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反社會人格嗎?」

2023/01/18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我是不是有反社會人格?

我們總會遇到一些狀況,讓我們懷疑自己的善良、正向特質,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如自己所想:我是一個正常人。比方說,我們看到一些無法忍受的事情時,容易產生一些負面想法。看到欺騙女生感情的男生時,會感到厭惡。這樣的男生總塑造自己成為某種形象,讓對象產生一定程度上的好感,進而達成原本的目的。而女性如果為受害者,則會覺得受害者愚笨,一看就知道是騙人把戲最終卻還是上當,最終生心理都受到傷害。
有位朋友即是這樣的一個典型例子,他無法接受身為「海王」的男性以及身為「受害者」的女性,這樣兩類型的人一邊行騙、另一邊則自願上當,朋友看到這兩種類型的人會發自內心覺得作嘔。稍後會略為講述這段故事,那以上的舉例究竟能不能算是反社會人格呢?

反社會人格的診斷

首先我們要先了解反社會人格的定義。根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指出,反社會人格的診斷要符合以下七項原則裡的三項(含或以上):
  1. 不能符合社會一班規範對守法的要求,表現於一再作出侵犯法律或社會規範的違法行為。
  2. 狡詐虛偽:表現於一再說謊、使用化名、為自己的利益或娛樂而詐欺、欺騙、哄騙、愚弄他人。
  3. 做事衝動或不能事先計畫。
  4. 易怒且好攻擊:表現於一再打架或攻擊他人身體(所有一切以傷害他人為目的的動作或想法)。
  5. 行事魯莽,不在意自己及他人安危。
  6. 經久的無責任感,表現於一再無法維持經久的工作或信守財務上的義務。
  7. 缺乏悔恨,羞恥和內疚感,表現於無動於衷或合理化對他人的傷害、虐待或偷竊。
另有一條件即為,個案必須年滿18歲才能夠被診斷。
反社會人格也被稱為最難被醫治的精神疾病之一。被歸納為B型人格障礙的反社會人格有一些外顯特質,諸如:無罪惡感、無悔改之心、無責任感、無道德觀、無真實情感等等。但某些特殊的患者為了讓自己看起來像是能夠正常融入社會的群體,觀察大眾的生活、社交模式,進而取得與日常生活以及大眾價值觀、道德標準的平衡。簡單來說,反社會人格患者能夠透過「演戲」來讓自己看起來無異於一般人,這也就代表,無論特徵明顯與否,我們生活周遭或許充斥著反社會人格的患者。數據也表明,世界上平均每25人就有1人為患者,比例或許比你想像中的還要高。

反社會人格VS反社會行為

至於此和反社會行為的差別在於哪裡呢?反社會行為雖然屬於人格障礙的表現,但出現此行為也可能出於其他原因,例如情緒波動、緊急突發狀況等等因素都有很大概率影響到個體的行為。因此,當注意到反社會行為正在發生,也不盡然代表行為人具有反社會人格。關於前述,反社會人格的診斷標準共七項,診斷結果需要至少同時符合三項或以上才能算診斷出該疾病。並且符合的項目必須是經過縝密的評估,行為人必須無時無刻都有這樣的想法才算符合標準,並且不考慮其餘外在因素。
將焦點回到朋友身上,至此他的敘述或許在某方面符合診斷標準的其中幾項,然而,我們卻不能確定是否為環境因素讓朋友產生這樣的想法。為了確立診斷結果,作為診斷者必須深入了解有沒有可能的外在因素、變項影響其結果。

朋友的自白

「我是不是有反社會人格?」
某天朋友這樣問我,不知所云。雖然我已經知道他並沒有所謂的反社會人格,我依然聽他侃侃而談。朋友的敘述跟我了解的他如出一轍,只是他又更進一步闡明會讓他成為現在這個樣子背後的原因。他的不安、不信任感、目中無人、沒有自信等等特質都是來自於國中開始的經歷,並且這些事件沒有的到妥善的解決。
此外,因為朋友在年幼時所面對的是朋友的背叛,因此不信任感又會在更加重許多。在那段故事裡,國中好朋友的背叛有所謂的目的性,利用了他去接近他喜歡的女生,而那位女生也不疑有他,畢竟人大體上都會以信任為前提做交流,只有在某一方平衡點出了問題之時,一段人際關係的交流才會變質。
我的朋友因為國中所發生的事很早就理解了這個道理,但未免也有些偏激。他知道人與人相處之間很難秉持著真誠,於是人際關係最終都會走向毀滅。因此,他在開頭的地方並不想把自己的全部,包括情緒、想法、框架、概念等等全部給對方。在他的世界裡,除非她對對方有興趣,否則他都只是在完成最低限度的無效社交。所謂無效社交有點近似於大家常在講的「講幹話」,不會讓彼此的靈魂真正得到昇華,而是單純的語言交流。
朋友心中所想,相信聰明的各位能夠大概猜想出來。是的,他覺得自己只要不向所有人接露自己真正的內心、想法,他內心的可怕想法就不會被知道,只要交給自己細品。久而久之,他覺得沒有人了解他,所有人都比他低一等,但這一的偏誤認知其實本源是他自己,就因為他不相信他人,所以他才會藉由拒絕外在的一切來說服自己:「這些人沒什麼好的,他們只是一些配角。」
也就是為了說服自己、安慰自己這樣就好,不用在交流的時候把心給出去,那些很強烈的想法出現時,朋友才會覺得自己心中存在反社會人格,其實遠遠不及。他常說,他特別看不起某一些的人,覺得他們的智商都有問題,也會看不慣他們做的事情,認為那些是猴子的行為。很明顯了,他不斷地在拒絕,無論是和某群體接近,抑或是拒絕自己好好用心感受他人。能說這樣的人有問題嗎?老實說不能,那是他的決定,他自身接受所有因素排列組合最後得出的結果,或許這樣的狀態在我這個旁人看來是很痛苦的。但,這也許就是他的生存之道吧。

後記

朋友的例子很明顯是有外力影響的「類反社會行為」,包括他問我的時候也是為了說服自己因為自己有反社會人格,所以他的偏激思想很正常,至少對他來說是這樣。但在我真正遇過幾位患有反社會人格的人後,我才發現他們的內在想法並不外顯,也就不會像我的朋友那樣子,將一些思想表現給稍微信任的人看,讓我們知道自己和他心中認為的凡人是不一樣的。基於保護他的心靈,我就沒有說破了,只是靜靜地聽他說完。

聯絡我

如果你願意跟我分享你的故事
如果你願意找我聊聊你的狀況
如果你想改變現狀
如果你有話想對我說
這是我的信箱:[email protected]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凌娜
凌娜
致力提供人際、兩性關係、自我的價值 「成為後現代人類的光」 我或許不能完整幫助到你,但你可能因此變得更好 你的微小支持是我持續創作的極大動力 👏點擊IG觀看最精華圖文👏 信箱:[email protected]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