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擺脫Facebook演算法,從LINE社群重新經營個人專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常有人會問我:你為什麼「一定」要被看見?你為什麼那麼在乎「不被看見」?
每次我都被問得百口莫辯,好像我多麼希望「被注視」。實則不然。我應該是很早就在Facebook買廣告的個人使用者,多早呢?早到我跟身邊的人說:「我用Facebook的廣告,賣掉幾萬塊的紅包袋。」都會被質疑:真的有那麼好用?或者覺得我可能是受到詐騙腦子壞了才真的覺得「生意可以這麼操作。」
那是個台灣instagram根本沒有人要用的年代,智慧型手機才開始走入生活的年代。我只是試著「加強推廣貼文」,卻沒想到有這麼好的成效!即使按讚人數不多,但透過廣告的加強推廣貼文和分享,竟讓我第一年開始賣起布製紅包袋,就有了我意料之外的成績。
多半會問我「一定要被看見」的人大概都忘記「經營品牌」也是我的工作、收入項目之一,既然要成為一個「文創商品」的銷售者,「露出」「曝光」肯定是一件必然且重要的事,沒有為什麼,就是「為了糊一口飯吃!」
「坐等自己真的好棒棒」能被看見,以及「等著別人發現自己的好」而靠近你,不是一個「經營者」應該有的心態,或者換個方式說:「一個好的經營者,是能把自己的所長展現出來,並且被看見!」被看見以後,別人買不買單又是另一回事!
我在Facebook的個人帳號到粉絲帳號,像是中邪一樣,若不是請人親自實驗,還真沒幾個人相信我「就是沒有觸擊率/就是不會被看見」。我請了幾個平時在Facebook上貼文都有一定的互動量及曝光量的朋友,幫我分享貼文,就會像被封印住的世界,沒多少人看得見。
但畢竟我們都不是研究觸擊、數據的人,多半都是「憑感覺」「覺得觸擊率被演算法給擋住了」,唯有一個方法就是一直問:「你有看到我這則訊息嗎?」多問幾次,多細膩的感受幾次,就會知道彼此的某些訊息被演算法給排除掉了!祖克柏就是這麼雞婆的不讓你看到他們用數據算出來的「你不感興趣」(然後塞一堆廣告給你,科科
這件事說也有趣,有些人的使用習慣是這樣:不輕易地按讚、點擊連結,好讓演算法少了一些觸擊的數據可蒐集(但不要忘記喔,其實連你停在某個訊息的時間,都會被收進大數據裡,即使你不留言不互動不按讚!)於是在這樣的使用者行為裡,即使我們跟某一個很要好的朋友明明就是「不說話也能知道對方的心意」但在行為模式裡的數據演算下,就很容易變成:「你沒在跟他互動,所以不特別想看到他的動態!」於是有些時候,有些人就自然而然地消失在自己的動態裡,或者被消失在別人的動態裡!
祖克柏那麼雞婆地想要挑選訊息/餵廣告給你,讓你待在你以為世界大同大家都有相同理念的同溫象牙塔裡,像是貼心地幫你在這訊息爆炸的年代,篩選祂覺得你需要的,卻箝制了你選擇的權利,以及自動幫所有人區隔出訊息的價值!(這裡用「祂」是刻意的。)
在這個被大數據演算出來的世界裡,真的懷念起那個手動訂閱電子報的年代(雖然後來氾濫到都被丟到垃圾桶,也不會打開來看的境界。)前幾天大概是半夜醒來亂滑了一下手機,正好在交易所買賣比特幣時,發現有LINE社群這玩意,心想:要擺脫Facebook的演算法,第一步就是「不使用Facebook(以及所有被數據演算過的社群平台,是的,包括instagram)」那不,就來試試LINE社群吧!
這是一個像是「訂閱」模式的「加入」,都是要「自主意識」的按下「加入」才會接收到訊息,而不是被莫名攔下發傳單要你收下的那種。我想透過這樣的社群模式,重新建立起「每個加入的人一定看得到訊息」這樣傳遞訊息的模式。
這是我的LINE社群網址:https://bit.ly/sunlineline
算是另一種「粉絲專頁」的形態。本來我想關掉大家發言的功能,只留著管理者有發言功能。但我本身超級討厭、非常討厭七嘴八舌的閒聊(連留言閒聊起來我都會很煩。純粹個人不愛。)所以這個社群大概只有我會發文,比較不是用來做為「討論」用,當作是接收我個人的訊息。
其內文跟我的Facebook專頁差不多。但我實在不是「固定」話題的那種人,所以你會在這裡看到我生活上的一切,甚至會比專頁再多一點,比如說:設計一個新產品的草稿、手作的過程、文章或產品發表的預告、直播的通知、podcast的規劃過程、小說的進度、去哪裡吃了好吃的東西(小食記)、讀書心得(讀幾行就截圖之類的)、看了什麼電影推廌……再不可能有什麼送書、送酷碰券的隨手貼文XDDDDDDD
總之就是一個擺脫演算法的試驗。加入的人都是暱名,我也不會加你們的line,跟你們有太多的互動,如果搗亂或愛閒聊的我會踢掉,想交朋友的請你們各自帶開,我沒有打算在社群裡交朋友。
如果你曾經腦子冒出「嘿!怎麼都沒有看到你的消息!」那很可能是你早就被大數據塞到那個連你都不知道的世界裡,不嫌棄的話,我們主動對抗演算法,來LINE的社群接收我的訊息吧!
真的要找我閒聊請透過Facebook或email。而我個人接案的email簽名檔數十年如一日:用email找我最快!
圖:20090102台南窄門咖啡。Canon EOS 450D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3.7K會員
866內容數
自由工作者、上班族究竟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呢?來看線線怎麼說;業餘的時候,也來跟線線一起看劇看電影及看書;有空的話一起來學做出版、編輯和電子書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換日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有人會很焦慮讚賞公民2.0的訂閱功能是不是需要「更加強自己的社交能力」去攀談拉攏訂閱者、讀者?「使用者付費」已經是項難題了。還要去考慮「別人訂閱我,我要不要跟他有社交互動」,光想這些,怎麼寫得出來東西呢?把思考這些問題的時間拿去閱讀跟書寫,比較實在啊!
人生誰不受個傷,每次要療癒自己都要先把傷口挖開那不太痛了一點?何不,用比較輕一點的方式,把玻璃心變成鋼化玻璃就好,沒事不要亂摔嘛!自己的心,自己得捧著!
這世界上無所不在的設計。要自學版面設計,書不是必要,「知道自己要做出什麼東西」才是絕對必要的東西,而「認識軟體」只是這個必要的其中一項而已。
早一點去思考「以後想做什麼?」比起糾結一輩子「讀職校好像很糟」重要一千萬倍。如果不巧你跟我一樣能力就只能讀職業學校,那麼就從每一個科目裡找出自己想要的那些,並且更勇敢地去從其他的事情中嘗試自己想要做的事。還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並不是一件可怕的事,可怕的是你從來不去起身尋找自己想做的事!
要怎麼面對自己在「一直換工作」「什麼都做不好」的恐懼裡跳脫出來?我想有一件事情是必要的:(從小)要一直練習去認識自己,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擅長什麼,不要太容易被旁邊的人「定義」「你是什麼樣子的」要很清楚知道自己能做到跟做不到的事,然後在自己想要完成的事情上多花點心力去努力。
如果你連時間規劃都不會,那別談「自律」這玩意了,你可能需要先搞清楚你在生活中在哪裡多浪費了一點時間、一點
有人會很焦慮讚賞公民2.0的訂閱功能是不是需要「更加強自己的社交能力」去攀談拉攏訂閱者、讀者?「使用者付費」已經是項難題了。還要去考慮「別人訂閱我,我要不要跟他有社交互動」,光想這些,怎麼寫得出來東西呢?把思考這些問題的時間拿去閱讀跟書寫,比較實在啊!
人生誰不受個傷,每次要療癒自己都要先把傷口挖開那不太痛了一點?何不,用比較輕一點的方式,把玻璃心變成鋼化玻璃就好,沒事不要亂摔嘛!自己的心,自己得捧著!
這世界上無所不在的設計。要自學版面設計,書不是必要,「知道自己要做出什麼東西」才是絕對必要的東西,而「認識軟體」只是這個必要的其中一項而已。
早一點去思考「以後想做什麼?」比起糾結一輩子「讀職校好像很糟」重要一千萬倍。如果不巧你跟我一樣能力就只能讀職業學校,那麼就從每一個科目裡找出自己想要的那些,並且更勇敢地去從其他的事情中嘗試自己想要做的事。還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並不是一件可怕的事,可怕的是你從來不去起身尋找自己想做的事!
要怎麼面對自己在「一直換工作」「什麼都做不好」的恐懼裡跳脫出來?我想有一件事情是必要的:(從小)要一直練習去認識自己,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擅長什麼,不要太容易被旁邊的人「定義」「你是什麼樣子的」要很清楚知道自己能做到跟做不到的事,然後在自己想要完成的事情上多花點心力去努力。
如果你連時間規劃都不會,那別談「自律」這玩意了,你可能需要先搞清楚你在生活中在哪裡多浪費了一點時間、一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羞恥感是我個人很深層的創傷。   從小我就覺得自己長得不好看,身型不符合亞洲審美,眼睛小,臉型寬,還有長輩要我長大後應該去削骨。   這些言語,大部分也不是惡意的,但現在回去看,總覺得這些「玩笑」反映的是整個亞洲社會的通病。   我自卑了二十年,直到踏出台灣,才發現世界很大,原來有這麼多
Thumbnail
不執著於「我應該達到什麼」,而是專注於內在的平衡和與外界的流動。當「我的」執著逐漸消融,更多的可能性便自然地流入我的生命。
在這個不斷追求效率與目標的時代,焦慮彷彿成為我們的隱形夥伴。它潛伏在生活的每個角落,從工作壓力到生活瑣事,無一例外地侵蝕著我們的心靈空間。然而,焦慮並非無法對抗,只需掌握正確的方法,你就能與之和平共處,甚至轉化為成長的力量。
Thumbnail
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過度強調成就可能導致生活的失衡,影響心理健康。這篇文章探討了成就取向的影響及其根源,尤其是童年經歷的影響。透過重視生活的多樣性、設定合理的目標、實踐自我關懷和尋找支持系統,我們可以克服成就壓力,實現生活的平衡與幸福。本文章為讀者提供了實用的建議,以便找到真正的成功與喜悅。
Thumbnail
我們在地獄研究室時,每學期都要寫學期計畫跟論文計畫。但是前老闆一聲令下就會把規劃好的事項全打亂。於是漸漸失去人生的實質掌控權(因為都會被亂改😇不過逃離研究室後,感受到逐漸拾回自己的人生,也想著該重拾規劃年度計畫的習慣了。以下會帶著大家做2025年的年度規劃,那就開始吧!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這個要免免免免免免免免免免費才能看唷! 我的私人流量在昨天內爆衝兩倍,因為我是做交易的課程與專欄,想賺錢的人當然看到我的好康跟優惠都會想一起加入,因此我在方格子以外設私人的Line,這樣我就可以用病毒行銷的方式增加粉絲。而且要增加粉絲不難,你要動頭腦,粉絲的痛處在哪?你的粉絲想聽想看什麼?
Thumbnail
社群媒體會導致「過濾氣泡」和「同溫層效應」。也就是說,這只會讓用戶只看到符合其既有觀點和興趣的內容,從而錯過多樣化的信息。 如果要做出更妥善的市場判斷,除了需要在即時的數據和長期的品牌價值之間找到平衡,也要提醒大家要及時『抽身』回到真實的世界中,才能避免陷入數據迷戀和演算法偏見。
Thumbnail
多年前,當人生面臨某一個關卡時,我刪除了使用多年的個人社群帳號,想要徹底消失,最好被這個世界遺忘。
Thumbnail
過去,許多企業視Facebook為免費宣傳平臺,但現今的營銷大趨勢已然改變,Facebook的角色和定位也隨之調整。儘管Facebook的主導地位備受質疑,但根據最新統計數據,它至今仍是全球最受歡迎的社交媒體平臺。在一般營銷策略中,很少會完全忽視Facebook的份量。
網路已是現代生活的一部分,坊間數落臉書不是的言論甚多。我倒覺得,臉書僅是工具,如何使用全看個人。再說,交到什麼樣的朋友,就會在臉書看到什麼樣的風景。在臉書交幾位有趣的朋友,除了閒聊之樂,亦頗能增廣見聞。 一位臉書友人雅好書籍、文物。他眼光獨到,蒐羅不少民用瓷器,乍看嗑嗑崩崩的碗碟湯匙,未必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羞恥感是我個人很深層的創傷。   從小我就覺得自己長得不好看,身型不符合亞洲審美,眼睛小,臉型寬,還有長輩要我長大後應該去削骨。   這些言語,大部分也不是惡意的,但現在回去看,總覺得這些「玩笑」反映的是整個亞洲社會的通病。   我自卑了二十年,直到踏出台灣,才發現世界很大,原來有這麼多
Thumbnail
不執著於「我應該達到什麼」,而是專注於內在的平衡和與外界的流動。當「我的」執著逐漸消融,更多的可能性便自然地流入我的生命。
在這個不斷追求效率與目標的時代,焦慮彷彿成為我們的隱形夥伴。它潛伏在生活的每個角落,從工作壓力到生活瑣事,無一例外地侵蝕著我們的心靈空間。然而,焦慮並非無法對抗,只需掌握正確的方法,你就能與之和平共處,甚至轉化為成長的力量。
Thumbnail
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過度強調成就可能導致生活的失衡,影響心理健康。這篇文章探討了成就取向的影響及其根源,尤其是童年經歷的影響。透過重視生活的多樣性、設定合理的目標、實踐自我關懷和尋找支持系統,我們可以克服成就壓力,實現生活的平衡與幸福。本文章為讀者提供了實用的建議,以便找到真正的成功與喜悅。
Thumbnail
我們在地獄研究室時,每學期都要寫學期計畫跟論文計畫。但是前老闆一聲令下就會把規劃好的事項全打亂。於是漸漸失去人生的實質掌控權(因為都會被亂改😇不過逃離研究室後,感受到逐漸拾回自己的人生,也想著該重拾規劃年度計畫的習慣了。以下會帶著大家做2025年的年度規劃,那就開始吧!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這個要免免免免免免免免免免費才能看唷! 我的私人流量在昨天內爆衝兩倍,因為我是做交易的課程與專欄,想賺錢的人當然看到我的好康跟優惠都會想一起加入,因此我在方格子以外設私人的Line,這樣我就可以用病毒行銷的方式增加粉絲。而且要增加粉絲不難,你要動頭腦,粉絲的痛處在哪?你的粉絲想聽想看什麼?
Thumbnail
社群媒體會導致「過濾氣泡」和「同溫層效應」。也就是說,這只會讓用戶只看到符合其既有觀點和興趣的內容,從而錯過多樣化的信息。 如果要做出更妥善的市場判斷,除了需要在即時的數據和長期的品牌價值之間找到平衡,也要提醒大家要及時『抽身』回到真實的世界中,才能避免陷入數據迷戀和演算法偏見。
Thumbnail
多年前,當人生面臨某一個關卡時,我刪除了使用多年的個人社群帳號,想要徹底消失,最好被這個世界遺忘。
Thumbnail
過去,許多企業視Facebook為免費宣傳平臺,但現今的營銷大趨勢已然改變,Facebook的角色和定位也隨之調整。儘管Facebook的主導地位備受質疑,但根據最新統計數據,它至今仍是全球最受歡迎的社交媒體平臺。在一般營銷策略中,很少會完全忽視Facebook的份量。
網路已是現代生活的一部分,坊間數落臉書不是的言論甚多。我倒覺得,臉書僅是工具,如何使用全看個人。再說,交到什麼樣的朋友,就會在臉書看到什麼樣的風景。在臉書交幾位有趣的朋友,除了閒聊之樂,亦頗能增廣見聞。 一位臉書友人雅好書籍、文物。他眼光獨到,蒐羅不少民用瓷器,乍看嗑嗑崩崩的碗碟湯匙,未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