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共同創辦人哈斯汀 (Reed Hastings)於20日在Twitter公開表示卸任執行長一職,由前營運長皮特斯(Greg Peters) 接手與薩蘭多斯 (Ted Sarandos) 作為公司共同執行長,退居幕後董事是否也代表了他同意了公司整體的新營運方針?以串流影音服務大敗傳統影視娛樂產業的Netflix,是否能持續在OTT服務的熱鬥中持續至霸?
Netflix在後疫情時已經面臨用戶數增長趨緩的問題,雖然去年第四季財報顯示新增訂閱數達 766 萬人優於預期,但跟往年相比明顯平緩得多,而Netflix似乎開始不再對訂閱人數的天花板那般追求,在新的一年預計推展新的賽道,持續第二曲線的發展,包含推進與微軟合作的低價廣告方案、共享抵制等。
遭Disney+等多方串流平台圍殺,去年我針對串流平台更換使用原因進行問卷調查,直觀的想法或許會認為「價格」是最大的更換誘因,然而在163份問卷分析的調查結果(圖一)顯示,消費者對於節目多樣性的需求甚至高於價格。也就是說大家願意花多一點的錢,買能提供更多優質內容的服務,也可看出消費者對於「使用者付費」的觀念有逐漸接受與認同之勢。
但是我們每個人的時間有限,從圖二可看出,平台每年提供約6000多個節目就大致能滿足一般消費著的需求。而原創節目的比例逐年攀升,代表著原創IP的強度、口碑跟後續再行銷的長尾效應有投資的必要,雖然今年Netflix把原創內容的投資金額拉低去做新賽道的鋪排,但也是因為Netflix已經是家喻戶曉的串流平台,對於其投資的內容創作者有著較大的話語權,也就是說無論內容創作者的作品有多叫座,創作者仍然只能拿到固定金額的分潤。Netflix則只要維持廣投創作者的方式,就有機會買到下一個潛力作品,畢竟在人性多變的時代下沒有人知道哪齣作品會是下一個爆款、下一齣魷魚遊戲,在需求峰值下暴力式購買內容或許就是最快的方法。
至於新的「帶廣告的基本服務」(Basic with Ads)方案已於去年11 月初在美國等13個國家推出,價格為6.99 美元,雖說在去年Q4的表現讓廣告主不甚滿意,但仍有不少廣告主看好Netflix的新模式,在今年初持樂觀態度,以破壞式創新著稱的Netflix,在新興的串流媒體服務的商業模式上竟走回老路,重返廣告收益的懷抱,而原本堅持不碰廣告收益的前CEO Reed Hastings,也尊重新任接班人及團隊的商業判斷,走完Q1或許就更能看出低價廣告受眾市場的量體與樣貌,也更能好好評判「廣告收益模式」是否會是一門歷久不衰的好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