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惡意

更新於 2024/12/1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惡意」,作者為東野圭吾,本書於1996年成書,2004年在台第一次出版。
這本書,是東野圭吾筆下一位重要主人公「加賀恭一郎」系列的推理故事,將人的惡意赤裸裸的攤在陽光下。
野野口修原為國中教師,辭掉教職後,成了一位不溫不火的兒童文學作家,他的國小及國中同窗兼好友「日高邦彥」卻是位人氣作家,而且又婚姻美滿。
野野口修在旁人眼中為人低調,個性認真,做起事來一扳一眼。因為日高邦彥的牽線,才有辦法成為兒童文學作家。故事一開始,是由野野口修的自白開始,從自白中可以看出他對日高邦彥的羨慕,不僅事業有成,身旁也有美麗妻子操持家務,相對於自己,住在小小的公寓裡,還孤家寡人一個,甚至在事業上,也只是可以糊口的狀態。
日高邦彥是人氣作家,因為想要暫時休息,所以正準備全家搬到國外,然而就在出國的前一晚,卻被野野口修和日高邦彥的太太(日高理惠),共同發現日高邦彥死在了自己的書房。
加賀恭一郎開始著手調查此案,也在一次次抽絲剝繭後,知道了兇手是野野口修。而從收集到的證據來看,野野口修犯案的理由是,他不只與日高邦彥的第一任妻子有婚外情,而且日高邦彥因為抓到了野野口修的把柄,便要脅野野口要幫他寫文章,沒想到卻因此讓日高邦彥從此在文壇上有一席之地。痛苦的野野口修在日高理惠死於車禍之後,一直想要結束這樣的關係,才決定痛下殺手。
在野野口修的口述中,有提到日高邦彥毒殺了一隻貓,這是一段非常重要的事件,因為它影響了日高邦彥在世人之中的印象。
隨著加賀恭一郎對細微不合理之處的再調查,才發現此案件的背後,是長達幾十年的滿滿惡意。
霸凌,對於被害者而言,是一輩子的夢魘,即使事過境遷,既使表面上一切安好,但霸凌帶來的身體上或精神上的折磨,卻會是一輩子的印記,或許腦袋中的記憶已模糊,但身體卻會老實的記得曾經的傷害,那種沒來由的恐懼,不是旁人可以理解的。
但對於加害者,卻是隨時光流逝,就可以完全淡忘的事,就算回想起來,也會自以為「那又沒什麼」。
書中曾問霸凌者為什麼要霸凌對方?霸凌者只有一句:「看他不爽」
加賀恭一郎在與野野口或日高兩人認識的人一個個訪談之後,總算得到了結論。
野野口的殺人動機,應該是出於「就是討厭日高」這個人。
自己一帆風順大概沒事,但就因為自己不得志,還得了癌症,又看見自己曾經很討厭的那個人,不只是正直善良,事業有成又家庭美滿,便開始將充滿惡意的報復心理,付諸行動。
因嫉妒產生的惡意,會讓你感到詑異!
表面無害的人、無辜的人,他在年輕時,曾經跟著惡霸一起霸凌別人
看起來老實、單純的人,他心中有多大的嫉妒心足以去縝密計畫的殺死一個認識多年甚至提攜他的同窗?更不用說一併貶低了好友的名聲....
人們常常被表象給框住,進而錯判事實....
而不放過一點點的不合理之處讓案情水落石出,這是東野圭吾筆下加賀刑警的特別性格,非常的令人佩服~
這本書很好看,也值得省思
我看見的,是什麼樣的表面?
我感受到的,是什麼樣的虛情?
要如何,才能看見真實?
要如何,才能接受真情?
要如何,才能讓人記得心中的美好?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1會員
7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Kemy的享念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人的一生都在無止盡的尋求別人的認同,真的挺悲哀的。因為得到了別人的認同,不代別自己認同自己。 所以,人生,要當自己真的非常困難,因為有時要當自己,誓必會影響甚至傷害身邊的人。
女主角在遺書中也寫,從不看書的我,選擇開始寫「共病文庫」,又因此和男主角相遇,真的是正確的選擇。 男主角說,他和女主角從來不是看向同一個方向,而是站在彼此對面,互相看著彼此。 女主角說:我活著的這十七年,都在等著你來需要我。 他們之間最深切的告白,就是互相都「想吃掉你的胰臟」。
「學習不只靠頭腦,而是要用身體去記住」,尤其是需要獨立論證的研究生,又或者在大學畢業前需要完成專題的大學生,靠頭腦學習的知識,再靠身體力行去產生出屬於自己的成果,才能是真正的屬於自己。 教育不是把知識教給別人,而是能夠將知識都實現在生活上,才是真正的教育和訓練。
祈念之樹,作者為東野圭吾,於2020年在台出版。 故事主要描述一位不知道未來在那裡的年輕人,因為和他年事已高的阿姨相遇後,而展開的故事。 在月圓和新月之時,可以到那棵樹裡面,進行「祈念」和「受念」 如果世上真有這麼樣的一棵神奇樟樹,多好~ 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年幼就失去雙親,由外婆養大的男孩 書中並沒
孤獨的價值,絕對不是告訴你離群索居的生活多美好、要你斷開所有的關係 這本書想傳達的是,你獨自一人生活的能力、思考的能力,自我肯定的能力,這些事的本質是孤獨,需要有強大自我的力量! 書中最吸引我的一句話,是一開始,作者寫的:「你可以沒有錢、沒有朋友,但是你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
人的一生都在無止盡的尋求別人的認同,真的挺悲哀的。因為得到了別人的認同,不代別自己認同自己。 所以,人生,要當自己真的非常困難,因為有時要當自己,誓必會影響甚至傷害身邊的人。
女主角在遺書中也寫,從不看書的我,選擇開始寫「共病文庫」,又因此和男主角相遇,真的是正確的選擇。 男主角說,他和女主角從來不是看向同一個方向,而是站在彼此對面,互相看著彼此。 女主角說:我活著的這十七年,都在等著你來需要我。 他們之間最深切的告白,就是互相都「想吃掉你的胰臟」。
「學習不只靠頭腦,而是要用身體去記住」,尤其是需要獨立論證的研究生,又或者在大學畢業前需要完成專題的大學生,靠頭腦學習的知識,再靠身體力行去產生出屬於自己的成果,才能是真正的屬於自己。 教育不是把知識教給別人,而是能夠將知識都實現在生活上,才是真正的教育和訓練。
祈念之樹,作者為東野圭吾,於2020年在台出版。 故事主要描述一位不知道未來在那裡的年輕人,因為和他年事已高的阿姨相遇後,而展開的故事。 在月圓和新月之時,可以到那棵樹裡面,進行「祈念」和「受念」 如果世上真有這麼樣的一棵神奇樟樹,多好~ 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年幼就失去雙親,由外婆養大的男孩 書中並沒
孤獨的價值,絕對不是告訴你離群索居的生活多美好、要你斷開所有的關係 這本書想傳達的是,你獨自一人生活的能力、思考的能力,自我肯定的能力,這些事的本質是孤獨,需要有強大自我的力量! 書中最吸引我的一句話,是一開始,作者寫的:「你可以沒有錢、沒有朋友,但是你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比起心流要隨時除與巔峰時刻的狀況,要在很罕見的情況才會發生,但最佳狀態才是更常見的,總是偶爾會有那樣的幾天,你日子過得非常滿意、你覺得自己做的很好、你覺得心情開闊隨時可以迎接挑戰,這個時候,就是你的最佳狀態。我們不必每一天都處在巔峰的心流狀態,卻可以每一天都有著最佳時刻、
Thumbnail
下面在說明財富、金錢、地位、時間的關係 🏆1.追求財富,而不是金錢或地位。財富是指我們在睡覺時仍然能為我們賺錢的資產。金錢是我們轉換時間和財富的方式。地位是你在社會階級中的位置。 2.不靠偷拐搶騙而致富是有可能的。如果你暗自鄙視財富,財富就會遠離你。 3. 別去理會那些熱衷於玩地位遊戲的人。
Thumbnail
「孩子好像天生就知道,對於不尊重,父母毫無招架之力。孩子說出對父母不敬的話,把父母逼到忍耐的邊緣讓父母失控…用這樣的方式控制我們。」如果你也像我一樣,正為著孩子偶爾的出言不遜苦惱,丹尼.席克認為有比「發飆」更好的應對方法。
Thumbnail
13歲來台的越南移民羅漪文,在食物味道的記憶裡尋找家族的根,在鄉親互動認識當年未曾長大的故鄉事。本來為了拍紀錄片下鄉田調後,發現影視拍攝的困難點,過程中拿到司法通譯證書的她,開始為越南同胞進行溝通翻譯的工作,藉此反思社會問題與新聞時事。讓我聯想起 2023年台劇《八尺門的辯護人》臨時通譯莉娜的劇情。
Thumbnail
本書打破反烏托邦套路,透過過去和現在兩條時間線描寫一個溫暖詩意的世界末日,而其中情感描寫令人印象深刻,並因此成立了新的科幻小說類型「暖科幻」。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比起心流要隨時除與巔峰時刻的狀況,要在很罕見的情況才會發生,但最佳狀態才是更常見的,總是偶爾會有那樣的幾天,你日子過得非常滿意、你覺得自己做的很好、你覺得心情開闊隨時可以迎接挑戰,這個時候,就是你的最佳狀態。我們不必每一天都處在巔峰的心流狀態,卻可以每一天都有著最佳時刻、
Thumbnail
下面在說明財富、金錢、地位、時間的關係 🏆1.追求財富,而不是金錢或地位。財富是指我們在睡覺時仍然能為我們賺錢的資產。金錢是我們轉換時間和財富的方式。地位是你在社會階級中的位置。 2.不靠偷拐搶騙而致富是有可能的。如果你暗自鄙視財富,財富就會遠離你。 3. 別去理會那些熱衷於玩地位遊戲的人。
Thumbnail
「孩子好像天生就知道,對於不尊重,父母毫無招架之力。孩子說出對父母不敬的話,把父母逼到忍耐的邊緣讓父母失控…用這樣的方式控制我們。」如果你也像我一樣,正為著孩子偶爾的出言不遜苦惱,丹尼.席克認為有比「發飆」更好的應對方法。
Thumbnail
13歲來台的越南移民羅漪文,在食物味道的記憶裡尋找家族的根,在鄉親互動認識當年未曾長大的故鄉事。本來為了拍紀錄片下鄉田調後,發現影視拍攝的困難點,過程中拿到司法通譯證書的她,開始為越南同胞進行溝通翻譯的工作,藉此反思社會問題與新聞時事。讓我聯想起 2023年台劇《八尺門的辯護人》臨時通譯莉娜的劇情。
Thumbnail
本書打破反烏托邦套路,透過過去和現在兩條時間線描寫一個溫暖詩意的世界末日,而其中情感描寫令人印象深刻,並因此成立了新的科幻小說類型「暖科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