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醫萬個為什麼:(醫學) 2─手術前需要NPO(禁水禁食)嗎?

拾醫萬個為什麼:(醫學) 2─手術前需要NPO(禁水禁食)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手術前禁食最主要的目的就是:

防止麻醉前、中、後嘔吐造成吸入性肺炎(死亡率高達40%!)!

次要目的則可能是腹部手術須要有乾淨的腸胃道,以免手術中汙染腹腔、干擾視野。

台灣醫院通行所謂的midnight NPO,也就是手術前一天的凌晨開始禁水禁食!(例如12/30日要手術,則12/29的23:59:59開始禁水禁食。)

病人從半夜開始滴水不沾直到手術,期間只會給予點滴,而且點滴中未必未給予葡萄糖。最慘的是,病人未必是第一台刀,意思就是要排隊,而且實際手術時間變異很大!此時病人就只能「忍」!

但是,這其實是台灣醫療水準低落的地方,並未完全以病人為中心的照護模式。

實際上,多年以前的《國際麻醉學會禁食指南》就已經明示手術禁食原則:

手術前八小時以上:可以正常飲食

手術前六小時:可以喝牛奶(羊奶等非人奶奶類)、配方奶、輕食(吐司、麥片)與清流質!

手術前四小時:可以喝人奶

手術前二小時:清流質

●根據2023年ERAS的Protocols,美國麻醉科醫學會甚至"鼓勵"病人喝清流質直到手術前兩小時,為的是保持病人體內的水分!(就可以知道台灣醫療某些方面真的很落後)

●清流質[例如米湯、無渣果汁、糖水、蜂蜜水、去油清湯、稀藕粉、碳酸飲料、清果凍、清冰、糖、鹽、咖啡等等]

有沒有發現!手術前兩個小時還是可以喝水的!也就是說就算是第一台刀,早上六點起來喝個咖啡、無渣果汁都合理,沒有必要滴水不沾!(牛奶不可以!牛奶並非清流質!)

等等!所以…醫院是在欺騙我?

不!要搞清楚!這是一個風險承擔的概念!

→對於醫院來說,要求你吃越少的東西,出問題的機率就是越低 (即使在統計上已經沒有實際利益)!你的不舒適和醫院沒有利益掛勾。

→對於照顧你的外科醫師、住院醫師與病房護理人員,常規就是要midnight NPO!縱使有《國際麻醉學會禁食指南》做背書,一旦出事,那個准許病人吃東西的「壞人」一定要承擔責任!

→對於麻醉科醫師,拜託,病人沒有依照「我的(麻醉醫師的)要求,midnight NPO」,那我就有理由取消這台手術,對於我的薪水影響甚小!

那做為病人,與病人家屬,我們如何照顧好自己呢?

基於風險承擔的概念,我們自己的身體要自己風險管控,不要依賴他人。

在有醫學實證(EBM)下,我們知道:假如真的很飢餓,前六小時可以吃輕食、前兩個小時可以喝清流質 (嬰兒手術前四小時可以喝母奶!)。

此時,當醫護人員問你:「你最後一次吃喝東西是什麼時候?」,拜託,千萬記得:「今天清晨12點到現在都沒有吃、沒有喝!」→ 這樣才可以順利進行手術!

當然,假如發生吸入性肺炎,那也請自行承擔責任,沒有人該為你自己負責。

題外話,如果是在美國的醫療體系,病人的照顧是非常以病人為中心,所以禁食時間各個醫學中心都是以越短越好的方向在進行!當然,在台灣有這麼便宜的醫療,多餓幾個小時也沒差吧!當作賺錢!

raw-image


avatar-img
拾醫萬個為什麼的沙龍
50會員
44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外科)醫師掌握著我們的身體,但我們大多數人對餐廳的選擇可能都比(外科)醫師挑剔! 本篇要稍微透露一下,(外科)醫師這行的一些狀況,以及選擇(外科)醫師的一些方式。
1936年,盛岡市出生的三田定則(1901年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醫學系),成為「臺北帝國大學醫學部部長兼附屬醫學專門部主事」。三田定則在1934年時,以帝國學士院會員之尊,來台擔任臺北帝國大學醫學部創設準備委員。 接任臺北帝國大學醫學部部長後的16個月,在1937年10月,三田定則從幣原坦(しではら
好的病人可以有更好的預後 (治療成果更好),也可以讓自己(病人)與醫師過得更舒適!
堀內次雄博士畢業於仙台醫學院(後併入東北帝國大學),1894年就隨仙台近衛兵團來台;隨後在台北病院擔任醫師。
中國的經濟好是相比過去中國的經濟,而其龐大的GDP來源就是龐大的人口。不要忘記人口可以是利基也可以是耗損。 當然反過來說,高的人均GDP也有可能源自人口數較少導致的數學結果?! 總之,當
1902年,一上任,高木校長即著手創辦了至今在台灣醫界仍有具有一席之地的雜誌─《臺灣醫學會雜誌》。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he Formosan Medical Association,簡稱:《臺灣醫誌
(外科)醫師掌握著我們的身體,但我們大多數人對餐廳的選擇可能都比(外科)醫師挑剔! 本篇要稍微透露一下,(外科)醫師這行的一些狀況,以及選擇(外科)醫師的一些方式。
1936年,盛岡市出生的三田定則(1901年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醫學系),成為「臺北帝國大學醫學部部長兼附屬醫學專門部主事」。三田定則在1934年時,以帝國學士院會員之尊,來台擔任臺北帝國大學醫學部創設準備委員。 接任臺北帝國大學醫學部部長後的16個月,在1937年10月,三田定則從幣原坦(しではら
好的病人可以有更好的預後 (治療成果更好),也可以讓自己(病人)與醫師過得更舒適!
堀內次雄博士畢業於仙台醫學院(後併入東北帝國大學),1894年就隨仙台近衛兵團來台;隨後在台北病院擔任醫師。
中國的經濟好是相比過去中國的經濟,而其龐大的GDP來源就是龐大的人口。不要忘記人口可以是利基也可以是耗損。 當然反過來說,高的人均GDP也有可能源自人口數較少導致的數學結果?! 總之,當
1902年,一上任,高木校長即著手創辦了至今在台灣醫界仍有具有一席之地的雜誌─《臺灣醫學會雜誌》。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he Formosan Medical Association,簡稱:《臺灣醫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