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台北人的兒時書店回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今天是423世界閱讀日,謹以本文,回憶從前的書街風華與書店回憶。
圖片來源:二郎的部落格 bit.ly/3g8DK3k(若引用不妥,懇請原作者告知,萬分感謝)
提到書街,許多愛書人不免會想到:充滿人文氣息的巴黎塞納河畔;對二手書情有獨鍾的朋友,可能會想起東京的神田神保町古書街;或許有人也會聊起北京的琉璃廠或上海的福州路。而對我這個土生土長的台北人而言,兒時印象最深刻的書街,就是重慶南路書店街。
小時候,到重慶南路逛書店,是我家每逢重要節日的必備行程。當時家裡沒有轎車,也壓根還沒有四通八達的捷運,要去台北市中心,得先在家附近的站牌等上好一陣子的公車,時常因為車上人已經太多,完全擠不上去,所以得耐心再等下一班。等到擠上車大概又顛簸了近50分鐘後,在忍受無比悶熱與汗臭味之後,終於在銀行附近的站牌下車,內心大聲歡呼:耶~重慶南路到了!
我們一家通常會先跳到對街,經過商務印書館,再走過專賣教科書的「三民書局」,這時爸爸總會停下來對我們說:「你們先往前走,我等會兒再去找你們。」於是我們母子三人總是很有默契的點點頭,因為我們知道,軍事&歷史狂老爸又要去三民書局挖寶了。
爸爸口中的「終點站」是哪裡呢?
就是當時位在重慶南路和衡陽路交叉口的「東方出版社」。

話說東方出版社在日本時代名為「新高堂」,外型是與總統府同款設計的三層樓高紅磚建築,是當時最大的書店,專賣(壟斷)公小學校教科書、辭典以及配合政府政策的出版品。戰後,「東方出版社」於1945年正式成立,是台灣本土成立的第一家出版社。
根據我搜尋到的文獻指出,戰後的東方出版社初期一樓規劃為賣書、二樓一塊地出租給人專賣西文書與日文書,三樓則是東方出版社編輯部。當時的三民書局尚未成立,原本只是三個年輕小伙子在東方出版社門口,佔一小角落販售雜誌與書的小攤子,據說當時東方出版社老闆頗感困擾,還曾把小伙子們趕了一頓。只是沒想到後來這三個年輕人合夥在不遠處落地生根,一步步建立起「三民書局」,後來由合夥人之一劉振強先生奮力打拚,小書店也漸漸發達起來,甚至成為當時學術出版品的舵手。
對於兒時的我來說,東方出版社就像是個「快樂天堂」,去東方出版社看書彷彿是種「朝聖」的行為,同時也是件無比快樂的事。
東方出版社不只賣書,編輯部也規劃出版與翻譯引介了許多好看的兒童讀物,例如:《東方少年文庫》《叢林奇談》(翻譯日文書並改寫而成)、《中國戲曲故事》、《世界偉人傳記》,也編了給青少年閱讀《東方少年月刊》。當然,更不用說那套一字排開、孩子競相爭讀的黃皮封面《亞森羅蘋全集》。在當時,亞森羅蘋的名氣可是高過福爾摩斯呢!
我個人認為當時的東方出版社會這麼吸引小孩子,可能有幾個因素:
  1. 當時的地方小書局是不可能在店裡進數量如此龐大、書種如此繁複的各式書籍,因此,走進一間大書店,就好像走進大觀園,自由自在、令人極度興奮。
  2. 東方出版社位處繁華的市中心,店內顧客數可說是盛況空前、人山人海!尤其是過年時,舉目所見整個地板、樓梯全都坐滿了人,偶爾還會聽見「啊,好痛」的慘叫聲,因為連走路的地方都沒有,大家都要跨越手腳、踩著空位走路。這個兒時印象實在太過鮮明,自此後很少看過這種盛況……
  3. 當時社會盛行「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以書櫃取代酒櫃」等價值觀,書成為一種文化資本、知識水準與身分的象徵。尤其是過完年,父母總會抽一點紅包錢給孩子買書;孩子也趁此機會海挑一大疊書,爸媽往往眉頭都不皺一下的就迅速結帳了。也因此,當時每逛完書店,幾乎是人手一袋書提著離開的。
  4. 我記得小時候的東方出版社,一樓擺的是各家暢銷新書,二樓是相當齊全的好幾櫃東方出版品。但最特別的是,二樓竟然還擺有幾台電動玩具(不知道是誰出的點子,實在是太有趣了)。因此常見許多小朋友摩拳擦掌的齊聚在電玩區,偶爾還會傳來小男孩被媽媽拖著離開時狂哭的聲音......當時年幼的我便隱約感覺到:「哦,原來書最強大競品不是書,而是電動(電子媒體)啊!」(如今看來,又更加貼切了)

後來,小女孩漸漸地成長。國中、高中、大學都是在台北念書的我,隨著一次又一次踩踏著重慶南路書街的路線,視野與心胸彷彿也變得愈來愈廣闊。每一次,我都會在週日早晨抵達書街,一直逛到傍晚才會回家。
「圖書館式」的三民書店位在書街最中間,書目一應俱全,待在那兒就足以消磨半天時光;「百貨公司式」的金石堂書店就開在東方出版社對面,以各式各樣的文具與商品吸引顧客目光,冷氣夠強,極舒暢!但在那裡,你比較容易找到暢銷書,冷門書?抱歉,要買就要耐心等進貨……
重慶南路這條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的書街,儼然成為我青春歲月裡,每當內心感到孤寂時的最佳去處。每一趟書店之旅,都期待著將與哪本書相遇,遇見了,便欣喜的默默對書說:「原來你也在這裡。」
那種彷彿是「命中注定遇見你」的情愫,總會發生在當自己尋獲與心靈契合之書時,相反的,平時與人相遇,則很有這種「觸電」的感覺。
這麼說起來,少女時代的我自然是有點孤僻又憂鬱,但這樣的尋書樂趣卻讓我上了癮。後來曾在日本小說家三浦紫苑的書中看過這段話:
書,一定會回應你的所求。
是的,我也這麼深信著。

如今,重慶南路的書街風華已經不再。現在的東方出版社原址變成日本藥妝店(還是嗎?唉,又一陣子沒逛重慶南路了)。東方編輯部後來遷居至承德路,重慶南路上的書店只剩三民書局屬最大家。建弘書局於2019年熄燈,天龍書店依然屹立不搖……
書街的沒落顯現出社會的變遷以及現代人生活與閱讀方式的轉變。不只是重慶南路,當今世界各地的「書街」隨著生活方式及購物習慣的變化而逐漸凋零,實體書店的蕭條象徵著人們購書習慣的轉變,這也是現實中再真實不過的狀況。
但我依然記得那些尋書的美好時光,每一間書店散發著屬於自己的光芒,像極了夢中發著光的神奇場景,永遠讓人感覺這麼迷人、充實、又自由自在。
我最愛去的地方就是書店了!」小時候的我總是對大人這麼說著。
我永遠記得那份快樂。
可能讀起來有點奇怪,但絕對少不了對書、音樂、電影滿滿的愛。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那個當下,我們把一部分的自己給出去,全心地傾聽、忘情地投入,無意識間找到了共鳴。我們深深地陷入,從此愛上了這無可取代的樂趣...
烏俄大戰打到今天第七天了。每天一早,我沖完熱咖啡、開電腦準備工作前,就急著關注相關消息。其中,有兩則新聞讓我最印象深刻...
音樂有如韓德爾筆下「懷念的樹蔭」,總能為聽者帶來神奇的平靜力量,瞬間熨燙了毛躁不安的狀態,穩定心神後,工作效率如有神助。今天陪伴我的音樂,就是我最愛的電影配樂大師:Ennio Morricone。
如果聖誕夜裡真的能夠出現奇蹟(別等奇蹟了,靠自己比較快)、能許下一個小心願的話,我最希望的是......
輕聲問孩子還好嗎,孩子對我說:「我.....站不起來。」我馬上仔細察看孩子的傷勢,確認是否需要帶去診所治療,此時心中又氣又急,一方面是相當的自責,心想:要是讓孩子走在前面就好了,至少摔的人會是我...
當了媽以後,陪孩子唱兒歌的過程中才發現,很多中文兒歌的歌詞還真是編寫得令人心驚膽顫。例如《兩隻老虎》裡「一隻沒有耳朵、一隻沒有尾巴」的老虎跑得快;《娃娃國》裡娃娃兵們在軍演,一下子「提防敵人攻」,一下子「機關槍噠噠噠」,連「原子彈都來轟轟轟」
在那個當下,我們把一部分的自己給出去,全心地傾聽、忘情地投入,無意識間找到了共鳴。我們深深地陷入,從此愛上了這無可取代的樂趣...
烏俄大戰打到今天第七天了。每天一早,我沖完熱咖啡、開電腦準備工作前,就急著關注相關消息。其中,有兩則新聞讓我最印象深刻...
音樂有如韓德爾筆下「懷念的樹蔭」,總能為聽者帶來神奇的平靜力量,瞬間熨燙了毛躁不安的狀態,穩定心神後,工作效率如有神助。今天陪伴我的音樂,就是我最愛的電影配樂大師:Ennio Morricone。
如果聖誕夜裡真的能夠出現奇蹟(別等奇蹟了,靠自己比較快)、能許下一個小心願的話,我最希望的是......
輕聲問孩子還好嗎,孩子對我說:「我.....站不起來。」我馬上仔細察看孩子的傷勢,確認是否需要帶去診所治療,此時心中又氣又急,一方面是相當的自責,心想:要是讓孩子走在前面就好了,至少摔的人會是我...
當了媽以後,陪孩子唱兒歌的過程中才發現,很多中文兒歌的歌詞還真是編寫得令人心驚膽顫。例如《兩隻老虎》裡「一隻沒有耳朵、一隻沒有尾巴」的老虎跑得快;《娃娃國》裡娃娃兵們在軍演,一下子「提防敵人攻」,一下子「機關槍噠噠噠」,連「原子彈都來轟轟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台灣的書店歷史從日治時期開始,至今日面臨電子書和網路購書平臺的衝擊,書店的經營模式不斷演變,在未來,書店將多元靈活轉型,讓書香繼續陪伴讀者們,繼續走入下一個世紀。
Thumbnail
重慶南路,又稱府前街和本町通,是臺灣的第一條書店街,自1910年代起成為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這裡的書店不僅銷售多樣的書籍,還成為知識分子聚集及思想碰撞的中心。然而,隨著時代變遷,書店數量逐漸減少,從全盛時期的百餘間縮減至2020年的22間,但重慶南路依然是臺北市的重要書店集聚區。
Thumbnail
✒️文具之於我,太過重要, 於是下筆太難。 📓從小時候走進學校附近熟悉的文具店的記憶, 就像是打開一扇通往創意和童年夢想的門。 架上擺滿了各種款式原子筆、中性筆、 自動鉛筆⋯⋯ 當年的自己想購買喜歡的文具, 總得多算一下,不能浪費, 但卻總是能待多久就待多久。 當
Thumbnail
某天黃昏時,和女兒去TSUTAYA BOOKSTORE(蔦屋書店)。 在市政北二路。 以前經過這家書店,沒進去。 今天第一次進去。 書店在二樓、三樓,有電梯。 二樓一半賣餐飲,一半賣些文具、雜物,價格很貴。 三樓都是書,還不算少。 有座位,讓顧客可以坐著看書。
2010年到2017年,我還在台北。那段時間,我經常光顧幾家書店,這些書店成為我探索知識的寶庫和心靈的避風港。 ▋政大書城 政大書城是我常去的地方之一。雖然我並沒有任何考試的壓力,但我經常在這裡購買各種考試用書,純粹是為了學習,增廣見聞。這些書籍幫助我拓展了很多不同領域的知識,讓我在學習
對於書籍愛好者來說, 每個書店都是通往新世界的門戶。 書店不僅是購書的地點, 它們是知識和文化探索的樞紐。 在台北的書店裡,我不僅購買了書籍, 更從中學習到了文化的深度和多樣性。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書店的關閉,也讓人感到文化的流逝。 讓我們一起看看我在這份體
Thumbnail
上次談過書,這次談書店,主要談台中市的書店。 我年輕時,台中市有不少書店。 我記得火車站前,中正路有學海書局。 中正路有中央書局。 三民路有汗牛書屋等數間書店。 綜合大樓二樓,有義士書局。 中華路、公園路附近有舊書攤。 萬代福地下室有萬代福書展城(好像比較晚出現)。 不定期有書展。
2010年到2017年,我還在台北。 當時常逛的書店有政大書城,山外出版社,若水堂,淳久堂。 我在政大書城買各種的考試用書,但沒有要考試,純粹學學,增廣見聞。 山外出版社奠定我對西方哲學,尤其是後現代哲學的文化底蘊。 若水堂幫助我了解大陸出版市場,邂逅許多好書,尤其在英語學習
Thumbnail
台中市半世記以來都號稱「文化城」,台中的書店也很有特色。蔦屋書店」 (TSUTAYA BOOKSTORE),是晚近以來頗受市民注目的高級綜合書店。位於台中市市政北二路高級豪宅區,是日商臺灣蔦屋公司的事業。其隔 鄰,就是烘焙達人吳寶春在台中開的豪華麵包店。
Thumbnail
不再是書店街的書店街:重慶南路 曾經是台北市書店、出版社最密集的重慶南路,隨著近年來出版業的不景氣,讓這些書店、出版社紛紛撤守,就連最會賺錢的金石堂書店,也於2018年吹熄燈號。從此之後,重慶南路正式卸下「書店街」的招牌,在餐廳、商旅、金融業的蠶食鯨吞下,成了台北市又一條沒有什麼特色的普通街道。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台灣的書店歷史從日治時期開始,至今日面臨電子書和網路購書平臺的衝擊,書店的經營模式不斷演變,在未來,書店將多元靈活轉型,讓書香繼續陪伴讀者們,繼續走入下一個世紀。
Thumbnail
重慶南路,又稱府前街和本町通,是臺灣的第一條書店街,自1910年代起成為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這裡的書店不僅銷售多樣的書籍,還成為知識分子聚集及思想碰撞的中心。然而,隨著時代變遷,書店數量逐漸減少,從全盛時期的百餘間縮減至2020年的22間,但重慶南路依然是臺北市的重要書店集聚區。
Thumbnail
✒️文具之於我,太過重要, 於是下筆太難。 📓從小時候走進學校附近熟悉的文具店的記憶, 就像是打開一扇通往創意和童年夢想的門。 架上擺滿了各種款式原子筆、中性筆、 自動鉛筆⋯⋯ 當年的自己想購買喜歡的文具, 總得多算一下,不能浪費, 但卻總是能待多久就待多久。 當
Thumbnail
某天黃昏時,和女兒去TSUTAYA BOOKSTORE(蔦屋書店)。 在市政北二路。 以前經過這家書店,沒進去。 今天第一次進去。 書店在二樓、三樓,有電梯。 二樓一半賣餐飲,一半賣些文具、雜物,價格很貴。 三樓都是書,還不算少。 有座位,讓顧客可以坐著看書。
2010年到2017年,我還在台北。那段時間,我經常光顧幾家書店,這些書店成為我探索知識的寶庫和心靈的避風港。 ▋政大書城 政大書城是我常去的地方之一。雖然我並沒有任何考試的壓力,但我經常在這裡購買各種考試用書,純粹是為了學習,增廣見聞。這些書籍幫助我拓展了很多不同領域的知識,讓我在學習
對於書籍愛好者來說, 每個書店都是通往新世界的門戶。 書店不僅是購書的地點, 它們是知識和文化探索的樞紐。 在台北的書店裡,我不僅購買了書籍, 更從中學習到了文化的深度和多樣性。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書店的關閉,也讓人感到文化的流逝。 讓我們一起看看我在這份體
Thumbnail
上次談過書,這次談書店,主要談台中市的書店。 我年輕時,台中市有不少書店。 我記得火車站前,中正路有學海書局。 中正路有中央書局。 三民路有汗牛書屋等數間書店。 綜合大樓二樓,有義士書局。 中華路、公園路附近有舊書攤。 萬代福地下室有萬代福書展城(好像比較晚出現)。 不定期有書展。
2010年到2017年,我還在台北。 當時常逛的書店有政大書城,山外出版社,若水堂,淳久堂。 我在政大書城買各種的考試用書,但沒有要考試,純粹學學,增廣見聞。 山外出版社奠定我對西方哲學,尤其是後現代哲學的文化底蘊。 若水堂幫助我了解大陸出版市場,邂逅許多好書,尤其在英語學習
Thumbnail
台中市半世記以來都號稱「文化城」,台中的書店也很有特色。蔦屋書店」 (TSUTAYA BOOKSTORE),是晚近以來頗受市民注目的高級綜合書店。位於台中市市政北二路高級豪宅區,是日商臺灣蔦屋公司的事業。其隔 鄰,就是烘焙達人吳寶春在台中開的豪華麵包店。
Thumbnail
不再是書店街的書店街:重慶南路 曾經是台北市書店、出版社最密集的重慶南路,隨著近年來出版業的不景氣,讓這些書店、出版社紛紛撤守,就連最會賺錢的金石堂書店,也於2018年吹熄燈號。從此之後,重慶南路正式卸下「書店街」的招牌,在餐廳、商旅、金融業的蠶食鯨吞下,成了台北市又一條沒有什麼特色的普通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