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ltivate a habit of writting in 2023 (right now)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中文版本]

哈囉~大家好,我是無聊猴子先生。
新年快樂~這篇文章主要是拿來當作我2023年的里程碑起點-培養寫作的習慣。
為甚麼要培養寫作的習慣呢?
我讀了很多的文章,書籍還有聽了很多演講。
他們都鼓勵大家培養寫作的習慣,分享自己的生活。除此之外,也有可能藉由寫作來獲得被動收入。你要做的事情就是-持續寫作。
我是抱持的懷疑態度,所以我想要來做一個實驗,也就是開始在2023年開始寫作。
我給自己一些目標
  • 英文寫作(但是中文也會同時翻譯)
  • 一周一篇文章
  • 不限定主題,盡情分享自己生活,我相信每個人的生活都是獨一無二的
  • 持續寫作就對了
我們一起期待會發生什麼事情吧!
2023/1/27 12:25(UTC+8)
你也可以在下方網址找到這篇文章
https://medium.com/p/bd8878fbd89b

[English version]

Helloy Guys,
Happy new year! This is Mr.boringmonkey from Taiwan.
This article is to set a milestone — cultivating a habit of writing — for myself.
Why?
I have read many articles, books, and watched a lot of speeches.
They encourge people to write some articles on websites, to share their lives. Year after year, you may also earn some “passive income”. What you need is to “keep writing”.
However, I have some doubts on that, so at the very begining of the 2023, I would like to do an experiment- “what will happen if I keep writing in 2023?”
To make the experiment more challenging, I add some rules:
  • Write articles in English
  • One article per week (hopefully. LOL)
  • No specific topics. Just share my life (Because everyones’ lifes are unique)
  • JUST KEEP WRITING
Let’s see what will happen :)
2023/1/27 12:25(UTC+8)
You can also find the article in https://medium.com/p/bd8878fbd89b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我們人類和ChatGPT的對話技巧也是需要學習的,有鑑於此,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和ChatGPT對話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自動輸出細化 (AOR) 概念是大型語言模型領域的一個有前途的進步,它提供了一種新穎的方法,透過利用大型
Thumbnail
農曆新年,又稱春節,是華人社會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從除夕到元宵節,期間充滿豐富的習俗活動,例如穿紅衣、貼春聯、吃年夜飯、走春等,這些活動都蘊含著人們祈求平安、吉祥和幸福的願望。本文詳細介紹了臺灣地區過年期間的傳統習俗,並探討其文化內涵。
Thumbnail
近一年AI發展回顧:OpenAI、Google、Apple、Meta、xAI、特斯拉、輝達、微軟、亞馬遜等科技巨頭在AI領域的進展,包括生成模型、機器人技術、自動駕駛、AI代理等。AI快速發展帶來了機遇與挑戰,包括AI代理的風險、就業市場的衝擊以及AI對社會治理的潛在影響。
Introduction Cannabis cultivation in Canada has grown significantly since its legalization, raising important environmental considerations. As the in
Thumbnail
我當了記者、新聞主管、廣播主持人,從事新聞工作十多年,文字、口說、表達能力都有一定的水準,雖然常常會興起寫部落格的想法,但都是註冊後 貼個幾篇文章,然後就不了了之 如果連我職涯一開始當記者,後來當過上市公司的公關、行銷、企業高階主管,都不知道該分享什麼給別人,我相信有更多人也會覺得「我要寫什麼?」
Thumbnail
自從 2022 年加入方格子後,經過兩年半終於等到總瀏覽數破十萬的一天啦!其實我也不知道這個速度是快是慢,就是佛系寫著寫著就突然發現快破了 XD。 剛好趁這個機會,也想來跟大家聊聊這四年多來,我是怎麼經營寫作這個興趣的。雖然我也還稱不上什麼很厲害的寫作者,但畢竟都寫了這麼久,應該還是有點參考價值啦(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透過持續寫作,作者分享了從100篇文章到200篇的寫作心得,並提及以自我成長、健康、職場、投資、心情隨筆為主題,呼籲作家寫作前應先追求正能量,避免流量卻充滿負能量的煽動型文章。
    2023年12月底,訊息充斥著回顧一年的資訊,與新年的新目標,呆望著天空希望時間快速度過,逃離一事無成的一年,手裡的筆記本第一頁是來自於2022年的期許,只需要將3劃掉更改為4即可變成新年新希望       列舉的每一項目標,儘管有條理的一一列舉時間、地點、發生什麼事情,那也只是被寫下,
2023年是我開始寫電子報的第一年,儘管我已經是一個二十多年的老網友了。 人在年輕時候,總會覺得自己時間很多,有更多更好的事情等著自己去探索,至於那些短期內看不到效果、長期結果也存疑的事情,總是會被放到「有空 再做」的清單裡面。 有空再做一般就等於一直不做。 但人生總會有些時候,你會總結,複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我們人類和ChatGPT的對話技巧也是需要學習的,有鑑於此,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和ChatGPT對話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自動輸出細化 (AOR) 概念是大型語言模型領域的一個有前途的進步,它提供了一種新穎的方法,透過利用大型
Thumbnail
農曆新年,又稱春節,是華人社會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從除夕到元宵節,期間充滿豐富的習俗活動,例如穿紅衣、貼春聯、吃年夜飯、走春等,這些活動都蘊含著人們祈求平安、吉祥和幸福的願望。本文詳細介紹了臺灣地區過年期間的傳統習俗,並探討其文化內涵。
Thumbnail
近一年AI發展回顧:OpenAI、Google、Apple、Meta、xAI、特斯拉、輝達、微軟、亞馬遜等科技巨頭在AI領域的進展,包括生成模型、機器人技術、自動駕駛、AI代理等。AI快速發展帶來了機遇與挑戰,包括AI代理的風險、就業市場的衝擊以及AI對社會治理的潛在影響。
Introduction Cannabis cultivation in Canada has grown significantly since its legalization, raising important environmental considerations. As the in
Thumbnail
我當了記者、新聞主管、廣播主持人,從事新聞工作十多年,文字、口說、表達能力都有一定的水準,雖然常常會興起寫部落格的想法,但都是註冊後 貼個幾篇文章,然後就不了了之 如果連我職涯一開始當記者,後來當過上市公司的公關、行銷、企業高階主管,都不知道該分享什麼給別人,我相信有更多人也會覺得「我要寫什麼?」
Thumbnail
自從 2022 年加入方格子後,經過兩年半終於等到總瀏覽數破十萬的一天啦!其實我也不知道這個速度是快是慢,就是佛系寫著寫著就突然發現快破了 XD。 剛好趁這個機會,也想來跟大家聊聊這四年多來,我是怎麼經營寫作這個興趣的。雖然我也還稱不上什麼很厲害的寫作者,但畢竟都寫了這麼久,應該還是有點參考價值啦(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透過持續寫作,作者分享了從100篇文章到200篇的寫作心得,並提及以自我成長、健康、職場、投資、心情隨筆為主題,呼籲作家寫作前應先追求正能量,避免流量卻充滿負能量的煽動型文章。
    2023年12月底,訊息充斥著回顧一年的資訊,與新年的新目標,呆望著天空希望時間快速度過,逃離一事無成的一年,手裡的筆記本第一頁是來自於2022年的期許,只需要將3劃掉更改為4即可變成新年新希望       列舉的每一項目標,儘管有條理的一一列舉時間、地點、發生什麼事情,那也只是被寫下,
2023年是我開始寫電子報的第一年,儘管我已經是一個二十多年的老網友了。 人在年輕時候,總會覺得自己時間很多,有更多更好的事情等著自己去探索,至於那些短期內看不到效果、長期結果也存疑的事情,總是會被放到「有空 再做」的清單裡面。 有空再做一般就等於一直不做。 但人生總會有些時候,你會總結,複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