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這一生....初試教學 民和國小

更新於 2024/11/30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25.初試教學 民和國小
65年畢業時,8月分發,我人在部隊,由家妹代我分發。因我戶籍在台北市,無法返回宜蘭家鄉服務,所以選擇了南投的學校,67年5月退伍,我就直接到學校報到。一所在深山裡,漂亮的小學----水里鄉民和國小。
隔一個檢查哨就是信義鄉地利村,從水里搭客運,還要三、四十分鐘,才到這濁水溪上游,群山環繞的世外桃源,民和村。日月潭就在民和村上面,幾次帶學生,徒步旅行走到日月潭。
這是一個純樸的鄉村,居民大多是87水災,從中南部遷徙到這裡的客家人,以種植甘蔗和農產品為生。當時全校有十二個班級,學生三、四百人。我們同時有三個師專:北師、中師、南師各二位師專生,分發到這裡服務。
第一年帶六年級畢業生,我們只相差十歲,當時他們12歲,我22歲。用盡了五年和部隊二年所學,組訓學校器樂隊,訓練國術、體操、跳繩,指導學生寫童詩,師生都獲得全國首獎。
第二年帶五年級,畢業後我也調回宜蘭故鄉服務。那三年是我一生教學中,最深刻難忘的日子,師生情誼如同手足,到現在都快五十年,依然有聯繫、交流。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2會員
    607內容數
    以人為鏡,以文為友。喜歡隨手記錄下當下的心情,也是個人的反思。您也可以在我的文章中,找到共鳴和意見,做為生活利用的參考,歡迎您的閱讀和指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美利古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4.軍旅生涯 <哇!頭簽,金馬獎耶!>在新兵訓練中心的大禮堂,部隊分發抽籤,大家都十分緊張。結束在憲明國小的服務,我就去當兵了。先到關東橋接受二個月的基本訓練,然後很幸運地抽中金馬獎,分發到馬祖南竿大砲營服務。 先到基隆等船,中間放二天假,回家向父母辭別。當時還是戒嚴時期,到前線當兵,家人都
    23.教育服務 因為有集中實習訓練樂隊的經驗,65年6月畢業後,回到自己的故鄉宜蘭縣三星鄉的憲明國小,義務幫忙訓練鼓樂隊,和舉辦畢業典禮。也因此組成芝山教育文化服務團,邀請師專學弟妹,利用寒暑假期,繼續到各地學校服務。 本來只是學長帶著學弟妹,自我成長、學習的團體,從民國65年開始,從地下社團,
    22.環島畢旅與集中實習 讀師專最後一年,是最精采豐富的。前半年的環島參觀旅行,最後半學期的集中實習,最教人難忘懷。 為了準備畢業環島之旅,我們省吃儉用,省下許多公費開銷,來支應一個月的食宿費用。從台北出發,到全省各地,除了風景名勝地區的遊覽,也沿途參觀教學有特色的學校。 這一趟參觀旅行下來
    21.師專益友 師專五年,除了同窗四十二位,來自各地精英<當時要考上師專是十分困難的>,五年建立了革命情感。到現在畢業四十多年,依然有多位志同道合,一起在教育志業上,創造歷史。 除了我個人在教書十三年後,辭職自己去辦學,也有同學轉行當律師,法官,會計師,出版社副總,也有同學繼續深造,到大學,高
    20.師專良師 五年師專,影響我最深刻,作為將來當老師典範的,有幾位老師。導師洪文彬,福州人,帶我們五年,常去他家,吃師母包的餃子,畢業環島旅行,集中實習,都是由導師帶領,視我們如自己的孩子。 和我們生活在一起的是生活教官,石元初教官,也是把我們當孩子般照顧,訓練我們軍訓,唱軍歌,踢正步。負責
    19.師專五年 師專五年,是一段精彩難忘的日子。睡大通鋪,20個人一間,每個人一個榻榻米床位,左右各10個床位,中間是20張桌子並排。晚上9點晚點名,10點熄燈,早上6點起床,6.30晨操、早點名,和部隊生活完全一樣。 吃大鍋飯,每個人一張餐盤,一張餐券,一份三菜一湯的午晚餐,早上有好吃的大饅
    24.軍旅生涯 <哇!頭簽,金馬獎耶!>在新兵訓練中心的大禮堂,部隊分發抽籤,大家都十分緊張。結束在憲明國小的服務,我就去當兵了。先到關東橋接受二個月的基本訓練,然後很幸運地抽中金馬獎,分發到馬祖南竿大砲營服務。 先到基隆等船,中間放二天假,回家向父母辭別。當時還是戒嚴時期,到前線當兵,家人都
    23.教育服務 因為有集中實習訓練樂隊的經驗,65年6月畢業後,回到自己的故鄉宜蘭縣三星鄉的憲明國小,義務幫忙訓練鼓樂隊,和舉辦畢業典禮。也因此組成芝山教育文化服務團,邀請師專學弟妹,利用寒暑假期,繼續到各地學校服務。 本來只是學長帶著學弟妹,自我成長、學習的團體,從民國65年開始,從地下社團,
    22.環島畢旅與集中實習 讀師專最後一年,是最精采豐富的。前半年的環島參觀旅行,最後半學期的集中實習,最教人難忘懷。 為了準備畢業環島之旅,我們省吃儉用,省下許多公費開銷,來支應一個月的食宿費用。從台北出發,到全省各地,除了風景名勝地區的遊覽,也沿途參觀教學有特色的學校。 這一趟參觀旅行下來
    21.師專益友 師專五年,除了同窗四十二位,來自各地精英<當時要考上師專是十分困難的>,五年建立了革命情感。到現在畢業四十多年,依然有多位志同道合,一起在教育志業上,創造歷史。 除了我個人在教書十三年後,辭職自己去辦學,也有同學轉行當律師,法官,會計師,出版社副總,也有同學繼續深造,到大學,高
    20.師專良師 五年師專,影響我最深刻,作為將來當老師典範的,有幾位老師。導師洪文彬,福州人,帶我們五年,常去他家,吃師母包的餃子,畢業環島旅行,集中實習,都是由導師帶領,視我們如自己的孩子。 和我們生活在一起的是生活教官,石元初教官,也是把我們當孩子般照顧,訓練我們軍訓,唱軍歌,踢正步。負責
    19.師專五年 師專五年,是一段精彩難忘的日子。睡大通鋪,20個人一間,每個人一個榻榻米床位,左右各10個床位,中間是20張桌子並排。晚上9點晚點名,10點熄燈,早上6點起床,6.30晨操、早點名,和部隊生活完全一樣。 吃大鍋飯,每個人一張餐盤,一張餐券,一份三菜一湯的午晚餐,早上有好吃的大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離開知本是走台11,越過知本溪後不久就會和從北邊來會的台9線相會,這邊是美和村,學校就在這附近,路邊,素矮的水泥牆,很容易就會錯過。 學校1公頃多,50娃不到6班。校門三柱雙進,都是以粗工石板砌成,我非常喜歡這樣的質樸感;中柱高作阿拉伯數字「1」字狀,嵌有朱石底金字校全銜。 入門,難得見到還
    Thumbnail
    記70年前南京上小學 民國34年,抗戰勝利,我們在陪都重慶,35年初父親與我們母子兩人分批先後還都南京,住在成賢街,七月,尚不足六歲,因為沒有幼稚園,只好準備上小學,八年抗戰,最後勝利,卻打得民窮財盡,國家元氣大傷,百廢俱舉。 當時入學,因學校少,所以還要考試入學,考是就是口試,看看您的
    Thumbnail
    故鄉身世 我的老家是在廣東的東北角客家梅州市所轄的五華縣大布鄉水寨墟,李氏落腳水寨我是第24世,父母親因民國20年就出門了,後來抗戰軍興,我在民國30年(1941)出生於桂林省立醫院,所以都沒有回去過故鄉,直到民國37年冬。 出生後,父親寫信回家報喜上燈,祖父按我的生辰批了八字,認為少水,又
    Thumbnail
    衛武營回憶   我是1984年成功嶺暑訓第一梯的大專學生,1985年畢業入伍也是去成功嶺受新兵訓練,一個月後下部隊分發新訓師(預備師),下部隊的銜接訓練正好是到陸軍步兵學校教勤連。教勤連是新訓師派駐歩校協助教學勤務的一個連,這時又遇到國軍體能戰技運動大會,所以在教勤連待到協助運動大會事務完成,才分
    Thumbnail
    如果你和我一樣是50+族群,那求學過程中一定總會遇過有著濃濃外省腔的老師,我記得四川來的地理老師,國文老師認課文的腔調和老蔣總統一模一樣,國小同班同學的爸爸就是我的導師,也是年輕時隨著國民政府撤退來台,明知回不去了,才在台灣娶妻生子。 大多數人來時匆忙,都是孓然一身,甚至身無分文,軍方為了應付這突
    Thumbnail
    有了摩托車之後,不再有地區性的設限。而工作的選擇性也多廣泛了點。 雖只有國中畢業學歷的我,但感恩父母給了我算聰慧的頭腦,感恩自己不想因學歷緣故,而鞭策自己精進求知、改變自己素質、提升能力的心態。 於是我的求職路線延伸到離家20到30分鐘的路程。 自從家鄉員林到台中跟著媽媽住約有半年吧!台中我也大致熟
    1984年,也就是民國73年的光輝十月,我進入了台北啟明學校就讀,從此開始了我的九年盲校生活。那年我八歲,往後的九年間將近三分之二的日子我都是在這裡成長。那時的台北啟明學校位於敦化北路與長春路口155巷的巷子裡,至1992年夏天過後,就遷往現在的校址天母忠誠路二段207巷當中,我所分享的都是1984
    Thumbnail
    #誠實書寫練習 #Day70 本日書寫主題:回想本週看見的人事物,找尋印象或有感的事情並寫下來。 ✍️小弟line傳來一篇新聞:『逾70年歷史「若石幼兒園」堪稱基隆最老幼兒園』。 我就是那所幼稚園畢業,接著就好奇用Google搜尋“基隆若石幼稚園”,點進幼稚園歷史就跳出幾張畢業照,仔細一看有當年
    今天上課的內容是關於故鄉的主題. 內容是指出生的故鄉和之後生活十年之後的第二故鄉, 這二間中間的變化及自己的感想. 是很有趣的內容, 老師也會要求同學們分享自己的故鄉, 要怎麼介紹自己的故鄉讓其他同學也能多了解故鄉的特點. 幸運的是我的故鄉一直都在台北. 不管是出生, 求學, 工作都沒有離開過
    Thumbnail
    系刊主編出了一個題目,要求我以「故鄉」為主題書寫一篇小文,暢敘我對故鄉的感覺。我究竟是那裡人呢?想想,還真有些惘然。 按戶籍登記,我算臺北縣(現在是新北市)人,我的出生地是中和。當中和、永和的界域還不是那分明的時代,有時還得花費口舌說明我的故鄉是「臺北縣中和鄉」,而不是「臺北縣永和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離開知本是走台11,越過知本溪後不久就會和從北邊來會的台9線相會,這邊是美和村,學校就在這附近,路邊,素矮的水泥牆,很容易就會錯過。 學校1公頃多,50娃不到6班。校門三柱雙進,都是以粗工石板砌成,我非常喜歡這樣的質樸感;中柱高作阿拉伯數字「1」字狀,嵌有朱石底金字校全銜。 入門,難得見到還
    Thumbnail
    記70年前南京上小學 民國34年,抗戰勝利,我們在陪都重慶,35年初父親與我們母子兩人分批先後還都南京,住在成賢街,七月,尚不足六歲,因為沒有幼稚園,只好準備上小學,八年抗戰,最後勝利,卻打得民窮財盡,國家元氣大傷,百廢俱舉。 當時入學,因學校少,所以還要考試入學,考是就是口試,看看您的
    Thumbnail
    故鄉身世 我的老家是在廣東的東北角客家梅州市所轄的五華縣大布鄉水寨墟,李氏落腳水寨我是第24世,父母親因民國20年就出門了,後來抗戰軍興,我在民國30年(1941)出生於桂林省立醫院,所以都沒有回去過故鄉,直到民國37年冬。 出生後,父親寫信回家報喜上燈,祖父按我的生辰批了八字,認為少水,又
    Thumbnail
    衛武營回憶   我是1984年成功嶺暑訓第一梯的大專學生,1985年畢業入伍也是去成功嶺受新兵訓練,一個月後下部隊分發新訓師(預備師),下部隊的銜接訓練正好是到陸軍步兵學校教勤連。教勤連是新訓師派駐歩校協助教學勤務的一個連,這時又遇到國軍體能戰技運動大會,所以在教勤連待到協助運動大會事務完成,才分
    Thumbnail
    如果你和我一樣是50+族群,那求學過程中一定總會遇過有著濃濃外省腔的老師,我記得四川來的地理老師,國文老師認課文的腔調和老蔣總統一模一樣,國小同班同學的爸爸就是我的導師,也是年輕時隨著國民政府撤退來台,明知回不去了,才在台灣娶妻生子。 大多數人來時匆忙,都是孓然一身,甚至身無分文,軍方為了應付這突
    Thumbnail
    有了摩托車之後,不再有地區性的設限。而工作的選擇性也多廣泛了點。 雖只有國中畢業學歷的我,但感恩父母給了我算聰慧的頭腦,感恩自己不想因學歷緣故,而鞭策自己精進求知、改變自己素質、提升能力的心態。 於是我的求職路線延伸到離家20到30分鐘的路程。 自從家鄉員林到台中跟著媽媽住約有半年吧!台中我也大致熟
    1984年,也就是民國73年的光輝十月,我進入了台北啟明學校就讀,從此開始了我的九年盲校生活。那年我八歲,往後的九年間將近三分之二的日子我都是在這裡成長。那時的台北啟明學校位於敦化北路與長春路口155巷的巷子裡,至1992年夏天過後,就遷往現在的校址天母忠誠路二段207巷當中,我所分享的都是1984
    Thumbnail
    #誠實書寫練習 #Day70 本日書寫主題:回想本週看見的人事物,找尋印象或有感的事情並寫下來。 ✍️小弟line傳來一篇新聞:『逾70年歷史「若石幼兒園」堪稱基隆最老幼兒園』。 我就是那所幼稚園畢業,接著就好奇用Google搜尋“基隆若石幼稚園”,點進幼稚園歷史就跳出幾張畢業照,仔細一看有當年
    今天上課的內容是關於故鄉的主題. 內容是指出生的故鄉和之後生活十年之後的第二故鄉, 這二間中間的變化及自己的感想. 是很有趣的內容, 老師也會要求同學們分享自己的故鄉, 要怎麼介紹自己的故鄉讓其他同學也能多了解故鄉的特點. 幸運的是我的故鄉一直都在台北. 不管是出生, 求學, 工作都沒有離開過
    Thumbnail
    系刊主編出了一個題目,要求我以「故鄉」為主題書寫一篇小文,暢敘我對故鄉的感覺。我究竟是那裡人呢?想想,還真有些惘然。 按戶籍登記,我算臺北縣(現在是新北市)人,我的出生地是中和。當中和、永和的界域還不是那分明的時代,有時還得花費口舌說明我的故鄉是「臺北縣中和鄉」,而不是「臺北縣永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