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台北人的兒時書店回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今天是423世界閱讀日,謹以本文,回憶從前的書街風華與書店回憶。
raw-image

提到書街,許多愛書人不免會想到:充滿人文氣息的巴黎塞納河畔;對二手書情有獨鍾的朋友,可能會想起東京的神田神保町古書街;或許有人也會聊起北京的琉璃廠或上海的福州路。而對我這個土生土長的台北人而言,兒時印象最深刻的書街,就是重慶南路書店街。

小時候,到重慶南路逛書店,是我家每逢重要節日的必備行程。當時家裡沒有轎車,也壓根還沒有四通八達的捷運,要去台北市中心,得先在家附近的站牌等上好一陣子的公車,時常因為車上人已經太多,完全擠不上去,所以得耐心再等下一班。等到擠上車大概又顛簸了近50分鐘後,在忍受無比悶熱與汗臭味之後,終於在銀行附近的站牌下車,內心大聲歡呼:耶~重慶南路到了!

我們一家通常會先跳到對街,經過商務印書館,再走過專賣教科書的「三民書局」,這時爸爸總會停下來對我們說:「你們先往前走,我等會兒再去找你們。」於是我們母子三人總是很有默契的點點頭,因為我們知道,軍事&歷史狂老爸又要去三民書局挖寶了。

爸爸口中的「終點站」是哪裡呢?

就是當時位在重慶南路和衡陽路交叉口的「東方出版社」。


話說東方出版社在日本時代名為「新高堂」,外型是與總統府同款設計的三層樓高紅磚建築,是當時最大的書店,專賣(壟斷)公小學校教科書、辭典以及配合政府政策的出版品。戰後,「東方出版社」於1945年正式成立,是台灣本土成立的第一家出版社。

根據我搜尋到的文獻指出,戰後的東方出版社初期一樓規劃為賣書、二樓一塊地出租給人專賣西文書與日文書,三樓則是東方出版社編輯部。當時的三民書局尚未成立,原本只是三個年輕小伙子在東方出版社門口,佔一小角落販售雜誌與書的小攤子,據說當時東方出版社老闆頗感困擾,還曾把小伙子們趕了一頓。只是沒想到後來這三個年輕人合夥在不遠處落地生根,一步步建立起「三民書局」,後來由合夥人之一劉振強先生奮力打拚,小書店也漸漸發達起來,甚至成為當時學術出版品的舵手。


對於兒時的我來說,東方出版社就像是個「快樂天堂」,去東方出版社看書彷彿是種「朝聖」的行為,同時也是件無比快樂的事。

東方出版社不只賣書,編輯部也規劃出版與翻譯引介了許多好看的兒童讀物,例如:《東方少年文庫》《叢林奇談》(翻譯日文書並改寫而成)、《中國戲曲故事》、《世界偉人傳記》,也編了給青少年閱讀《東方少年月刊》。當然,更不用說那套一字排開、孩子競相爭讀的黃皮封面《亞森羅蘋全集》。在當時,亞森羅蘋的名氣可是高過福爾摩斯呢!

我個人認為當時的東方出版社會這麼吸引小孩子,可能有幾個因素:

  1. 當時的地方小書局是不可能在店裡進數量如此龐大、書種如此繁複的各式書籍,因此,走進一間大書店,就好像走進大觀園,自由自在、令人極度興奮。
  2. 東方出版社位處繁華的市中心,店內顧客數可說是盛況空前、人山人海!尤其是過年時,舉目所見整個地板、樓梯全都坐滿了人,偶爾還會聽見「啊,好痛」的慘叫聲,因為連走路的地方都沒有,大家都要跨越手腳、踩著空位走路。這個兒時印象實在太過鮮明,自此後很少看過這種盛況……
  3. 當時社會盛行「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以書櫃取代酒櫃」等價值觀,書成為一種文化資本、知識水準與身分的象徵。尤其是過完年,父母總會抽一點紅包錢給孩子買書;孩子也趁此機會海挑一大疊書,爸媽往往眉頭都不皺一下的就迅速結帳了。也因此,當時每逛完書店,幾乎是人手一袋書提著離開的。
  4. 我記得小時候的東方出版社,一樓擺的是各家暢銷新書,二樓是相當齊全的好幾櫃東方出版品。但最特別的是,二樓竟然還擺有幾台電動玩具(不知道是誰出的點子,實在是太有趣了)。因此常見許多小朋友摩拳擦掌的齊聚在電玩區,偶爾還會傳來小男孩被媽媽拖著離開時狂哭的聲音......當時年幼的我便隱約感覺到:「哦,原來書最強大競品不是書,而是電動(電子媒體)啊!」(如今看來,又更加貼切了)

後來,小女孩漸漸地成長。國中、高中、大學都是在台北念書的我,隨著一次又一次踩踏著重慶南路書街的路線,視野與心胸彷彿也變得愈來愈廣闊。每一次,我都會在週日早晨抵達書街,一直逛到傍晚才會回家。

「圖書館式」的三民書店位在書街最中間,書目一應俱全,待在那兒就足以消磨半天時光;「百貨公司式」的金石堂書店就開在東方出版社對面,以各式各樣的文具與商品吸引顧客目光,冷氣夠強,極舒暢!但在那裡,你比較容易找到暢銷書,冷門書?抱歉,要買就要耐心等進貨……

重慶南路這條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的書街,儼然成為我青春歲月裡,每當內心感到孤寂時的最佳去處。每一趟書店之旅,都期待著將與哪本書相遇,遇見了,便欣喜的默默對書說:「原來你也在這裡。」

那種彷彿是「命中注定遇見你」的情愫,總會發生在當自己尋獲與心靈契合之書時,相反的,平時與人相遇,則很有這種「觸電」的感覺。

這麼說起來,少女時代的我自然是有點孤僻又憂鬱,但這樣的尋書樂趣卻讓我上了癮。後來曾在日本小說家三浦紫苑的書中看過這段話:

書,一定會回應你的所求。

是的,我也這麼深信著。


如今,重慶南路的書街風華已經不再。現在的東方出版社原址變成日本藥妝店(還是嗎?唉,又一陣子沒逛重慶南路了)。東方編輯部後來遷居至承德路,重慶南路上的書店只剩三民書局屬最大家。建弘書局於2019年熄燈,天龍書店依然屹立不搖……

書街的沒落顯現出社會的變遷以及現代人生活與閱讀方式的轉變。不只是重慶南路,當今世界各地的「書街」隨著生活方式及購物習慣的變化而逐漸凋零,實體書店的蕭條象徵著人們購書習慣的轉變,這也是現實中再真實不過的狀況。

但我依然記得那些尋書的美好時光,每一間書店散發著屬於自己的光芒,像極了夢中發著光的神奇場景,永遠讓人感覺這麼迷人、充實、又自由自在。

我最愛去的地方就是書店了!」小時候的我總是對大人這麼說著。

我永遠記得那份快樂。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飽讀終日-avatar-img
2022/05/24
雖然是台北人,但每次去重慶南路都是補習經過QQ。東方出版社的書真的陪我度過整個童年,除了大家提的亞森羅蘋,還有《十五少年漂流記》等等名著,超懷念RRRR
誰說編輯不讀書-avatar-img
發文者
2022/05/24
東方出版社是許多人共同的童年回憶!感謝您的留言!
MaxJames-avatar-img
2022/04/30
黃皮封面《亞森羅蘋全集》好懷念阿!高雄好像沒有類似的書街唉。
誰說編輯不讀書-avatar-img
發文者
2022/04/30
哦哦~姆斯高雄人啊
小白的窩-avatar-img
2022/04/23
當年東方的黃皮亞森羅蘋系列全讀過 +1
誰說編輯不讀書-avatar-img
發文者
2022/04/24
我後來有跟著小孩一起重念東方那套亞森羅蘋,封面改了,內容也不太吸引我了(一切都變了,我也是.......)
日冕-avatar-img
2022/04/23
真的是滿滿的童年回憶啊!後來居然連金石堂也關了,發現那邊很多店都變成商業旅館了。
誰說編輯不讀書-avatar-img
發文者
2022/04/24
對!還有開了一些咖啡廳。很開心因為文章能認識新朋友,日冕您好~^^
解璇玫-avatar-img
2022/04/23
建宏居然關了,之前記得跟三民一樣大,後來改到旁邊比較小間的店面。 還有馬可波羅,大概也算早年的文青書店。靠總統府那頭忘記是哪家,比較晚期才開,也有咖啡座的以前也常去。 Oh, those good old days!
誰說編輯不讀書-avatar-img
發文者
2022/04/23
馬可波羅書店,是我從前認為重慶南路最美的書店,記得二樓的餐廳採光很好,沙拉很好吃(哈)。
avatar-img
誰說編輯不讀書 | reading & ______
311會員
178內容數
可能讀起來有點奇怪,但絕對少不了對書、音樂、電影滿滿的愛。
2025/01/01
今天是2025年元旦,用「我的2024閱讀十問」,向格友們說聲:新年快樂!
Thumbnail
2025/01/01
今天是2025年元旦,用「我的2024閱讀十問」,向格友們說聲:新年快樂!
Thumbnail
2024/08/20
「媚俗」這個詞指稱的態度,是想要不惜任何代價討好大多數人。為了討好,就得去確定什麼是人人想聽的話,就得去為既成思想服務。
Thumbnail
2024/08/20
「媚俗」這個詞指稱的態度,是想要不惜任何代價討好大多數人。為了討好,就得去確定什麼是人人想聽的話,就得去為既成思想服務。
Thumbnail
2024/06/26
雖然「編輯」工作需要紀律,但卻又不僅止於此,否則,就可能把編輯工作給過度簡化了...
Thumbnail
2024/06/26
雖然「編輯」工作需要紀律,但卻又不僅止於此,否則,就可能把編輯工作給過度簡化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提到重慶南路一段,四、五、六年級生印象深刻的是超過上百間書店林立的一條街;若是更早一輩的長者,他們會說「清治時期稱府前街,日治時期改稱本町通。」重慶南路書街的全盛時期是1970年代,不少文人雅士聚集於此,附近中華商場的著名飯館,或是作家聚集武昌街一段七號的《明星咖啡館》,都曾是醞釀台灣文學的基地。
Thumbnail
提到重慶南路一段,四、五、六年級生印象深刻的是超過上百間書店林立的一條街;若是更早一輩的長者,他們會說「清治時期稱府前街,日治時期改稱本町通。」重慶南路書街的全盛時期是1970年代,不少文人雅士聚集於此,附近中華商場的著名飯館,或是作家聚集武昌街一段七號的《明星咖啡館》,都曾是醞釀台灣文學的基地。
Thumbnail
出版者作為協調者、創意者,作為比其他人更能承擔風險的角色,作為所有角色之間的橋樑,才能跟作者說:「請把書交給我。」或者跟書店說::「請跟我們一起賣這本書。」──節錄自李屏瑤〈希望得到同行高手真正的敬重:訪新經典文化總編輯葉美瑤〉,《文訊》354期。
Thumbnail
出版者作為協調者、創意者,作為比其他人更能承擔風險的角色,作為所有角色之間的橋樑,才能跟作者說:「請把書交給我。」或者跟書店說::「請跟我們一起賣這本書。」──節錄自李屏瑤〈希望得到同行高手真正的敬重:訪新經典文化總編輯葉美瑤〉,《文訊》354期。
Thumbnail
在台北市西區最具文化氣息的大稻埕,書店,再開幾間都不嫌多。 這次走訪的郭怡美書店,建築的前身即是在日據時期經營得有聲有色的郭怡美商行。商行的創辦人郭烏隆先生,是當年在大稻埕的富商,他和當時同樣位於此處的「莊義芳」及「怡和泰」三間商家,就具有能夠決定全台綠豆的價格的權力,這足以看出當年的勢力有多大,也
Thumbnail
在台北市西區最具文化氣息的大稻埕,書店,再開幾間都不嫌多。 這次走訪的郭怡美書店,建築的前身即是在日據時期經營得有聲有色的郭怡美商行。商行的創辦人郭烏隆先生,是當年在大稻埕的富商,他和當時同樣位於此處的「莊義芳」及「怡和泰」三間商家,就具有能夠決定全台綠豆的價格的權力,這足以看出當年的勢力有多大,也
Thumbnail
今天是423世界閱讀日,謹以本文,回憶從前的書街風華與書店回憶。
Thumbnail
今天是423世界閱讀日,謹以本文,回憶從前的書街風華與書店回憶。
Thumbnail
我要跟幼年人講述不當黨產及二二八事件。 我用一個虛構角色的故事,講述從日本時代到戰後,位於台北的日產房舍情況。我認為,不當黨產中,接收日產的脈絡,需要先回溯到日本時代。當時台北的本町通(重慶南路)、榮町通(衡陽路)附近,都是非常繁華的地方。迄今,我們仍然可以透過地景訪查,找到過去的蛛絲馬跡。
Thumbnail
我要跟幼年人講述不當黨產及二二八事件。 我用一個虛構角色的故事,講述從日本時代到戰後,位於台北的日產房舍情況。我認為,不當黨產中,接收日產的脈絡,需要先回溯到日本時代。當時台北的本町通(重慶南路)、榮町通(衡陽路)附近,都是非常繁華的地方。迄今,我們仍然可以透過地景訪查,找到過去的蛛絲馬跡。
Thumbnail
以高雄鹽埕的地景、人文和歷史為主題,桃園南崁小書店的創辦人夏琳為故鄉寫下了世紀流轉的芳華故事《停下來的書店》,而新書分享會於一月二日星期六早晨,選在高雄銀座聚場展開關於老鹽埕的種種追憶與未來之冀盼。
Thumbnail
以高雄鹽埕的地景、人文和歷史為主題,桃園南崁小書店的創辦人夏琳為故鄉寫下了世紀流轉的芳華故事《停下來的書店》,而新書分享會於一月二日星期六早晨,選在高雄銀座聚場展開關於老鹽埕的種種追憶與未來之冀盼。
Thumbnail
方格子的各位大家好~(這句話也講了很多次了 2021不知不覺就過了四分之一了,不覺得很嚇人嗎?我們離國中畢業越來越近了啊啊啊(會考這東西 在方格子創立一群學生已經過了三四個月了,從一開始的連鎖書店暢銷榜、到書中名言佳句的創意應用,都是我們的心血結晶、也是大家的支持所造就的結果☆
Thumbnail
方格子的各位大家好~(這句話也講了很多次了 2021不知不覺就過了四分之一了,不覺得很嚇人嗎?我們離國中畢業越來越近了啊啊啊(會考這東西 在方格子創立一群學生已經過了三四個月了,從一開始的連鎖書店暢銷榜、到書中名言佳句的創意應用,都是我們的心血結晶、也是大家的支持所造就的結果☆
Thumbnail
36 Plan – 18 (閱讀 / 電影 08) 這幾年做歷史建物經營規劃時,讀著老屋的歷史,就是一代代的生活痕跡層層疊疊濃縮結晶,從某些細節、講述者的態度都能感覺到那些故事所在的時空背景,有怎麼樣的氣氛,怎麼樣不方便說清楚的懸疑。
Thumbnail
36 Plan – 18 (閱讀 / 電影 08) 這幾年做歷史建物經營規劃時,讀著老屋的歷史,就是一代代的生活痕跡層層疊疊濃縮結晶,從某些細節、講述者的態度都能感覺到那些故事所在的時空背景,有怎麼樣的氣氛,怎麼樣不方便說清楚的懸疑。
Thumbnail
「圖書館」源自於中古時代歐洲收藏書籍,當時為一神教的一言論信仰,以此方式來保持及延續言論,直到文藝復興時代,言論自由及教育又開展。 對於東方的日本及台灣而言,「圖書館」是學習西方制度的方式。在全台各地,日治初期都有圖書館組織,但是為會員制,流傳不廣。
Thumbnail
「圖書館」源自於中古時代歐洲收藏書籍,當時為一神教的一言論信仰,以此方式來保持及延續言論,直到文藝復興時代,言論自由及教育又開展。 對於東方的日本及台灣而言,「圖書館」是學習西方制度的方式。在全台各地,日治初期都有圖書館組織,但是為會員制,流傳不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