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大事介紹
七歲的小文從小與外婆一起生活,有天外婆的離世,讓小文一時間無法接受,面對葬儀社的人來帶走外婆,小文只覺得對方是壞人,認為外婆的離去只是短暫的,有一天總能夠再見到外婆。當小文跟隨著帶走外婆的車子來到一間葬儀社,總想在這地方找到外婆,也因為外婆的離去小文頓失依靠,卻也在這間葬儀社找到了溫暖。碰上即將歇業的葬儀社,小文陰錯陽差成為葬儀社的一員,也為生意慘淡的店家帶來生機。葬儀社的員工成為小文的家人,在練習彼此相處與摩擦的過程中,也帶給小文面對失去親人悲痛的慰藉。
面對死亡的悲傷任務
William Worden的悲傷模型使用首字母縮寫“TEAR”來描述四個悲傷任務。 Worden所提的模型並不像悲傷五階段是有順序性的,而是在面臨失去時不斷在這四個任務間迴圈。
- T (To accept the reality of the loss) 接受死亡的事實:就像在悲傷五階段的第一個就是否認,當面對重要他人的離去,一開始一定都會很難接受,尤其是因為意外過世的。然而若是否認反而會讓我們更難從悲傷中走出來,透過各種儀式讓我們學習接受這個人從我們的生活中消失。
- E ( Experience the pain of the loss)體驗死亡的痛苦: 涉及我們面對悲傷的痛苦,因為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通常會壓抑這些比較沈重的情緒,但不斷阻止這種情緒的出現並不是件好事。而且每個人在面對死亡的情緒都有所不同,可能出現悲傷、渴望、憤怒、解脫以及遺憾等,要處理這類情緒最好的方法是要去了解原因,以及擁有情緒的出口。
- A (Adjust to a new life without the lost person)適應沒有他的人的新生活:頓失重要的人消失在自己的生活中一定是很難接受,尤其若對方又是你主要互動的人,我們會不斷想起曾經一起經歷過的時光,學習自己再度拾起這些舊有習慣,因為有著對方過去的陪伴讓我們能更加堅強面對未來。
- R (Reinvest in the new reality)重新面對新事實:接受失去與學習處理情緒,並為自己建立緊密的社會支持,失去並不代表遺忘,而是在沒有他們的新生活中,珍惜過往的記憶,並讓他們永遠活在心中,也是因為有著這些記憶,帶給我們生命中無限的意義。
每個人都需要學習的死亡這堂課
生命這堂課就是需要不斷面對失去,面對離去時常會感到遺憾或是內疚,「我們已經約好了下個月要一起去旅行…」、「要是當初沒有對他說出那些話就好…」,不過這些事情也都無法挽回也無法完成,隨著時間的推移如果一直陷入遺憾與內疚的迴圈必定會讓自己痛苦不已,甚至讓自己無法在面對新的生活。因此我們可以學習,寫下你的遺憾、如果逝去的人能看到聽到我們的遺憾與內疚,他們會對你說什麼? 他們會如何安撫和安慰你?將自己換成是旁觀者的角色,看到這個情境或如何安慰這個人?並與家人和朋友討論我們的情緒。
擁有的時候不要去毀,失去的時候不要去悔。
https://medium.com/r/?url=https%3A%2F%2Fpansci.asia%2Farchives%2F120792
https://medium.com/r?url=https%3A%2F%2Fwww.psychologytools.com%2Fself-help%2Fgrief-loss-and-bereavement%2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