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走一段重慶南路的《書街舊事》

2023/09/06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提到重慶南路一段,四、五、六年級生印象深刻的是超過上百間書店林立的一條街;若是更早一輩的長者,他們會說「清治時期稱府前街,日治時期改稱本町通。」重慶南路書街的全盛時期是1970年代,不少文人雅士聚集於此,附近中華商場的著名飯館,或是作家聚集武昌街一段七號的《明星咖啡館》,都曾是醞釀台灣文學的基地。

時報出版社2017年出版的《書街舊事》,由撰文者心岱訪談書店經營者黃開禮老先生,讓我們認識重慶南路書街的起源與當下發展的時勢。

他前半生的辛勤努力,從一無所有、寄人籬下的孤寂心境,到五十歲擁有自己圖書門市大樓的富饒,這些心路歷程與書街繁華,不僅是作者個人勤學、苦幹生涯的回顧,也是悠悠歲月、時代變遷的最佳見證。

▲ 眼看它樓起的《書街舊事》

▲ 眼看它樓起的《書街舊事》

改朝換代的書街

閱讀《書街舊事》的歡喜,如同那些年我走過書街的足跡,還能幫我惡補那些年歷史洪流裡,不曾經歷的圖書零售、出版業的金磚歲月與書店榮景。

國府播遷來臺時,緊鄰總統府與重要行政機關的區域,早就被生意眼光精準的上海人鎖定,川流人潮帶來可期的商機(日治時期稱台北銀座)。一間間日本人的書店(新高堂、太陽號書店),順勢為官方與上海商人接手經營,並開設新的書店、銀樓與百貨店,成為另類的上海幫商圈。

重慶南路書店門外騎樓的廊柱,有許多「佔地為王」的書報攤,大多是隨軍來台的退伍軍人,由於重慶南路是外地旅客進出台北城的主要通道,經過多年發展書報攤成為熱鬧書街的另類風景。

書報攤與書店經營不同的商業行為是販售報紙、雜誌刊物,年節時還有日曆、月曆、紅包袋,有時候熟門熟路的客戶都知道哪攤有賣黨外禁書。知名詩人周夢蝶,就曾經在「明星咖啡館」外擺設書報攤,成為當代文學地標

隨著翻閱文字進入時光隧道,腦海也開始細數當年的學生回憶。

走過一頁風景

每到假日時光,從高雄北上念書的我,總是從北邊散步走向南側,從消防隊往台灣銀行,這一頭到那一間逐家走入逛書店的光景。然後經過東華書局引進麵包店鋪進駐(複合式經營),如遇麵包出爐時間,撲鼻而來的香氣,愛書人不僅能獲得精神上的食糧補給,更能滿足口腹之慾的本性。

通常我會從《墊腳石圖書》、《商務印書館開始》開始,經過漢口街走入《建弘書店》、《黎明文化》、《三民書局》,穿過武昌街到《東華書局》、《世界書局》、《天龍圖書》、《儒林圖書》,轉進三層樓高仿巴洛克式紅磚建築的《金石堂書局》,越過衡陽路往《東方出版社》、《中央圖書》止步,望向斜對角新古典主義建築的台灣銀行總行。

如果意猶未竟、興致不減時,我還會去對面的《正中書局》、《幼獅文化》、《遠東圖書》沿街北返。即便只是路過書店隨意瀏覽,看著書牆與檯面一本本書整齊排列的震撼,就像齊列教練場等待長官校閱的部隊,指揮官親臨現場威武走在行伍陣列間,眼神銳利逐一掃視官兵們的基本儀態,大聲問安響徹雲霄的那股恢宏氣勢。

我就彷彿是滿屋書本的將帥,一本本拿起翻閱瀏覽,這樣的角色和態度,對我來說是一種戒不了的癮 ⋯

井底之蛙夢想成真

1951年作者經由親戚介紹,進入上海人主導台灣文化事業的版圖,先從書店學徒做起,替上海頭家勞心勞力、克盡職守,徹底發揮台灣牛的精神,不懂多做少說話,漸漸學會邀稿、編輯、校對、印製、發行、收帳,擁有全身本領的他,並未像其他學徒幾年後就獨立門戶,反而一待就是寶貴的二十年。

這段黃金歲月年華學來的真功夫,最終讓他創下重慶南路台灣第一人的紀錄,不僅在書街買樓,創立三個門市的自營事業,與上海人平起平坐的巔峰浪頭,更顯彌足珍貴。

書中內容也提到少年維特的煩惱,即便對東家千金心存愛慕之情,但身世有別自知無望的情況下,看著她的背影給予最大的深深祝福。

最讓我敬佩的是黃開禮先生創業時,秉持敦厚待人的純樸,吞忍委屈的肚量,不計較為前東家打出教科書的藍海市場,卻被殘酷的不合理對待,也不願在同一教材領域競爭;遭遇同業無理的惡意打擊、仗勢凌人,反而更加認定:唯有良心出發才是一切的根本

今非昔比

時間在流,巨輪滾動。而今,書街景況已被一棟棟商業大樓拉皮取代,改造成時尚的旅館一條街臺灣商務印書館退場後,原址改成國際青年商旅;台灣書店結束營業由平價商旅進駐;儒林圖書關閉店面後,變身為精品旅店。昔日聲名遠播書店一條街的重慶南路,只剩下個位數的實體書店,成為緬懷的稀疏景點。

謝謝黃開禮先生願意分享可貴的經驗,讓這本誠摯溯源的著作,給予留戀書街的我輩,回首數十年前街景的實況照片,並學習不向現實低頭的勇者堅持,為美好年代的風華歲月,留下彌足珍貴的回憶。


延伸閱讀:【讀書心得】夢中的《橄欖樹》在遠方流浪

【更多的文章】爆米花專賣店地圖車票職男茶葉蛋新天堂樂園中年大叔養小三最近在讀書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追蹤【NOWA 50+ 的風景】的粉專與我互動唷!

8.5K會員
404內容數
任職的公司遭逢變故,忽如其來的變化不只是生活作息,年過五十的人生階段碰到這個意外,除了幫自己加油打氣外,同時告訴自己向「茶葉蛋」學習,蛋殼表面越多紋路的越好,經由裂縫才能越入味,口感也會更好吃。如同職場人生一樣,當見識越廣歷練越多,每個燙手山芋的修練,都是路上無限美好的風光。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