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昕妤:百年前的歐洲,與我們的分手——張福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整團中只有張福英精通荷、德、法、英等歐洲語言,此時和林爾嘉同車,更呈現出不可取代的位置。(藏品/林南星、蔡寶珍提供,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整團中只有張福英精通荷、德、法、英等歐洲語言,此時和林爾嘉同車,更呈現出不可取代的位置。(藏品/林南星、蔡寶珍提供,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不完美的人生勝利組】

事實上,張福英沒說的,比寫下來的還多。她和林景仁的婚姻有一口又一口不能開的罈子,醃在心上除不盡的霉味。


照片中的張福英坐在林爾嘉身旁,一旁同款歐洲馬車上抽煙的男人和背景中披著皮草的女人正好奇似地盯著他們瞧。百年前中國人在歐洲是很少見的,而像林爾嘉這樣有許多人隨侍又穿著體面的上流階層排場更是獨有,因此不論到哪兒總是造成不小的轟動。整團中只有張福英精通荷、德、法、英等歐洲語言,此時和林爾嘉同車,更呈現出不可取代的位置。

身為林爾嘉最疼愛的長子——林景仁的太太,張福英在十多年前嫁進廈門時,卻是滿腹牢騷和委屈。服膺母親林淑德高規格的教養和享受著棉蘭日里蘇丹如對待公主般的寵愛,張福英一直以自己富貴名媛的身分而自豪。只是這些高傲的自尊在隨著林景仁前往廈門時,被中國的審美標準打擊,她成了林家親戚口中帶點鄙視意味的「番仔新娘」。

直到林爾嘉罹患肺結核,在醫生的建議下到瑞士靜養,徜徉於西方的國度裡,張福英擺脫在華人世界總是被打量的眼光,感受到如魚得水的快活。從「外籍配偶」到能代表家族發聲的外交角色,備受器重的翻轉也讓張福英將曾經被貶低的自尊再重新一層層砌了回來。

「我數一數二熱切的夢想,就在那一年實現了——我們前往歐洲長住。瑞士阿爾卑斯山有個覆雪的山區名勝,阿羅薩(Arosa);我們以它為根據地,在這塊大陸上度過了快樂的六年。除了我原本就會的荷語和法語,我在那兒又多學了德語。⋯⋯我仍記得意大利威尼斯;那些水道、貢多拉、壯觀宮殿和迷人群眾,給我多麽羅曼蒂克的感覺啊。」

張福英會這樣打從內心發出美麗的讚嘆不是沒有原因,其實十三歲那一年她原本就是要去荷蘭唸書的。父親張耀軒對兒女的教育十分重視,張福英七歲時,張耀軒即運用在棉蘭的特殊禮遇,讓她唸當地的荷蘭學校,並承諾如果學習得好,畢業後便可去歐洲繼續升學。只是,張福英的伯父與外祖母相繼過世,父親必須代替履行哥哥生前與林本源家族聯姻的婚約,張福英的留學夢從此被擱下了。

就算已經結婚生子,踏上歐洲大陸時,張福英曾經強烈的求知欲和嚮往國外生活的心,再一次的甦醒。(藏品/林南星、蔡寶珍提供,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就算已經結婚生子,踏上歐洲大陸時,張福英曾經強烈的求知欲和嚮往國外生活的心,再一次的甦醒。(藏品/林南星、蔡寶珍提供,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這一擱,十多年過去了,就算已經結婚生子,踏上歐洲大陸時,張福英曾經強烈的求知欲和嚮往國外生活的心,再一次的甦醒。儘管在晚年撰寫的回憶錄中對歐遊的著墨只有寥寥數句,字裡行間仍難以掩飾想飛的雀躍,張福英的內心還是那位對未來充滿期盼的花樣少女。

歐洲的生活也如她所願。兒子林桐已長大,就讀瑞士的學校在生活起居上完全不用多操心。丈夫林景仁時常於《臺灣日日新報》上發表文章,通訊報導歐洲各國發展概況,也與正在環球旅行的林獻堂晤面,閒談對歐洲見聞的心得。張福英擁有許多空白的時間,她可以運用從小被培養的優異語言天賦,重拾書本充實自己,也享受創作帶來的成就感,寫作多篇寓言故事投稿於當時的報刊。每到夏天,張福英會盡情地在南歐旅行,並參與當地華人社群的文化活動。

當時還沒有飛機,想要作長途旅行只能靠輪船與鐵路,花費在交通工具上的時間明顯比現代多了好幾十倍。慢旅行的步調再加上支付隨行的管家、廚師、僕役等的花用,這一趟瑞士的長住開銷,絕對是一般人無法想像的天文數字。不過錢不是張福英需要牽掛的問題,就算不靠林家,光父親留給她的棉蘭精華地段十棟街屋的收租,就足以使她衣食無後顧之憂。

在歐洲生活的一切讓張福英看起來像是人生勝利組,事實上,張福英沒說的,比寫下來的還多。她和林景仁的婚姻有一口又一口不能開的罈子,醃在心上除不盡的霉味。

早在結婚的第二年,懷有身孕的張福英便發現林景仁在婚前就與婆婆龔雲環的傭人有過非分之情,從那之後張福英便稱呼林景仁為「大哥」,她和林景仁成為沒有夫妻責任的友誼關係。而林景仁在新加坡開刀休養時,買名錶送給照顧的護士,又迷戀當地的一名歌妓。接著在臺灣也有召妓的經驗,還將臺灣妓女的銷魂寫入〈東寧雜詠一百首〉詩作之中。結束歐洲長住從瑞士啟程時,林景仁偷偷帶了一名瑞士籍女子同行。張福英在回到廈門鼓浪嶼的夫家後,又發現林景仁居然有日本私生女,並且林家瞞著她已將女孩養育多年。

在張福英母親林淑德的觀念裡,中國傳統的三妻四妾是無法容忍的存在,無論是林爾嘉納了六個妾來滿足自己,或是「新娘帶去夫家的丫鬟都視為男方的妾」這樣的中國習俗,在林淑德眼中都是鄙夷。「我們這兒就是一夫一妻,別忘了,我女兒是出生在女王統治的國度。」林淑德曾在林景仁前往棉蘭舉辦婚禮時鐵錚錚地發表這樣的宣言。因此張福英以為林景仁也會像父親對待母親的專情那樣,擁有彼此、從一而終。

事實卻不盡然。與其他女子共享丈夫,這完全觸犯張福英的底線。

歐遊之前,張福英大部分都是在林景仁教授下寫作漢詩,寫些關於生活的小情小品。到了瑞士後,她終能毫無芥蒂地釋放旁人皆不及的語言能力,用只屬於她的外文字母,將自己一點一點地,散落成每一篇故事中女主角的一隅影子。她選擇用一部又一部寓言小說,對十幾年有名無實的婚姻,一吐為快。

歐遊回國後,張福英寫了一封信給林爾嘉,表明求去之意:

「⋯⋯今媳與夫子已無夫妻之愛,作一對假夫婦而已,媳真不願為。奈何無緣偕老,恩情至此而已耳,媳大過出此妄言,但想亦不出於人情,千萬望大人寬赦也。⋯⋯」

丈夫的不忠永遠是她心中的一個疙瘩,於是她選擇離婚。

因為林景仁名字的英文拼音——King-jin,家人都稱呼他為「金恩」(King,國王),於是也稱呼張福英為「葵妮」(Queeny)。在外人眼中,張福英嫁給林景仁似乎才成就圓滿美好的生活,才成為匹配的Queen(王后)。而當王子及公主結婚後,並非登基為童話中過著幸福快樂日子的國王和王后,在現實中也可以是另一種的結局:離婚後放棄頭銜的女人,靠自己的能力獨霸一方小天地,過上稱意的人生。

離婚後的張福英,因出色的語言能力獲選為南京外交部的聯絡官,在之後的中日戰爭中也承擔拆除潮汕鐵路的重要責任。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張福英過著平淡的日子,有時拜訪遷居臺灣的林家姻親、有時到移民新加坡的兒子一家含飴弄孫。閒暇時旅遍印尼,晚年則再度踏上歐洲之旅:「我在1974年重訪歐洲;每到一處熟悉之地,回憶就開始一點一滴滲上心頭。一幕幕令人懷念的快樂景象,和那些先我而去之人的音聲歡笑一道鮮活起來。我就是帶著這般心境回棉蘭來的。」

曾經婚姻失敗的苦澀日子,在張福英的回憶錄中寫來似乎都雲淡風輕,甚至還有那麼些可愛。在張福英柔婉的筆觸下,歐遊的彼時彼景皆化苦為甘,美的溫暖、美的發光。

以上內容皆參考:張福英著、葉欣譯,《娘惹回憶錄》,(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2017年)。


★作者小傳

張福英(1896-1986),印尼棉蘭橡膠大王張耀軒的千金,在正值青春年華的時候和出身板橋林家,林維源之孫、林爾嘉長子林景仁跨國聯姻。精通多國語言,其著《娘惹回憶錄》不僅補充了許多學者在研究林景仁生平時的珍貴資料,也翔實紀錄了昔日豪門階級的生活實況,展現19世紀初期華人在亞洲流動的面貌。

★團員簡介

賴昕妤,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畢,目前在國立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就讀中。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臺文館/轉譯研發團的沙龍
414會員
165內容數
2024/09/27
你的高中時期參加的是什麼社團呢,是揮散汗水的運動性社團,還是熱情活動的康樂性社團,或者學有專精的學術型社團? 無論參與什麼性質,社團活動必定是青春回憶重要的一頁。但你知道嗎?遠在日治時期時台灣的高中,就有豐富的社團活動。其中很特別的是有考古社團——「博物研究會」……
Thumbnail
2024/09/27
你的高中時期參加的是什麼社團呢,是揮散汗水的運動性社團,還是熱情活動的康樂性社團,或者學有專精的學術型社團? 無論參與什麼性質,社團活動必定是青春回憶重要的一頁。但你知道嗎?遠在日治時期時台灣的高中,就有豐富的社團活動。其中很特別的是有考古社團——「博物研究會」……
Thumbnail
2024/09/13
1960年代的知識分子是什麼樣子呢?劉大任(在此我們先暫不稱他為作家)在小說《浮游群落》之中,描摹了一群有志青年的模樣,他們滿懷理想,渴望改變社會,卻也同時提心吊膽,深怕一不小心就身陷囹圄。 因為他們最青春活躍的時候,正是白色恐怖仍烏雲罩頂的年代。
Thumbnail
2024/09/13
1960年代的知識分子是什麼樣子呢?劉大任(在此我們先暫不稱他為作家)在小說《浮游群落》之中,描摹了一群有志青年的模樣,他們滿懷理想,渴望改變社會,卻也同時提心吊膽,深怕一不小心就身陷囹圄。 因為他們最青春活躍的時候,正是白色恐怖仍烏雲罩頂的年代。
Thumbnail
2024/08/27
【派克是一同奮鬥的好夥伴】 王育德年僅25歲時便流亡日本,用美國的派克51鋼筆替臺灣戰鬥。這名臺語專家與臺獨運動者究竟寫了些什麼?
Thumbnail
2024/08/27
【派克是一同奮鬥的好夥伴】 王育德年僅25歲時便流亡日本,用美國的派克51鋼筆替臺灣戰鬥。這名臺語專家與臺獨運動者究竟寫了些什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這本書記載十五位民國名女子的愛情故事。 每位都是靈魂有香氣之女子。 各個故事動人、讀來懾人心魄。 像我就無法理解張學良到底是有多瀟灑, 才能讓趙四姑娘願意放棄自己名聲, 私奔到瀋陽。 父親因此暴跳如雷, 引咎辭官, 斷絕父女關係, 臨死前都未原諒最疼愛的小女兒。
Thumbnail
這本書記載十五位民國名女子的愛情故事。 每位都是靈魂有香氣之女子。 各個故事動人、讀來懾人心魄。 像我就無法理解張學良到底是有多瀟灑, 才能讓趙四姑娘願意放棄自己名聲, 私奔到瀋陽。 父親因此暴跳如雷, 引咎辭官, 斷絕父女關係, 臨死前都未原諒最疼愛的小女兒。
Thumbnail
【不完美的人生勝利組】事實上,張福英沒說的,比寫下來的還多。她和林景仁的婚姻有一口又一口不能開的罈子,醃在心上除不盡的霉味。
Thumbnail
【不完美的人生勝利組】事實上,張福英沒說的,比寫下來的還多。她和林景仁的婚姻有一口又一口不能開的罈子,醃在心上除不盡的霉味。
Thumbnail
時光剝離你我 像一襲華美衣衫 卻要被追悔爬滿 11/10   今天帶來的是前段時間瘋狂循環的一首歌:石楠小札。
Thumbnail
時光剝離你我 像一襲華美衣衫 卻要被追悔爬滿 11/10   今天帶來的是前段時間瘋狂循環的一首歌:石楠小札。
Thumbnail
《小團圓》是張愛玲最後的長篇小說,書寫那些她已看透,但造成遺憾的當事人已無從修補的諸多往事,當往事成雲煙,愛癡恨憾都鑽進骨子裡。
Thumbnail
《小團圓》是張愛玲最後的長篇小說,書寫那些她已看透,但造成遺憾的當事人已無從修補的諸多往事,當往事成雲煙,愛癡恨憾都鑽進骨子裡。
Thumbnail
書上說,[林徽因]的外表與談吐很吸引人。各位看看她的照片,即可證明她容貌姣好,氣質出眾。她能讓男人傾倒自不在話下,而為她癡迷的有名男人,除了老公[梁思成](註)以外,當數[徐志摩]和[金岳霖]了,其中[徐志摩]對她的追求更被誇張成電視劇情,但其實她對[梁思成]卻是始終堅定,這點著實令人敬佩。
Thumbnail
書上說,[林徽因]的外表與談吐很吸引人。各位看看她的照片,即可證明她容貌姣好,氣質出眾。她能讓男人傾倒自不在話下,而為她癡迷的有名男人,除了老公[梁思成](註)以外,當數[徐志摩]和[金岳霖]了,其中[徐志摩]對她的追求更被誇張成電視劇情,但其實她對[梁思成]卻是始終堅定,這點著實令人敬佩。
Thumbnail
偷偷地 偷偷地潛入異度空間 我要 偷走閻王的生死簿 抹去香港傳奇的名字 這樣或許 就不會措手不及 一輩子失去了你 漫漫的 漫漫的19年光陰 霸王不願別姬 只為你鍾情 緩緩地 緩緩地訴說 我可以接受 你退出樂壇 卻無法接受 這世上 再無 張國榮
Thumbnail
偷偷地 偷偷地潛入異度空間 我要 偷走閻王的生死簿 抹去香港傳奇的名字 這樣或許 就不會措手不及 一輩子失去了你 漫漫的 漫漫的19年光陰 霸王不願別姬 只為你鍾情 緩緩地 緩緩地訴說 我可以接受 你退出樂壇 卻無法接受 這世上 再無 張國榮
Thumbnail
津津有滿滿的求知慾,這裡貼滿了津津的學習精華,學習便利貼,天天貼出好心情😍😜
Thumbnail
津津有滿滿的求知慾,這裡貼滿了津津的學習精華,學習便利貼,天天貼出好心情😍😜
Thumbnail
那個時代的女性,即使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看在外人眼中,都是結婚的「履歷表」一環。​太有才藝,還會被公婆質疑不懂「相夫教子」。​那時代,女性成年就得當標準妻子,跟今天一畢業就得當社畜差不多。​不過仍有一群女性,以才女實力為自己的生活努力。​
Thumbnail
那個時代的女性,即使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看在外人眼中,都是結婚的「履歷表」一環。​太有才藝,還會被公婆質疑不懂「相夫教子」。​那時代,女性成年就得當標準妻子,跟今天一畢業就得當社畜差不多。​不過仍有一群女性,以才女實力為自己的生活努力。​
Thumbnail
她揉製著舊時光的華艷,在新式的城裡風華絕代;時而低頭嫵媚,撩撥眾生,時而行走市井,尋一份難得的家常更多時候,躲在自己的華服下,梳理奇女子的眼睫,然後享受那種異樣所帶來的榮寵。
Thumbnail
她揉製著舊時光的華艷,在新式的城裡風華絕代;時而低頭嫵媚,撩撥眾生,時而行走市井,尋一份難得的家常更多時候,躲在自己的華服下,梳理奇女子的眼睫,然後享受那種異樣所帶來的榮寵。
Thumbnail
不明所以,我就是對40-50年代的舊上海有著一份莫名的眷戀。看張愛玲的作品,細膩動人的筆觸下,塵封的舊上海彷彿重新注入養分,真實得有如時光倒流,帶我回到大半世紀前的黃包車年代。讀完一篇又一篇的文章,看過一幅又一幅的舊照相片,同時亦慢慢勾劃出這位一代才女精采而淒美的一生。
Thumbnail
不明所以,我就是對40-50年代的舊上海有著一份莫名的眷戀。看張愛玲的作品,細膩動人的筆觸下,塵封的舊上海彷彿重新注入養分,真實得有如時光倒流,帶我回到大半世紀前的黃包車年代。讀完一篇又一篇的文章,看過一幅又一幅的舊照相片,同時亦慢慢勾劃出這位一代才女精采而淒美的一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