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教育學習科技發展趨勢預測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之前我常常在年終歲末時,應邀在論壇或專欄上發表對於 EdTech 學習科技產業的未來趨勢預測看法。記得這是在 10 年前的一個寒冬,我在飛機上突然有了靈感,匆匆寫下幾個關鍵字,一抵達入住飯店後,就在北京的冷冽寒風中一氣呵成的文章。十年後再回首,確實有幾分是相當準確的,也有幾分看得太早了些,或許應該再找個時間修正一下其中的觀點.....。

前言

2013年11月底,我又再度來到了北京,參加老朋友秦宇兄舉辦了第五年的「CEFE中國企業在線學習大會」。北京初冬的寒風,向來都讓我有種蕭瑟悲壯的感覺,但今年,我卻有著完全不同的心境。冷冽的寒風,已經完全抵擋不住教育互聯網的發展熱度,一場又一場的論壇活動、一次又一次的沙龍、不論是業界、學界,彷彿大家都在熱熱鬧鬧且興奮地預期和迎接著教育互聯網的巔峰盛世到來。

我在本次大會的TED式演講中,主要是完整地梳理了之前發表有關 MOOCs 企業創新應用的課題,並提出企業應用MOOCs的八種情境,最後也對未來 MOOCs 的可能發展方向進行了基本的預測。

記得在演講後和主持人王敏娟教授的座談對話中,王教授特別希望我對於2014年的教育學習科技進行一些預測。我想,值此年終歲末之際,在本期專欄的確很適合與各位讀者分享我們當時的對話,也特別藉此提出我個人對於2014年教育學習科技發展趨勢的拙見,就教於各位。

回顧

在我們預測未來之前,或許先讓我們花點時間回顧一下近期人類努力提升教育學習科技成效的歷程。

2002年MIT的OpenCourseWare計劃啟發了許多大學對於互聯網開放教育的創新思維,可說是高等教育機構開始探索互聯網開放教育的先驅,至今仍深深影響著很多學校。但是這第一波的革命,尚未成功,很多學校雖然意識到但卻還沒有警覺到,互聯網開放教育對於校園的衝擊或革命力度到底有多麼強烈。

2006年,可汗學院的誕生又邁向了另一個里程碑。可汗學院只運用一個人的力量透過簡單的計算機和視頻,從一個單純的動機出發,但如今卻改變了今天所有教育界對於未來教育學習的視野和方向。

2007年,Apple 因應 iPhone 和 iPad 普及,推動了一項iTunes U的服務,有超過600所以上大學的精彩視頻和音頻可供下載交流我想在人類的歷史上從來沒有能將這麼多大學得上課精華同時集結及分享交流的時刻, iTunes U 的出現,又讓教育學習科技的發展站上了另一個里程碑。

到了2008年,概念上的第一個史無前例的cMOOCs課程在加拿大學者Stephen Downes的實驗下開始嶄露新芽。

2011年,史丹福大學的Sebastian Thrun教授開設的人工智能課程,創造160,000學生同時在線的紀錄,從此開始了我們目前所熟知的 xMOOCs 平台運作模式。

2012年,紐約時報正式宣告「The Year of The MOOCs」終於奠定 MOOCs 成為當今教育學習科技發展主流的地位。

預測

此刻,我們正站在2013及2014年度的交界,未來教育學習科技的發展又將會朝向什麼方向發展呢?在此,我將幾個關鍵詞串聯起來,恰巧是“BMW”,我想或許就是2014教育學習科技的幾項重要發展趨勢吧 ?

B : Big Data大數據

在本次大會論壇中,有很多位演講嘉賓不約而同地提到在未來學習行為、學習資源、學習方法、學習媒體…..等,將會產生很多很多的Data。如何運用 Big Data 的技術去分析、應用、重組、預測這些海量的數據,提升人類學習成效,肯定是2014年在教育學習科技領域中最重要的發展方向和研究課題之一。

B : BYOD (Bring Your Own Devices)

從企業觀點來看,移動裝置的普及,增加了便利性,企業應用教育學習科技的模式和領域也更擴大了;但相對地,也提升了管理上的難度,不論是在企業資源整合或是信息安全的議題上,都遇到了有別於以往的挑戰。

M : Mobile Learning 移動學習

隨著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的普及,M-Learning非常有可能在 2014年成為主流的學習載具和平台。事實上,我們現在已經非常習慣於在手機或平板上的閱讀及互動,未來將會有更多的學習內容及課程,專注於 SmartPhone 及平板的呈現效果,M-Learning 普及的趨勢,顯然已是指日可待了。

MOOCs : 大規模在線公開課程

MOOCs的發展將在2014達到更高峰的境界應該是無庸置疑的。如果說,2012年被紐約時報喻為是歐美的MOOC元年,那麼我想,2013年應該非常有資格被稱之為「中國MOOC元年」;如果2013年被稱為「中國MOOC元年」,那麼我想,2014非常有可能就在各位共同的努力之下,即將有可能被稱之為「MOOC企業元年」!

我認為,2014年的MOOCs將會更百花齊放,也會有更多的創新應用及商業模式被提出來,也會有更多企業嘗試運用MOOCs來改善或提升員工培訓或者是顧客服務或品牌營銷的成功案例。

Wearable: 穿戴式裝置

在本次大會中,來自美國的 Elliott Masie帶來的 Google 眼鏡引起大家一陣驚呼。事實上,我已經可以預見,未來 Google 眼鏡應用在教育學習上,將會有許多令人驚艷和讚嘆的創意出現。而未來,許多穿戴式裝置 (Wearable Device) 例如智能手錶,都可能成為人類學習的一種儲存裝置,或是接收各類訊息和學習資源很好的一個媒介跟管道。

記得我曾在本專欄中提過,所謂「穿戴式電腦」大致上可以分為 : 頭戴式、腕戴式、指戴式、穿著式、別入式、貼入式、嵌入人體式等;操作接口則可分為 : 觸控、語音、眼球、肢體動作、體感,腦波或神經傳導。因此,不論是手錶、眼鏡、帽子、鞋子、胸針/別針、耳環、衣物、皮帶….等,任何人類隨身的對象,都可成為穿戴式電腦的裝置。

英國研究機構 Juniper Research 預估到2014年穿戴式電腦的市場產值可達 $15 億美元;ABI Research預估至2018年,穿戴式電腦的出貨量將達4.85億個。近來,Google、蘋果、三星、索尼、樂金等科技大廠都將陸續推出智能眼鏡、智能手錶等穿戴式電腦裝置。無疑的,穿戴式電腦裝置的普及,將加速實現 U-Learning 泛在學習的理想境界。

結語

曾有社會學家做過一個簡單的調查,得出一項結論 : 當某一項科技成長到全球5,000萬用戶時,這項科技就會對人類的社會、文明、乃至於教育、文化,產生非常重大的影響,甚至改變人類社會活動的各種樣貌和方向。回顧歷史,廣播花了38年才到達全球5,000萬用戶的境界;電視花了13年;PC跟互聯網花了4年左右時間;Facebook及微博這類2.0的社交媒體不到2年;而微信或Line,則幾乎不到一年的時間就達成了這樣的規模。

但值得我們深思的是,在學習科技飛躍成長速度越來越快的現代,我們的學習思維、學習行為、學習習慣,是不是也能夠跟上這樣的速度同比例的飛躍成長?

除了預測2014年的教育學習科技發展趨勢之外,如果我們稍微再想遠一點,可能10年20年後,學習科技的發展或許已經超越了我們現在所能想像的境界了。

但我個人認為,不管多遠的未來,教育學習科技的發展趨勢,大概不外乎就是針對人類學習時的兩大類問題 --- 解決與突破人類在學習時間和空間上的各種限制。

譬如,空間方面,我們現在已經可以運用科技,可以在地球任何一個角落,非常方便地互向進行教或學的活動;時間方面,我們也早就可以在不同的時間基礎上進行我們各類的學習活動。我甚至在國外曾看過一個「睡眠枕頭」和「睡眠眼鏡」,運用激光及人類潛意識的理論,可以讓使用者在睡眠時潛意識最活躍的時候進行學習活動。

簡單來說,未來教育學習科技的發展,大都脫離不了為了解決人類在學習時間和學習空間限制的各種努力所呈現的成果。

事實上,人類腦神經的很多區塊我們都還沒有去碰觸和探索與教育學習科技之間的關係,讓我們再想像更遙遠的未來,當我們探討「教育學習科技」的相關議題時,或許將不再只限於互聯網或各種IT信息科技的應用, Biotech 生物技術或是腦神經科學….等跨領域的學科,都有可能在十年、二十年後與 IT 信息科技相互結合,並將對人類的教育學習科技發展帶來更令人驚嘆的成果。

2013年,整個教育互聯網產業經歷了飛躍成長的喜悅,我們也共同創造與見證了EdTech 教育學習產業蓬勃起飛的歷史時刻;2014年即將到來,讓我們一起預祝來年順利平安,讓我們一起共創 EdTech 教育學習科技產業發展的美好未來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未來的學習 X 學習的未來
51會員
68內容數
[未來的學習 X 學習的未來] 專注探討學習科技 (EdTech) 與生成式 AI 的相關主題與創新應用,內容包括:最新國際趨勢、專欄文章、推薦課程、實務案例、研究報告、工作花絮、電子書下載、Podcast、工具軟體....等。
2025/05/01
大學,無疑是這場 AI 科技變革中的關鍵參與者。這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變革,更是對高等教育制度本質的深刻拷問:大學在 AI 時代的獨特價值何在?如何重新定義自身的角色與使命?
Thumbnail
2025/05/01
大學,無疑是這場 AI 科技變革中的關鍵參與者。這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變革,更是對高等教育制度本質的深刻拷問:大學在 AI 時代的獨特價值何在?如何重新定義自身的角色與使命?
Thumbnail
2025/04/26
未來十年,具備 STEM 素養的工作者將毫無疑問地主導全球人才市場。STEM 早已超越了單純的學科知識傳授,其所強調的批判思考、問題解決、協作溝通與創新實作,正是邁向 21 世紀未來人才的基本能力。當 STEM 教育遇上生成式 AI,將會產生什麼樣的火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2025/04/26
未來十年,具備 STEM 素養的工作者將毫無疑問地主導全球人才市場。STEM 早已超越了單純的學科知識傳授,其所強調的批判思考、問題解決、協作溝通與創新實作,正是邁向 21 世紀未來人才的基本能力。當 STEM 教育遇上生成式 AI,將會產生什麼樣的火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2025/04/03
K12 覆蓋了一個人從 6 歲至 18 歲左右約十幾年的生涯,可說是每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基礎學習階段。想一想,我們的人生中有多少年少輕狂、刻骨銘心的青春記憶,都發生在校園裡?生成式 AI 和學習科技 EdTech 為全球 K12 教育帶來了什麼樣翻天覆地的變化?.....
Thumbnail
2025/04/03
K12 覆蓋了一個人從 6 歲至 18 歲左右約十幾年的生涯,可說是每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基礎學習階段。想一想,我們的人生中有多少年少輕狂、刻骨銘心的青春記憶,都發生在校園裡?生成式 AI 和學習科技 EdTech 為全球 K12 教育帶來了什麼樣翻天覆地的變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新科技的科技力,對於未來的人就應該要像1+1=2,被大家當作常識學習! 台灣是一個科技之島,科技力即是國力
Thumbnail
新科技的科技力,對於未來的人就應該要像1+1=2,被大家當作常識學習! 台灣是一個科技之島,科技力即是國力
Thumbnail
教育科技市場價值預計將從 2022 年的 1290 億美元增至 2032 年的 4210 億美元; 2023 年至 2032 年預測期間複合年增長率為 12.9%。 閱讀更多 @https://market.us/report/edtech-market/ EdTech 是一個通用術語,由教育和
Thumbnail
教育科技市場價值預計將從 2022 年的 1290 億美元增至 2032 年的 4210 億美元; 2023 年至 2032 年預測期間複合年增長率為 12.9%。 閱讀更多 @https://market.us/report/edtech-market/ EdTech 是一個通用術語,由教育和
Thumbnail
一:趨勢篇 1: EdTech的本質與重要性 1.1 什麼是 EdTech:定義與概念 1.2 為何需要探討 EdTech:社會影響與價值 1.3 實務案例:EdTech 在教育中的具體應用 1.4 結論及建議 2: EdTech 發展歷程 2.1 EdTech 的起源與初期發展 2.2 主要的里程
Thumbnail
一:趨勢篇 1: EdTech的本質與重要性 1.1 什麼是 EdTech:定義與概念 1.2 為何需要探討 EdTech:社會影響與價值 1.3 實務案例:EdTech 在教育中的具體應用 1.4 結論及建議 2: EdTech 發展歷程 2.1 EdTech 的起源與初期發展 2.2 主要的里程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是整理了我在 2010 北京兩場論壇上的演講內容,後續被轉載引用的次數非常多。我當時的思路是,希望能夠將正在快速蓬勃發展中的 EdTech 各種技術,歸納於一個可長可久的整體架構中 --- 從過去看未來,至今的 EdTech 發展,也依然是在同樣的小宇宙中運轉著....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是整理了我在 2010 北京兩場論壇上的演講內容,後續被轉載引用的次數非常多。我當時的思路是,希望能夠將正在快速蓬勃發展中的 EdTech 各種技術,歸納於一個可長可久的整體架構中 --- 從過去看未來,至今的 EdTech 發展,也依然是在同樣的小宇宙中運轉著....
Thumbnail
之前我常常在年終歲末時,應邀在論壇或專欄上發表對於 EdTech 學習科技產業的未來趨勢預測看法。記得這是在 10 年前的一個寒冬,我在飛機上突然有了靈感,匆匆寫下幾個關鍵字,一抵達入住飯店後,就在北京的冷冽寒風中一氣呵成的文章....
Thumbnail
之前我常常在年終歲末時,應邀在論壇或專欄上發表對於 EdTech 學習科技產業的未來趨勢預測看法。記得這是在 10 年前的一個寒冬,我在飛機上突然有了靈感,匆匆寫下幾個關鍵字,一抵達入住飯店後,就在北京的冷冽寒風中一氣呵成的文章....
Thumbnail
因著COVID-19,數位學習的剛性需求逐漸提升,然而在疫情影響的現在,趨勢與痛點又跟以往有甚麼不同呢? 本文濃縮此次Meet創業小聚演講內容,與過往學習經驗及產業觀察,提出粗淺的觀點評析,歸納五個重點。
Thumbnail
因著COVID-19,數位學習的剛性需求逐漸提升,然而在疫情影響的現在,趨勢與痛點又跟以往有甚麼不同呢? 本文濃縮此次Meet創業小聚演講內容,與過往學習經驗及產業觀察,提出粗淺的觀點評析,歸納五個重點。
Thumbnail
全球肺炎疫情、再加上高速5G網路實現,我們近半年之中經歷了兩種情況:超過12億兒童離開教室、與父母待在家裡,父母也被迫在家辦公,靠高速網路、個人電腦、以及行動設備無線連接。這些改變,對未來的教育方式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Thumbnail
全球肺炎疫情、再加上高速5G網路實現,我們近半年之中經歷了兩種情況:超過12億兒童離開教室、與父母待在家裡,父母也被迫在家辦公,靠高速網路、個人電腦、以及行動設備無線連接。這些改變,對未來的教育方式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Thumbnail
我在 2010 年首度於北京一場大型論壇上發表了「驅動未來學習科技發展的三種主要力量」一文,獲得非常多次的轉載和分享。但值得我們再進一步深思的是,學習科技飛躍成長速度越來越快,人類的學習思維、學習行為、學習習慣,是不是也能跟上這樣的速度飛躍成長?
Thumbnail
我在 2010 年首度於北京一場大型論壇上發表了「驅動未來學習科技發展的三種主要力量」一文,獲得非常多次的轉載和分享。但值得我們再進一步深思的是,學習科技飛躍成長速度越來越快,人類的學習思維、學習行為、學習習慣,是不是也能跟上這樣的速度飛躍成長?
Thumbnail
學分沒有一定要在學校上課才能修到!國外許多知名大學提供遠距的碩士班、單一課程學分,以及部分網路、部分實體的學程,網路主題課程可於線上與老師互動討論、作業、考試後就可以得到認證。
Thumbnail
學分沒有一定要在學校上課才能修到!國外許多知名大學提供遠距的碩士班、單一課程學分,以及部分網路、部分實體的學程,網路主題課程可於線上與老師互動討論、作業、考試後就可以得到認證。
Thumbnail
數位學習對多數人來說意即從「現場教室聽課」變成「隨時隨地看著電腦螢幕聽課」。然而所謂的數位學習不光只有不受時間地點限制之優勢,臺灣大學數位學習中心希望數位學習不只是實體課程的搬運工,更希望能發揮媒體載具的優點,改變學生在教室裡死板的聽課、抄筆記的習慣。
Thumbnail
數位學習對多數人來說意即從「現場教室聽課」變成「隨時隨地看著電腦螢幕聽課」。然而所謂的數位學習不光只有不受時間地點限制之優勢,臺灣大學數位學習中心希望數位學習不只是實體課程的搬運工,更希望能發揮媒體載具的優點,改變學生在教室裡死板的聽課、抄筆記的習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