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流寇與創新者》 林宜敬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讀這本書前,我不認識林宜敬。
我看書,可是這應該是我第一次讀臺灣軟體工程師寫的書。書名《流寇與創新者》格外引人矚目與好奇,流寇,歷史課本多指明朝流動的土匪。土匪和創新有什麼關係?我們已置身於文明的世界,何來流寇?
這本書正如封面的引言,書裡的內容主要是林宜敬的求學與創業生涯的經歷,像是日記般的短篇散文,只是它的文字並非騷人墨客筆下的風花雪月,而是理工思維與人文關懷兼具的幽默小品,最耐人尋味的是每篇小品背後呈現林宜敬的價值觀與世界觀。這很像日本藝術家的微型創作,就算是細小的生活片段也具備宏觀的視野。
這裡挑選三篇我很喜歡也頗有感觸的部分:
│流寇與創新者
先從〈流寇與創新者〉談起,我認為這篇被當作書名有其意義,其核心精神在於「創新」,所以有些篇章可以看見林宜敬對創新的獨到見解。而這裡說的「流寇」其實是人云亦云、毫無主見也沒有創意的人。這樣的人不懂得創造,只得像窩邊草,那裡有新勢力竄起就一股勁地往那兒靠,林宜敬認為真正的創新者是走在任何人的最前面,所以現在流行談AI、雲端的人都不算創新,充其量是跟著趨勢走而已。
仔細端詳我們所處的社會,從政壇到教育界都有人打著創意、創新、翻轉的口號、方法或策略,但端詳內容就會發現多麼華而不實。可悲的是──流寇往往沾沾自喜很前衛新潮,更可怕的是──我們已不在明末清初的亂世,卻身處流寇大放厥詞的世界。
│說故事的人跟聽故事的人
我在課堂上常常說話,也很常說故事,這兩年我有深刻的感受──就是聽故事人變少了,所以看到林宜敬寫下這篇有相見恨晚的感覺。課堂上最怕有人不能好好聽故事,尤其是當你正要說一部小說的精彩之處,但就是有人會插嘴問一些不相干的問題,身為師長總是很矛盾,因為不論是否要回應插嘴,這場說書都像有刮痕的光碟片,不僅樂曲很卡不流暢,也讓聆聽的觀眾興致大減一半。這是傾聽的藝術,也是每個人必須學習的課題,因為那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樑,若少了尊重,橋梁怎麼會穩固呢?
│避免成為惡老闆的方法
老實說,這本書厲害的地方是看似是林宜敬的個人經驗談,但是卻能讓創造讀者換位思考的可能性。像是〈不要問國家能為你做什麼〉中的國家可以替換各種場域,例如換成學校、公司或家庭。若把學校帶入此篇公式,甘迺迪的名言就會變成:「不要問學校能為你做什麼;問問你能為學校做什麼?」如此一來,就會激盪讀者產生思考的空間。
而讀完〈避免成為惡老闆的方法〉讓我不禁莞爾,其原則三「避免人家以為我們是好老闆」令人印象之深。這裡的「老闆」也可以是各類工作的領導人,所以我又打趣地抽換林宜敬的文句:「避免人家以為我們是好老師,因為會吸引一些愛靠腰的學生/家長,而愛靠腰的學生/家長天生就是愛靠腰。」這固然是其中的趣味,然而仔細思索卻也是教育現場值得反思的哲學命題,如同林宜敬所言:「一旦公司想顧及好老闆的形象,就不敢得罪愛靠腰的員工。」同理推論,所謂的「好」絕非是毫無原則的濫好人。主題看似引導讀者往好老闆邁進,背後卻隱藏一個價值辯證的問題,究竟「好」的定義如何拿捏呢?我想,絕非以「好」「惡」二字區分而已。
讀完這本書,我還是不認識林宜敬。可是我知道:有一個臺灣軟體工程師用熱忱努力寫程式、寫文章救臺灣,因為那句「台灣是我的家,而回家是不需要理由的」就足以說明一切。
avatar-img
5會員
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一年MBTI(職業性向測驗,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突然爆紅。時下年輕人喜愛用E(Extrovert,外向)人或I(Introvert,內向)人自介,這似乎變成一種象徵自我特質的標籤,連我自己都很好奇這究竟是什麼玩意兒?
Thumbnail
《文本解壓縮》一書由黃國珍所著,旨在幫助教育工作者與讀者理解和分析文本。書中探討文本的立體性,強調從表層訊息到核心概念的解構過程,並提供有效的工具和方法,如金字塔原理,來促進閱讀理解。無論是教師引導學生的學習,還是讀者自我提升,這本書都提供扎實的實用策略,以提升文本分析能力,深化對閱讀的領悟與體會。
Thumbnail
「要有一個人,hit-ê就是你,iàu-bô你mài講!」這句話是楊醫師的父親所說,也是全書最關鍵的價值與精神。有些人總是喜歡「呼口號」或「給建議」,然而出點子容易,但真正果斷去行動者難。於是《要有一個人》不僅撐起本書核心,也提供一個支點給讀者,我們其實可以撐住他人,進而改變社會甚至影響世界。
Thumbnail
從韓國作者的視角出發,探討芬蘭人如何看待二手商品。從個人經驗分享與芬蘭的歷史背景出發,描述二手商店的多樣性及其對環保的影響。經歷戰後貧窮,芬蘭人對物品的看法也隨之轉變,形成二手商品的新價值觀。文章還分享自己在二手商品交易中的趣事,反映出二手商品如何促進物品的循環與再利用。
Thumbnail
參加《書店老闆》第三季講座時,筆者有了一些不同的看法。回想參與第一季史詩任務時,有一集「狼人殺」讓我思考什麼是「好人」?是溫順、聽話、沒有獨立思考、或不做壞事的人嗎?對許多人來說,「好人」可能是一個中性詞,意指不會傷害別人的人。然而,這也是人從學生轉變為成人的一個重要思維。在學校裡,好人或許是指乖乖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講述了經濟學家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在泰國森林展開17年的出家生活的故事,並分享了他從中汲取到的智慧。這本書不是宗教書籍,而是要幫助讀者活得更愉快、更自由,以清晰明智的方式與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連結。
Thumbnail
毫無疑問,林敬峰是具有文筆實力的作者,藉由他可說是不學無術的涉獵,讀者也將在這本作品中,看到另一種異樣卻又迷人的自然領域文學。
Thumbnail
沒有閱讀習慣,一直是許多人最困擾的事情。 你今年又在制定要養成閱讀習慣、要讀幾本書的年度目標嗎?這可能是許多人每年給自己的期許,但等到年末回顧時,才發現今年就這樣莫名其妙地過了。如果想來點不一樣,可以看看這本閱讀變現!
Thumbnail
這一年MBTI(職業性向測驗,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突然爆紅。時下年輕人喜愛用E(Extrovert,外向)人或I(Introvert,內向)人自介,這似乎變成一種象徵自我特質的標籤,連我自己都很好奇這究竟是什麼玩意兒?
Thumbnail
《文本解壓縮》一書由黃國珍所著,旨在幫助教育工作者與讀者理解和分析文本。書中探討文本的立體性,強調從表層訊息到核心概念的解構過程,並提供有效的工具和方法,如金字塔原理,來促進閱讀理解。無論是教師引導學生的學習,還是讀者自我提升,這本書都提供扎實的實用策略,以提升文本分析能力,深化對閱讀的領悟與體會。
Thumbnail
「要有一個人,hit-ê就是你,iàu-bô你mài講!」這句話是楊醫師的父親所說,也是全書最關鍵的價值與精神。有些人總是喜歡「呼口號」或「給建議」,然而出點子容易,但真正果斷去行動者難。於是《要有一個人》不僅撐起本書核心,也提供一個支點給讀者,我們其實可以撐住他人,進而改變社會甚至影響世界。
Thumbnail
從韓國作者的視角出發,探討芬蘭人如何看待二手商品。從個人經驗分享與芬蘭的歷史背景出發,描述二手商店的多樣性及其對環保的影響。經歷戰後貧窮,芬蘭人對物品的看法也隨之轉變,形成二手商品的新價值觀。文章還分享自己在二手商品交易中的趣事,反映出二手商品如何促進物品的循環與再利用。
Thumbnail
參加《書店老闆》第三季講座時,筆者有了一些不同的看法。回想參與第一季史詩任務時,有一集「狼人殺」讓我思考什麼是「好人」?是溫順、聽話、沒有獨立思考、或不做壞事的人嗎?對許多人來說,「好人」可能是一個中性詞,意指不會傷害別人的人。然而,這也是人從學生轉變為成人的一個重要思維。在學校裡,好人或許是指乖乖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講述了經濟學家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在泰國森林展開17年的出家生活的故事,並分享了他從中汲取到的智慧。這本書不是宗教書籍,而是要幫助讀者活得更愉快、更自由,以清晰明智的方式與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連結。
Thumbnail
毫無疑問,林敬峰是具有文筆實力的作者,藉由他可說是不學無術的涉獵,讀者也將在這本作品中,看到另一種異樣卻又迷人的自然領域文學。
Thumbnail
沒有閱讀習慣,一直是許多人最困擾的事情。 你今年又在制定要養成閱讀習慣、要讀幾本書的年度目標嗎?這可能是許多人每年給自己的期許,但等到年末回顧時,才發現今年就這樣莫名其妙地過了。如果想來點不一樣,可以看看這本閱讀變現!