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如何不讓道別成了最後遺憾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

主角毛毛意外中過世,留下了對愛情的憧憬,對親情的誤解,選擇透過冥婚的方式,讓自己有機會完成在人間最後的遺願。面對未知的死亡我們都會感到害怕,而且也都無法真的在死亡的那一刻就完成在人世間所有想做的事情。究竟該怎麼充實過生活,才不會在最後留下的是一堆遺憾呢?

臨終前的最大遺憾

1. 我希望自己有勇氣做自己、為自己而活,而不是過別人期望我過的生活。
2. 我希望自己沒有那麼努力工作。
3. 我希望我有勇氣表達自己的情緒。
4. 我希望我有和朋友保持聯絡。
5. 我希望我有讓自己更快樂一些。
圖片取自《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

未竟事宜

未竟事務是完形心理治療學派所提出的概念。「未竟」指的就是未完成,未完成的事情可能會讓人感覺到焦慮、緊張或後悔等不愉快的情緒。未竟事宜是對過世者的身邊親朋好友所留下的最大遺憾,會想到要是不要拒絕要求,就能跟他吃上最後一餐,要是當初沒有對他說出那些嚴厲的話,也許現在就不會是這個結果。倘若沒有處理好未竟事宜,會一直陷入自責與懊悔中,對於留下來的人會造成很大的心理負擔。
圖片取自《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

道別心理學

道別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心理學探討了在不同情況下人們的道別心理反應以及如何應對道別帶來的情緒和壓力。以下是一些與道別相關的心理學概念:
  1. 割舍感(separation distress):指個體在與親密的人或重要的事物分離時所感受到的情感上的困擾和壓力。這種情感可能會表現為情感上的痛苦、悲傷和失落感。
  2. 應對機制(coping mechanisms):指個體在面對道別時所採用的處理方式。這些方式可能包括積極的應對(如接受、尋求社會支持等)或消極的應對(如回避、逃避等)。
  3. 建立新的聯繫(establishing new connections):指在離別後,個體需要尋找新的人際關係或事物以填補因失去而留下的空缺。
  4. 重要性歸屬感(sense of importance attribution):指個體對於與其相處的人或事物的重要性感受。當個體感受到自己對於對方或事物的重要性很高時,會增加其割舍感和離別的困擾。
  5. 社會支持(social support):指在面對道別時,個體得到的來自親朋好友或者其他支持系統的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這種支持可以減少割舍感和情感上的痛苦,提高個體的應對能力。
圖片取自《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

悲傷反應

悲傷是一種情緒反應,通常是在面對失去、分離、痛苦或不幸等生活事件時產生的。心理學家認為悲傷是一種自然的、正常的反應,並且可以幫助人們處理難以承受的生活經驗。
心理學家認為,悲傷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通常包括幾個階段。最初的反應可能是震驚、否認或拒絕。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可能會經歷憤怒、抑鬱、焦慮等情緒,最終可能會接受和處理失去。
在面對悲傷時,人們可能採取不同的應對策略,包括找到支持系統尋求專業幫助、從事運動等。這些策略可能幫助人們處理悲傷和恢復正常的生活。

如何不留遺憾

  1. 活在當下:不要浪費時間懷念過去或擔憂未來。相反,專注於當下,珍惜當下所擁有的一切,並且好好地享受當下的時光。
  2. 關注重要的事情:考慮自己最關心的事情,並且確保在生命的最後階段,這些事情得到充分的關注和實現。
  3. 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建立積極的人際關係,關心和照顧他人,並且對他人表達感激之情。
  4. 實現自己的夢想:將夢想變為現實,並且將生命所能夠帶來的滿足和成就感覺得到實現。
  5. 接受自己的過錯:認真檢討自己的過錯,並且尋找解決方案,以便能夠放下並且寬恕自己。
經歷過一場大病或是面對重要他人的離世,會讓我們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什麼才是我們最重視的?什麼才是能帶給我們最大幸福感的?也許正是現在應該首要去追尋的。
你呢?是否曾經歷過道別或讓你重思考生命的時刻,歡迎跟大家分享呦~
圖片取自《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5會員
93內容數
我們相信,心理健康的力量能夠支撐起全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Jamie.K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從第一季來看,被霸凌者翻身展現對霸凌者的報復計畫真的讓人看得很過癮,而看到霸凌者不再像以往一樣仗勢欺人,自己的弱點一一被發現時的那種落魄也是非常令人大快人心。然而,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復仇真的能消弭過去所帶來的傷痛嗎?又或是除了實際上的報仇,我們還能做什麼呢?
雖然從今年2/20就已經在室內場所解封戴口罩的規定,但看到不論是在賣場或是圖書館等空間仍然看到超過九成以上的人都是帶著口罩,到底我們還能不能回歸到以往那個呼吸自由的時光呢?
放假期間能夠擁有彈性的時間安排,又不會受到工作進度的追趕,尤其是過年假期幾乎每天都會有滿桌的美食,經過十天的年假,要一下子轉換回工作的場域並不是那麼容易,以下也與大家分享幾項能夠更順利幫助大家開工的小訣竅。
《黑暗榮耀》劇情的主軸是在高中校園生活,被霸凌者長期受到霸凌者身體及心理上的屈辱,不僅是受到霸凌者的欺負,就連向老師反應也受到非常惡劣的對待。被排擠甚至是嚴重的霸凌行為,會導致受害者陷入憂鬱,尤其是在缺少社會支持的環境下,受害者甚至會想以結束生命來從現況解脫。
書本的主軸是以歐普拉與創傷專家的培理醫生為對話式並搭配相關的科學證據。就連自己都可能不太了解自己,那又要別人多了解自己呢?因此,時常我們都會碰到不懂為何對方要這麼做,彷彿總是陷在相似的關係漩渦中,或是碰到類似的問題就會開始逃避。
新年快樂!列下今年想要完成的願望清單,然而到了年底卻會發現今年的目標似乎還有許多未完成清單,根據心理學效應可以透過重新設計目標達成的過程,更有助於目標的實現。
從第一季來看,被霸凌者翻身展現對霸凌者的報復計畫真的讓人看得很過癮,而看到霸凌者不再像以往一樣仗勢欺人,自己的弱點一一被發現時的那種落魄也是非常令人大快人心。然而,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復仇真的能消弭過去所帶來的傷痛嗎?又或是除了實際上的報仇,我們還能做什麼呢?
雖然從今年2/20就已經在室內場所解封戴口罩的規定,但看到不論是在賣場或是圖書館等空間仍然看到超過九成以上的人都是帶著口罩,到底我們還能不能回歸到以往那個呼吸自由的時光呢?
放假期間能夠擁有彈性的時間安排,又不會受到工作進度的追趕,尤其是過年假期幾乎每天都會有滿桌的美食,經過十天的年假,要一下子轉換回工作的場域並不是那麼容易,以下也與大家分享幾項能夠更順利幫助大家開工的小訣竅。
《黑暗榮耀》劇情的主軸是在高中校園生活,被霸凌者長期受到霸凌者身體及心理上的屈辱,不僅是受到霸凌者的欺負,就連向老師反應也受到非常惡劣的對待。被排擠甚至是嚴重的霸凌行為,會導致受害者陷入憂鬱,尤其是在缺少社會支持的環境下,受害者甚至會想以結束生命來從現況解脫。
書本的主軸是以歐普拉與創傷專家的培理醫生為對話式並搭配相關的科學證據。就連自己都可能不太了解自己,那又要別人多了解自己呢?因此,時常我們都會碰到不懂為何對方要這麼做,彷彿總是陷在相似的關係漩渦中,或是碰到類似的問題就會開始逃避。
新年快樂!列下今年想要完成的願望清單,然而到了年底卻會發現今年的目標似乎還有許多未完成清單,根據心理學效應可以透過重新設計目標達成的過程,更有助於目標的實現。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生離死別是人生中必然會遇到的課題,但每個人的狀況都不盡相同。有的家庭對因病離開的往生者或多或少都有心理準備,但當往生者是因為意外而離開,往往令家人感到措手不及。在往生者離開後,家庭沉浸在悲傷之中,但還是要打起精神準備後事,希望往生者能夠早日安息。 家人過世後怎麼做? 在家人過世後,大多數人都是想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生命中不可避免的離別,過程中,作者分享了對失去的悲傷和對活著的人的心理狀態的瞭解和思考。 文章還闡述了集體潛意識的概念,以及離別所帶來的不同情感,最後反思了面對離別時的態度和心情。從共情到接受到面對,全面而深刻地討論了離別這個命題。
Thumbnail
死亡,是每個人一生中必定會經歷的事,它代表著人生的終點、同時也代表著一條生命的逝去,這些逝去的人,也許是你最愛的家人、最好的朋友、或者是一些默默無名的人,當人們面對這些生死離別之時,總會感到十分地傷心和悲痛
Thumbnail
佛法告訴我們,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會、愛別離、五陰熾盛。在這些苦難中,「遺憾」和「愛別離苦」、「求不得苦」特別有關。當我們無法擁有心愛的人事物,錯過了珍貴的機會、沒能和家人多些時光相處,或沒有表達真實的想法時,遺憾就會在心中落地生根。
Thumbnail
人生裡總會有很多的措手不及 會讓人難過不捨的 終究是沒能好好道別。 I suppose in the end, the whole of life becomes an act of letting go, but what always hurts the most is not tak
Thumbnail
許多人談及死亡,總感覺害怕,與自己至親的家人告別的時候,也讓人感覺悲傷。然而,不去談死亡,並不會讓死亡消失,反而我們應該去珍惜與家人的相處的時光,因為生命短暫,必須把握每一次的相聚。死亡並不是人生的盡頭,死亡只是生命的一個階段,越過死亡,是生命另一個階段的開始。
記得倪匡死後,我在腦內預演了一次所有我所仰慕的人離去時的感受。死亡有兩種,一種是生理層面的死亡;一種是當他們做出令我信念幻滅的事時,腦內把他們當下仍存的表相,與過去的他們曾經震撼過我靈魂的美好割絕而生的死亡。
Thumbnail
我曾以為,摯親的死別會有時間準備。 我曾以為,生老病死的每一個階段都有邁長的蘊釀,好讓我們接受,準備好進入下個階段。 我從沒想到,摯親會突然撒手而去,即使是病逝,一切來得令我不知所措。 突如其來的人生噩耗,我知道,我需要整理好我的悲痛,才能坦然重回正常軌道。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生離死別是人生中必然會遇到的課題,但每個人的狀況都不盡相同。有的家庭對因病離開的往生者或多或少都有心理準備,但當往生者是因為意外而離開,往往令家人感到措手不及。在往生者離開後,家庭沉浸在悲傷之中,但還是要打起精神準備後事,希望往生者能夠早日安息。 家人過世後怎麼做? 在家人過世後,大多數人都是想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生命中不可避免的離別,過程中,作者分享了對失去的悲傷和對活著的人的心理狀態的瞭解和思考。 文章還闡述了集體潛意識的概念,以及離別所帶來的不同情感,最後反思了面對離別時的態度和心情。從共情到接受到面對,全面而深刻地討論了離別這個命題。
Thumbnail
死亡,是每個人一生中必定會經歷的事,它代表著人生的終點、同時也代表著一條生命的逝去,這些逝去的人,也許是你最愛的家人、最好的朋友、或者是一些默默無名的人,當人們面對這些生死離別之時,總會感到十分地傷心和悲痛
Thumbnail
佛法告訴我們,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會、愛別離、五陰熾盛。在這些苦難中,「遺憾」和「愛別離苦」、「求不得苦」特別有關。當我們無法擁有心愛的人事物,錯過了珍貴的機會、沒能和家人多些時光相處,或沒有表達真實的想法時,遺憾就會在心中落地生根。
Thumbnail
人生裡總會有很多的措手不及 會讓人難過不捨的 終究是沒能好好道別。 I suppose in the end, the whole of life becomes an act of letting go, but what always hurts the most is not tak
Thumbnail
許多人談及死亡,總感覺害怕,與自己至親的家人告別的時候,也讓人感覺悲傷。然而,不去談死亡,並不會讓死亡消失,反而我們應該去珍惜與家人的相處的時光,因為生命短暫,必須把握每一次的相聚。死亡並不是人生的盡頭,死亡只是生命的一個階段,越過死亡,是生命另一個階段的開始。
記得倪匡死後,我在腦內預演了一次所有我所仰慕的人離去時的感受。死亡有兩種,一種是生理層面的死亡;一種是當他們做出令我信念幻滅的事時,腦內把他們當下仍存的表相,與過去的他們曾經震撼過我靈魂的美好割絕而生的死亡。
Thumbnail
我曾以為,摯親的死別會有時間準備。 我曾以為,生老病死的每一個階段都有邁長的蘊釀,好讓我們接受,準備好進入下個階段。 我從沒想到,摯親會突然撒手而去,即使是病逝,一切來得令我不知所措。 突如其來的人生噩耗,我知道,我需要整理好我的悲痛,才能坦然重回正常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