法國人的不理睬很可能只是在「裝死」,而這只是他們的生活日常,並不代表他們對你抱有惡意,而得知這個真相也不禁令人感到莞爾,到底該用什麼姿態與法國
Thumbnail
不一樣,又怎樣? 我們就該像巴黎人活在當下,勇於展現真我 得先了解他們的巴黎生活美學。 巴黎給人一種浪漫多情的感覺,但其實城市更多的是冷漠孤傲。 作者南西 分享此本書「在哪裡,都能當個巴黎人」最值得我收藏的3個理念 一.工作是為了,得享休閒 p42 二.維持禮貌反而麻煩上身,臭臉是最
Thumbnail
對於巴黎的印象,儘管還沒去過,腦中總是充斥著許多美麗又奢華的各種想像,相信作者在去之前也是如此吧。
Thumbnail
金融海嘯過境之後,擁有人文學位的作者,在倫敦甚至連打雜的工作機會都找不到,天真以為能在巴黎找到一份「正當職業」,卻在走投無路之下進到巴黎餐廳端盤子,親眼見證了喬治.歐威爾在《巴黎倫敦落魄記》裡所述,在費茲傑羅豪奢宴會、或是海明威、畢卡索、馬蒂斯為座上賓的葛楚史坦文學沙龍背後,真實的巴黎生活。
Thumbnail
前天和里昂講電話,忽嘆,幸好那時我們是在不了解對方的身份下認識彼此,也幸好那時還因某些價值觀相互辯論了一番,更幸好那時他這個人極度安靜,讓我完全對他毫不留心,雖然他說,他已經在我面前算是說非常多話了。 里昂是個如果不說話,很難感受到他是一個有存在感的人,唯獨喝酒會淺淺瞇眼,掛著看似微醺但卻清醒
Thumbnail
我又回到法國,回到巴黎了,真正的 Re-voir。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柏林和希臘兩地的生活體悟和感受,包含文化差異、生活壓力、環境議題和多元性等內容,是一篇尋找生活平衡的文章。
Thumbnail
一句話就這麼溢出心智的序列,那是一無意識的、關於愛的滿溢。正是因為那是場永遠都在腦海裡的洋流中竄動的情感,所以對於身體外部的公眾領域只能是一種情感能否生存的未知試探。 此次是一次意外的、招致不穩定的未明事件,在短暫而無法確知自己的冒險意圖之前,行動需要被迫使展開,如果說,可以趕在聲音到達前就有機會攔
Thumbnail
從小我就嚮往的歐洲,用電影與自己的想像拼湊出一個完美巴黎,24歲第一次來到巴黎,發現沒有如夢似幻,地鐵髒亂偶爾飄出的尿騷味,巴黎的人類好像隨時都在不耐煩,在巴黎餐館的店員不知在不爽什麼用人生最大的怨氣在甩門,我在巴黎撿拾著碎了一地的美好幻想,唯有馬卡龍與在夜晚中閃爍的鐵塔讓我保有到此一遊的真實感.
Thumbnail
夢見我在一個夜市裡面要吃東西的時候,遇到一個老外男生。我看他想要跟我講話的樣子,又只會很簡單的中文,似乎需要有人協助他點餐。然後我就說「好啦!幫你。」還問他怎麼知道我會講英文。 我記得我穿著前排開釦的無袖長洋裝。他觸摸到我的衣服,說質感很好,摸起來很舒服。本來同桌還有其他客人,他們看到老外坐過來就
Thumbnail
以我過去工作的經驗,若要我回答哪一個國家的人最高傲?我的答案應該會是「法國」,殊不知在我翻開《離開舒適圈之後,抵達成熟之前》的第一篇才知道我誤會大了,原來法國人的不理睬很可能只是在「裝死」,而這只是他們的生活日常,並不代表他們對你抱有惡意,而得知這個真相也不禁令人感到莞爾,到底該用什麼姿態與法國
Thumbnail
不一樣,又怎樣? 我們就該像巴黎人活在當下,勇於展現真我 得先了解他們的巴黎生活美學。 巴黎給人一種浪漫多情的感覺,但其實城市更多的是冷漠孤傲。 作者南西 分享此本書「在哪裡,都能當個巴黎人」最值得我收藏的3個理念 一.工作是為了,得享休閒 p42 二.維持禮貌反而麻煩上身,臭臉是最
Thumbnail
對於巴黎的印象,儘管還沒去過,腦中總是充斥著許多美麗又奢華的各種想像,相信作者在去之前也是如此吧。
Thumbnail
金融海嘯過境之後,擁有人文學位的作者,在倫敦甚至連打雜的工作機會都找不到,天真以為能在巴黎找到一份「正當職業」,卻在走投無路之下進到巴黎餐廳端盤子,親眼見證了喬治.歐威爾在《巴黎倫敦落魄記》裡所述,在費茲傑羅豪奢宴會、或是海明威、畢卡索、馬蒂斯為座上賓的葛楚史坦文學沙龍背後,真實的巴黎生活。
Thumbnail
前天和里昂講電話,忽嘆,幸好那時我們是在不了解對方的身份下認識彼此,也幸好那時還因某些價值觀相互辯論了一番,更幸好那時他這個人極度安靜,讓我完全對他毫不留心,雖然他說,他已經在我面前算是說非常多話了。 里昂是個如果不說話,很難感受到他是一個有存在感的人,唯獨喝酒會淺淺瞇眼,掛著看似微醺但卻清醒
Thumbnail
我又回到法國,回到巴黎了,真正的 Re-vo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