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
主角毛毛意外中過世,留下了對愛情的憧憬,對親情的誤解,選擇透過冥婚的方式,讓自己有機會完成在人間最後的遺願。面對未知的死亡我們都會感到害怕,而且也都無法真的在死亡的那一刻就完成在人世間所有想做的事情。究竟該怎麼充實過生活,才不會在最後留下的是一堆遺憾呢?
臨終前的最大遺憾
1. 我希望自己有勇氣做自己、為自己而活,而不是過別人期望我過的生活。
2. 我希望自己沒有那麼努力工作。
3. 我希望我有勇氣表達自己的情緒。
4. 我希望我有和朋友保持聯絡。
5. 我希望我有讓自己更快樂一些。
未竟事宜
未竟事務是完形心理治療學派所提出的概念。「未竟」指的就是未完成,未完成的事情可能會讓人感覺到焦慮、緊張或後悔等不愉快的情緒。未竟事宜是對過世者的身邊親朋好友所留下的最大遺憾,會想到要是不要拒絕要求,就能跟他吃上最後一餐,要是當初沒有對他說出那些嚴厲的話,也許現在就不會是這個結果。倘若沒有處理好未竟事宜,會一直陷入自責與懊悔中,對於留下來的人會造成很大的心理負擔。
道別心理學
道別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心理學探討了在不同情況下人們的道別心理反應以及如何應對道別帶來的情緒和壓力。以下是一些與道別相關的心理學概念:
- 割舍感(separation distress):指個體在與親密的人或重要的事物分離時所感受到的情感上的困擾和壓力。這種情感可能會表現為情感上的痛苦、悲傷和失落感。
- 應對機制(coping mechanisms):指個體在面對道別時所採用的處理方式。這些方式可能包括積極的應對(如接受、尋求社會支持等)或消極的應對(如回避、逃避等)。
- 建立新的聯繫(establishing new connections):指在離別後,個體需要尋找新的人際關係或事物以填補因失去而留下的空缺。
- 重要性歸屬感(sense of importance attribution):指個體對於與其相處的人或事物的重要性感受。當個體感受到自己對於對方或事物的重要性很高時,會增加其割舍感和離別的困擾。
- 社會支持(social support):指在面對道別時,個體得到的來自親朋好友或者其他支持系統的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這種支持可以減少割舍感和情感上的痛苦,提高個體的應對能力。
悲傷反應
悲傷是一種情緒反應,通常是在面對失去、分離、痛苦或不幸等生活事件時產生的。心理學家認為悲傷是一種自然的、正常的反應,並且可以幫助人們處理難以承受的生活經驗。
心理學家認為,悲傷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通常包括幾個階段。最初的反應可能是震驚、否認或拒絕。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可能會經歷憤怒、抑鬱、焦慮等情緒,最終可能會接受和處理失去。
在面對悲傷時,人們可能採取不同的應對策略,包括找到支持系統、尋求專業幫助、從事運動等。這些策略可能幫助人們處理悲傷和恢復正常的生活。
如何不留遺憾
- 活在當下:不要浪費時間懷念過去或擔憂未來。相反,專注於當下,珍惜當下所擁有的一切,並且好好地享受當下的時光。
- 關注重要的事情:考慮自己最關心的事情,並且確保在生命的最後階段,這些事情得到充分的關注和實現。
- 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建立積極的人際關係,關心和照顧他人,並且對他人表達感激之情。
- 實現自己的夢想:將夢想變為現實,並且將生命所能夠帶來的滿足和成就感覺得到實現。
- 接受自己的過錯:認真檢討自己的過錯,並且尋找解決方案,以便能夠放下並且寬恕自己。
經歷過一場大病或是面對重要他人的離世,會讓我們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什麼才是我們最重視的?什麼才是能帶給我們最大幸福感的?也許正是現在應該首要去追尋的。
你呢?是否曾經歷過道別或讓你重思考生命的時刻,歡迎跟大家分享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