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洞的十字架》閱讀心得02書藉-東野圭吾

2022/12/28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次帶大家閱讀的書籍是由日本作家東野圭吾所著的《空洞的十字架》,《空洞的十字架》是以「死刑」是否該存在的社會議題為基礎,而打造而成的懸疑推理書籍,東野圭吾發揮出他細膩邏輯的文筆,把「死刑」完美的盤旋於書中的大小橋段,接下來,讓我們一起收看《空洞的十字架》。
封面圖
內容大綱(可能涉及劇透)
故事講述道正與小夜子夫妻的愛女在早年被入室搶奪的陌生男子所殺,小夜子堅信只有判決死刑,才能讓兇手得到相應的刑罰,而道正也支持小夜子的想法,最終在夫妻的協力下,成功讓法官判決死刑。後來,生活回歸日常,可夫妻兩在於面對對方時,就會想起以往的點點滴滴。因此,他們選擇離婚,多年後,當年的刑警前來探訪道正,表示其前妻遭到殺害,而兇手沒有任何的辯解,選擇坦白認罪,直到道正在小夜子的遺物中有所發現,才發現她的死因並不單純。

心得(一) 讀者與書籍的互動

書中有不少關於死刑的問題,作者把它呈現出是書中人物互動的對話,但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不免會代入書中的人物,詢問自身內心對於死刑的想法。當中有不少與死刑相關的命題值得耐人思索,例如:假如刑犯在出獄後真心作出補償,這樣的反省是否比死刑更有作為?死刑可以永遠隔離犯罪者避免再犯,為何不支持死刑的執行?最後,筆者把核心的命題,同時也是貫穿全書的句子,放在心得(二)的小標題。

心得(二) 如果犯人未把死刑視為懲罰,死刑又有何等作用?

此句作為貫穿全書的句子,是來自於殺害道正與小夜子之女之兇手的一個舉動,在該次刑案判決的最後,兇手決定不提出上訴,接受自己死刑的事實,而理由並非出自反省後的贖罪,而是覺得「太麻煩」,這樣的處決方式也正如書藉的名稱《空洞的十字架》,兇手沒有贖罪之意,卻被掛上贖罪之名,結果可能有助於威嚇其他潛在罪犯,但對於受害人家屬而言,意義為何?

心得(三) 真正的贖罪

故事發展至後期。殺害小夜子的兇手其女婿史也,向道正坦白小夜子死亡的真相,當中涉及到一段史也青年時的殺嬰拋屍案(史也與某少女未婚懷孕的孩子),史也的現任妻子向道正指出,假如當初史也的行為被警方查出,而判決死刑,自己就不會被道正所救,道正用了餘生二十多年的時間去彌補當初的罪,成為醫生救過了更多的孩子,難道將史也判決死刑或關進牢籠對社會就更有貢獻嗎?

總結

最後,說一下筆者自身的感想,我在高中時期也參與過不少對於「死刑」是否存在的辯論比賽,回想起當初的發言,是多麼的空泛,假如現在要求我把當初的發言再重述一次,一定會臉紅掩臉。直到現在,我已不執著非黑即白的思考模式,因為其中一定有更多灰色的模糊地帶。接著,雖然書名為《空洞的十字架》,而東野圭吾也把多數的篇幅述說「死刑」的空虛,但書中有一句話深深影響我的思考,書中提到「死刑」只是受害人家屬的一處歇腳亭,他們所受的傷害是一輩子都無法療癒,可假如社會把最後的歇腳亭也剝奪,那麼受害人家屬該何去何從?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流浪者
流浪者
一個正在與命運抗爭的人,到台灣就學的凡人 ,喜愛創作、音樂、行銷、動漫 、時事。目前出版的內容皆以恐怖故事及詩集為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