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永遠會等你回家。」這是記憶中母親的潛台詞,像未曾剪斷的臍帶牽繫著孩子,家家坐在車窗邊自顧自地說著,彷彿正陪伴著一旁的母親,觀眾打開了耳朵卻聽不見一絲回應。窗外透進了行道樹的綠蔭,某個瞬間,家家好似回到了求學時穿上制服的青澀模樣,與下課後「回家」的意向有了連結,「這是我「特別」為你準備的(大餐)」,則是下班後(或離家後)母女通話中「望你回家」的密語。然而,「特別」二字對女兒來說一點也不特別,而是展現了親子間不可違抗的美麗謊言,母親依舊繼續做著女兒不愛吃的菜,兩人實際上到底愛吃什麼?永遠無法告訴對方,這也是亞洲家庭最「特別」卻常見的現象。
「我們回家好不好?」
這趟搭上靈車返家的旅程,與今年榮獲金馬最佳劇情短片的《#講話沒有在聽 》無意間撞題,但《家家》賦予我的情感更加濃郁,因著劉若英獨角戲中流露出的真實情緒,巧妙地透過台詞樹立了母親之於整個家的關係圖。母親對別人家孩子(洋洋)的讚許,總是強調她同學美滿的婚姻以及開設畫廊的工作,看在家家眼裡實在五味雜陳,其實家家曾有過與他人成家的機會,卻因為母親摔倒的意外,負荷不了照顧的工作,才會與曖昧對象漸漸疏遠。而母親對姊姊庭庭的偏愛,任由她出國唸書甚至在異地結婚生子,家家壓抑著她「不必回家照顧母親」的怨氣,同時說著「妳不能回來」作為整個家族的寄託,顯見她內心的矛盾與掙扎。最後則是母親對自己人生的影響,家家不願活得像母親自述得那般「命苦」,事實上,她也在逐漸轉變成自己厭惡的那個母親,才會無法正視(棺材上)倒影裡的自己。
而「家」的未來又會是什麼模樣?我們回到開場戲的時間軸,年邁的女主角臉上已佈滿皺紋,她專注地沾著顏料在白布上作畫,不慎摔跤卻沒有人將她扶起,暗示了女主角獨居的現實,對比外頭放送著陪伴機器人的廣告。得到「完美陪伴」或許成了未來多數人的願望,這份「陪伴」對女主角而言,則是透過了這段在車上的記憶得到昇華。
《家家》無疑是疫情時代最溫暖的一封家書,像讀著精練而真摯的文字不自覺落淚。背景誦唸著染疫離世者的名字,也撫慰了那些來不及與家人道別的親屬,更是提醒銀幕前的觀眾,把握能夠「好好說話」的時間,不然就只剩下這趟「最後的車程」能夠說出真心話,家家則是在道歉虧欠中說出了讚賞:「妳很漂亮。」,就算母親生前最喜歡綠色,家家依然堅持母親在紅色旗袍中才是最美的,因此,電影最後我們終於見到了整幅母親肖像的原貌,手中點起的長菸與家家放下畫筆相重合,彷彿卸下了一輩子母女間的愛恨,緩緩地為這幅畫提名落款,最後抹暈開的「家家」二字,我們早已清晰不忘。
延伸聽歌: #劉若英 《#遺忘的都回來了 》
12月16日全台威秀影城獨家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