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反社會人格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我是不是有反社會人格?

我們總會遇到一些狀況,讓我們懷疑自己的善良、正向特質,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如自己所想:我是一個正常人。比方說,我們看到一些無法忍受的事情時,容易產生一些負面想法。看到欺騙女生感情的男生時,會感到厭惡。這樣的男生總塑造自己成為某種形象,讓對象產生一定程度上的好感,進而達成原本的目的。而女性如果為受害者,則會覺得受害者愚笨,一看就知道是騙人把戲最終卻還是上當,最終生心理都受到傷害。

有位朋友即是這樣的一個典型例子,他無法接受身為「海王」的男性以及身為「受害者」的女性,這樣兩類型的人一邊行騙、另一邊則自願上當,朋友看到這兩種類型的人會發自內心覺得作嘔。稍後會略為講述這段故事,那以上的舉例究竟能不能算是反社會人格呢?

反社會人格的診斷

首先我們要先了解反社會人格的定義。根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指出,反社會人格的診斷要符合以下七項原則裡的三項(含或以上):

  1. 不能符合社會一班規範對守法的要求,表現於一再作出侵犯法律或社會規範的違法行為。
  2. 狡詐虛偽:表現於一再說謊、使用化名、為自己的利益或娛樂而詐欺、欺騙、哄騙、愚弄他人。
  3. 做事衝動或不能事先計畫。
  4. 易怒且好攻擊:表現於一再打架或攻擊他人身體(所有一切以傷害他人為目的的動作或想法)。
  5. 行事魯莽,不在意自己及他人安危。
  6. 經久的無責任感,表現於一再無法維持經久的工作或信守財務上的義務。
  7. 缺乏悔恨,羞恥和內疚感,表現於無動於衷或合理化對他人的傷害、虐待或偷竊。

另有一條件即為,個案必須年滿18歲才能夠被診斷。

反社會人格也被稱為最難被醫治的精神疾病之一。被歸納為B型人格障礙的反社會人格有一些外顯特質,諸如:無罪惡感、無悔改之心、無責任感、無道德觀、無真實情感等等。但某些特殊的患者為了讓自己看起來像是能夠正常融入社會的群體,觀察大眾的生活、社交模式,進而取得與日常生活以及大眾價值觀、道德標準的平衡。簡單來說,反社會人格患者能夠透過「演戲」來讓自己看起來無異於一般人,這也就代表,無論特徵明顯與否,我們生活周遭或許充斥著反社會人格的患者。數據也表明,世界上平均每25人就有1人為患者,比例或許比你想像中的還要高。

反社會人格VS反社會行為

至於此和反社會行為的差別在於哪裡呢?反社會行為雖然屬於人格障礙的表現,但出現此行為也可能出於其他原因,例如情緒波動、緊急突發狀況等等因素都有很大概率影響到個體的行為。因此,當注意到反社會行為正在發生,也不盡然代表行為人具有反社會人格。關於前述,反社會人格的診斷標準共七項,診斷結果需要至少同時符合三項或以上才能算診斷出該疾病。並且符合的項目必須是經過縝密的評估,行為人必須無時無刻都有這樣的想法才算符合標準,並且不考慮其餘外在因素。

將焦點回到朋友身上,至此他的敘述或許在某方面符合診斷標準的其中幾項,然而,我們卻不能確定是否為環境因素讓朋友產生這樣的想法。為了確立診斷結果,作為診斷者必須深入了解有沒有可能的外在因素、變項影響其結果。

朋友的自白

「我是不是有反社會人格?」

某天朋友這樣問我,不知所云。雖然我已經知道他並沒有所謂的反社會人格,我依然聽他侃侃而談。朋友的敘述跟我了解的他如出一轍,只是他又更進一步闡明會讓他成為現在這個樣子背後的原因。他的不安、不信任感、目中無人、沒有自信等等特質都是來自於國中開始的經歷,並且這些事件沒有的到妥善的解決。

此外,因為朋友在年幼時所面對的是朋友的背叛,因此不信任感又會在更加重許多。在那段故事裡,國中好朋友的背叛有所謂的目的性,利用了他去接近他喜歡的女生,而那位女生也不疑有他,畢竟人大體上都會以信任為前提做交流,只有在某一方平衡點出了問題之時,一段人際關係的交流才會變質。

我的朋友因為國中所發生的事很早就理解了這個道理,但未免也有些偏激。他知道人與人相處之間很難秉持著真誠,於是人際關係最終都會走向毀滅。因此,他在開頭的地方並不想把自己的全部,包括情緒、想法、框架、概念等等全部給對方。在他的世界裡,除非她對對方有興趣,否則他都只是在完成最低限度的無效社交。所謂無效社交有點近似於大家常在講的「講幹話」,不會讓彼此的靈魂真正得到昇華,而是單純的語言交流。

朋友心中所想,相信聰明的各位能夠大概猜想出來。是的,他覺得自己只要不向所有人接露自己真正的內心、想法,他內心的可怕想法就不會被知道,只要交給自己細品。久而久之,他覺得沒有人了解他,所有人都比他低一等,但這一的偏誤認知其實本源是他自己,就因為他不相信他人,所以他才會藉由拒絕外在的一切來說服自己:「這些人沒什麼好的,他們只是一些配角。」

也就是為了說服自己、安慰自己這樣就好,不用在交流的時候把心給出去,那些很強烈的想法出現時,朋友才會覺得自己心中存在反社會人格,其實遠遠不及。他常說,他特別看不起某一些的人,覺得他們的智商都有問題,也會看不慣他們做的事情,認為那些是猴子的行為。很明顯了,他不斷地在拒絕,無論是和某群體接近,抑或是拒絕自己好好用心感受他人。能說這樣的人有問題嗎?老實說不能,那是他的決定,他自身接受所有因素排列組合最後得出的結果,或許這樣的狀態在我這個旁人看來是很痛苦的。但,這也許就是他的生存之道吧。

後記

朋友的例子很明顯是有外力影響的「類反社會行為」,包括他問我的時候也是為了說服自己因為自己有反社會人格,所以他的偏激思想很正常,至少對他來說是這樣。但在我真正遇過幾位患有反社會人格的人後,我才發現他們的內在想法並不外顯,也就不會像我的朋友那樣子,將一些思想表現給稍微信任的人看,讓我們知道自己和他心中認為的凡人是不一樣的。基於保護他的心靈,我就沒有說破了,只是靜靜地聽他說完。

聯絡我

如果你願意跟我分享你的故事

如果你願意找我聊聊你的狀況

如果你想改變現狀

如果你有話想對我說

這是我的信箱:linna892000@gmail.co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Fornik Tsai-avatar-img
2023/08/26
我有反社會性格,雖然沒有經過「認證」,但我確實不喜歡這個社會,所以我反它。
avatar-img
凌娜的沙龍
14會員
25內容數
人人都活在此刻,我們看到、聽到、感受到的都將匯流於人生的道路上。感情、人際、家庭、職場的變遷總使人們心中匱乏。在洪流裡,與大家共同感受,與讀者持續創造屬於個人內心的烏托邦。 以自己的步調,開拓理想中的世界。 _凌娜_
凌娜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2/28
正常狀態下,在一段關係中總有強勢與弱勢的角色。這件事本身也很普通,雙方也會在磨合的過程中漸漸達成一個平衡。即便感情中存在強弱的狀況會自然而然的發生並達到均衡。然而,一但這項平衡被打破會發生什麼事?
Thumbnail
2023/02/28
正常狀態下,在一段關係中總有強勢與弱勢的角色。這件事本身也很普通,雙方也會在磨合的過程中漸漸達成一個平衡。即便感情中存在強弱的狀況會自然而然的發生並達到均衡。然而,一但這項平衡被打破會發生什麼事?
Thumbnail
2023/02/26
想像你身處一個場合,你正和某人爭執,你認為自己的看法是最正確的,無人能敵,並且你正在和對方據理力爭。客觀來說,你的觀點也具有一定的優勢。在這個狀況下,你會選擇用何種方式說服對方放下執念,對你的說法信服?
Thumbnail
2023/02/26
想像你身處一個場合,你正和某人爭執,你認為自己的看法是最正確的,無人能敵,並且你正在和對方據理力爭。客觀來說,你的觀點也具有一定的優勢。在這個狀況下,你會選擇用何種方式說服對方放下執念,對你的說法信服?
Thumbnail
2023/02/21
我們有過一個經歷: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特別的人。在這樣的幻想中,我們無所不能,認為自己能達成所有的事情。 直到現實將一切打碎。
Thumbnail
2023/02/21
我們有過一個經歷: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特別的人。在這樣的幻想中,我們無所不能,認為自己能達成所有的事情。 直到現實將一切打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邊緣型人格、自戀型人格與反社會人格的判斷與相處建議指南
Thumbnail
邊緣型人格、自戀型人格與反社會人格的判斷與相處建議指南
Thumbnail
渣男,不是只有亂劈腿的才算。作者將渣男分成七種人格特質,在我們身上,充其量是一種念頭,一種想法,或是一種短暫的情緒,不是我們的中心思想。我們可以放下念頭,可以轉移注意,可以換位思考,我們知道我們有別的選擇。但是,病態人格的渣男,沒有辦法,他們遊走在極端的邊緣
Thumbnail
渣男,不是只有亂劈腿的才算。作者將渣男分成七種人格特質,在我們身上,充其量是一種念頭,一種想法,或是一種短暫的情緒,不是我們的中心思想。我們可以放下念頭,可以轉移注意,可以換位思考,我們知道我們有別的選擇。但是,病態人格的渣男,沒有辦法,他們遊走在極端的邊緣
Thumbnail
王俸鋼 2020 寶瓶文化 分類:論說--理論 ★★★☆☆ 【一句話】 以精神醫學的觀點切入剖析渣男的病態人格,以及因應之道。
Thumbnail
王俸鋼 2020 寶瓶文化 分類:論說--理論 ★★★☆☆ 【一句話】 以精神醫學的觀點切入剖析渣男的病態人格,以及因應之道。
Thumbnail
我是不是有反社會人格? 我們總會遇到一些狀況,讓我們懷疑自己的善良、正向特質,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如自己所想:我是一個正常人。
Thumbnail
我是不是有反社會人格? 我們總會遇到一些狀況,讓我們懷疑自己的善良、正向特質,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如自己所想:我是一個正常人。
Thumbnail
王俸鋼醫師在這本書就與大家分享關於七種病態型人格,基於職業道德皆徵詢過當事人同意把案例寫進書中,意外地這些當事人都很明確表達希望自己的例子可以讓更多人知道,也因為她們經歷過如此苦痛的深淵,更加希望大家了解這些病態型人格,因為這些人是真實存在於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只是有時候我們並沒有發現罷了!
Thumbnail
王俸鋼醫師在這本書就與大家分享關於七種病態型人格,基於職業道德皆徵詢過當事人同意把案例寫進書中,意外地這些當事人都很明確表達希望自己的例子可以讓更多人知道,也因為她們經歷過如此苦痛的深淵,更加希望大家了解這些病態型人格,因為這些人是真實存在於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只是有時候我們並沒有發現罷了!
Thumbnail
讀了《病態人格》我突然頓悟,佛地魔就是典型的病態人格(aka反社會型人格)嘛!後來上網查了才知道我後知後覺,已經有很多人討論這點了。 這本書超級有趣(有趣指數我給五顆星),從大腦科學以及生物的角度,分析人為何有所謂的道德觀、情感和情緒,以及「良心」的存在。
Thumbnail
讀了《病態人格》我突然頓悟,佛地魔就是典型的病態人格(aka反社會型人格)嘛!後來上網查了才知道我後知後覺,已經有很多人討論這點了。 這本書超級有趣(有趣指數我給五顆星),從大腦科學以及生物的角度,分析人為何有所謂的道德觀、情感和情緒,以及「良心」的存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