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隱私📑01 - 3方數據隱私產業中的本質矛盾,讓數位服務使用者理解用戶平台監管之間的攻守交替,有效開始數位公民參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數據隱私📑01 - 3方數據隱私產業中的本質矛盾,讓數位服務使用者理解用戶平台監管之間的攻守交替,有效開始數位公民參與

數據隱私📑01 - 3方數據隱私產業中的本質矛盾,讓數位服務使用者理解用戶平台監管之間的攻守交替,有效開始數位公民參與

你好,我是王啟樺,目前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擔任統計機器學習方向的博士後研究員。

這篇文章是《紫式書齋》的第三主題〈數據隱私〉的第01篇。這篇文章分享給你,現代數據產業裡面的利害關係三方---用戶,平台,監管---各自對數據使用期待的本質矛盾。我相信了解這些本質矛盾以後,你會有一個更全面的框架,來思考現代隱私科技產業發展的趨勢與脈動。

隱私,在牛津字典的定義,是「能不被公開注意的權利」。

這個隱私的定義,讓我們更仔細思考,什麼是「不被公開注意」。具體而言,不被公開注意,可以理解成「自己的身份,不會被有心人士操作自己的數據後,給辨認出來」。而無法從數據辨認出個人,就會要求將數據刪除或匿名化。

然而,用戶要求自己的數據刪除或者匿名化,對平台方與監管方帶來許多的困難,甚至有可能同時破壞平台提供的服務品質又侵犯用戶該享有的數位權利。

因此,這篇文章想系統地介紹給你,個人數據的產生與運用所涉及的三方(服務使用者,服務提供者,服務監管者)觀點,各自的希望與困難。

首先,這三方所在意所希望的方向,分別是:

  • 用戶(服務使用者):希望自己相關的數據,可以在一定時間後就被刪除,不再有人能讀取查詢。
  • 平台(服務提供者):希望用戶的服務使用數據可以留久一些,改良自己的服務。
  • 監管(服務監管者):希望可以有效監管服務使用者產生的數據,被服務提供者使用的過程是符合隱私保護。

若你是資料產業從業者,覺得上面三方的利益考量合理,歡迎閱讀了解用戶,平台,監管三方的本質矛盾:

矛盾 #1 :用戶希望享受平台好的服務,但又不願數據被保留的太久。

我們作為現代人,一台智慧型手機就能連上各種平台,享受各種數位服務。

然而,數位服務也有許多隱憂。我們會擔心

  • 使用社交通訊軟體,自己的文字風格,聲音影片被紀錄,在社群網路上被假冒以詐欺。
  • 使用健康追蹤軟體,自己的生活風格,飲食習慣被紀錄,買保險時遭遇差別定價。
  • 使用金融服務軟體,自己的財務狀況,消費習慣被紀錄,在借貸時遭遇差別對待。

各種數位服務,都有其隱私方面的隱憂。

所以,我們作為用戶,希望自己的數據被平台保留的時間愈短愈好,以免數據洩漏造成的額外風險。

矛盾 #2 :平台希望保留用戶數據盡量久,但又擔心數據洩漏造成違法吃上罰款與社會觀感不佳

作為提供服務的平台方,用戶數據不是免費得到,而是耗費大量成本的。

平台為了提供服務,要有吸引人的商業模型,要有運行夠快的基礎建設,要有足夠吸引用戶留下來的價值提供。這三方面都要俱全,才有辦法讓平台生存下來。而平台能持續生存,需要持續改善平台服務,也就需要用戶產生的大量數據。

所以,站在平台的角度,希望自己花大筆成本才能獲取的用戶數據能自由使用,但也需要遵守政府的使用規範。

矛盾 #3 :監管希望平台落實對用戶數據的隱私性保證,但又缺乏實務方法來做隱私審計

作為規範平台使用用戶數據的監管方,要保護用戶的權利,但也不能讓平台生意做不下去,傷害經濟。

於是,監管方就需要有一套權衡實務後的隱私審計。隱私審計方法,理想上是一種量化的方式,能夠監督平台對用戶數據的刪除與匿名方面,實踐的程度。有了具體隱私保護的度量,監管方也能更精準權衡用戶數位權利與平台經濟價值。

所以,站在監管的角度,希望有實際做隱私審計的方式,來確保用戶的數位權利不被侵犯,也讓平台能夠持續提供服務產生經濟價值。

你對哪個障礙最有共感呢?如果想進一步讓我的內容帶給你價值,你可以

謝謝你閱讀到這邊,我們下一封電子報見。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啟樺的沙龍
562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王啟樺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2/18
歐盟的AI法案代表著對目前充滿挑戰和不確定性的人工智能領域進行關鍵性的規範和監管。 這項法案的通過不僅標誌著對一個極具影響力且迅速發展的行業的重要干預, 而且是建立有效管理和執行機制的重要一步。 以下是AI法案對這個“數字荒野”的三個主要影響: 影響1 - 引入約束性規則:AI法案通過引入具
2023/12/18
歐盟的AI法案代表著對目前充滿挑戰和不確定性的人工智能領域進行關鍵性的規範和監管。 這項法案的通過不僅標誌著對一個極具影響力且迅速發展的行業的重要干預, 而且是建立有效管理和執行機制的重要一步。 以下是AI法案對這個“數字荒野”的三個主要影響: 影響1 - 引入約束性規則:AI法案通過引入具
2023/12/17
隨著歐盟AI法案逐步接近最終批准和實施, 了解接下來的步驟對於追蹤這一重要法案的發展至關重要。 以下是法案實施過程中的三個關鍵階段: 階段1 - 法案最終定稿與技術調整:在我們看到法案的最終措辭之前,可能需要數週甚至數月的時間。這一階段涉及細節上的調整和技術性修改,以確保法案的內容精確無誤。
2023/12/17
隨著歐盟AI法案逐步接近最終批准和實施, 了解接下來的步驟對於追蹤這一重要法案的發展至關重要。 以下是法案實施過程中的三個關鍵階段: 階段1 - 法案最終定稿與技術調整:在我們看到法案的最終措辭之前,可能需要數週甚至數月的時間。這一階段涉及細節上的調整和技術性修改,以確保法案的內容精確無誤。
2023/12/16
歐盟AI法案在國家安全和個人隱私之間尋找平衡, 這在法案對警方使用生物識別系統的規範中尤為明顯。 以下是法案在這一敏感領域的三個關鍵點。 關鍵點1 - 嚴格限制生物識別系統的使用:法案中對使用敏感特徵的生物識別分類系統、無目標的面部圖像抓取、工作或學校中的情緒識別等設置了明確的禁令。這些禁令反
2023/12/16
歐盟AI法案在國家安全和個人隱私之間尋找平衡, 這在法案對警方使用生物識別系統的規範中尤為明顯。 以下是法案在這一敏感領域的三個關鍵點。 關鍵點1 - 嚴格限制生物識別系統的使用:法案中對使用敏感特徵的生物識別分類系統、無目標的面部圖像抓取、工作或學校中的情緒識別等設置了明確的禁令。這些禁令反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隱私是甚麼?很遺憾的,「隱私」在國內外的法律界,始終沒有一個統一的範圍-甚麼是隱私、甚麼不是隱私。資訊隱私學者Helen Nissenbaum教授在其著作中提出脈絡完整性理論,但仍沒有提出更放諸四海皆準的標準。或許在未來,我們可以運用機器學習去訓練一個隱私的模型,嘗試為「沒有標準」建立科學模型。
Thumbnail
隱私是甚麼?很遺憾的,「隱私」在國內外的法律界,始終沒有一個統一的範圍-甚麼是隱私、甚麼不是隱私。資訊隱私學者Helen Nissenbaum教授在其著作中提出脈絡完整性理論,但仍沒有提出更放諸四海皆準的標準。或許在未來,我們可以運用機器學習去訓練一個隱私的模型,嘗試為「沒有標準」建立科學模型。
Thumbnail
你對你個人的數據被處理的方式,有什麼想法呢?本文章介紹給你數據最小化(Data Minimization)的三大原則:數據適當性 (Data Adequacy),數據相關性 (Data Relevance),數據保留 (Data Retention)。
Thumbnail
你對你個人的數據被處理的方式,有什麼想法呢?本文章介紹給你數據最小化(Data Minimization)的三大原則:數據適當性 (Data Adequacy),數據相關性 (Data Relevance),數據保留 (Data Retention)。
Thumbnail
  還記得安慰劑的作用吧?即使我們知道這是安慰劑,我們仍舊買單,因此,隱私的背後是未知,未知是即使我們都知道是未知,仍舊有心頭上的陰影在擋住我們的去路,這是人之常情,也很難避免,因此當我們習慣去害怕未知時,我們就擔心真的會發生在我們難以預料之外的東西(事件)會就此發生,即使有百萬分之一可以預料到。
Thumbnail
  還記得安慰劑的作用吧?即使我們知道這是安慰劑,我們仍舊買單,因此,隱私的背後是未知,未知是即使我們都知道是未知,仍舊有心頭上的陰影在擋住我們的去路,這是人之常情,也很難避免,因此當我們習慣去害怕未知時,我們就擔心真的會發生在我們難以預料之外的東西(事件)會就此發生,即使有百萬分之一可以預料到。
Thumbnail
要擺脫Facebook的演算法,第一步就是「不使用Facebook(以及所有被數據演算過的社群平台,是的,包括instagram)」那不,就來試試LINE社群吧!
Thumbnail
要擺脫Facebook的演算法,第一步就是「不使用Facebook(以及所有被數據演算過的社群平台,是的,包括instagram)」那不,就來試試LINE社群吧!
Thumbnail
在過去的這一段長長的寫文章日子裡,一直有幾個隱規則在自我執行著,例如盡量不碰跟政治有關的話題,尤其涉及兩岸之間的各種敏感狀況,總會在說出某些立場後,引來許多不必要的無謂論戰。也盡量把身邊的朋友給個有趣的「化名」,雖然很多朋友們並不在乎成為文章裡的人物,但網路總是一個公開的平台,今天沒有什麼狀況,並不
Thumbnail
在過去的這一段長長的寫文章日子裡,一直有幾個隱規則在自我執行著,例如盡量不碰跟政治有關的話題,尤其涉及兩岸之間的各種敏感狀況,總會在說出某些立場後,引來許多不必要的無謂論戰。也盡量把身邊的朋友給個有趣的「化名」,雖然很多朋友們並不在乎成為文章裡的人物,但網路總是一個公開的平台,今天沒有什麼狀況,並不
Thumbnail
自由不代表你喜歡做什麼就做什麼 而是可以不去做 你不想做的事 其實阿這大家都很明白 為什麼還是有人不懂?    當你叫你的寵物的名字時 他們會來到你們面前 表示它們疑問的看著你的回覆 上面的互動 很正常  當他們注意到你的那一刻 那是對你的權利的表現 而回應 是對你的認同 或者是 力量的壓迫 當人
Thumbnail
自由不代表你喜歡做什麼就做什麼 而是可以不去做 你不想做的事 其實阿這大家都很明白 為什麼還是有人不懂?    當你叫你的寵物的名字時 他們會來到你們面前 表示它們疑問的看著你的回覆 上面的互動 很正常  當他們注意到你的那一刻 那是對你的權利的表現 而回應 是對你的認同 或者是 力量的壓迫 當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