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態人格》:大腦中沒有「良心」的人,可教化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讀了《病態人格》我突然頓悟,佛地魔就是典型的病態人格(aka反社會型人格)嘛!後來上網查了才知道我後知後覺,已經有很多人討論這點了。

這本書超級有趣(有趣指數我給五顆星),從大腦科學以及生物的角度,分析人為何有所謂的道德觀、情感和情緒,以及「良心」的存在。

raw-image

反社會人格特質

反社會人格特質包括:外表談吐極具魅力、擅長扮演討人喜歡的角色、不會感到恐懼不安、沒有同理心、無法對他人情感感同身受,卻擅長觀察他人想法和弱點並操控別人等等。

很多殺人魔和罪犯都是反社會人格;另一方面,還有很多「成功的反社會人格」,包括企業老闆、政客、律師等。這些人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為不具備同理心,可以心安理得地壓榨別人、踩著別人往上爬;此外,他們不會恐懼不安、擅長談吐和展現魅力,因此容易在某些領域取得成功。

很有意思的是,作者指出反社會人格者以男性居多,大多是因為有暴力行為;女性反社會人格者的破壞性較低,較不易被診斷為反社會人格。然而所謂的「綠茶婊」也是一種反社會人格,她們擅長討男性歡心、擅長扮演弱者和受害者、老是以自殺來要脅別人(演技精湛,但很少會真的自殺)。

還有,邪教式團體的領導者也是反社會人格。

反社會人格的大腦

這邊非常粗略地整理反社會人格者的大腦可能有的異常狀況:杏仁核(掌管快感、不安、恐懼等情緒的區域)發育不全;杏仁核與前額葉皮質連結較弱;左右海馬迴不對稱;多巴胺濃度過高;胼胝體擴大;前額葉皮質的灰質容積減少,等等。

基因還是環境?

已知反社會人格者大腦與常人不同,造成此現象的原因,是基因和環境的交互作用。書中認為需同時具備一種叫做MAOA的基因、以及會打開反社會人格開關的成長環境(幼時受到虐待),才會出現反社會人格。

有研究發現,從小接受教育可以有效降低反社會人格發生的機率。

沒良心的人

這是我覺得特別值得玩味的地方。如果良心是來自於負責掌管愧疚感、心痛、判斷善惡的內側前額葉皮質,那這部位受損的病態人格,是否就是「不可教化」,永遠不可能有良心?

看完整本書,對於治療反社會人格好像很難有非常有效的方法。從年幼時給予足夠的溫柔和關愛,可以有效防止;但對於已定型的成年人,就困難重重。因為他們擅長偽裝,會在法官或治療者面前假裝愧疚;參加療程也只是為了討人歡心。

反社會人格為何會在演化中存在

這本書把良心、情感、道德觀以非常「科學」的角度來解釋。人類是需要靠群體才能生存的,所以彼此需要建立緊密的連結。親子、愛情、友情的建立,需要彼此信任、保護和關懷才能夠維繫。因此不能說謊、不能欺騙、不能獨佔好處等規則之所以存在,是為了維持群體正常運作。

此外,當人有了情緒與情感,就可以預測「其他個體會如何行動」,做起事來就更加順利。

然而反社會人格之所以沒被淘汰,是因為他們在某種程度上對人類發展是有益的。有了這些面對危險不會恐懼的人、缺乏同理心的人、能隨便說謊的人,才能帶領人類到未知的土地探險、處理危險物品、擔任間諜、進行大手術等等。

心得和結論

先前很少接觸到以這麼「物質化」的方式來解析情感和道德面的概念,覺得很新鮮。看完不禁對反社會人格者(以及其他類型的人格障礙)感到相當矛盾。一直以來都覺得這些人是可惡、討厭的;然而若從科學的角度來看,這些行為都與生理上的缺陷有關,好像也不能完全怪他們。

若站在宗教或信仰層面,修行往極樂世界、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等理想,對於人格障礙者來說,有可能靠意志力或戒惡修善的信念達到嗎?他們會不會是被神遺棄的人呢?

這問題太哲學了,想必還有非常大的一塊領域是我目前還不懂的。學海無涯啊。

►Facebook:沐謙
►Instagram:@muchienz_ig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沐謙的小地方
76會員
112內容數
這裡書評最多,也很誠實。
沐謙的小地方的其他內容
2025/03/19
「很大程度來說,《黃色臉孔》是個恐怖故事,有關身處一個激烈競爭的產業中,所感受到的孤獨。」這句話確實令人很有感觸,初翻開這本書也覺得對寫作不得志和出版業生態的描述好中肯、好一針見血,但看到後來,覺得真的tooooo much!整本書可能有七八成都在敘述主角出書後得到了那些批評、酸民又說了什麼...
Thumbnail
2025/03/19
「很大程度來說,《黃色臉孔》是個恐怖故事,有關身處一個激烈競爭的產業中,所感受到的孤獨。」這句話確實令人很有感觸,初翻開這本書也覺得對寫作不得志和出版業生態的描述好中肯、好一針見血,但看到後來,覺得真的tooooo much!整本書可能有七八成都在敘述主角出書後得到了那些批評、酸民又說了什麼...
Thumbnail
2024/10/30
這本書可能要讀到接近尾聲才覺得有意思。前面會有點困惑主軸到底是連續凶殺案的犯罪心理調查,還是主角的幻覺疾病?職場鬥爭?或童年創傷?看到超過一半了,後者這些元素還是佔了大半篇幅(尤其是幻覺的情境描述,比重有點太多),於是只好轉變心態,可能重點本來就在這些地方,應該是我期待方向錯誤。
Thumbnail
2024/10/30
這本書可能要讀到接近尾聲才覺得有意思。前面會有點困惑主軸到底是連續凶殺案的犯罪心理調查,還是主角的幻覺疾病?職場鬥爭?或童年創傷?看到超過一半了,後者這些元素還是佔了大半篇幅(尤其是幻覺的情境描述,比重有點太多),於是只好轉變心態,可能重點本來就在這些地方,應該是我期待方向錯誤。
Thumbnail
2024/10/09
封面聲稱是17個真實故事,我覺得不太OK。每個篇章、以及整本書的串聯,很明顯都是設計精巧的小說情節。只有後記輕描淡寫地提到這本書是真實故事改編,並沒有在書封或任何較醒目的地方強調它的虛構性。  主角以精神病院實習生的身分,敘述所見的個案故事。作者文筆很好、敘事流暢,每個案例都很好看且極具故事性...
Thumbnail
2024/10/09
封面聲稱是17個真實故事,我覺得不太OK。每個篇章、以及整本書的串聯,很明顯都是設計精巧的小說情節。只有後記輕描淡寫地提到這本書是真實故事改編,並沒有在書封或任何較醒目的地方強調它的虛構性。  主角以精神病院實習生的身分,敘述所見的個案故事。作者文筆很好、敘事流暢,每個案例都很好看且極具故事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社會上人類林林總總,表面上精神健全,底下卻存在扭曲而特異的心態個性。乍看之下,他們比其他人聰明,為人處事爽快而且具獨有見解,卻不能好好理解他人想法,甚至乎會以極端方式對抗眾人,遇上此類型的人,你需要好好了解他們心底的結構,掌握並適應能力方式,好好與他們和平相處。
Thumbnail
🧐社會上人類林林總總,表面上精神健全,底下卻存在扭曲而特異的心態個性。乍看之下,他們比其他人聰明,為人處事爽快而且具獨有見解,卻不能好好理解他人想法,甚至乎會以極端方式對抗眾人,遇上此類型的人,你需要好好了解他們心底的結構,掌握並適應能力方式,好好與他們和平相處。
Thumbnail
邊緣型人格、自戀型人格與反社會人格的判斷與相處建議指南
Thumbnail
邊緣型人格、自戀型人格與反社會人格的判斷與相處建議指南
Thumbnail
渣男,不是只有亂劈腿的才算。作者將渣男分成七種人格特質,在我們身上,充其量是一種念頭,一種想法,或是一種短暫的情緒,不是我們的中心思想。我們可以放下念頭,可以轉移注意,可以換位思考,我們知道我們有別的選擇。但是,病態人格的渣男,沒有辦法,他們遊走在極端的邊緣
Thumbnail
渣男,不是只有亂劈腿的才算。作者將渣男分成七種人格特質,在我們身上,充其量是一種念頭,一種想法,或是一種短暫的情緒,不是我們的中心思想。我們可以放下念頭,可以轉移注意,可以換位思考,我們知道我們有別的選擇。但是,病態人格的渣男,沒有辦法,他們遊走在極端的邊緣
Thumbnail
王俸鋼 2020 寶瓶文化 分類:論說--理論 ★★★☆☆ 【一句話】 以精神醫學的觀點切入剖析渣男的病態人格,以及因應之道。
Thumbnail
王俸鋼 2020 寶瓶文化 分類:論說--理論 ★★★☆☆ 【一句話】 以精神醫學的觀點切入剖析渣男的病態人格,以及因應之道。
Thumbnail
我是不是有反社會人格? 我們總會遇到一些狀況,讓我們懷疑自己的善良、正向特質,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如自己所想:我是一個正常人。
Thumbnail
我是不是有反社會人格? 我們總會遇到一些狀況,讓我們懷疑自己的善良、正向特質,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如自己所想:我是一個正常人。
Thumbnail
讀了《病態人格》我突然頓悟,佛地魔就是典型的病態人格(aka反社會型人格)嘛!後來上網查了才知道我後知後覺,已經有很多人討論這點了。 這本書超級有趣(有趣指數我給五顆星),從大腦科學以及生物的角度,分析人為何有所謂的道德觀、情感和情緒,以及「良心」的存在。
Thumbnail
讀了《病態人格》我突然頓悟,佛地魔就是典型的病態人格(aka反社會型人格)嘛!後來上網查了才知道我後知後覺,已經有很多人討論這點了。 這本書超級有趣(有趣指數我給五顆星),從大腦科學以及生物的角度,分析人為何有所謂的道德觀、情感和情緒,以及「良心」的存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