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是一種障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知識是一種障礙,阻礙我們感受這個世界。
一直說腦袋充滿著妄想,難道不是嗎?
我們總是很認真用腦袋在理解這個世界,吸取更多的知識,自己為那就是智慧,但實際上智慧跟知識是不一樣的東西。
知識就是工具,在你需要的時候服務你的,智慧是一種態度,在人生當中支撐自己的最主要且最強大的存在。
知識等於力量只能應用在物質的世界之中,我們可以從知識換取財物,因為懂的比別人多所以更有競爭力,可以獲得賺取勞務的機會。因為了解的比別人多,所以少走錯路,降低自己的機會成本還有可能會有的沈沒成本。
但知識卻無法陪同我們面對人生當中許多事情,面對生離死別,面對重大事件,面對一些奇怪的事情,面對人與人之間不可說、無法說明的事情。只有智慧才有辦法支持著我們去處理這些問題,或者是能夠讓我們去感受這個生命中的每一刻;無論是好是壞。
因為我們的腦袋,在思考當中使用的永遠都是其中一邊,具有邏輯思考的那一半,另一半則是休息狀態,只有在自己做些具創造性、藝術性的事情的時候他才會出現,而這些行為通常都伴隨著感受,就是我們較為感性的一部分。
知識是一種障礙,因為我們會被自己限制住,所有事情都必須在這個知識的框架下進行,否則他就像是出現了以個邏輯上的BUG一樣,不處理就無法讓下一段程式繼續跑,而整件事情就像是錯亂了一般,使人無法接受。
但生活不是都在框架中進行,往往會出乎我們的意料,而這種不正常可以帶來驚喜也可能是驚嚇。
如果我們所有事情都使用知識來思考,最終就會讓我們滿身不自在,但卻又繼續在這種看似好像對又有哪裡說不上的怪的地方繼續按照邏輯去思考,最終痛苦到自己,也痛苦到附近的人。
因為我們不能處理這樣的BUG,所以我們就開始怨天尤人,抱怨東抱怨西,或者是對著所有事情指手畫腳,認為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邏輯才是嚴謹完整的。
但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不是只有我們自己,還有別人的存在,每個生命都有它獨特的地方,他們也不是我們在所規定的框架所生出的產物,所以也不在我們的管控範圍之中,就連我們自身也不是我們自己的框架所生出的,我們同理也無法完全掌控自己。不能去期望所有事情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這時候就會產生更多的痛苦。
生命許多事情不是靠腦袋去理解的,也許是用親身之痛去感受,也可能是用附近的人的經驗來演練給自己看,無論是哪一種,都是對於自己的智慧增長所必要的,所有的成長都是一種痛,生長也是,而當我們的腦袋一直用知識去拒絕一切感受的時候,這種痛就看似沒有必要,像是我們不該經歷的一樣。
於是我們又陷入另一種痛苦之中,不僅是腦袋的不理解,身體也在抗議,最終要等到大醒悟的時候,或許還算好,還有那麼一天,就怕自己都沒有那一天,怕的不是太晚醒悟,是不醒悟,一直在痛苦中麻痺著自己。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7會員
93內容數
人生探尋,目標與意義,生活中的一些想法,自己試了覺得好像是這麼一回事,可以分享,可以談談,可以隨意聊聊,發現生活,發現人生不同的觀點,跳脫原本的思考框架,找到快樂與幸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izuna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有時候在這世界上覺得所有人都不了解自己,希望其他人能夠去理解自己,去體諒自己,但通常都得不到回應,主要的問題會是什麼呢?
大家都很喜歡尋找人生,然後在網路上搜尋人生是什麼,其實往外求永遠都得不到真正的答案,會給你的有千千百百種,上萬種的可能的答案,但最精確的那個卻不是網路上找到的那個。 最後,只能在自己內心去尋找才會找到真正的答案。 人生對於每個人來說都不一樣,每個人的習性不一樣,喜歡的、討厭的都不會一樣,如果千篇一律
就是一壺茶,一片蛋糕能解決的問題。 外面總是下著雨,有時候想著如果天氣能夠暖活一點,能夠出個太陽讓自己至少內心好過一些。 小確幸真的不好嗎? 小確幸應該是就是小小的確實能夠達成的幸福,其實直白一點就是知足。 當我們一直不滿足的時候,慾望不斷膨脹,看起來像是我們不斷積極進取,想追求更多,懷著遠大的夢想
我們的人生都是在時間當中流動,沒有辦法回頭,做出的決定不論是對是錯,終究我們只能面對。 重生文被某些讀者所喜愛者,因為好像能夠從前一次的錯誤當中修正一切,過上逆襲的人生。 但我們的人生既然不能重來一遍,我們能怎麼樣做到重生? 重生文裡的主角通常都是遇到極度不好的狀況,然後死去發現自己回到當初。 光這
曾經被問過,自己有沒有哪裡不舒服,頭痛?頭暈?覺得累? 以往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是肯定的。 為什麼會讓自己陷入這樣的狀態呢?有時候甚至連自己處於這種狀態已經是麻木,習慣了,輕鬆舒服的感覺很久沒有過,都快要以為這才是正常的。
我們不是天生就會做很多事情,很多事情都是第一次做。但往往第一次做都會感受到挫折,因為不熟悉,不了解,更多的是害怕冒險害怕做錯。 但其實從無到有是一件相當了不起的事情,踏出的那一步的靜摩擦力雖然是最大的,但卻也能夠讓人獲得最大的成就感,因為從無到有是一個明顯的改變,比起九十分到一百分更讓人感受到巨大的
有時候在這世界上覺得所有人都不了解自己,希望其他人能夠去理解自己,去體諒自己,但通常都得不到回應,主要的問題會是什麼呢?
大家都很喜歡尋找人生,然後在網路上搜尋人生是什麼,其實往外求永遠都得不到真正的答案,會給你的有千千百百種,上萬種的可能的答案,但最精確的那個卻不是網路上找到的那個。 最後,只能在自己內心去尋找才會找到真正的答案。 人生對於每個人來說都不一樣,每個人的習性不一樣,喜歡的、討厭的都不會一樣,如果千篇一律
就是一壺茶,一片蛋糕能解決的問題。 外面總是下著雨,有時候想著如果天氣能夠暖活一點,能夠出個太陽讓自己至少內心好過一些。 小確幸真的不好嗎? 小確幸應該是就是小小的確實能夠達成的幸福,其實直白一點就是知足。 當我們一直不滿足的時候,慾望不斷膨脹,看起來像是我們不斷積極進取,想追求更多,懷著遠大的夢想
我們的人生都是在時間當中流動,沒有辦法回頭,做出的決定不論是對是錯,終究我們只能面對。 重生文被某些讀者所喜愛者,因為好像能夠從前一次的錯誤當中修正一切,過上逆襲的人生。 但我們的人生既然不能重來一遍,我們能怎麼樣做到重生? 重生文裡的主角通常都是遇到極度不好的狀況,然後死去發現自己回到當初。 光這
曾經被問過,自己有沒有哪裡不舒服,頭痛?頭暈?覺得累? 以往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是肯定的。 為什麼會讓自己陷入這樣的狀態呢?有時候甚至連自己處於這種狀態已經是麻木,習慣了,輕鬆舒服的感覺很久沒有過,都快要以為這才是正常的。
我們不是天生就會做很多事情,很多事情都是第一次做。但往往第一次做都會感受到挫折,因為不熟悉,不了解,更多的是害怕冒險害怕做錯。 但其實從無到有是一件相當了不起的事情,踏出的那一步的靜摩擦力雖然是最大的,但卻也能夠讓人獲得最大的成就感,因為從無到有是一個明顯的改變,比起九十分到一百分更讓人感受到巨大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心智是好東西,可以使用它,卻不要被它控制。
Thumbnail
無知的自己在這多變的宇宙之中只有持續的學習精進自己的認知,才有可能在面對事情時掌握住自己的選擇權,這也算是一種成長的態樣,使過往的障礙不會再限制住自己的可能!個人的拙見.. 我對未知抱持著敬畏,如果學習是種樂趣,那也許是在面對未知的當下滿足了自己的好奇心所產生的心理狀態嗎? 我可以肯定的是科學是
Thumbnail
日常生活中你一定有過這種情況,感到無聊就滑短視頻,一感到迷茫,就去刷心靈雞湯,一感到空虛就去打遊戲,用低密度的信息讓你的空虛、迷茫迅速得到滿足,讓你放棄自我提升,我們的深度思考能力、想像力和創造力在這個過程中逐漸流失.....
Thumbnail
痛苦的來源,經常來自大腦的自我設限。保持開放的態度,可以跳脫固執的信念。
Thumbnail
上一篇我們聊到,恐懼跟慾望都是一個人很重要的驅動力,但完全被恐懼或慾望驅動的人也很容易對人生失去希望 除了恐懼跟慾望之外,我們是否還記得自己剛剛對這個世界有所認知時,學習的主要驅動是「好奇」 因為「好奇」,我們東摸摸西摸摸,一無所知卻也無所畏懼,只要眼見所及,我們都想知道那是什麼
親愛的大師,智力或是智商對你們來說是什麼呢?   孩子,親愛的寶貝,智力對於你們人類來說,那是一種工具。智力以及智商,是兩種不同的概念。智力,在我們這邊來看,那是你們大腦使用的程度。你們的大腦,就像是一台多功能的超級電腦,配備有各種裝置,每一個裝置,都有特定的解鎖功能。這些功能與你們的藍圖相符合
Thumbnail
相信如果沒有智慧的話,就不會被送來人世間。除了少數特殊的情況之外,長大的過程到走入社會,一路上都在建立獨立生活的能力與智慧。 我認為 “生活本能” 是一個人的 "整體智慧” * 的核心部分。 一切生命的展開, 事實上都牽涉到思考、反應,斟酌,計畫與執行。 從立下目標,瞭解可能面
親愛的,你的知識架構並不足以乘載那浩瀚無窮如宇宙的資料,並沒有關係。每個人有他轉譯後的獨特色彩。重要的是各自的心靈領悟,或說是感受,大腦與心處理的是不同的東西。 用你的心感受,並不一定要用大腦轉譯出精準的字句。犀利的言詞有時候必要,但也容易帶來不必要的糾紛。拿起武器捍衛與拿起武器攻略,不是同一件事
Thumbnail
擁有心智是人類最特別的地方。透過心智,每個人都能感知與思考這世界上所有的事物,然後透過認知的過程,去習得一種想法。這個想法,有時決定了我們一天短暫的心情;有時,則長久改變了我們未來的行為。「這世界就是你想的那樣」,你怎麼想,世界就會變成那個樣子。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心智是好東西,可以使用它,卻不要被它控制。
Thumbnail
無知的自己在這多變的宇宙之中只有持續的學習精進自己的認知,才有可能在面對事情時掌握住自己的選擇權,這也算是一種成長的態樣,使過往的障礙不會再限制住自己的可能!個人的拙見.. 我對未知抱持著敬畏,如果學習是種樂趣,那也許是在面對未知的當下滿足了自己的好奇心所產生的心理狀態嗎? 我可以肯定的是科學是
Thumbnail
日常生活中你一定有過這種情況,感到無聊就滑短視頻,一感到迷茫,就去刷心靈雞湯,一感到空虛就去打遊戲,用低密度的信息讓你的空虛、迷茫迅速得到滿足,讓你放棄自我提升,我們的深度思考能力、想像力和創造力在這個過程中逐漸流失.....
Thumbnail
痛苦的來源,經常來自大腦的自我設限。保持開放的態度,可以跳脫固執的信念。
Thumbnail
上一篇我們聊到,恐懼跟慾望都是一個人很重要的驅動力,但完全被恐懼或慾望驅動的人也很容易對人生失去希望 除了恐懼跟慾望之外,我們是否還記得自己剛剛對這個世界有所認知時,學習的主要驅動是「好奇」 因為「好奇」,我們東摸摸西摸摸,一無所知卻也無所畏懼,只要眼見所及,我們都想知道那是什麼
親愛的大師,智力或是智商對你們來說是什麼呢?   孩子,親愛的寶貝,智力對於你們人類來說,那是一種工具。智力以及智商,是兩種不同的概念。智力,在我們這邊來看,那是你們大腦使用的程度。你們的大腦,就像是一台多功能的超級電腦,配備有各種裝置,每一個裝置,都有特定的解鎖功能。這些功能與你們的藍圖相符合
Thumbnail
相信如果沒有智慧的話,就不會被送來人世間。除了少數特殊的情況之外,長大的過程到走入社會,一路上都在建立獨立生活的能力與智慧。 我認為 “生活本能” 是一個人的 "整體智慧” * 的核心部分。 一切生命的展開, 事實上都牽涉到思考、反應,斟酌,計畫與執行。 從立下目標,瞭解可能面
親愛的,你的知識架構並不足以乘載那浩瀚無窮如宇宙的資料,並沒有關係。每個人有他轉譯後的獨特色彩。重要的是各自的心靈領悟,或說是感受,大腦與心處理的是不同的東西。 用你的心感受,並不一定要用大腦轉譯出精準的字句。犀利的言詞有時候必要,但也容易帶來不必要的糾紛。拿起武器捍衛與拿起武器攻略,不是同一件事
Thumbnail
擁有心智是人類最特別的地方。透過心智,每個人都能感知與思考這世界上所有的事物,然後透過認知的過程,去習得一種想法。這個想法,有時決定了我們一天短暫的心情;有時,則長久改變了我們未來的行為。「這世界就是你想的那樣」,你怎麼想,世界就會變成那個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