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micheiledot com on Unsplash
很好奇大家目前持有的財務觀念是怎麼來的呢?從我有記憶裡以來,家裡大人好像沒有特別教導某種財務觀念,大概是看著父母的花錢習慣「貨比三家」、「錢不要亂花」、「不買奢侈品」等基本操作,然後對於吃的比較不馬虎,養成了我現在在吃得上面也對自己很好的習慣(離題了)。
家中父母及祖父母輩經過2000年和2008的金融危機後,對於股市也抱著負面看法,所以不太討論股市,也不鼓勵我們玩股票。我一直沒有接觸投資理財的契機,一直到大學時修了投資學,才對金融商品有進一步認識。所以隨著時間雖然慢慢完整了我的理財觀念,但卻是有點模糊的片段片段所組成,缺少整體架構,而這本書正是從最基本的觀念開始建構一個完整框架,拆解成好理解的步驟,最後還有實際案例演練,看起來非常可行。
作者瑞秋.李察斯Rachel Richards說她在小學六年級就開始熱中理財,她的啟蒙書籍是《萬里富青少年投資指南》 (The Motley fool investment guide for teens: 8 steps to have more than your parents ever dreamed of),從儲蓄和預算的基本原理開始進階到投資股市、房地產等比較複雜的部份,在大部分大學同學都背負著學貸的情況下,她深知負債的負面影響,在大學時就一邊打工一邊還學貸,畢業的時候學貸已經還完了,並且進入金融公司擔任理財顧問(不過美國的學債利息很高,台灣學貸利率跟美國比起來相對低很多)。
瑞秋除了在職場會需要協助很多人打理財務之外,日常生活也常常有親朋好友來找她尋求理財的建議,她開始意識到她周遭環境普遍對於金融知識是不足的,學校會教數學,但不會教我們怎麼管我們的錢,美國人的負債比很高,雖然台灣好多了,但我還是覺得自己的金融觀念缺少了整體的一致性,中間還有很多缺漏,像是我以前都不知道原來每個人都有信用評分,而且每年可以免費查詢一次、我也搞不清楚怎麼報稅、常常聽新聞在報導勞健保的問題,但卻沒有把它搞懂過。
這是一本介紹錢錢的書籍,我真希望我高中或大學就看到這本書,他從基本的編列預算、儲蓄觀念開始,接著介紹債務,包含信用卡、房貸、車貸、學貸,進一步還有基本的投資商品和實務操作,連很少被關注的稅務與保險都介紹了,為了鼓勵大家不只是讀過去,作者還免費提供許多它自製的表格,只要搭配它的七大理財步驟一起進行,就能大幅提高對自己資產狀況的掌握度。
雖然她介紹的規則及法規是以美國為主,但概念上是通用的,甚至從年輕人到退休都很適合,強烈建議教育部可以參考這本書出一個台灣適用版,從基礎開始建構完整的財務概念,少走幾年冤枉路啊。
因為書中介紹的關於信用卡、債務、投資等概念,分別都還有很多書籍有更詳細的介紹,在這邊我就先說明七大理財步驟,幫助正在規劃未來理財策略的你、或是家中有小朋友需要從小對建立正確的金錢觀的家庭,可以有個輕鬆的開始。
步驟一:了解現況
大家都知道要存錢,一定要記錄自己的開銷,也就是要記帳。但是如果只是把每個月的花費記下來,卻沒有追蹤,其實記了也是白記,因為記賬主要的目的是要編列預算,才能進一步掌握自己的金錢流向,知道自己每個月存下多少錢,這個金額是不是足夠填滿你的儲蓄桶,如果不夠的話,要從哪一筆項目開始減少支出,或是是否有增加收入的辦法。
在這個步驟需要你列出你的收入、支出,如果可以的話,盡量連稅額都算進去,得到你的黃金數字:每個月可調度的金額,接下來才可以加以運用,看是要還清債務,還是拿來投資。
步驟二:釐清你的存錢目標與四個儲蓄桶
作者說,在美國有19%的人完全沒有儲蓄供緊急需求使用,35歲以下的人平均只存了4.7萬台幣;台灣人好一點,約有13.6%的人沒有儲蓄,39歲以下平均存款為13.3萬元。
姑且不論存款多或少是什麼原因造成,但是如果存款不足,就很容易面臨當緊急狀況發生需要用錢時沒辦法用現金支付,只能靠信用卡或申請貸款來支撐,結果高額的利息又讓本來存錢很困難的困境變得更加嚴重。
所以作者建議我們要想清楚自己的儲蓄目標,並依照自己的儲蓄目標來分配儲蓄桶。例如有些人希望過一段時間可以創業,存創業基金、有些人為了一年後的婚禮存錢、有些人想要實現環遊世界的夢想,每個人的目標不同,需要存下的金額當然不同,接下來就可以應用四個桶子的概念來實現你的目標。
- 一號桶:急用儲蓄,用來應付突然冒出來的未知開銷,例如車子突然壞了要維修、家中電器突然故障需要換新。金額建議在3萬元左右。這筆金額要放在活存帳戶或直接放在家裡,才能在需要時馬上提領。這個桶子是你的第一優先,每個月有多餘的錢,第一步就是填滿一號桶。
- 二號桶:未來一年內的開銷,你也可以當成第二桶緊急預備金,如果有一天你突然失業了,或是你對現在的公司非常不滿,想要馬上離職,這個桶子只要備滿3~6個月的花費,就能夠給你慢慢找工作的餘裕。如果你的儲蓄目標將發生在未來一年內,例如前面提到,一年後可能要結婚、買房、度假,也要把錢放在這個桶子,上述兩個條件只需要存到較大的金額即可。因為這筆錢在未來一年就會用到,所以建議放在利息較高的儲蓄帳戶中,不要投入股市,以免到時候要賣出時剛好股市不好,就只能被迫認賠殺出了。
- 三號桶:一年後到退休前的開銷都存在這裡。因為三號桶的儲蓄暫時沒有提領的需求,所以建議可以用於投資股市或其他商品,創造更高的複利效果。
- 四號桶:退休儲蓄。因為現在人越活越長壽,到底退休會需要存到多少退休金大家都說不準,所以我們可以自己做個最好的估算,然後盡量多存錢到第四個桶子。補充說明,我也是看了這本書才去查了勞保相關資訊,除了規定雇主必須提撥6%的勞工薪資到勞退帳戶之外,勞工也可以自行提撥最高6%的薪資到退休帳戶,好處是這6%薪資可以享有「遞延稅負」的好處,也就是說自願提繳的部分在當年度可以不用記入所得稅總額,等到退休後提領出來時再併入退休後的所得計算。因為退休後通常收入會減少,所以稅級較低,就能有節稅的效果。當然如果你預期退休後的被動收入還是很高,當然也可以不要存入勞保,自己開立一個退休帳戶即可。這筆金額跟第三桶金一樣,不會有立即提領需求,所以可以用於投資股市或其他商品,創造穩定的利息收入。
在四個桶子中,優先順序分別是一號桶->四號桶->二號桶->三號桶。就算你有負債,也要優先填滿一號桶,才不會讓你的坑越補越大。
步驟三:讓黃金數字成長
黃金數字就是我們每個月可以額外調度的金額,如果每個月只存薪資的10%,其實存錢的速度會非常緩慢,要增加黃金數字不外乎就是「開源」、「節流」。節流可以參考步驟一所列出的開支預算表,從裡面找出可以節省的開銷,例如:繳了但沒有去的健身房會員、重複訂閱的影音串流平台、過多聚餐開銷等等。開源則是想辦法增加收入,作者在她的第二本書《讓可愛的錢繼續滾進來》中就提供了28種創造被動收入的方法,之後應該也會跟大家分享~
在這個步驟,大家可以腦力激盪,想出並開始實行5種增加收入的方法,讓黃金數字長大。
步驟四:填滿一號桶
清楚自己目前的金流後,第一目標就是填滿一號桶,如果在過程中真的有需要動用一號桶,也不用感到心痛,因為這就是一號桶的功能呀,讓你有急需時不需要煩惱。之後再繼續填滿它就好了。
步驟五:研判提撥到四號桶的最低金額
因為我們都不知道自己退休後要花到多少錢,所以可以做個簡單的估算,例如假設退休後每個月要花3萬元x30年=10,800,000元,以利率5%計算,從現在起到退休期間還有30年,那麼每個月要投入13,300才夠退休使用(我是使用網路上免費的定期定額複利計算機算的)。
算到這邊希望大家不要感到氣餒,通常薪資會隨著工作資歷的累積上升,所以之後可以投入的金額會越來越多(希望),就算沒辦法投入理想金額也沒關係,只要持續投入就很好,且這個數字不是硬性規定「一定要投入四號桶,多的錢才能做別的事」,不是的,當然都還是要依照每個人的收入和目標不同而調整,要怎麼調整是你的決定,但是這套結構可以讓你的分析更完整。
步驟六:排出優先順序並達成目標
現在填滿一號桶了,也設定好退休儲蓄金(可以的話盡量設定定期定額自動轉帳,以免忘記),接下來就可以排定你的儲蓄目標了。前面我們暫時忽略了債務的部分,假設你有債務,那麼該投入多少比例的錢錢到高利息帳戶(二號桶)、多少錢錢用來投資(三號桶)、多少錢錢用來還債就是一件頭痛的事。
此步驟請你先依照利息高到低列出裡所有的債務及儲蓄細節,接著從利率最高的債務開始償還,當然不一定要把100%的黃金數字都投入還款,你也許一年後預計開銷很明確,所以想提撥固定金額到二號桶,也可以;或是你喜歡邊儲蓄邊還款,也是一種方式,重點是你要知道自己的優先順序並且嚴格執行
步驟七:完成年度審視
步驟除了用來執行,當然還有重要的功能就是用來追蹤啦!一年後,記得把你的戶頭拿出來看,確定自己的理財進度,並且確定一號桶仍然是滿的,新的一年是否有新的二號桶目標,並為剩餘的目標重新排定優先順序。
雖然感覺很麻煩,但是實際操做其實不需要花你很多時間,只要打開電腦,打開excel表,把帳戶金額填進去就可以了。如果你的儲蓄進度很快,也可以改為每半年審視一次,看到自己朝著理財目標前進,對未來的進度也是很大的鼓勵。
結語
這幾年股市正夯,似乎很多大學生已經開始了解理財的重要性,參與投資股票的人也不少,尤其在疫情期間,不能出國花錢,就把錢存下來投資。這是很好的現象,但另一方面研究也顯示,台灣人20~29歲的年輕人的金融素養正在下滑,仍有4成的年輕人接近「金融文盲」,即便沒有存款也想要投資,甚至頻繁使用信用卡高額分期或是成為月光族(參考https://udn.com/news/story/7239/6686798),代表建立基礎金融觀念仍然是當務之急。
對於金融概念不完整的人來說,這本書可以讓入門者不會感到太困難執行、一開始就被嚇跑;對於已經有理財概念的人來說,我覺得這本書也是一個很好的複習,由淺入深的重新建構整個理財觀念,並提醒我們不要忘了最基本的「儲蓄」的重要性。作者在書中最後一章節分享讀者來信專欄的常見問題,其中對於完全不知道怎麼存錢的讀者來信,她的回答一率都是「先付錢給自己」(pay yourself first),拿來買東西不算,那是付錢給老闆,存到你的儲蓄帳戶才算。
尤其隨著收入增加,我們的消費能力也跟著增加,看到喜歡的東西可以不假思索的購買、出去玩的次數變多,如果你是在「清楚自己的理財計劃」之下,朝著目標前進,餵飽你的1~4號桶之外有計畫地增加自己的預算,那是沒有問題的,但如果沒有明確的理財目標,只憑著「感覺收入增加了,所以這個可以買」,那麼很容易最後還是沒有存到錢。
沒有一套標準的理財之道可以適用所有人,單身族或一家四口,每個月所需開銷及儲蓄金額肯定不一樣、保險的策略會不同、投資的風險耐受度也會不同,所以這篇文章並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數字金額,或是每個月存10%的強硬建議(瑞秋本人是存入50%,給大家參考)。重點在於,每個人可以提升對自己的錢財的掌握度,未來也可以交給小孩更完整的理財觀念,把理財變簡單!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感謝你看完這本書,分享文章的初衷是希望大家在忙碌的生活之餘,可以享受閱讀的樂趣,雖然忙碌的上班生活可能讓你沒有時間看完完整的書,但沒關係,我可以當你的眼睛,你可以留言告訴我想看什麼書,有機會的話可以幫你濃縮整理喔!
如果這本書有幫助到你,也歡迎單次贊助或是訂閱我,給我小小的鼓勵,將是我持續努力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