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書]筆記+心得 | 超高齡社會的消費行為學|打破銀髮族消費迷思、分析銀髮族消費型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概述

本書主要是在說明如何打造銀髮族喜愛的商品、服務。從銀髮族的消費迷思開始澄清,進行分析。並依銀髮族可能的消費型態為基礎,推薦可能的商品或服務類型。個人認為本書的思考方式不僅僅適用於銀髮族,也適用於其他族群。

本書筆記

銀髮族的消費迷思

迷思之一:此處的銀髮族指的是退休人士,因為已經完成人生中的工作階段,且還有大筆積蓄,因此銀髮族給人的感覺可能是有錢又敢花錢的。但實際上真是如此嗎?銀髮族因為失去了主動工作的收入來源,只能依靠被動的退休金過活,銀髮族反而比年輕人更加量入為出,消費多寡則會與退休金(被動收入)成正相關。
迷思之二:銀髮族的消費模式都相同,而且是跟年齡有關!像是同一年齡層的人都需要柺杖、保健食品與護腰!其實與年輕人相同,將銀髮族視為多個消費族群的集合比較適合。有的銀髮族膝蓋不好,就會需要柺杖;有的銀髮族重視健康,就會需要保健食品;有的銀髮族腰不好,就會需要護腰。重點在於「個人」、「各族群」重視的項目,而非將所有銀髮族視為單一族群。
迷思之三:男性通常薪資較高,退休後的男性消費能力也較強!其實不需要到退休,在年輕階段,女性的消費能力通常是較強的。那麼問題來了,為何到了銀髮族階段,女性的消費能力反而大幅衰退了呢?這顯然是不合理的。更精確地說,消費能力應只與「個人」的消費行為相關,與男女無關。
銀髮族的消費迷思

銀髮族的消費型態

銀髮族依據不同的成長背景,消費型態可能會以以下三種類型呈現:
1.懷舊型消費:是年過四十之後可能出現的消費型態。其實瞄準這類型態的商品或服務,在當前社會也可以見到。像是古早味的市場購物袋,以此為基準打造出來的懷舊型商品可能有鑰匙圈、悠遊卡…等等。這類商品主打懷舊風,有此情懷的消費者是有很高機率買單的。除此之外,僅僅只是包裝風格是復古風,也有可能在眾多商品中,因為令消費者印象深刻,脫穎而出成為消費者的購買選擇。個人是把這類型的商品或服務簡稱為「賣情懷的」。
2.時間解放型消費:銀髮族不需要將每日的時間投注在工作上,相對來說,有較為充裕的自由時間可以運用,造成了此型態的消費。我將此種類型的消費型態再分為兩大項:
  與從前經歷相關:求學或是工作階段時,因為種種因素不得不放下的嗜好,或是年輕時想嘗試卻不敢嘗試的活動,在此階段—有錢又有閒,正是重拾夢想的好機會。例如繪畫、攝影、旅遊等等喜愛的事物,在此時正是銀髮族付出消費,實現夢想的時候。若業者能提供消費者想要的商品、行程或服務,銀髮族會很樂意買單的!
  無所事事,打發時間:對於沒有個人嗜好,及想要追求夢想的銀髮族,業者要做的就是幫助他們找到喜愛的事情或是可以愉快地打發時間。這類型主要可以提供的服務可能是—能夠消磨時間、環境好、供應美食的場所,還可以搭配提供生活資訊、學習技能、交新朋友等等功能性的「選項」,為不知如何消費時間的銀髮族提供一個極佳且有意義的去處。
3.愛用品型消費:銀髮族可能較有品牌忠誠度高的特質,因此若成為銀髮族的愛用品,後續會有源源不絕的消費力道。依我自己的觀察,銀髮族的想法較年輕人來說真的較難以改變,通常也不會主動去嘗試新事物。(當然,不排除我身邊的銀髮族恰好都是這類型的。)我自己雖然還不是銀髮族,但我想「使用到好商品的機會難得,為何要換?」此種心態是共通的。
想要成為銀髮族的愛用商品,我想,一定會是日用消費商品的主要目標。(像是保養品、牙膏、食物…等每日都會使用的商品。)此類商品或許可以透過「試用」、「體驗」等方式進行推廣;健康、安心、實惠等基礎特質也是消費者會在意的。說到底,還是以「適合某族群」的產品開發方向為最高指導原則。
營髮族的消費型態

如何了解銀髮族的需求?

調查顧客需求的方法有以下三大類:
1.問卷調查:以紙本和網路調查來比較的話.紙本調查會比較適合銀髮族。此用網路問卷來做調查,一來銀髮族可能會在操作上有所困難,二來調查母體可能會是「擅於操作電子產品」的族群,並不全面。
那麼紙本問卷會有問題嗎?即便可以避開上述網路問卷的潛在問題,問卷類的是釣方式仍然存在下述難題:
  • 沒有經驗,不了解狀況,不知道問題要如何回答。
  • 沒有符合自身經驗的選項。
  • 問題的先後順序,可能會影響到回答。
  • 調查者當下的心情及認真度對調查結果會有所影響。
2.團體訪談:採用一邊試用,一邊回答的情境對於了解客戶需求有較高的參考價值。(「衝刺計畫」這本書,採取的就是此種方式。)
3.建立直接面對客戶的管道,並重視每次回饋。此種類型的需求調查可以延伸發展成使用者心得的項目(正面回饋可以當作心得分享,負面回饋則可以做為產品改進方向),應盡可能給予提供有效回饋的使用者獎勵,打造良性循環。
如何了解銀髮族的需求

總體心得

這本書對銀髮族的消費行為進行分析—愛用品、經濟、實惠等特性,我覺得對象客戶好像是在說我,而非是銀髮族,所以我認為或許本書的目標分析對象並非單指銀髮族,而是有著「銀髮族消費特性」的族群。
本書我喜愛的點在於主張—開發產品、服務及行銷,應都是基於客戶的需求,並將重點擺在客戶可能想要改善或解決的問題,以此為方向來思考,而非關注在引起顧客興趣的行銷手法。此外,文中還有分享一些日本的銀髮族商品及服務,令人增長眼界!

本書資訊

超高齡社會的消費行為學
書名:超高齡社會的消費行為學
作者: 村田裕之
譯者: 黃雅慧
出版社:經濟新潮社
出版日期:2015/07/18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0會員
67內容數
這個專欄主要是紀錄佩姬個人的學習歷程及觀點分享,學習及分享的素材主要來自於與兒子共讀的童書、經由彭蒙惠英語學習時得到的新知、過去閱讀過的書籍在現實生活中的感悟以及新閱讀的書籍筆記。內容可能會有些過於雜亂,但可以確保的是隨著每次發布文章我都會有所成長,也希望這些內容可以幫助到閱讀此專題的你。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佩姬觀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書分為情商和情境兩部分,情商篇主要介紹作者認為重要的12種情商以及作者認為自己不擅長,僅有0.5強度的情商。(坦誠說明對方不好的能力)作者將此12.5種情商喻為調味料,在情境篇中的不同情況下,說明他會如何利用這些調味料來應對。
如同書名衝刺計畫,本書是一本教導讀者如何快速確立商品方向的書籍。從組建適宜的團隊開始,利用五個工作天的時間,進行確立目標、制定方向及解決方案、決定解決方案、製作商品原型,最後請合適的使用者進行詳細測試,擷取有效意見以決定該商品的發展方向是否正確以及後續可能的改進方向。
這是一本說明支付方式的書。從支付的定義以及可能產生的問題開始,到各類支付方式:現金、信用卡、支票、手機支付……等等各類支付的解說介紹。以及支付之後,後端(銀行)是如何進行操作的,最新的金融科技又會對使用者及銀行帶來哪些衝擊?個人認為這本書算是對於金融運作的解說方面非常淺顯易懂的一本書籍。
這是一本照顧大腦的書,許多大腦慢性病痛的原因都是源於發炎反應,作者以此為基底,說明發炎反應如何產生,又該如何減少發炎反應及改進大腦健康。本書側重的面向在於飲食,以及多項慢性疾病的發生原因,該攝取那些營養素以進行改善,對於運動及心智活動方面則是稍稍提及,算是一本促進大腦健康蠻全面的書籍。
如同書名所述,本書是一本教導讀者如何撰寫真實故事的書籍。從「創意非虛構寫作」的定義開始(就是真實故事),到各種相關注意事項。本書在第一部分說明了要撰寫真實故事的注意要點,第二部分則從如何閱讀開始說明,了解如何去閱讀別人的小說,你就會知道如何去撰寫屬於你的真實故事。
本書以是一本探討創意的書籍。從創意的定義開始討論,闡述作者認為創意是什麼以及世人認為的創意又是什麼,並以作者定義的創意開始說明如何激發創意,並導入作者推廣的RIGHT程序來幫助點子誕生、最後探討現今的公司如何讓員工的創意湮滅,公司又該如何行事才能讓員工能夠保持各自的獨特創意。
本書分為情商和情境兩部分,情商篇主要介紹作者認為重要的12種情商以及作者認為自己不擅長,僅有0.5強度的情商。(坦誠說明對方不好的能力)作者將此12.5種情商喻為調味料,在情境篇中的不同情況下,說明他會如何利用這些調味料來應對。
如同書名衝刺計畫,本書是一本教導讀者如何快速確立商品方向的書籍。從組建適宜的團隊開始,利用五個工作天的時間,進行確立目標、制定方向及解決方案、決定解決方案、製作商品原型,最後請合適的使用者進行詳細測試,擷取有效意見以決定該商品的發展方向是否正確以及後續可能的改進方向。
這是一本說明支付方式的書。從支付的定義以及可能產生的問題開始,到各類支付方式:現金、信用卡、支票、手機支付……等等各類支付的解說介紹。以及支付之後,後端(銀行)是如何進行操作的,最新的金融科技又會對使用者及銀行帶來哪些衝擊?個人認為這本書算是對於金融運作的解說方面非常淺顯易懂的一本書籍。
這是一本照顧大腦的書,許多大腦慢性病痛的原因都是源於發炎反應,作者以此為基底,說明發炎反應如何產生,又該如何減少發炎反應及改進大腦健康。本書側重的面向在於飲食,以及多項慢性疾病的發生原因,該攝取那些營養素以進行改善,對於運動及心智活動方面則是稍稍提及,算是一本促進大腦健康蠻全面的書籍。
如同書名所述,本書是一本教導讀者如何撰寫真實故事的書籍。從「創意非虛構寫作」的定義開始(就是真實故事),到各種相關注意事項。本書在第一部分說明了要撰寫真實故事的注意要點,第二部分則從如何閱讀開始說明,了解如何去閱讀別人的小說,你就會知道如何去撰寫屬於你的真實故事。
本書以是一本探討創意的書籍。從創意的定義開始討論,闡述作者認為創意是什麼以及世人認為的創意又是什麼,並以作者定義的創意開始說明如何激發創意,並導入作者推廣的RIGHT程序來幫助點子誕生、最後探討現今的公司如何讓員工的創意湮滅,公司又該如何行事才能讓員工能夠保持各自的獨特創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銀髮族行銷的首要挑戰在於如何協助這一族群改變長久以來的生活與消費習慣。這群年長者擁有多年的生活經驗,對於過往累積的習慣有一定程度的執著,通常對已熟悉的產品和服務有較高的依賴性,對新選擇的接受度相對較低。這使品牌在引導他們轉變時需要投入更多時間和資源。
Thumbnail
隨著臺灣步入超高齡社會,銀髮族市場的潛力日益顯現。許多針對高齡者的產品面臨著推廣和需求點不足的挑戰。瞭解年長者的真正需求,並與他們共同設計合適的輔助工具,將成為未來產品開發的關鍵。設計者應該拋棄傳統的為年長者設計思維,轉而打造跨世代合作的產品,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質。
  長者隨著年齡增長會經過許多生理、心理和社會發展的改變,也許要處理來長者自於年齡、健康或家庭的壓力源。以「人在情境中」觀點來看,社工人員對於老人的多面向評估應該是一個「全人」的評估,包括個人生理、心理、情緒、靈性、經濟與社會環境等層面。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一場關於「世代合作、青銀共事」的講座,並從參加者Star哥那裡獲得內容總結。主要觀點包括:傳產中小企業面臨嚴重缺工,年輕人不願轉正職;打破對中高齡員工的刻板印象,溝通能力和工作熱情與年齡無關;強調世代合作的重要性,建議職務再設計讓輕齡者和熟齡者各自發揮優勢。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在面對人口老化的趨勢下,我們應該如何看待老與幼之間的差異?到底怎麼樣才算老?本文提出了許多觀點,並探討年輕人和老年人之間的差異,以及如何在心態上面對和因應這些變化。同時,也討論了老化和世代差異的相關議題。
Thumbnail
最近和身旁一些屆齡退休的長輩們聊天,發現「似乎越來越多人意識到,退休後找到生活重心是非常重要的!」真是好現象~
Thumbnail
隨著戰後嬰兒潮一代逐漸走向退休,對工作熱愛的長者與年輕人的創新思維共同合作,尋找社會共識是當前的重要議題。臺灣積極推動老中青世代融合,但仍面臨溝通障礙等問題。建議透過教育和培訓促進瞭解與溝通。此外,共讀活動如'金色職涯煉金術'和'我的野蠻同事'可以為退休者和年輕人提供實用建議。
Thumbnail
近期大考寫作,考了幾次與年長者相關的議題,例如108年會考〈青銀共居〉寫與銀髮族的互動及相處經驗,111年學測國寫〈樂齡出遊〉思考如何照顧長者在生理及情感上的需求。可見高齡化社會的安養問題,已經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年輕學子尚未經歷老年,甚至很少跟長輩相處,該如何體會老年人的心聲、理解他們的需求呢?
新四十族群就是不只盤算金錢,還會接納居住、人際、甚至職場等新的議題到生活裏來,畢竟,從退休年齡一直到老死,還是想要活得精彩豐富呀!
Thumbnail
細數臺灣長照產業的重要性,長照不只是「照護」,而是要讓晚年生活更豐富、更多樣。社區互動空間、跨領域合作機會以及政策上的改善都是推動銀髮照護的有效途徑。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銀髮族行銷的首要挑戰在於如何協助這一族群改變長久以來的生活與消費習慣。這群年長者擁有多年的生活經驗,對於過往累積的習慣有一定程度的執著,通常對已熟悉的產品和服務有較高的依賴性,對新選擇的接受度相對較低。這使品牌在引導他們轉變時需要投入更多時間和資源。
Thumbnail
隨著臺灣步入超高齡社會,銀髮族市場的潛力日益顯現。許多針對高齡者的產品面臨著推廣和需求點不足的挑戰。瞭解年長者的真正需求,並與他們共同設計合適的輔助工具,將成為未來產品開發的關鍵。設計者應該拋棄傳統的為年長者設計思維,轉而打造跨世代合作的產品,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質。
  長者隨著年齡增長會經過許多生理、心理和社會發展的改變,也許要處理來長者自於年齡、健康或家庭的壓力源。以「人在情境中」觀點來看,社工人員對於老人的多面向評估應該是一個「全人」的評估,包括個人生理、心理、情緒、靈性、經濟與社會環境等層面。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一場關於「世代合作、青銀共事」的講座,並從參加者Star哥那裡獲得內容總結。主要觀點包括:傳產中小企業面臨嚴重缺工,年輕人不願轉正職;打破對中高齡員工的刻板印象,溝通能力和工作熱情與年齡無關;強調世代合作的重要性,建議職務再設計讓輕齡者和熟齡者各自發揮優勢。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在面對人口老化的趨勢下,我們應該如何看待老與幼之間的差異?到底怎麼樣才算老?本文提出了許多觀點,並探討年輕人和老年人之間的差異,以及如何在心態上面對和因應這些變化。同時,也討論了老化和世代差異的相關議題。
Thumbnail
最近和身旁一些屆齡退休的長輩們聊天,發現「似乎越來越多人意識到,退休後找到生活重心是非常重要的!」真是好現象~
Thumbnail
隨著戰後嬰兒潮一代逐漸走向退休,對工作熱愛的長者與年輕人的創新思維共同合作,尋找社會共識是當前的重要議題。臺灣積極推動老中青世代融合,但仍面臨溝通障礙等問題。建議透過教育和培訓促進瞭解與溝通。此外,共讀活動如'金色職涯煉金術'和'我的野蠻同事'可以為退休者和年輕人提供實用建議。
Thumbnail
近期大考寫作,考了幾次與年長者相關的議題,例如108年會考〈青銀共居〉寫與銀髮族的互動及相處經驗,111年學測國寫〈樂齡出遊〉思考如何照顧長者在生理及情感上的需求。可見高齡化社會的安養問題,已經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年輕學子尚未經歷老年,甚至很少跟長輩相處,該如何體會老年人的心聲、理解他們的需求呢?
新四十族群就是不只盤算金錢,還會接納居住、人際、甚至職場等新的議題到生活裏來,畢竟,從退休年齡一直到老死,還是想要活得精彩豐富呀!
Thumbnail
細數臺灣長照產業的重要性,長照不只是「照護」,而是要讓晚年生活更豐富、更多樣。社區互動空間、跨領域合作機會以及政策上的改善都是推動銀髮照護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