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系列第二本書,在上一本作者教我們從模仿開始,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接下來也成為藉由分享讓自己也能成為別人的巨人,流行音樂家布萊恩.伊諾有一個稱為眾才的想法,在創作者中都是互相支持、互相觀摩、互相抄襲,讓更多創意出現,實際生活中我們也看得到那些科技大企業,也有很多東西原本都不是自己的,但他們把別人的想法改良推出,像是智慧型手機、社交軟體,現在最主流的不一定是首創者,這本書告訴我們別只顧著偷點子,而自己也該為了這創作領域分享點子,只要有人覺得你的點子有用,就有意義,這也是一種互利互惠。
寫一點在讀的時候比較有感覺的重點
分享過程
以前接受過的教育、社會風氣讓我比較注重結果而非過程,在接觸閱讀後讓我注意到重視過程遠比結果重要,就像很火紅的原子習慣提到的一樣,專注在所有過程中,好的結果自然會出現,很多人認為創作就是埋頭苦幹,等到作品完成時再發表出來,創作分成兩個部份,一個是作品、一個是創作的過程,繪師會放上自己的畫作是一種方式,也有人把自己的作畫過程用直播的方式展現,電影導演接受記者訪問的時候,說到他如何完成這部作品,不只完成的作品吸引人,背後那些如何完成作品的故事對某些人來說也同樣有樂趣,像是一部日本喪屍電影,一屍到底,電影前半是一部很爛的喪屍片,後半是講述導演拍戲的狀況,之前Netflix有,推薦一下
環境
這點感覺已經在讀書心得出現過很多次了,接受垃圾,產出也是垃圾,我們開始注重分享,接觸的東西都值得分享,我們收集接觸的東西都會影響到自己,書裡提到的,你靈感從哪裡來?讀什麼書?都看什麼網站?誰影響了你、看什麼電影?在網路上追蹤誰?
美國DJ Spooky:你的唱片收集是什麼樣,你大概就是什麼樣子了。
熱情
這點雖然在書裡篇幅沒有很多,但我喜歡這種想法,我偶爾會玩格鬥遊戲,但我只是喜歡玩,實力不怎麼樣,當然跟一些台灣的玩家對戰就被挑剔打法怎樣,錯誤判斷一堆,我玩遊戲是為了自己開心,不是要變得多厲害,久而久之我就沒跟那些台灣玩家一起玩了,
對自己喜歡的事情要有熱情跟堅持,不用跟別人比高下,自己喜歡這件事,這種理由就夠了,如果找到自己喜歡的東西,不要因為別人的評論就搞壞自己的心情。
後記
除了上面提到的幾個重點之外,還有許多有趣的章節,整體來說這本書就是在告訴我們如何開始創作,就是注重分享,當我們不想單純過著上班下班一成不變的生活,而又不知道如何做出改變時,這本書給了很好的方向,開個網站,分享自己的生活即可,之後再慢慢調整,在讀完這書之後我是有考慮註冊一個網域,不過我還是先把發文這件事養成習慣再做打算,光是這樣一點點文字量就花了我一小時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