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書店:《郭怡美書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台北市西區最具文化氣息的大稻埕,書店,再開幾間都不嫌多。

這次走訪的郭怡美書店,建築的前身即是在日據時期經營得有聲有色的郭怡美商行。商行的創辦人郭烏隆先生,是當年在大稻埕的富商,他和當時同樣位於此處的「莊義芳」及「怡和泰」三間商家,就具有能夠決定全台綠豆的價格的權力,這足以看出當年的勢力有多大,也不難理解為何這棟古蹟建築能夠這麼美輪美奐

牆上有建築歷史介紹

牆上有建築歷史介紹


大稻埕的典型建築,大都是前後院的設計,中庭皆為露天,下雨還得撐傘,和安藤忠雄設計的「住吉的長屋」有異曲同工之妙,而且因面積不小,單位租金也不低,現代新進駐的不少店家都只會承租一半的面積,所以常常有前後院分屬不同商店的特殊情況,而這間郭怡美書店,卻把整棟三層樓、前後院全包下來賣書,讓人好奇店主是什麼來頭?一查才發現,原來承租的店主就是讀書共和國的郭重興社長,而他,也同時是商行老闆郭烏隆的孫子,這裡的一切都合理了起來。

簡單介紹一下郭怡美書店的配置:

前院一樓是結帳櫃台及圖書展示區

這裡的書籍有很大部分為「台灣」主題,大稻埕算是國內外旅客造訪台北的必訪之地,想多了解台灣的讀者,一進門就能被滿足,雜誌架上的《地味手帖》特別引人注意,稍微看了一下,是一款精緻、在地、具深度的刊物,它值得讓更多人認識。其他像是科技、心靈、人際關係等類別書籍,也都在此展示。

古色古香的展書空間

古色古香的展書空間

一樓後院則是CAFÉ

這裡也放了一些以飲食類為主題的書,吧檯有供應簡單的茶與咖啡,也有蛋糕、鹹派、湯品可以單點享用,座位不多但尚稱寬敞,來杯咖啡度過一個下午想必也是相當愜意。

簡單的吧檯供應小點心與咖啡茶飲

簡單的吧檯供應小點心與咖啡茶飲


二樓前院則以書櫃為主

這裡陳列著相當完整的古今中外的小說及翻譯文學,知名歐美或日本小說家的系列作,這裡可說是應有盡有,除此之外,其他於主流書店能見到的書,這邊也不會很難找到,可能因為書店夠大,能夠相當程度地滿足各種口味讀者的需求,選好書若想坐著看一會,這邊也有不少閱讀座位可自由使用,以獨立書店的規格來說算是相當難得。

二樓藏書相當豐富

二樓藏書相當豐富

二樓後院有個需要脫鞋的小區域

展示了少許的繪本系作品,此空間也是目前最常舉辦新書發表會等活動的區域,相當溫馨。

舉辦小活動的場地

舉辦小活動的場地


三樓設計為Showroom

目前展覽的作品為影劇、藝術、建築主題,金屬洞洞板的設計讓書的全貌能更容易被看見,之前聽迷誠品Podcast有推薦的《剪故事》也有展示,不過今天有其他更感興趣的作品,只好留給下次了。

Showroom目前是影視主題

Showroom目前是影視主題

除了書以外,郭怡美這棟古蹟本身就值得細細品味,對於老宅有興趣的愛書者可能可以逛好幾個小時都離不開,目前掃QR CODE填簡單的資料就能加入會員,立刻享有9折優惠,年度消費滿8000,或是直接繳交1000元升等費便能升等至消費85折的VIP,且享有一年10杯無酒精飲品招待(彷彿誠品黑卡會員),如果住得不遠,應該是相當具有吸引力的會員福利哦!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少鋒的沙龍
45會員
120內容數
每個月精選至少六本各種領域的書籍,完整讀完後的心得分享與作品介紹,內容也同時發布於Facebook粉專《這書,有讀》,以及instagram ID: ialreadyreadthisbook
少鋒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3/20
這間獨立書店雖然坐落於純樸的平鎮,但離熱鬧的中壢火車站只有步行15分鐘的距離,並不是太難抵達,因此也列入我這次的踩點行程之一。 三角窗的一二樓店面,整個牆面漆著漂亮的莫蘭迪色,大大的「苔癬視角」四個字清晰可見,門口擺了好幾盆大型植栽,是過路客也能輕易注意到的設計。
Thumbnail
2023/03/20
這間獨立書店雖然坐落於純樸的平鎮,但離熱鬧的中壢火車站只有步行15分鐘的距離,並不是太難抵達,因此也列入我這次的踩點行程之一。 三角窗的一二樓店面,整個牆面漆著漂亮的莫蘭迪色,大大的「苔癬視角」四個字清晰可見,門口擺了好幾盆大型植栽,是過路客也能輕易注意到的設計。
Thumbnail
2023/03/17
這間書店的主題是音樂及客家文化,「河壩」即是客家話中「河流」的意思,所以在這兩方面的書籍相對陳列的比較豐富,尤其是客家文化的書籍本來就不太熱門,去連鎖書店有時候還看不太到,雖然這裡也不是放得滿坑滿谷,但有興趣的人還是可以來挖挖寶。其他像是繪本、社會學、台灣文化、各式文學的作品也都有放了一些。
Thumbnail
2023/03/17
這間書店的主題是音樂及客家文化,「河壩」即是客家話中「河流」的意思,所以在這兩方面的書籍相對陳列的比較豐富,尤其是客家文化的書籍本來就不太熱門,去連鎖書店有時候還看不太到,雖然這裡也不是放得滿坑滿谷,但有興趣的人還是可以來挖挖寶。其他像是繪本、社會學、台灣文化、各式文學的作品也都有放了一些。
Thumbnail
2023/03/15
位於大安區瑞安街的水牛書店,其實是是第二間分店,本店位於桃園新屋。 書店的創辦人過去曾在政界打滾許多年,逐漸淡出政治圈後,接下了水牛出版社的庫藏,在自己的故鄉新屋開了第一間書店。 台北這間分店,是結合同為他創立的「我愛你學田」農產組織的複合式店家,進門的架上,陳列的都是各式農產品,讓人有誤走進小農商
Thumbnail
2023/03/15
位於大安區瑞安街的水牛書店,其實是是第二間分店,本店位於桃園新屋。 書店的創辦人過去曾在政界打滾許多年,逐漸淡出政治圈後,接下了水牛出版社的庫藏,在自己的故鄉新屋開了第一間書店。 台北這間分店,是結合同為他創立的「我愛你學田」農產組織的複合式店家,進門的架上,陳列的都是各式農產品,讓人有誤走進小農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提到重慶南路一段,四、五、六年級生印象深刻的是超過上百間書店林立的一條街;若是更早一輩的長者,他們會說「清治時期稱府前街,日治時期改稱本町通。」重慶南路書街的全盛時期是1970年代,不少文人雅士聚集於此,附近中華商場的著名飯館,或是作家聚集武昌街一段七號的《明星咖啡館》,都曾是醞釀台灣文學的基地。
Thumbnail
提到重慶南路一段,四、五、六年級生印象深刻的是超過上百間書店林立的一條街;若是更早一輩的長者,他們會說「清治時期稱府前街,日治時期改稱本町通。」重慶南路書街的全盛時期是1970年代,不少文人雅士聚集於此,附近中華商場的著名飯館,或是作家聚集武昌街一段七號的《明星咖啡館》,都曾是醞釀台灣文學的基地。
Thumbnail
一個陽光和煦的午後,漫步在大稻埕迪化街上,邊欣賞沿途的紅磚建築,感受時光交織的歲月美感,來到以舊商號為名的郭怡美書店。這是一棟有天井連接前後棟的街屋,仍保留了1922年建造時的樣貌。這天,在郭怡美書店有一場《雙廈記》新書分享會,這本書寫的是大稻埕錦記茶行與新竹周益記古宅兩個家族的故事,我心裡暗想:選
Thumbnail
一個陽光和煦的午後,漫步在大稻埕迪化街上,邊欣賞沿途的紅磚建築,感受時光交織的歲月美感,來到以舊商號為名的郭怡美書店。這是一棟有天井連接前後棟的街屋,仍保留了1922年建造時的樣貌。這天,在郭怡美書店有一場《雙廈記》新書分享會,這本書寫的是大稻埕錦記茶行與新竹周益記古宅兩個家族的故事,我心裡暗想:選
Thumbnail
位於大安區瑞安街的水牛書店,其實是是第二間分店,本店位於桃園新屋。 書店的創辦人過去曾在政界打滾許多年,逐漸淡出政治圈後,接下了水牛出版社的庫藏,在自己的故鄉新屋開了第一間書店。 台北這間分店,是結合同為他創立的「我愛你學田」農產組織的複合式店家,進門的架上,陳列的都是各式農產品,讓人有誤走進小農商
Thumbnail
位於大安區瑞安街的水牛書店,其實是是第二間分店,本店位於桃園新屋。 書店的創辦人過去曾在政界打滾許多年,逐漸淡出政治圈後,接下了水牛出版社的庫藏,在自己的故鄉新屋開了第一間書店。 台北這間分店,是結合同為他創立的「我愛你學田」農產組織的複合式店家,進門的架上,陳列的都是各式農產品,讓人有誤走進小農商
Thumbnail
在台北市西區最具文化氣息的大稻埕,書店,再開幾間都不嫌多。 這次走訪的郭怡美書店,建築的前身即是在日據時期經營得有聲有色的郭怡美商行。商行的創辦人郭烏隆先生,是當年在大稻埕的富商,他和當時同樣位於此處的「莊義芳」及「怡和泰」三間商家,就具有能夠決定全台綠豆的價格的權力,這足以看出當年的勢力有多大,也
Thumbnail
在台北市西區最具文化氣息的大稻埕,書店,再開幾間都不嫌多。 這次走訪的郭怡美書店,建築的前身即是在日據時期經營得有聲有色的郭怡美商行。商行的創辦人郭烏隆先生,是當年在大稻埕的富商,他和當時同樣位於此處的「莊義芳」及「怡和泰」三間商家,就具有能夠決定全台綠豆的價格的權力,這足以看出當年的勢力有多大,也
Thumbnail
今天是423世界閱讀日,謹以本文,回憶從前的書街風華與書店回憶。
Thumbnail
今天是423世界閱讀日,謹以本文,回憶從前的書街風華與書店回憶。
Thumbnail
這些獨立書店,除了對書,對農業或農村都有特別情感,都很生活化,不是革命糾結的情感;我想這樣,反而長久。這些書店,在臉書或媒體都有介紹,就不多說。這裡節錄《閱讀的島》部分記錄,還有個人認識的店主面貌;想側重在新生代的坦白與坦然。或許這是食農書店很重要的個性,也是台灣社會需要的。
Thumbnail
這些獨立書店,除了對書,對農業或農村都有特別情感,都很生活化,不是革命糾結的情感;我想這樣,反而長久。這些書店,在臉書或媒體都有介紹,就不多說。這裡節錄《閱讀的島》部分記錄,還有個人認識的店主面貌;想側重在新生代的坦白與坦然。或許這是食農書店很重要的個性,也是台灣社會需要的。
Thumbnail
六十年代推行「中華文化復興運動」,不少設計,皆攜帶這方面的元素。由建築師修澤蘭設計的陽明山「中山樓」當然也是。
Thumbnail
六十年代推行「中華文化復興運動」,不少設計,皆攜帶這方面的元素。由建築師修澤蘭設計的陽明山「中山樓」當然也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